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7 毫秒
1.
试验一选用7日龄AA肉鸡公雏264只,试验二选用7日龄AA肉公雏鸡和北京油鸡各144只,根据体重分成2组,每组6个重复,分别进行笼养和地面平养试验,比较不同饲养方式对肉鸡胴体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笼养对肉鸡屠宰率、全净膛率、翅率、腿率、胫长、腹脂率、胸肌粗脂肪和主要脂肪酸含量无影响(P>0.05),笼养导致肉鸡脚率增加(P<0.05),胸肌率减少(P<0.05)。  相似文献   

2.
笼养和地面平养对肉鸡胴体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一选用7日龄AA肉鸡公雏264只,试验二选用7日龄AA肉公雏鸡和北京油鸡各144只,根据体重分成2组,每组6个重复,分别进行笼养和地面平养试验,比较不同饲养方式对肉鸡胴体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笼养对肉鸡屠宰率、全净膛率、翅率、腿率、胫长、腹脂率、胸肌粗脂肪和主要脂肪酸含量无影响(P〉0.05),笼养导致肉鸡脚率增加(P〈0.05),胸肌率减少(P〈0.05)。  相似文献   

3.
不同饲养方式和饲养密度对肉鸡生长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养方式和饲养密度对肉鸡生长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采用3×2双因子试验设计,选用7日龄的Ross 308白羽肉鸡504只,3种饲养方式分别为地面厚垫料平养、笼养和网上平养,2个饲养密度分别为12(正常密度)和16只/m2(高密度),共6个组,每个组6个重复。试验期35 d。试验结果显示:1)饲养方式极显著影响7~28日龄和29~42日龄的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及料重比( P<0.001)。7~28日龄,肉鸡平均日采食量为垫料平养>笼养>网上平养,平均日增重为垫料平养>网上平养>笼养,料重比为网上平养<垫料平养<笼养。29~42日龄,肉鸡平均日采食量垫料平养显著高于笼养和网上平养(P<0.05),平均日增重笼养显著高于垫料平养和网上平养( P<0.05),料重比笼养<网上平养<垫料平养。在7~28日龄,高饲养密度有降低平均日采食量的趋势(0.050.05)。在29~42日龄,高饲养密度则有提高平均日采食量的趋势(0.050.05),且垫料平养的高饲养密度肉鸡的腿肌pH1最低。综上所述,饲养方式和饲养密度都会影响肉鸡生长性能,但两者不存在交互作用;但在垫料平养和网上平养方式中提高饲养密度会对腿肌肉品质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公母雏生产性能差异的原因,选择2周龄AA+公母各75羽AA肉鸡进行饲养试验,观测生产性能指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4周龄和6周龄肉鸡血液中生长激素等17项指标。试验结果表明,3~6周龄AA肉鸡公雏的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均极显著高于母雏(P<0.01)。4周龄肉鸡公雏血液EPI、NE、TSH、GH、IGF-Ⅰ、T4高于母雏,而LP、T3、INS低于母雏,T3、INS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6周龄肉鸡公雏ACTH和NE高于母雏, NE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其他指标无明显趋势和差异。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不同育雏方式对黄羽肉鸡育雏效果的影响,分别选用桂凤鸡(试验1)和882黄鸡(试验2)1日龄公雏各1 080只,设网上平养组、立体笼养组和地面平养组,进行饲养比较试验。结果:1桂凤鸡网上平养组成活率显著高于立体笼养组和地面平养组(P0.05),882黄鸡网上平养组成活率显著高于立体笼养组(P0.05)、极显著高于地面平养组(P0.01);2桂凤鸡网上平养组和立体笼养组体重显著高于地面平养组(P0.05);882黄鸡网上平养组体重显著高于立体笼养组和地面平养组(P0.05);3桂凤鸡和882黄鸡网上平养组料重比分别显著低于立体笼养组和地面平养组(P0.05);4桂凤鸡和882黄鸡网上平养组相比较立体笼养组和地面平养组能减少疾病发生。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中小规模黄羽肉鸡养殖场适宜采用网上平养育雏。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比较AA肉鸡和北京油鸡在胃肠道消化生理上的差异。选择1日龄雄性AA肉鸡和北京油鸡各50只,每个品种为1个处理,2个处理的日粮和饲养管理一致,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试验期28 d。在0、7、14、21、28日龄,每个品种分别选择10只鸡屠宰,测定其体重、肝脏、胰腺、腺胃、肌胃、小肠及小肠各段的重量,并且测定小肠及小肠各段的长度。结果表明:AA肉鸡和北京油鸡的体重均随着日龄增加而增加,相同日龄下AA肉鸡的体重高于北京油鸡(P<0.01);AA肉鸡和北京油鸡消化器官的发育规律类似,腺胃、肝脏、胰腺、小肠及小肠各段的相对重量均在7日龄达到最大值,肌胃相对重量、小肠和小肠各段的相对长度以及消化器官异速生长值均随着日龄增加而逐渐降低;7~28日龄,北京油鸡小肠和小肠各段的相对长度以及小肠各段长度异速生长值高于AA肉鸡(P<0.05),北京油鸡小肠及小肠各段的肠道密度低于AA肉鸡(P<0.05),AA肉鸡消化器官(肝脏、胰腺、腺胃和肌胃)绝对重量均高于北京油鸡(P<0.01),AA肉鸡腺胃、肌胃和肝脏的相对重量低于北京油鸡。综上所述,AA肉鸡的生长速度高于北京油鸡,而绝大多数消化器官相对重量低于北京油鸡;孵化后1周是肉鸡消化器官发育的关键时期,消化器官的增重速度高于体重增加速度,消化器官发育是体重快速增长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7.
