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稚鳖个体生长发育良好是安全越冬与提高幼鳖成活率的先决条件,也是保证人工养鳖经济收益的关键技术。稚鳖生长发育不但取决于饲养管理水平的高低,而且也取决于稚鳖出壳前卵子的状况及母鳖的体质。为了探讨人工养鳖高产技术,我们进行了母鳖个体大小对产卵及稚鳖生长发育影响的试验观察。试验亲鳖均是1987年5月12日捕捉的野生鳖,经过挑选而得。按其个体大小分为三  相似文献   

2.
<正>健康养殖是根据中华鳖的生物学特性,模拟自然界中华鳖的生态环境和生活方式,以投喂鲜活饵料为主,采用科学的饲养管理方式,生产出接近野生的、高品质的商品鳖来满足市场的需求,达到提高养殖经济效益的目的。一、养鳖场地的选择和设计建造1.应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无污染、环境安静、交通方便处建场,水源水质应符合《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NY5051~2001)要求。2.养鳖场应建有亲鳖池、成鳖池、孵化房、稚鳖池、幼鳖池和生活用房。亲鳖池、成鳖池要求是土池池底,土质以沙壤土为宜,淤泥厚  相似文献   

3.
梁繁荣 《农技服务》1998,(10):28-28
<正> 流水鳖蚓混养由于水质良好,又有优良的活饵料即蚯蚓,因而可降低饲养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现介绍其技术要点: (一)建池 选择向阳背风、常年流水、环境安静的地方建水泥池。池  相似文献   

4.
1994年8月下旬,我所饲养的0.8亩成鳖池中的甲鱼,约有50%患上了疖疮病和穿孔病,病鳖的背甲、裙边、四肢基部出现芝麻至黄豆大小的疖疮,似粉刺,用手或镊子挤压有颗粒状或脓状内容物流出,留下一洞穴。有的患鳖疖疮周围炎症扩张、溃烂,露出四肢骨,脚爪脱落;病情严重者行动迟缓,爬上岸后不入水。  相似文献   

5.
<正>鱼、鳖混养,就是利用池塘中鱼、鳖的生态位不同而进行养殖的生态养殖模式,其经济效益超过常规养鱼模式的数倍。1.注意饲养池的改造。①修好池坡。  相似文献   

6.
鳖是一种优质水产品,市场价格昂贵。鳖以动物性饲料为主,饲养成本较高。鳖、螺、鱼混合饲养,则可明显提高其养殖效益。鳖池应选择在水源充足,管理方便的地方,面积一般在100~200平方米左右,池深1.5米左右。池堤上用砖砌约50厘米高的防逃墙,墙顶用塑料布或塑料瓦盖檐,宽50厘米左右。池中设高出水面的小砂丘供产卵和休息用,池底用砖、石搭成数个小窝让鳖白天穴居。冬季可在池面上加盖塑料大棚,使水温达20℃以上,一般饲养至第二年即可出售。饲养密度为每100平方米投放体重50克左右幼鳖80~100只,福寿螺30公斤,另外,再搭配白鲢或自鲫100尾,花鲢50尾,也  相似文献   

7.
<正> 笔者近年在江苏、湖北等省10多个县调查了几十个养殖甲鱼获得高产、取得好的经济效益的专业户,根据他们的经验,最主要的要注意七点: 1 甲鱼池要建好。甲鱼喜静怕声,喜阳怕风,喜洁怕脏。建池要选择环境幽静,避风向阳,排灌方便的塘作为养殖基地。基地确定后,要按标准精养鱼池的要求全面进行改造,建设养鳖场。 如是自繁、自育、自养的养鳖场,就要考虑新鳖池、稚鳖池、幼鳖池、3龄鳖池、成鳖池5种鳖池配套建设。其比例分别为  相似文献   

8.
自净式工厂化养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普通温室养鳖池水质恶化快的难题,对养鳖池进行了简单改造,将底砂改造为净化滤床,以增氧充气泵为水循环动力。并且对该鳖池的结构、波床的熟化、再生、净化能力、应用管理做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这种养鳖池水使用时间是普通鳖池的3-10倍,且水质稳定,鳖生长良好。该种养鳖模式能够显著节省开支,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正> 当前,农村养鳖户日趋增多,不少农户靠养鳖致了富,但也有一些养鳖户因种种原因赔了本。笔者根据自身及他人的经验,认为农家要养好鳖必须掌握好以下几个关键。 1、建池 鳖喜静怕惊、喜暖怕冷,池要建在环境安静、避风向阳的  相似文献   

10.
鳖是珍贵水产品,属变温动物,适宜生长于25~30℃水温中,如低于15℃,就进入休眠状态,因而在自然界生长缓慢,需4~5年才能长成商品鳖。有地热资源的地区,利用地热加温鳖池,可以打破鳖的冬眠期,大大缩短育成时间,使其能够周年生长,16~18个月仔鳖就可长成500克左右的商业鳖。利用地热养鳖需采用以下技术措施。一、鳖池的修建一般利用靠近地热资源的池塘(大小可据实际而定),采用砖石水泥结构,四周有水泥反边周缘,以防鳖  相似文献   

