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返魂草为菊科多年生须根草本植物,药用返魂草有单叶返魂草(Seneciocannabifolius?Less.var.integrifolius.kitag)和宽叶返魂草,宽叶返魂草的别名——麻叶千里光(Senecio Cannabifolius Less)。  相似文献   

2.
正返魂草为菊科千里光属植物麻叶千里光Senecio cannabifolius Less.和单叶返魂草S. cannabifolius Less.vat. Integrifolius (Koidz.) Kitam.的干燥地上全草,又名宽叶返魂草,俗称牛尾巴蒿。多年生须根草本植物,味苦、平,清热解毒、散血消肿、下气通经。用于瘀血胀痛、跌打损伤。民间常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临床主要用于清热祛痰,止咳平喘。适用于急慢性呼吸道感染,  相似文献   

3.
刘曼玲 《人参研究》2009,21(2):34-35
返魂草为多年生须根草本植物,药用返魂草有单叶返魂草(Senecio cannabifolius Less.var.integrifolius.kitag)和宽叶返魂草,宽叶返魂草的别名——麻叶千里光(Senecio Cannabifolius Less)。株高60cm-150cm,根状茎斜生,须根多数、茎直立、无毛,上部多分枝,单叶互生,中部叶较大,长10~20cm,宽8cm~15cm,裂片披针形,先端渐尖,边缘有密锯齿,侧裂片2对或1对,较小,头状花序多数、生茎顶或枝端,排列成复伞房状,总苞筒状,背面有毛,舌状花8个~10个,黄色,舌片长圆状条形,筒状花多数、瘦果圆柱形,有纵沟,花期7月~8月,果期9月~10月。  相似文献   

4.
返魂草生产标准操作规程,本规程规定返魂草从选地、整地、播种育苗、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初加工、包装、贮藏、运输等全过程的各个环节。适用于通化市、白山市区域范围内种植的单叶返魂草Seneiocannabifolius Less.var.integrifolius(koidz.)Kitag)或麻叶千里光(宽叶返魂草)(Seneciocannabifolius Less)的主产区。  相似文献   

5.
<正>返魂草是以宽叶返魂草与单叶返魂草的地上干燥全草入药,其中单叶返魂草在长白山区分布最广,是返魂草药材来源的主流品种。返魂草水煎醇沉液提取出对羟基苯乙酸等九种酚酸类成分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其中咖啡酸和绿原酸为抗病毒有效成分。有多家制药企业用返魂草单方制剂生产颗粒剂、胶囊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野生麻叶返魂草种子发芽率,用不同超声波条件采用正交实验处理,恒温催芽。结果表明40min、100kHz、40℃,的超声处理条件最优,发芽率可达到41%,是对照的2.16倍,可为野生麻叶返魂草的种子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深入研究和开发返魂草及易混品,采取野外调查、采集并鉴定标本的方法,对长白山区的返魂草及易混品林荫千里光的资源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并采集这三种植物叶片进行DNA鉴别研究,为该区域药用植物应用及开发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8.
单叶返魂草具有清热解毒,散血消肿,下气通经等功效,可用于治疗於血涨痛,跌打损伤,肺源性心脏病,慢性支气管炎及感染性疾病等,疗效确切[1]。其同科植物宽叶返魂草及其易混品黄菀在外观性状上有诸多相似点,经常被药农混采,但化学成分是否相同尚无文献报道。因此,本文将对三者进行外观性状、显微等方面进行对比鉴别,如三者具有相同的药用成分则可扩大药源,若三者成分不同则可正确区分三者的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返魂草人工栽培技术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晶  张卫东  刘岩  苏焱 《人参研究》2005,17(2):27-27
返魂草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地上部分人药,具有防治流感、润肺,提高人体免疫力等功效。由于以返魂草为原料研制的新药疗效显著,近几年众多制药企业开始用其研制开发治疗肺病新药,如华康药业的返魂草颗粒、修正药业的肺宁颗粒等。  相似文献   

10.
运用大样本随机取样法,研究栽培返魂草植株构件及其生物量的相关性。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返魂草茎粗与植株鲜重、鲜重与生物量之间为幂函数正相关(P<0.01),R2分别为0.7318、0.8823.茎粗与植株鲜重之间指数函数(P<0.01),R2为0.7962.表明茎粗与植株鲜重、鲜重与生物量之间均为幂函数异速生长规律,而茎粗与植株鲜重之间则呈指数函数异速生长规律。  相似文献   

11.
苎麻夜蛾是我区苎麻生产的主要害虫。以幼虫为害麻叶,严重时麻叶蚕食一空。造成麻株生长停滞、植株矮小,影响产量和品质。其幼虫发生时期是:第一代于4月下旬初发,5月上中旬盛发,5月下旬为末期(为害头麻);第二代6月下旬至7月上旬初发,7月上中旬盛发,7  相似文献   

12.
研究证明,剑麻(品种为:A.H.11648)茎腐病与麻株的钙、钾营养有关。钙营养水平高的病轻,钾营养水平低的病情也轻。前者呈负相关,后者呈正相关。重病区施用石灰,病害显著减轻,并能提高麻叶的抗风折能力和促进麻叶生长。因此,建议在发病区增施石灰,适当减施钾肥,以调低麻株营养中的K/Ca值。  相似文献   