试验选用1日龄健康爱拔益加(AA)肉鸡和北京油鸡公雏各72只。检测新城疫抗体效价,牛血清白蛋白抗体水平,外周血T、B淋巴细胞转化率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等指标。结果表明:北京油鸡二免后第7天的新城疫抗体效价和二免后第6天的牛血清白蛋白抗体水平都比AA肉鸡的高,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北京油鸡的脂多糖(LPS)刺激指数始终比AA肉鸡的高(P>0.05);21日龄时,北京油鸡的刀豆素(A ConA)刺激指数、CD4+、CD8+T淋巴细胞数量以及CD4+/CD8+都比AA肉鸡的高,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42日龄时,AA肉鸡的ConA刺激指数、CD4+、CD8+T淋巴细胞数量以及CD4+/CD8+却高于北京油鸡(P<0.05)。本试验结果提示,AA肉鸡和北京油鸡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粗蛋白质与赖氨酸水平对北京油鸡(简称油鸡)育雏期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1日龄油鸡混合雏1 350只,随机分为9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鸡(公母各占1/2)。采用3×3因子试验设计,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7%、18%、19%,赖氨酸水平分别为0.85%、1.00%、1.15%,分别统计0~3周龄、4~6周龄和0~6周龄生长性能,6周龄末测定血清生化指标。结果显示:1)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4~6周龄油鸡周平均采食量及周平均体增重有显著影响(P<0.05),粗蛋白质水平为19%时周平均采食量(251.85 g)与周平均体增重(85.52 g)最大;饲粮赖氨酸水平对4~6周龄油鸡料重比有显著影响(P<0.05),赖氨酸水平为1.00%时料重比最低(2.95)。0~6周龄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油鸡周平均采食量有影响显著(P<0.05),随着粗蛋白质水平增加周平均采食量逐渐增加,且在粗蛋白质水平为19%时达到最大值(184.58 g);赖氨酸水平对周平均体增重与料重比有显著影响(P<0.05),1.00%和1.15%赖氨酸组的周平均体增重均...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品种、日龄和饲养方式对鸡肉肌苷酸(IMP)和肌内脂肪(IMF)含量的影响及其互作效应.选取爱拔益加(AA)肉鸡和北京油鸡各240只,每个品种均分笼养和地面平养2种饲养方式,每种饲养方式120只鸡(均为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在21和42日龄分别比较2种饲养方式下鸡的胸肌IMP和IMF含量,并分析其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1)IMP含量北京油鸡显著高于AA肉鸡(P<0.05),42日龄显著高于21日龄(P<0.05),品种和日龄对鸡肉IMP含量的影响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P<0.05);2)IMF含量北京油鸡显著高于AA肉鸡(P<0.05),42日龄显著高于21日龄(P<0.05),笼养显著高于平养(P<0.05),3个因素对鸡肉IMF含量的影响无显著的互作效应(P>0.05);3)脂肪酸含量除C18:2和C24:0为北京油鸡显著高于AA肉鸡(P<0.05)外,其余脂肪酸则为AA肉鸡显著高于北京油鸡(P<0.05);AA肉鸡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及其与饱和脂肪酸的比例显著高于北京油鸡(P<0.05);除C18:0、C20:0和C22:0外,品种对其他脂肪酸含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日龄对脂肪酸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平养显著降低了饱和脂肪酸含量及其与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P<0.05);3个因素对鸡肉脂肪酸含量的影响无显著的互作效应(P>0.05).由此可知,北京油鸡鸡肉的IMP和IMF含量以及脂肪酸C18:2和C24:0含量显著高于AA肉鸡,42日龄鸡鸡肉的IMP和IMF含量显著高于21日龄鸡,平养鸡鸡肉的IMF含量、饱和脂肪酸C14:0、C18:0、C20:0和C22:0含量以及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均显著低于笼养鸡,品种和日龄对鸡肉的IMP含量有显著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1日龄青脚麻鸡公雏1 200只,分成2组,每组6个重复,进行地面平养和笼养的生产性能比较和屠宰性能测定。结果表明:笼养组末重比平养组显著提高4.00%(P<0.05)。在1~10、61~70日龄时,笼养组日均增重分别较平养组有显著提高(P<0.05)。