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遗址公园具有文化性、延续性、完整性、艺术性、传播性等特征,是传承城市地域文化的载体之一,具有丰厚的历史价值与文化价值。书法景观作为营造遗址公园的独特景观元素,形成了遗址公园的标志性景观,赋予审美功能的同时,成为传承地域文化的主要载体。以地域文化为视角,分析与提升唐遗址公园书法景观的空间设计,对传承地域文化和提升城市品质具有重要意义。以西安唐城墙遗址公园为例,在分析地域文化、书法景观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阐述地域文化下书法景观空间的特征、功能与作用,并从空间布局、空间尺度、空间序列等角度出发,分析各节点空间和序列的划分、组合。综合分析地域文化视角下书法景观空间的设计方法,并依据现存问题提出改进思路,以期为其他不同空间书法景观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采用实地调查法对北京元大都遗址公园东段进行现场堪查,在此基础上,剖析并阐明其植物景观构景元素及特性、植物空间构成与营造,并总结带状公园植物景观设计的手法。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禅意空间地定义、特点,探讨了禅意空间在传统工业遗址再利用的景观修复设计中的塑造手法和所运用的主要设计元素。  相似文献   

4.
在体验经济开始占领经济市场的大环境下,人们对景观场所有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衔接建筑、提供休憩空间、改善城市小气候,还需要满足景观使用者的精神需求,于是体验式景观开始走进公众视野。体验式景观的核心在于人与景观场所之间产生肢体或心理上的互动,从而创造难以忘怀的经历,而本研究将“叙事”这一隶属于的文学概念引入到当代体验式景观设计之中,合理运用叙事性设计手法,创建体验式景观场所,以期在纷繁的设计实践中,找到一些建立场所意义和情感体验的方法,为体验性景观提供一种新的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5.
景观空间设计是传统园林景观设计中重要的美学元素,赋予园林景观立体的艺术含义。在景观的空间设计中引入叙事性手法,不仅可以为景观赋予故事内涵,提高艺术底蕴,还可以加深人们对景观的了解和体验。本文研究的意义就在于深刻解析了我国传统园林景观空间设计中表达叙事性的方法、意义及其展现的艺术理念,引导大众用心去感受空间的艺术内涵,为现代景观空间的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鲁昭 《现代园艺》2023,(13):162-164+167
为解决城市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改造后气氛衰落问题,基于使用后评价方法,选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西安市主城区的三大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了交互景观使用后评价和需求调研。从公共空间营造、使用者主观感受、历史文化空间营造3个方面对西安市历史文化街区的交互景观现状进行总结,并从主题文化、街巷空间、入口空间、广场空间、历史文化遗址遗存5个方面提出了一些交互景观设计建议,对西安市历史文化街区的未来改造具有一些实际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陈续 《花卉》2022,(22)
为在工业码头遗址上建设碧道景观,本文以澜石港码头改造为例,对工业码头遗址与碧道建设结合的景观设计进行研究,分析了工业码头中老旧建筑过多、无景观欣赏面、场地空间以硬质为主、无绿化覆盖等问题,提出为“一带,两廊,四节点”,即一条碧道慢行观光带,两道开敞空间视线通廊,四大主题活动节点的设计空间布局设计,以期为相关人员(或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国内外工业遗址景观设计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工业遗址景观设计是一门新兴的设计类型.在现代城市扩张建设过程,会出现许多各类遗址,对该类遗址的合理规划并加以利用,可以延续城市的历史文化脉络,形成各具特色的城市景观.国内系统的、针对性的工业遗址景观设计研究较少.现从工业遗址景观设计的背景起源、概念、发展、实践等方面,简要介绍国内外研究现状.借鉴国外工业遗址景观的设计实例,为创造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城市与建筑、延续城市的历史文脉特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在景观叙事理论的研究中,人们从过去对于叙事的单一理解,逐渐转化为融合空间体验与感受的景观表达,使景观作品拥有了更深刻的精神与人文内涵。景观所具有的叙事表达,向置身其中的人们传递着历史文化信息。景观叙事通过对生活场景的高度提炼,使景观语言成为诠释生活和精神传递的重要方式,人与自然在时空中的对话成为空间的独特记忆。  相似文献   

