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1988年我场第一次在镇安实行小蚕联户共育,大蚕分户饲养,联户就地制种的蚕种生产形式。1988~1992年,这种形式得到了肯定和发展,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成为我场蚕种生产的主要形式之一。五年来,我场原蚕区共生产蚕种257618.5张,占全场生产量的66%。实践证明,这种生产管理形式投资少,见效快,生产有保证,养蚕户、蚕种场双方满意。我场原蚕区的经营管理包括两部分,一是蚕种场对原蚕点技术员的管理,二是蚕种场技术员对原蚕点养蚕户的管理。  相似文献   

2.
<正> 随着我省蚕桑事业的迅速发展,逐步开展了原蚕区就地制种工作。我场从去年起,开始搞场外制种。去年,新曹农场原蚕区饲养蚁量1500克,制种26000多张,今年在新曹农场和富安镇九里村两个原蚕区饲养蚁量2699克制种4万多张。目前我场场外制种采用两种经营管理形式。一种是同原蚕区联合投资经营——“联营制种”;另一种是我场单独经营,在原蚕区采取分户养蚕,联户制种,种、茧两级考核,超产奖励的办法。一、联合投资建筑原蚕区就地制种新曹农场七分场原蚕区,这个分场有  相似文献   

3.
孙美仙 《蚕桑通报》2004,35(3):44-45
20世纪80年代末,海宁蚕种场开始扩大原蚕生产规模,开辟原蚕区饲养基地,形成了专业场走向农村联户饲养,收茧制种以场带队的生产模式.为了发挥各农户优势,90年代又转为小蚕联户,大蚕分户饲养就地制种的生产形式.目前,该场已发展成为春、秋两期饲养10000 g蚁量,年生产18万张以上的一代杂交蚕种的原蚕生产制种场.现有职工48名,具有技术职称的农业技术人员8名,生产用房5000多m2,原蚕区分布在3个村300余户农户中,桑地面积约46.7 hm2.持续多年的饲养原种及培桑管理,使整个原蚕区基础逐年扎实,生产的蚕种质量逐年提高,为海宁市蚕桑事业作出了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4.
<正> 随着我省蚕桑生产的迅速发展,蚕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场内生产的蚕种和原蚕区收茧回场制的蚕种日趋供不应求,农村原蚕区就地制种已成为蚕种生产的重要途径。但就地制种中集体大呼隆形式,后期制种与地方村组和养蚕户的利益关系不大,因而操作粗放,公斤茧制种量低,经济效益差。因此原蚕区就地“组合制种”形式应运而生,这种形式利用集体房屋和部分蚕农的蚕室,几个蚕户组成一个制种组合,根据各户的种茧等级下达各小组制种指标,实行包干制种,超奖减赔。收茧后由种场、村、组和蚕农共同管理,养蚕户包干制种,后期经济责任明  相似文献   

5.
<正> 近几年来,本省蚕茧生产发展迅速,蚕种需求量急剧增加,而且蚕品种全部更换为青松×皓月、陕蚕二号等多丝量新品种,这些品种对叶质要求高,对不良环境抵抗力弱,繁育系数低,制种难度大,单靠专业蚕种场的设备能力,已不能满足生产的需求。开发原蚕区,迅速提高蚕种产质量,成为重要课题。1988年我场设计了“分户养蚕、联户制种”开发原委区的方案,经过两年的实践,效果较好。使我场原蚕区制种由1988年的12830张,增加到1989年的32870张,占全场蚕种生产的  相似文献   