在21~30、41~50日龄,笼养组饲料增重比分别较平养组饲料增重比降低6.64%、5.38%(P<0.05);1~70日龄时,笼养组平均日增重较平养组增加3.88%(P<0.05);平均日采食量、饲料增重比分别比平养组显著低3.57%、7.14%(P<0.05)。两组成活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笼养对青脚麻鸡屠宰率、全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胫长、胫围没有影响(P>0.05);笼养组半净膛率比平养组半净膛率显著提高3.28%(P<0.05);但同时腹脂率较平养组显著提高40.08%(P<0.05),笼养组胸部囊肿比例比平养组高5.82倍(P<0.01)。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限饲方法对爱拔益加(AA)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骨骼性状的影响。试验选用80只7日龄的AA肉鸡,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料量限饲组、能量限饲组和蛋白质限饲组,每组20只鸡。限饲14d(21日龄)、补偿生长21d(42日龄)后每组分别屠宰8只,取其胸肌、腿肌、腹脂、心脏、肝脏、脾脏、胸腺、法氏囊、骨骼等组织并称重,以及测量骨骼的长度和直径。结果表明:1)限饲后,3个限饲组肉鸡的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补偿生长后,各组肉鸡的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均差异不显著(P0.05),但料量限饲组末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限饲后,料量限饲组肉鸡的全净膛率、半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和腹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料量限饲组、能量限饲组肉鸡的腹脂率显著低于蛋白质限饲组和对照组(P0.05)。补偿生长后,各组肉鸡的胸肌率和腿肌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料量限饲组肉鸡的腹脂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限饲后,蛋白质限饲组肉鸡的肝脏指数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料量限饲组肉鸡的胰脏指数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对照组脾脏指数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补偿生长后,各组肉鸡的心脏指数、肝脏指数、胰脏指数、脾脏指数、胸腺指数和法氏囊指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4)限饲后,料量限饲组肉鸡的胫骨重、胫骨长、胫骨直径、股骨重和股骨长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料量限饲组、能量限饲组肉鸡的股骨直径显著低于对照组和蛋白质限饲组(P0.05)。补偿生长后,各组肉鸡的胫骨重、胫骨长、胫骨直径、股骨重、股骨长和股骨直径均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3种限饲方法均降低了AA肉鸡的平均日增重和部分骨骼性状指标,其中料量限饲法对肉鸡平均日增重和骨骼性状影响最大。经过21d的补偿生长后,3种个限饲组均表现出补偿生长效应,骨骼性状无显著变化,但料量限饲法会降低肉鸡全期的平均日增重和末重,建议生产中慎用料量限饲法。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茶园地散养方式对瑶山鸡生长及屠宰性能的影响,选用30日龄、体重基本一致的瑶山鸡共计12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60只,每组再分为6个重复小组,每小组10只。分别采用一般坡地散养和茶园地散养方式进行饲养。饲养至90日龄时进行屠宰,并对生产及屠宰性能相关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一般坡地散养方式的瑶山鸡90日龄体重低于茶园地散养组、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茶园地散养组(P<0.05),料重比高于茶园散养组;茶园地瑶山鸡90日龄的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腿肌重和瘦肉率均高于坡地散养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茶园地散养组的肝重、脾脏重显著高于一般坡地散养组(P<0.05);茶园地散养组瑶山鸡的组氨酸、精氨酸、肌苷酸含量显著高于一般坡地散养组(P<0.05),其他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表明,与一般坡地散养方式相比较,茶园地散养方式更利于瑶山鸡的生长。  相似文献   

13.