10.
孔祥亮 《现代园艺》2019,(12):95-96
风景园林在自然空间的营造上独树一帜,具有自身鲜明的特色,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风景名胜区的景观设计越发地彰显自身的魅力。生态环境大地景观更需要合理的梳理与营造,移步换景式的园林空间就需要景观栈道这一特殊的表达方式来营造空间的流线。亲近自然、体验自然、生态环保都是对景观栈道营造的最高要求和原则,如何将景观栈道融入自然环境就成为景观栈道空间的营造与挑战。  相似文献   

11.
陈莎  刘兆丰 《现代园艺》2021,(3):156-158
建筑设计师巧妙地将蒙太奇空间维度构造手法运用到建筑中,体现建筑的故事性;剪辑师将蒙太奇时间维度构造手法运用到电影剪辑中,深化电影情节的故事性;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成就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植物材料和别具一格的配置形式,但景观设计师却极少运用植物营造来体现人文情怀,营造文化认同感。运用文献查阅法和交叉研究法总结归纳出叙事性景观特征,以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为切入点,来填补此方向研究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工业遗址产生的背景、后现代主义设计理念对工业遗址景观设计的影响和启示、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相应分析,以期对我国工业遗址景观建设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课程教学内容改革中运用叙事性思维及理论,探讨与分析教学思维、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从教学设计层面,探讨了在教学内容中融入多样化叙事载体的可行性与操作性,总结出空间叙事学理论对掌握、衔接和构建空间设计类专业知识体系的优势与意义。  相似文献   

14.
阐述植物景观空间的内涵、空间类型及影响元素,对新乡牧野公园的植物景观空间营造进行初步分析,指出牧野公园植物景观空间营造类型比较丰富,植物景观空间设计较为合理,对类似气候城市中其他绿地的植物景观空间设计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针对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的生态环境和场地现状,运用景观叙事学原理,对红二方面军长征故事进行解构、隐喻和空间表达,将红色旅游作为主旋律在乡村景观场景中进行叙事性设计,从而带动农村发展、乡村振兴,提出了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冯强  白珍 《现代园艺》2013,(2):112-114
本文以寒窑遗址公园的改建为例,从背景分析、规划思想、景点分析出发,立足地域文化、爱情主题的延展性和非物质文化的保护,结合艺术、技术手法营造特色鲜明的爱情主题景观。最后分析得出寒窑遗址公园景观文化的特色。  相似文献   

17.
陈瑜  唐舜鸿 《花卉》2016,(4):35-36
在园林景观营造中,地形、建筑、植物共同完成园林空间的组织,常常通过植物配置来辅助主体建筑表达景观主题,植物与建筑即为园林中文化造景的主体要素。本文从景观营造理念、园林布局及植物的选择和配置等方面,对柳州市龙潭公园辛柳友谊园的景观营造加以分析,探讨城市公园中景观营造的中西文化表现。  相似文献   

18.
当前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将园林植物和园林空间景观有机结合起来,是提高园林景观营造质量的重要基础。分析了园林空间景观营造中园林植物的重要性和遵循的原则,就园林植物和园林空间营造类型及措施详细探究。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化建设也如同雨后春笋般开展起来,尤其以城市地下空间景观营造尤为突出。合理布置城市地下空间,利用好土地资源,结合景观营造,形成良好的空间环境品质,让人们对城市地下空间产生亲切感,促使地下空间能够更好地使用和开发。从城市地下空间景观环境特点、问题、构成要素等来看,未来城市地下空间景观营造必将朝着艺术化、生态化、多样化方向发展,课题研究以期为同行研究者提供相应的理论参考,结合城市地下景观营造的意义和实际案例展开探讨,展示出城市地下空间景观营造的重要性和急迫性。  相似文献   

20.
植物设计是景观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在景观设计前期,结合场地特点、功能要求及甲方需求做好植物空间规划是植物设计的重要前提,植物作为景观设计中唯一有生命的元素对景观空间及景观氛围营造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梳理了植物空间的基本理论知识,并以贵州省贵阳市泉湖公园为例,分析植物空间的营造手法,深入研究了植物空间的组合及景观氛围营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