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麦棉两季连作,如何解决麦棉争季节的矛盾。过去我们推广“麦林套棉”,在小麦的预留棉行内套种(栽)棉花,使麦棉有30~50d的共生期,有利于棉花早播早栽,全苗早发。但后期拔杆过早的问题仍是矛盾,继而我们又推行了“棉林套麦。”,10月中、下旬在棉林内小耕小种,套种小麦,使麦棉又有50~70d的共生期。既有利于秋桃成熟,棉花优质高产;又保证小麦适时播种、全苗,相得益彰。“麦棉双套制”的推广,促进了粮棉双丰收,实现高产高效。1麦棉双套增产的原因.麦棉双套能充分利用土地、温光资源。提高棉花产量。麦棉双套共生…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麦棉两熟制发展较快,但因夏棉种植方式多为麦垄套种或麦后直播,一般表现迟发晚熟,品质差,经济效益低。为促使夏棉早熟优质高产,1984年在我县十个乡推广了1500亩夏棉大苗移栽,平均亩产皮棉120斤,与春棉产量相当,而全年经济效益每亩比春棉增加45~55元,比夏棉直播亩增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麦套夏棉生产技术秦新敏河北省棉花办公室石家在050011棉花、小麦是河北省两大优势作物。目前,全省常年推广面积17万公顷以上,效益十分显著。1选用配套品种小麦选用适合晚播,并具有抗病、抗倒、抗寒、早熟、高产的冀麦26、冀麦20、5144等品种;...  相似文献   

4.
鲁西平原的腹地聊城地区,每年麦套棉面积100万亩以上,但是由于套种方式不当,小麦单产徘徊在每公顷3000—3750公斤,棉花1050公斤。近几年来,将麦棉套种种植模式改为三二式后麦棉获得双高产,折合每公顷小麦4500公斤,棉花1350公斤,比露地棉花每公顷增产271.5公斤。1百二式支棉套种的好处1.l有利于两晚变两早过去的麦棉塞由于棉花晚播晚发晚熟,导致小麦播斯推迟.形成麦晚棉也晚。三二式套种较好地解决了两晚问题,棉花可提前播种25—30天,小麦可能提前播种10—15天。1.2有利于发挥边行优势三二式麦棉套种,其共生期相对缩短,能避…  相似文献   

5.
威县是一个以粮棉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大县 ,常年植棉面积 3.4万公顷左右 ,小麦面积 2 .6万公顷左右。近几年来 ,随着政策、市场等因素的影响 ,植棉效益看好 ,导致棉花面积不断攀升 ,粮食面积锐减。为了解决棉粮争地矛盾 ,积极发展棉 -麦套种技术 ,实现了公顷产小麦 5 2 5 0 kg、子棉 375 0 kg,既保证了粮食生产安全 ,又发展了棉花生产 ,受到了群众欢迎。1品种选择小麦选用高优 5 0 3、邯 45 64、71- 3等优质高产品种。棉花选用石家庄市农科院棉花育种室育成的标记杂交棉 ,该品种集大棵、早熟、丰产、优质、抗病虫、免整枝于一体 ,适宜间作套种…  相似文献   

6.
总结多年实践经验,发展麦棉两熟要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麦棉关系,二是棉花产量与品质的关系。棉花育苗移栽是协调这两种关系的有效途径。其主要栽培经验如下。1、选好棉麦品种。生产实践正明,选用早熟棉花品种,小麦产量高,而棉花产量低;采用中熟棉花品种,预留套栽棉行,棉  相似文献   

7.
我区人多地少,棉花生产没有集中专用的生产基地。为了发展棉花生产,历来采用棉麦套种的种植方式。但这种种植方式,两季都不能耕翻土地,造成土壤板结、通气不良;小麦要预留播棉行,土地利用率低,单产不高;棉花在前作行间播种,管理比较费工,两种作物共生期长,影响棉花壮苗早发和早熟丰产。为了夺取粮棉高产,我们从1976年开始进行试验,改棉麦套种为棉麦连作。在小麦收割后耕翻土地播种棉花,棉花拔杆后又耕地种麦子。试验地1.31亩,亩产皮棉186斤。1977年又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试验,小麦选用中熟偏早的47(1)品种,于1976年11月3日播种,1977年5月21日收  相似文献   

