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6 毫秒
1.
1 种质资源德国和法国具有丰富的野生海滨沙棘 (Hippophaerhamnoidessubsprhainnoides)和溪生沙棘 (H .rham noidessubspfluviatilis)资源。德国沙棘种质资源研究和品种选育起源于 80年代初期 ,主要受我国藏族和蒙古族食用和药用沙棘 ,以及前苏联沙棘研究开发利用成果的启发 ,于 80年代初期开始重视沙棘。并于1982年成立了沙棘种植学会。Albrecht领导了原东德的沙棘育种 ,他们利用北海沙棘和东海沙棘 (通称海滨沙棘 )和阿尔卑斯山的溪生沙棘 ,作为种质资源 ,主要从…  相似文献   

2.
沙棘又名醋柳、酸刺、黑刺,其果实富含多种维生素,种子可榨油。近年来,国际上对沙棘果实的综合利用研究,以及对沙棘化学成分的研究较多,特别是苏联从70年代至1986年以来,已相继发现沙棘含有150多种化学成分,同时还发现沙棘具有全面的生理活性,并且在营养科学、医药、化妆品中的应用已引起重视。在国内,用沙棘果实制作的饮料和沙棘酒已普遍推开,用沙棘种子榨油的研究也在逐渐深化,而唯独对沙棘叶的应用研究却很少。为了综合开发沙棘,我们对沙棘叶及沙棘叶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中国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subsp.sinensis Rousi)是鼠李沙棘的一个亚种。主要产于我国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四川、河北、辽宁8省和宁夏、内蒙两个自治区。中国沙棘是我国重要的资源植物。 从本世纪20年代初就开始了对沙棘的研究。随着沙棘新用途的发现和综合利用工业的发展,沙棘的化学成分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苏联学者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工作。我国近几年来对沙棘的研究也相当活跃。本文重点报道几个地区的中国沙棘维生素C含量及其变化规律,为采摘期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数,同时也为加速沙棘优良品种的人工选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建平沙棘产业应解决的问题文/迟海鹏建平县位于辽宁省西北部,是我国沙棘主要产区。该县60年代初从山西引种中国沙棘,目前,已有人工栽植的沙棘林6.67万公顷。沙棘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比较顺利,先后建起了4个榨汁厂、3个保健品厂,主要产品有汽水、沙...  相似文献   

5.
沙棘挥发油化学成份研究概况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高锦明  张鞍灵 《沙棘》1995,8(3):25-28,33
沙棘挥发油是一类具有生物活性及芳香气味的浓缩物。迄今已从中国沙棘、鼠李沙棘及肋果沙棘中鉴定了200多种挥发成份。本文综述这三种沙棘主要挥发成份及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沙棘木蠹蛾和红缘天牛是沙棘的两种主要蛀干害虫,主要以幼虫危害沙棘的根部和干部。沙棘木蠹蛾近年在沙棘种植区大面积暴发,红缘天牛也多伴随发生。目前,从生物生态学特性、成灾原因、监测和防治措施等方面,对这两种害虫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文对沙棘木蠹蛾和红缘天牛不同发生地的生活史、危害特性、暴发成灾的主要原因及所采取的主要防治方法进行概述,以期能进一步更有效地促进其危害控制的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一、调查范围及方法根据我们对我省沙棘资源历次踏查结果,我省沙棘资源除宁蒗、丽江有少量分布外,主要集中于迪庆高原,而又以中甸县为其中心分布区。本次调查研究工作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主要调查沙棘分布中心区沙棘资源的分布状况、林分类型及结构、生物生态学特性、结实基本规律以及沙棘林分在人为破坏后退化演变过程和自然恢复能力,同时也调查了沙棘宜林地状况及其发展潜力;第二阶段主要调查德钦地区沙棘的种类、分布及其与中心分布区的主要差异。调  相似文献   

8.
关于搞好沙棘资源行业管理的思考张广军(西北林学院)1我国的沙棘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从80年代中期起,我国的沙棘开发利用形成了热潮。经林业、水利、轻工、医药等部门的相互配合,有关专业人员及产区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我国的沙棘资源建设及开发利用均呈现出蓬勃发...  相似文献   

9.
辽宁省沙棘资源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省沙棘引种驯化及开发利用研究起步于20世纪50—60年代。据统计,全省现有人工沙棘林面积达13.33万hm^2,沙棘加工企业10余家,年产值达6000多万元。沙棘不仅有效地提高了辽宁省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植被覆盖率,改善了生态环境。同时,沙棘已逐渐发展为一项开发潜力较大的生态型产业。章针对目前辽宁省沙棘资源保护和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对策和建议:突出沙棘在生态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大沙棘建设力度;加强沙棘资源的管理,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大力发展沙棘产品精深加工业,推进沙棘产业化进程;加强沙棘科学研究,提高沙棘资源经营管理水平;切实加强领导,为沙棘建设与开发创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0.
一九七八年十一月二十一日至十一月二十三日在山西省太原市举办了首届“国际沙棘研究与技术讲座”。该讲座邀请了著名沙棘专家、芬兰土尔库大学校长罗西教授和芬兰林业科学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沙洛先生到会讲学。罗西主要讲述了近年来他在沙棘形态学、分类学、细胞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及世界沙棘科研动态情况;沙洛先生主要讲述了波罗地海湾沙棘天然林的分布、沙棘的适生区、沙棘的人工培育及工厂育苗技术等,并介绍了近年来芬兰在  相似文献   