13.
苎麻夜蛾是我区苎麻生产的主要害虫。以幼虫为害麻叶,严重时麻叶蚕食一空。造成麻株生长停滞,植株矮小,影响产量和品质。其幼虫发生时期是:第一代于4月下旬初发,5月上中旬盛发,5月下旬为末期(为害头麻);第二代6月下旬至7月上旬初发,7月上中旬盛发,7月下旬为末期(为害二麻)。主要是防治幼虫,把幼虫杀死在初发阶段。其防治措施是: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茶树秋梢成熟叶片为供试材料,测定了茶树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测色值和净光合速率。通过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茶树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与叶片测色值(L、b、Cab、Hab)存在密切相关,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总量与单叶净光合速率呈显著正相关,叶绿素含量对单叶净光合速率的效应主要是直接作用,而类胡萝卜素含量对单叶净光合速率的效应主要是通过叶绿素而起作用。叶片测色值中,只有叶片亮度(L)与单叶净光合速率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不同白肋烟品种叶片主要性状的差异及与单叶质量的相关性,以8个白肋烟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品种间单叶质量、叶片主要性状差异及单叶重与叶片主要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之间单叶质量有显著差异,同一品种不同叶位单叶质量也有差别,不同品种叶片农艺性状、经济性状、烟碱含量、总氮含量及评吸质量均存在差异;单叶质量与叶面积、...  相似文献   

16.
通过盆栽试验对25份苎麻种质资源叶片绿原酸含量进行了分析,同时比较了3个主栽品种不同部位、不同收获季节麻叶和不同麻龄麻蔸的绿原酸含量。结果表明,25份苎麻种质叶片绿原酸含量变幅在0.059%~0.731%。3个主栽品种不同部位、不同收获季节麻叶和不同麻龄麻蔸的绿原酸含量变幅分别在0.155%~0.719%、0.143%~0.719%和0.311%~0.669%。部位间、收获季节间和麻龄间绿原酸含量均达到显著差异。湘苎三号三麻的麻叶和中苎一号新栽麻的麻蔸适合作为绿原酸提取原料。  相似文献   

17.
我们于1981年作了苎麻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长沙产,含氧化钾34.85%,五氧化二磷51.72%)的试验。品种:黄壳早,土壤为沙壤土,小区面积0.1亩,2次重复,每亩用250倍肥液100市斤,分别于封行期和黑杆始期喷在麻叶上,以不喷为对照。结果喷肥的除株高(184.5厘米)比对照矮5.4厘米  相似文献   

18.
茶树阶段性返白现象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茶树种质资源中,存在一种具有阶段性返白现象的变异类型,即每年春季,新生叶片呈微绿色,然后逐渐白化至全白色,最后复绿成为绿色。迄今,国内已在浙江安吉和福建安溪发现这种具有阶段性返白现象的茶树品种(俗称白茶)。与白化不同,白茶具有较强的生活力,能够正常生长。在小麦、矮牵牛、樟脑草等其他高等植物上,曾发现过返白突变,如小麦矮变一号中产生的返白突变系,已证实是属于细胞质控制的温度敏感突变型,在返白过程中,叶片颜色的变化与叶绿素含量的变化相一致。在茶树上,1979年日本的乌屋尾忠之发现薮北和与薮北有亲缘关系的品种间杂交后代中有白叶单株分离出来,并证实该白叶植株是由两对隐性纯合基因控制。 本文观察了安吉白茶在阶段性返白整个过程中的表现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研究了在阶段性返白过程中不同阶段叶片色素的变化规律,并将安吉白茶与福建白茶的白化特征进行了比较。 材料和方法 一、实验材料 1993年田间自然生长的具有阶段性返白现象的安吉白茶和福建白茶;25℃培养室中生长的安吉白茶营养钵苗、试管苗。  相似文献   

19.
李刚  王金艳 《杂粮作物》2006,26(5):353-355
对6个玉米品种的三个方面,即单叶水分利用效率方差分析、不同水分处理及不同品种玉米单叶水分利用效率的SSR检验和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光合速率与单叶水分利用效率关系这三个方面对单叶产量水分利用效率角度作了差异比较。农大108光合速率高,蒸腾速率低,单叶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哲单39蒸腾速率虽不高,但光合速率很低,导致单叶水分利用效率最低;其余品种居中。在干旱地区可通过选育光合速率对水分胁迫不敏感的品种,增强光合能力,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苎麻山坡地"248"测产达标为目的,在湖北咸宁嘉鱼县高铁镇八斗村山坡地种植苎麻,简述了山坡地高产高效种植技术、测产验收程序及测产结果等。2014年经三季麻现场测产,测产结果为原麻259 kg/667 m~2、干麻叶557.6 kg/667 m~2和干麻骨895.2 kg/667 m~2,苎麻纤维、麻叶与麻骨的含水量分别为75.0%、75.7%和77.3%,完成了国家麻类产业技术体系下达的任务要求。结果表明苎麻适合在山坡地种植,特形成测产报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