选择240只1日龄新生罗斯308(ROSS 308)肉鸡分成4个处理组,用于研究枯草芽孢杆菌饲料添加剂对地面平养和笼养肉仔鸡的生长性能、养分利用率及血液生化指标等的影响。处理组1和处理组2肉仔鸡日粮添加抗生素金霉素,处理组3和处理组4肉仔鸡日粮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饲料添加剂;同时,处理组1和处理组3肉仔鸡地面平养,处理组2和处理组4肉仔鸡采用笼养,试验周期21 d。试验结果显示:平均日增重、料重比、粗蛋白和代谢能的表观利用率等指标,处理组4显著优于(P<0.05)处理组1,处理组2和处理组3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肉仔鸡血清白蛋白浓度指标,处理组4和处理组2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且显著大于(P<0.05)处理组1。本试验证明,无论是传统的肉鸡地面平养方式还是现代的规模化肉鸡笼养方式,添加微生态制剂枯草芽孢杆菌,可有效替代饲用抗生素,改善肉仔鸡生长性能,其作用机理主要是提高饲料蛋白质的消化利用率。  相似文献   

14.
以石榴果皮为材料,选用体重相近1日龄海兰白健康的蛋仔公鸡144只,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随机分成4个组,分别为Ⅰ、Ⅱ、Ⅲ、Ⅳ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各组都饲喂基础日粮,将石榴果皮熬成煎剂于仔鸡饮水中添加,第Ⅰ组添加0.5%石榴皮煎剂,第Ⅱ组添加1.0%石榴皮煎剂,第Ⅲ组添加1.5%石榴皮煎剂,第Ⅳ组只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的预试期3 d,正试期42 d,从而研究石榴果皮对蛋仔公鸡生长性能的影响。测量日采食量、平均体重、日增重和料重比、翅长(去羽)、小腿直径。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的石榴皮添加剂都能不同程度地提高蛋仔公鸡的平均体重、日增重(P<0.05),降低了蛋仔公鸡的料重比(P<0.05),其中以添加1.0%的效果最佳;石榴皮对蛋仔公鸡的翅长(去羽)、小腿直径影响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5.
肉鸡能量需要动态模型的建立和参数估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通过两个试验评价肉仔鸡的能量需要。试验1选用36只AA肉仔鸡新生雏笼养6周,分别于3周龄和6周龄评定2种饲粮的表观代谢能(AME)和表观氮校正代谢能(AMEn)。结果表明:氮校正使AME降低5%左右,AMEn和AME的相关性较强。试验2选用AA肉鸡新生雏240只,公母分饲笼养6周,每周测定空腹体重及采食量。用Compertz方程拟合公母鸡的生长曲线,微分建立日增重与日龄的函数关系,再与利用一元线性回归法建立的能量需要模型组合,形成动态的能量需要预测机制。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霉变饲料和/或添加复方霉菌毒素吸附剂对肉鸡人工感染发生的影响。选取140羽1日龄健康的AA肉鸡随机分成7个组.每组4个重复。第1组为空白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第2组饲喂霉变饲料;第3~7组以混合感染病鸡病变组织匀浆饮水制作人工感染疾病模型;第3~7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霉变饲料、霉变饲料+复方霉菌毒素吸附剂、霉变饲料+复方霉菌毒素吸附剂+抗氧化剂、霉变饲料+复方霉菌毒素吸附剂+抗氧化剂+中药增免剂。试验期35d。结果发现,肉鸡摄入霉变饲料与摄入正常饲料相比,提高肉鸡料重比和死淘率,显著降低肉鸡增重、胸腺指数、法氏囊指数,显著降低血清IBDV、H9N1v和NDV抗体水平(P〈0.05)。给人工感染肉鸡饲喂霉变饲料与饲喂正常饲料相比.显著提高料重比和死淘率,显著降低肉鸡增重、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显著降低血清IFN-1、IL-2、IL-4和IL-12含量以及LTR,显著降低血清IBDV、H9N1V和NDV抗体水平(P〈0.05)。霉变饲料中添加复方霉菌毒素吸附剂能显著提高混合感染肉鸡增重,并降低料重比和死淘率(P〈0.05),显著提高胸腺指数、法氏囊指数(P〈0.05),显著提高血清IBDV、H9N1V和NDV抗体水平(P〈0.05)。可见,霉变饲料可导致肉鸡免疫功能抑制,加重肉鸡混合感染病情;复方霉菌毒素吸附剂能有效缓解霉变饲料对人工感染肉鸡生产性能、免疫功能和病情的不利影响,抗氧化剂和免疫功能增强剂可减轻霉变饲料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利用香茅草粉替代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在文昌鸡养殖上的应用效果,为文昌鸡无抗饲养寻找新途径。[方法] 将30只1月龄文昌鸡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公母各半。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1基础日粮中添加3%香茅草粉,试验组2基础日粮中添加0.1%阿莫西林。公鸡、母鸡分笼饲养,试验期28 d。记录各组日采食量,计算平均日增重和料肉比;测定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绒毛长度和隐窝深度,计算绒隐比;测定血清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试验组1和试验组2的平均日增重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试验组1与试验组2无显著(P>0.05)差异;3个组的平均日采食量和料肉比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1和试验组2的十二指肠和空肠绒毛高度及空肠绒隐比显著(P<0.05)提高,试验组1与试验组2无显著(P>0.05)差异;3个组的十二指肠和回肠绒隐比、回肠绒毛高度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1的血清CAT活力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和试验组2;3个组的T-SOD活力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1和试验组2的血清MDA含量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试验组1与试验组2无显著(P>0.05)差异。