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改革带来了好形势去年大、中城市蔬菜工作会议以来,我们贯彻落实田副总理讲话和会议精神,在蔬菜产销工作中,坚持改革,稳步前进,形势发展较好。蔬菜生产趋向稳定发展,市场供应充沛,菜价基本稳定,市民比较满意。 (一) 生产稳定发展,菜农收入增加,务菜思想相对稳定 1985年下半年,市政府针对郊区蔬菜生产不稳、流通不畅的状况,经过调查研究,于11月间批发了一个通过改革做好蔬菜产销工作的政策性文件(简称“双九条”)。菜区各县、乡都下了很大力气贯彻有关改革措施,比较有效地调动了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积极性,扭转了有些菜区一度出现的思想、菜田、  相似文献   

2.
1993年是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键性的一年,也是全面、深入地进行蔬菜产销体制改革的一年。面对这场深刻的大变革和出现的一系列新问题、新要求,我市蔬菜产销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是:立足本市,冲出湖南,走向世界,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加快改革步伐,加大改革力度,适应大生产、大流通、大市场的发展需要,努力探索新形势下的蔬菜产销运行机制。1 依靠科技进步,推动蔬菜生产,充分发挥科学技  相似文献   

3.
张真和 《蔬菜》2017,(2):1-7
<正>众所周知,菜价涨跌不仅取决于季节和气象灾害,还与生产方式落后、信息不对称和以产定销的惯性思维及流通不畅密切相关。当下,应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推动蔬菜产业的转型升级,加快转变蔬菜的生产方式,打通生产、加工和流通环节。提高蔬菜产销组织化程度,引导蔬菜生产者按照"反向供给链"的经营理念组织生产。同时积极改善蔬菜流通设施条  相似文献   

4.
农办蔬菜批发市场是上海蔬菜产销体制深化改革的产物,也是蔬菜产销走向市场经济后出现的新生事物。1991年底,本市蔬菜产销实行了全面改革。蔬菜生产基地也由近郊向中、远郊转移,蔬菜批发市场在布局上须作相应调整,特别市、区(县)两级政府领导以改革的思路,鼓励菜区干部、群众积极参与流通,  相似文献   

5.
蔬菜是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副食品,蔬菜生产和供应工作紧密联系着“两个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菜篮子工程是一项系统的民心工程,一直受政府的重视和关心。然而,尽管如此,蔬菜生产和消费之间仍存在着诸多矛盾。蔬菜生产的季节性和蔬菜消费的经常性之间的矛盾,导致时而菜缺价高,时而菜贱伤农。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经济体制与生产方式发生了变化,但是又出现了一家一户为主的小生产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交通、经营较为发达的大流通之间的新矛盾。虽然通过发展保护地栽培,蔬菜供应在季节上和品种上的供需矛盾有所缓解,但由于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蔬菜的淡旺季现象依然存在。尤其是不耐贮运的绿叶菜,只能就地生产,就地供应,消费者对其价格的波动十分敏感,供需矛盾最为突出。为了克服小生产与大流通之间的矛盾,有效地对蔬菜产销实行宏观调控,改善  相似文献   

6.
1985年以前,北京的商品菜生产以近郊为主,商业部门包收包销,市场上品种少,淡旺季明显。1985年蔬菜产销体制改革打破了旧体制,生产基地向远郊发展,计划收购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多成份多渠道流通,市场异常活跃。特别是近几年,蔬菜设施生产有了长足发展,全国蔬菜商品大流通格局初步形成。南北菜汇集市场,四季鲜菜基本上常年均衡供应,而且数量足、质量好、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全国大中城市蔬菜生产和供应体系已由“就地生产、就近供应”步入“适地生产,全国调剂、均衡供应”的新阶段。一个全国性的、开放型的蔬菜大市场大流通格局正在形成。形势的发展不仅使我们蔬菜工作者面临新的挑战,也为我们深化蔬菜产销体制改革提供了机遇。本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十年,是我国注重经济建设的十年,是改革开放的十年。蔬菜生产、流通战线同其他战线一样,在改革中不断前进。蔬菜产销体制改革是农村、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部分。近些年来,蔬菜产销体制通过改革,打破了指令性计划生产,统购包销,计划分配,计划价格等一整套产品经济模式,实行了指导性计划  相似文献   

9.
霍邱县县城拥有4万多人口。过去由于蔬菜种植面积不落实,生产计划失调,产销环节脱节,供求矛盾多,市场菜少价高,群众意见较大。随着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放开搞活,1985年改革了蔬菜产销体制,实行蔬菜产销一条龙管理体制,并由城关镇设立蔬菜产销办事服务管理机构,蔬菜的生产、收获、供应,菜农的  相似文献   

10.
《上海蔬菜》1994,(1):1-4
本市蔬菜放开市场、放开价格已经两年,上海蔬菜产销已逐步走向市场经济,价值规律的作用得到较好发挥,市场调节供求、导向生产和形成价格的功能不断增强。两年来尤其是从1992年到1993年6月,生产相对稳定,总供给与总需求基本平衡,大市场、大流通的格局初步形成,市场经营活跃繁荣,商品质量提高,菜价灵活合理,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总体反映较好,蔬菜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1993年下半年以来,上海市场多次出现供应偏紧,菜价暴涨,较长时间居高不下的问题,反映出宏观调控中的薄弱点。  相似文献   