6.
<正>原蚕生产目前有两种形式:回场制种和就地制种,就地制种比回场制种在原蚕点过程更多、时间更长,整个阶段的工作直接关系到蚕种生产的质量、原蚕公斤茧制种量、制种的工作量,影响到场方和蚕农的经济效益及原蚕生产的稳定性。因此,在原蚕生产上,就地制种工作的组织、管理和安排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正>杂交彻底率作为我省蚕种质量的四大指标之一,引起各蚕种生产单位的高度重视。如何提高杂交彻底率,特别是提高原蚕区就地制种的杂交彻底率,是各种场一直探讨的问题,笔者经过二年原蚕区就地制种的实践,1992年春和1993年春分别驻点我场原蚕区绍河点和新兴点,共饲育苏五、苏六8个批,其中二批杂交彻底率达99.8%,最低批为98%,平均杂交彻底率达99%。现就如何提高原蚕区就地制种的杂交彻底率,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8.
<正> 随着一代杂交种生产量的扩大,我场从1979年起开辟了农村原蚕区,1985年开始逐步发展就地制种,目前已扩大到全省4市、5县、24个村组。1992年农村原蚕就地制种量接近40万张,占全场杂交种总任务的85%左右。通过多年的实践,我们认为:提高农村原蚕制种的质量,除了需要建立稳定的基地、适度的经营规模、完整的服务体系和严格的技术规范外,还必须正确运用经济杠杆,以互惠互利为原则,把养蚕农户的经济效益与蚕茧、蚕种的质量和数量挂起钩来。一、实行茧、种挂钩超产奖励的计价办法1988年以前,我场根据省公司的有关规  相似文献   

9.
原蚕区就地制种是解决蚕种生产劳动力紧张一个十分重要方法,为进一步比较就地制种与种场制种两种模式在生产成本、㎏茧制种量和蚕种质量等指标的差异,2016年,笔者选择了规模适中的4户原蚕户进行对比试验。通过对比发现就地制种后期死蛹率、kg茧制种工资下降;良卵率与kg茧制种量提高;杂交彻底率略有下降,进一步证明推广就地制种是蚕种生产一项利大于弊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我场于2007年春、夏两季在宁夏平吉堡建立原蚕区基地,开展种茧育制种工作.全年共计饲养原蚕120张,生产种茧5 000 kg,制造优质桑蚕一代杂交种1.5万张.平吉堡制种的一举成功,开创了在宁夏蚕区合作制造蚕种的先例.  相似文献   

11.
<正> 近年来我省蚕桑生产迅速发展,蚕种需求量逐年上升,由八十年代末年发种量700万张增到现在900余万张。四川人多地少,蚕区大部分是方山丘陵,要拿出大量土地栽桑建蚕种场是困难的,原蚕区收茧制种是一条蚕种生产的重要途径。全省110余个蚕种场,仅有47个蚕种场有自有桑园1万余亩,其中一半左右集中在省属场,除满足原原种、原种生产用桑外,余桑生产的普种远远不能满足蚕桑生产的需要,全省85%的蚕种生产量靠原蚕区收茧制种。原蚕区是四川蚕种生产的  相似文献   

12.
蚕种质量优劣是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其中杂交率是衡量杂交种质量优劣的重要指标.如何提高一代杂交种的杂交率,是蚕种场工作的重点之一,也是必须解决的问题.近年来,蚕种生产单位以扩展原蚕区繁育蚕种来提高经济效益和解决劳动力的矛盾,给杂交率的提高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我场从过去的专业场逐步转向原蚕区饲育就地收茧制种、原蚕区饲育收茧回场部制种和场部自育自制三种生产形式.尽管生产形式多,工作复杂,几年来杂交率不但没有下降,还有所提高.90年省蚕种质量抽样调查平均为99.76%,91年下乡农户跟踪调查为99.84%,92年省蚕种质量抽样调查平均为99.90%,下乡农户跟  相似文献   

13.
建国前的蚕种业一直为专业场经营,建国后由于农村发展蚕茧生产的积极性高涨,蚕种需求量增加,靠专业场生产蚕种已不能满足蚕茧生产需要,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下,我省开始发展原蚕区生产蚕种,通过试点,1952年正式建立德清原蚕区种场,从此开创了原蚕区制种的新纪元,至1957年我省原蚕区种场的制种量已超过专业场,确保了蚕种供应,促进了蚕茧生产的发展,进入80年代,原蚕区制种发展更快,全国蚕种生产量中有70%  相似文献   