[结论] 饲料中添加香茅草粉能提高文昌鸡生长性能,促生长作用优于抗生素。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木质纤维素作为不溶性纤维来源对青年后备蛋鸡胃肠发育和肠道功能的影响。将375只28日龄的海兰褐青年后备蛋鸡随机分成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5只,分别饲喂添加0(对照组)、8(0.8%木质纤维素组)和10 g/kg木质纤维素(1.0%木质纤维素组)的玉米-豆粕型饲粮。试验期为56 d,试验结束时,计算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测定各组鸡的器官指数、回肠消化酶活性、紧密连接相关基因表达和肠形态学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添加木质纤维素对青年后备蛋鸡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可显著增加青年后备蛋鸡肌胃重量和肌胃器官指数(P<0.05)。饲喂木质纤维素后,鸡回肠绒毛宽度和高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1.0%木质纤维素组肠绒毛高度显著高于0.8%木质纤维素组(P<0.05);0.8%木质纤维素组回肠α-淀粉酶和胰蛋白酶活性及紧密连接蛋白1(ZO-1)和ZO-2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添加8 g/kg木质纤维素可刺激蛋鸡肌胃发育、促进肠道消化酶活性、提高肠道形态结构的完整性,维护青年后备蛋鸡肠道健康。  相似文献   

19.
1. A broiler growth study was conducted to compar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an Escherichia coli-derived phytase on performance, apparent metabolisable energy (AME), nitrogen (N), amino acid and mineral metabolisability, sialic acid excretion and villus morphology when fed to broiler chickens. 2. Female Ross 308 broilers (480) were reared in floor pens from 0 to 28 d of age. All birds were fed on nutritionally complete starter (0 to 21 d of age) and grower diets (21 to 28 d of age) with the exception that they were low in P (28 and 23 g/kg available P, respectively). These maize-soy diets were supplemented with 0, 250, 500 or 2500 phytase units (FTU)/kg feed. 3. Between 21 and 28 d of age, two birds from each floor pen were selected, and each pair placed in one of 32 metabolism cages (two birds per cage). Feed intake was recorded and excreta collected for the last 2 d of the feeding period, and AME, N, amino acid and mineral metabolisability coefficients and endogenous losses were determined following a total collection procedure. 4. Feed intake and weight gain increased in a linear manner in response to phytase dose, with an average increase of approximately 11.7 and 13.5%,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chickens fed on the low-P diet. Birds given diets with 2500 FTU weighed 6.6% more and had a 2.4% higher feed conversion efficiency (FCE) than those fed on diets containing 500 FTU. 5. Enzyme supplementation increased the intake of AME and metabolisable N by 10.3 and 3.9%, respectively, principally through increases in feed intake. Birds given enzyme-supplemented diets also improved their intake of metabolisable amino acids and P by approximately 14 and 12.4%,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birds fed on the control diet. Enzyme supplementation did not affect ileal villus morphometry of the bir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