11.
我国刺槐遗传育种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开展刺槐遗传育种研究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育种历程大致划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是刺槐速生良种选育阶段,时间是从20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末期;第2阶段是刺槐用材林无性系定向选育阶段,时间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末期;第3阶段是刺槐观赏、饲用等专用品种引进和选育阶段,时间是从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作者概括了每个阶段开展刺槐育种研究的单位及取得的成就,列出了每个阶段选育的刺槐良种名录,全国10余个省市区的林业科研、教学单位共选育了100余个优良无性系、14个优良家系和3个优良次生种源。总结了我国剌槐良种推广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刺槐育种发展策略和创新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作为亚洲最早实施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的国家,日本具有与我国相近的文化传统和农业生产条件,能够为完善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提供立法参考。文中主要介绍日本限制品种出口制度的申请权、撤销权、公示前撤回权等主要内容,并对制度颁布前后进行了对比。日本限制品种出口制度定位明确,并与原有制度形成了较好的衔接机制,自生效以来表现出较好的社会实施效果。我国应立足现有制度基础,加强植物新品种保护政策支持,制定植物新品种保护专门法律,开展限制品种出口制度试点工作,以期为保护我国优良植物品种提供制度指引。  相似文献   

13.
广西八角良种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八角主产广西,是南亚热带重要的香料树种。广西的八角良种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经过全区品种资源普查,划定了17个农家品种,确定4个类型为优良类型,然后继续优良个体的选择,突破了无性繁殖技术的关键,初步选出了优良单株,并有3个无性系通过区级良种认定。  相似文献   

14.
油橄榄种质资源承载了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是油橄榄繁衍发展的物质基础.土耳其油橄榄栽培历史悠久,良种规模化程度高,经济效益好.文中介绍土耳其油橄榄栽培管理和加工以及在油橄榄种质收集等方面的技术领先优势,提出了我国油橄榄发展建议.目前我国油橄榄种质资源研究停滞于初步调查阶段,迫切需要在种质资源方面进行系统性和针对...  相似文献   

15.
中日植物新品种法律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植物新品种是维护遗传资源多样性、推动农林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式。日本是亚洲最早用法律保护植物新品种的国家,也是亚洲唯一一个经历了《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公约》1978年文本转变为1991年文本的国家,对植物新品种保护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悠久的历史。文中分析了日本植物新品种相关法律的发展历程,重点对比中日植物新品种相关法律在保护对象、主要授权要件、权利的产生与保护期限、农民特权、品种登记制度和法律责任6个方面的区别,总结日本在植物新品种相关法律中的优势与特色制度,最后立足我国国情对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法律的不足提出了完善建议,以期为我国农林业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6.
植物新品种保护的信息共享已成为各国普遍采用的一种植物新品种保护方式。文中介绍了国内外植物新品种保护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的现状及特点,包括国际间联盟机构和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UPOV)成员国等建立的国外平台和我国的林业和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信息共享平台;分析了国内外植物新品种保护信息共享平台的不同和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林木植物新品种DUS测试指南编写方案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林木新品种DUS测试的重要意义及植物DUS测试的国内外现状, 探讨了在我国开展林木新品种DUS测试指南编写工作的总体思路、具体方案及操作原则等。总体思路和实施方案为:学习UPOV关于植物新品种保护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指南编制原则、相关规定及我国部分农作物编制的成功经验; 收集林木现有品种(系)的有关资料, 内容包括:品种的表型特征、适应性、生长特征、抗性特征、适生环境等; 整理汇总资料, 参照UPOV的原则选择测试性状体系及设计科学的田间测试操作规程; 结合UPOV评价体系和具体树种的育种现状, 建立我国具体林木属(种)的新品种DUS测试指南技术标准和可能的DNA指纹档案。  相似文献   

18.
选用大果沙棘(向阳、楚伊、浑金、中俄杂交、中国无刺5个品种)的插条,使用植物生长刺激素:吲哚乙酸、α-奈乙酸、生根剂、吲哚丁酸进行处理,筛选提高插条成活率的最佳试剂和在高海拔(西宁)地区生长的最佳品种。试验结果表明:在5个品种中,浑金的地膜嫩枝扦插最易成活,向阳和楚伊的扦插成活率较差,而中俄杂交和中国无刺的扦插最不易成活;不同品种在各种刺激素处理下,吲哚丁酸和生根剂的处理效果最好;向阳品种在不同浓度吲哚丁酸处理下,在50mg/L浓度下成活率最佳。  相似文献   

19.
从韩国引进龙牙檧木新品种进行根段繁殖、区域栽培和反季节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建国1号、高品芽、紫号、新区4个引进品种的耐寒性差,均不能在延边地区自然越冬;在温室进行反季节栽培,引进品种的嫩芽产值为90.2元.m-2,是国产种源的1.7倍,经济效益显著,是冬季温室水培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20.
我国蓝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蓝莓生产、繁殖、育种等角度综述了我国蓝莓研究现状,并提出今后蓝莓研究热点。我国虽然开展了一定规模的蓝莓种植,但栽培技术不高、效益不好是制约我国蓝莓生产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极具优势的野生蓝莓栽培生产尚未成熟是一件十分遗憾的事;从繁殖方式上看只有少部分品种实现了快繁,有较多的优良引进品种的快繁体系尚未建立,所以快繁技术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内蒙古大兴安岭高寒地区野生蓝莓的快繁技术的研究还处于研究阶段;种子繁殖正处于起步阶段;蓝莓育种技术的研究在我国尚属空白,生产中使用的品种均为引进种,这些品种耐寒性差,越冬防寒技术要求高是栽培推广的限制因素,而内蒙古的野生蓝莓品种虽然耐寒性强,但产量低、果实贮藏性差、栽培成活率低也是生产中的棘手问题,因此,选育出我国自主蓝莓品种是当务之急,尤其以大兴安岭高寒地区野生蓝莓为基础的新品种培育将成为今后我国蓝莓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