11.
1 建池鳖喜静怕声、喜阳怕风、喜洁怕脏。建池地宜选择环境幽静、避风向阳、排灌方便的池塘作为养殖基地。如果是自繁、自育、自养的养鳖场就要考虑新鳖池、稚鳖池、幼鳖池、3龄鳖池、成鳖池5种鳖池配套建设。塘底没沙性土的要掺一部分沙性土,塘边和池边分别建晒台和饵饲台,供  相似文献   

12.
稚鳖的饲养是人工养鳖的关键一环。由于鳖繁殖期较长,致使稚鳖孵出的时间不一致,个体大小也不同。有些稚鳖孵出后不久.气温就逐渐下降,适宜鳖的摄食生长期通常只有2~3个月,有的甚至来不及摄食生长就已进入冬眠期。刚孵出的稚鳖体小(约4克左右),幼嫩,觅食能力差,抗病能力弱,因此,当年稚鳖往往死亡率比较高。要提高稚鳖的成活率,就必须在稚鳖的饲养管理中采取下列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1建池建池要选择环境幽静,避风向阳,排灌方便的塘作为养殖基地。如是自繁、自育、自养的养鳖场,就要考虑新鳖池、稚鳖池、幼鳖池、3年鳖池、成鳖池5种鳖池配套建设。塘底没砂性土的,要掺一部分砂性土,塘边和池边分别建晒台和饵饲台,供甲鱼晒背和摄食之用,四周要建好防逃墙,砖砌、石棉瓦竖插均可,高1m左右。2选苗目前甲鱼苗来源主要是2个方面,一是工厂化育苗和专业户批量生  相似文献   

14.
通过调节与测定控温养鳖过程中不同时期鳖池的pH值,建立了鳖池生石灰用量与pH值变化及时间关系的模型,根据模型可以确定不同时期调节控温养鳖池pH值所需生石灰的用量.  相似文献   

15.
<正> 1989年以前,西峡县甲鱼研究所由于缺乏经验,管理又不善,稚鳖的成活率一直在40%以下。为了提高稚鳖的成活率,我们在认真总结分析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经过四年的试验,摸索出稚鳖的生活习性规律,其成活率由1989年的35.4%上升到1992年的67.3%。1992年,西峡县甲鱼研究所共有5个规格化试验稚鳖池塘,水面面积为88.5m~2,其中1、2、3号稚鳖池各14.5m~2,4号池20m~2,5号池25m~2。7月12日稚鳖出孵,共孵化7536只,除1号池1400只留下自养外,其余4个池的稚鳖到10月29日全部售完。自养的1400只稚鳖越冬后成活率达87%。我们取得上述成绩的主要技术措施是:  相似文献   

16.
(续第2期第31页) 成鳖养殖①清塘培水:排干池水,清除过多淤泥,保留淤泥厚15厘米左右,并日晒三五天,每667平方米用生石灰100公斤化水全池泼洒,隔日注入清水.消毒后,每667平方米施腐熟的鸡粪100公斤,使池水呈嫩绿色、黄绿色或茶褐色.②种草投螺:在池四周移植轮叶黑藻、水葫芦、水浮莲等水草,其面积为池面的15%~20%,为鳖提供理想的栖息遮荫条件;清明前每667平方米投放鲜活螺蛳50公斤,让其繁殖作为鳖的天然饵料.③苗种放养:于3月下旬~4月中旬进行,每667平方米放养量:规格100克以上幼鳖(同池个体大小保持一致)600 ~ 700只;规格100克的鲢鳙鱼种150尾、鲫鱼50尾、乌鳢3~6尾.养至年底,一般每667平方米可产优质商品鳖300公斤左右.  相似文献   

17.
冬季亲鳖池的水质管理上海市水产所(200433)林思华亲鳖池的水质好坏,是影响亲鳖健康越冬的关键。而过去,只强调亲鳖池越冬水体的稳定,故一进入冬季就很少去管它,使其成为一池“死水”。然而,实践证明,亲鳖池冬季的水质管理不但需要,而且与亲鳖越冬的成活有...  相似文献   

18.
池塘鱼鳖混养,由于池塘面积大,池水深,且在野外自然气候条件下,所以养鳖环境就较单养在工厂化温室和精养小水泥池好。养成的鳖,无论在外形、体色、味道及营养价值上,都类似于野生鳖,颇受消费者的喜爱。  相似文献   

19.
1、饲养技术(1)饲养密度在饲养锦鲤之前,首先要考虑饲养容器的大小及所能容纳锦鲤的尾数。锦鲤的观赏主要在于它华丽的色彩、刚健的体形、优雅的动作及群泳的美姿,而且锦鲤须从背面观赏即斜上方观赏最佳,若从侧面观赏则逊色不少。要能完全满足这些条件,只有庭园地池饲养。但作为都市居民,并非人人都有花园,只好用水族箱代替。饲养密度,要结合容器的大小、水量、水温、充氧状态、鱼体大小及生长情况等来调节。(2)品种搭配在花园地池饲养时,一般以红白、大正三色、昭和三色、黄金或白金、秋水、浅黄等搭配。而在水族箱中,人们只能观赏到锦鲤的…  相似文献   

20.
<正>多年的养鳖(甲鱼)实践证明,搞好鳖的冬眠前管理是夺取来年养鳖高产高效的重要环节。因为冬眠前的这段时间是鳖尤其是雌鳖增强体质,体内贮存营养,准备冬眠等生理活动的重要时期。这阶段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亲鳖能否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