14.
<正>在1995年春季原蚕生产中,我场坚持优质高产高效的管理方针,在不利条件下,第一年就地制种克蚁单产达15.54张,超产19.54%,各批蚕种质量基本合格。我们认为,春季原蚕生产必须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我场现有原蚕基地分布在两片区,由三镇、四村、十个组组成.季养原蚕毛蚁4300克左右,按此蚁量计算季制种能力为4~5万张,但近两年我场实际制种只有2.5万张左右.原因何在呢?笔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原蚕区基础薄弱,蚕农对种茧的质量意识差.现就我场原蚕基地目前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打算提出来,与同行商讨,以利加强我场原蚕基地建设,提高蚕种质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省蚕桑生产出现了持续发展的大好形势。由于蚕茧生产量的大幅度增长,带来了蚕种需要量的快速增加。从1979年起,采取了“两条腿走路”的办法,开始在农村饲养原蚕,并由收购种茧回场制种,逐步发展到就地制种。同时,出于生产责任制的改革,原蚕形式由集体饲养变成了分户饲养。对执行现行的检验办法在种茧调查上工作量很大,加上其它原因,使原来检验办法中很多条文流于形式,这是目前良繁中不能忽视的问题。为了既要使蚕种质量不降低,又要使检验工作简便,我认为对现行的蚕种检验办法需要修改、简化。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我市蚕桑生产的不断发展,农村用种需求量不断增加,农村用种量已超过了现有蚕种场的生产承受能力,于是农村原蚕区如雨后春笋般地不断增加和扩大。1992年,盐城市各蚕种场生产蚕种78.7万张,其中有56.2万张是在农村原蚕区生产的,占生产总量的71.5%(外市蚕种场在我市农村原蚕区生产蚕种28.1万张);1993年,盐城市各蚕种场生产蚕种99.3万张,其中有77.2万张是在农村原蚕区生产的,占生产总量的77%(外市蚕种场在我市农村原蚕区生产35万张);1994年,盐城市各蚕种场生产蚕种104.5万张,其中有85.4万张是在原蚕区生产的,占生产总量的83%(外市蚕种场在我市农村原蚕区生产蚕种56.5万张)。由此可见,农村原蚕区的蚕种生产已成为我市蚕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近几年农村原蚕区生产发展太快,管理不甚完善,局面比较  相似文献   

18.
<正>以原蚕区种茧生产为依托,生产繁育一代杂交种是现有蚕种场普通种生产的主要途径。凉山州蚕种场年生产普通种40多万张,全部来自于农村原蚕区收茧制种。从目前蚕种的生产状况看,原蚕区的种茧生产水平,完全决定了蚕种生产的质量高低和经营效益。当前,在农村蚕桑经营体制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蚕种生产经营者必须考虑面对蚕茧市场的变化,从  相似文献   

19.
<正> 江苏省农村原蚕区自1979年开始发展以来累计制种1700多万张。1991年制种量已占全省总制种量的74%以上,并随着蚕种需求量的增加还有发展的趋势,为全省茧丝绸行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农村原蚕区制种这种形式,在我省蚕种制造业中已处于主导地位。从总体来看还是好的,发展是健康的。但由于发展速度快,有关的规章制度、组织管理、技术力量、生产设施以及资金的投入等还没能同步跟上,因此有很多问题尚待研究解决。一、关于经营模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正>就目前桑蚕一代杂交种的生产形式而言,90%以上的蚕种场都是采用在原蚕区繁育原蚕,收购种茧回场制造蚕种的形式。因此,如何抓好原蚕区的生产管理,提高种茧质量和公斤茧制种量便成为了种场的工作重心。在此结合我场的经验谈几点体会,供同行参考。1种场在原蚕区生产面临的问题1.1养蚕劳动力紧缺,技术措施贯彻落实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