11.
正培育壮大生产主体、疏通产销流通环节是促进蔬菜产业提质增效的有力手段。本文以重庆市潼南、合川两个蔬菜重点(区)县为调研地点,对不同生产经营主体状况及产品流通环节成本控制展开研究,找出制约蔬菜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并提出以加强生产要素配套、引导生产主体标准化规范化发展、改善农业从业环境、搭建产销平台为重点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日本蔬菜产销情况及宏观管理封槐松(农业部农业司北京100026)1994年9月笔者受农业部派遣,率团赴日本进行了蔬菜产销和技术发展情况的考察。本文将重点介绍日本近年来蔬菜产销发展情况和宏观调控方面的一些做法。1蔬菜产销情况与市场变化日本蔬菜产销虽然技...  相似文献   

13.
随着蔬菜产销全面放开,蔬菜生产基地由近郊向中远郊转移,在各级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本市农办市场迅速发展起来,目前,全市参加中级蔬菜联营公司的农办市场已有23家,1997年蔬菜成交总量已达到98.37万吨,市场占有率达到50%左右。 农办市场的兴建和发展,为搞活蔬菜市场流通,缓解菜区(特别是远郊新菜区)卖菜难,促进全市蔬菜生产基地转移,促进蔬菜产业化,促进蔬菜大市场、大流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近年来本市蔬菜供应的总量平衡,淡季不淡,品种丰富,菜价平稳作出了较大贡献。但是,农办市场也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较突出的有三点: 一是农办市场的发展还很不平衡,部分市场的发展势头很好,部分市场发展不快,还有少数市场至今门未打开局面:二是部分市场辐射面不广,企业经济效益不够理想,自我发展能力薄弱;三是部分市场在连接产销方面的工作做得很不够,没有充分发挥在促进蔬菜产业化方面的“龙  相似文献   

14.
城市蔬菜供应涉及到生产、批发、零售、加工、储运、科技、物资以及城市建设等各个环节,是一个集商流、物流、信息流为一体的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蔬菜批发环节处于生产和零售的中介,国家对城市蔬菜供应的领导管理,是通过国营批发机构实现的。因此,深化蔬菜产销体制改革的重点是改革蔬菜批发流通环节。  相似文献   

15.
《中国瓜菜》2012,(5):67-68
流通环节多、成本高是导致蔬菜价格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于是,降低流通成本、缩短流通环节就成为解决产销矛盾,最大限度地保护农民收益,保障市民"菜篮子"的重要突破口。今年以来,各地政府积极落实农业部促进产销对接的要求,屡出新招,推动蔬菜"一站式"进城,保障了农产品销售畅通,稳定了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16.
自蔬菜放开市场、放开价格以来,蔬菜产销已逐步走向市场经济,初步形成大市场、大流通的格局。但由于蔬莱生产基地和菜农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脆弱,还未摆脱“多与少”的被动局面。为此,必须按市场经济要求,改善蔬菜产销。  相似文献   

17.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蔬菜产销体制改革以来,蔬菜行业凸显出产销两旺的大好局面.这种改革既给生产销售者提供了自由种植与销售的良好空间与机遇,又为消费者提供了丰富多彩且品质上乘的蔬菜品种.但由于种种原因使生产销售者常会出现旱涝不保收或丰产不丰收的不利局面.究其原因主要是在蔬菜生产及其销售中存在着多重风险,诸如异常气候、技术不过关、市场滞销等.因此,蔬菜生产销售者必须具备风险意识,冷静分析蔬菜产销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最大限度地规避各种风险因素,及时采取科学的防治对策,多管齐下,方能在蔬菜行业中立于不败之地. 1 蔬菜产销风险种类及原因分析 1.1气候风险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异常天气时常会突然降临,虽然保护地生产发展较快,但大部分是简陋粗放的竹中棚及少量的钢架大棚,难以抵御冬春极端低温、冰冻雨雪及夏秋高温干旱、特大暴雨等恶劣天气.  相似文献   

18.
我国蔬菜产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鸿  陈娟 《长江蔬菜》2018,(2):81-84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蔬菜产业的生产规模、生产布局、产品质量、科技发展、市场流通等发展迅速,成为国民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同时也存在生产效率低、投入成本高、比较效益差、机械化水平低、产品质量差等现实问题。提出通过实施标准化、机械化和规模化的蔬菜生产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建设观光旅游型蔬菜生产模式以优化蔬菜产业链、提高其附加值,结合各地蔬菜生产条件与模式因地制宜地借鉴发达国家的蔬菜产业发展经验,以促进我国生产由传统生产向现代化生产转变。  相似文献   

19.
《长江蔬菜》1990,(1):4-6
一、蔬菜生产工作情况与主要经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蔬菜生产逐步得到了各级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重视,特别是1984年大中城市进行蔬菜产销体制改革以来,生产和供应得到了明显改善,形势一年比一年好。其主要标志表现为: 1、生产供应量增加。据对26个省、区、市的不完全统计,1988年商品蔬莱播种面积为2733万  相似文献   

20.
温室大棚是我国北方冬季生产蔬菜的保护地措施.长期以来大多用于冬春季生产西红柿、茄子、辣椒等茄果类蔬菜,早春黄瓜、西葫芦等瓜类蔬菜及韭菜、芹菜等绿叶蔬菜。近年,伴随全国南北农区大面积商品蔬菜远销基地的建立和商品蔬菜全国性流通大市场的形成,以寿光为代表的山东省大面积商品蔬菜运销东北,并已形成较大的市场占有份额。由于这一影响及本区近年各地又新增加较大的保护地面积,因而使蔬菜产销及价格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对于占有相当大比例的多年一贯制生产固定品种蔬菜的地区及菜农则所受影响更大,最明显的就是产销的逐年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