8.
由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培育的高产、优质、抗病虫棉花新品种中棉所21,具有株型好、耐肥水、茎秆坚韧、抗倒伏、省工省时的特点,适合单作和麦棉套种,深受广大棉农欢迎。河南省西华县奉母镇1992年引种该品种,经过三年探索,基本上掌握了该品种的生育特点,摸索了一套相应的栽培管理技术,1994年种植40公顷,平均每公顷产皮棉1386公斤,尧庄村农民技术员何生林种植0.2公顷,与小麦四二式套种,每公顷产小麦4590公斤,皮棉1614公斤,为实现粮棉双高产闯出了一条新路。西华县奉母镇农技站的基本做法是:1 选用优良品种 在麦棉套种中,选用植株筒型、叶片…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间作套种棉田病虫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 ,随着转 Bt基因抗虫棉的种植 ,提出了“以防治棉蚜为主 ,注意查治棉叶螨 ,兼治棉铃虫等其它害虫”的间作套种棉田害虫防治新策略。坚持“对二代棉铃虫不喷药防治 ,作物共生期间尽量少用药 ,必须选用高效低毒药”的用药原则。各间作套种棉田病虫害具体防治方法如下 :1 麦棉套种田小麦与棉花间作套种分为麦套春棉和麦套夏棉两种类型 ,麦套春棉小麦与棉花共生期长 ,因此 ,病虫发生为害较麦套夏棉重。小麦病虫害主要有麦蚜、红蜘蛛、锈病、白粉病、丛矮病等。棉花主要病虫害有苗病、棉蚜、棉叶螨 (红蜘蛛 )、地老虎、蓟马、棉铃虫、玉…  相似文献   

10.
中棉所16     
中棉所16早熟、抗病、优质,适于黄淮海棉区作麦套夏棉种植。推广麦棉两熟种植制度后,在同一块耕地上,一年每公顷可收小麦4500~6000公斤,皮棉1050~1200公斤,高产田块达1500公斤,均获得了麦棉两熟双丰收。中棉所16棉纤维洁白,绒长、绒细,...  相似文献   

11.
麦套棉花两膜促早发高产栽培技术,是采用营养钵育苗,移栽时覆盖地膜,以促苗早发,多结有效铃,增加铃重,从而夺取棉花高产的一项综合栽培技术。1麦棉配置以4-2式和3-2式为宜。4-2式麦棉配置,种4行小麦,套种2行棉花,预留棉行110cm,小麦收获后,棉花窄行50cm,宽行120cm。3-2式麦棉配  相似文献   

12.
麦棉套种双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1992年在培育麦棉良好的株型群体的基础上,建立两熟套种下麦棉生育互利的田间结构,促成高光效麦棉早熟的良性循环,对麦棉双高产最大总体功能和农艺措施,进行系统的试验示范。通过小麦矮化,棉花株型栽培,探讨了两熟制麦棉双高产的生育性状和高产规律,总结出一套优化农艺措施,为我区大面积生产服务。  相似文献   

13.
麦棉连作促进了粮棉同步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棉连作是在小麦接近成熟期,在麦田背垄上播种夏棉,或麦收后贴茬播种夏棉,它既不同于春棉单作,也不同于麦棉套种,是促进麦棉同步增长的一种种植制度。1981年以来,全面推广了麦棉连作两熟制。1984年棉花面积24万亩,棉花总产比1981年增长3.5倍,粮食总产增长58%。粮棉总产均超历史最高水平。1985~1986年由  相似文献   

14.
改革耕作制度,实行麦棉两熟,解决粮棉争地矛盾,实行粮棉双增产是今后发展棉花生产的根本方向。但是,保密度、促早发、争早熟、夺高产是当前麦套夏棉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1、选择最佳播期,确保适期播种。夏棉生育期较短,能否适期播种对产量、品质影响很大。播种过早,共生期长,难保苗,烂铃多,早衰重,产量低;播种过晚,贪青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们在实施“大麦开发利用研究”课题中,对大麦茬移栽营养钵育苗棉花、大麦套种营养钵育苗棉花、大麦茬复播夏棉和大麦垄点种夏棉进行了小面积试验及大面积示范。发现大麦棉花两熟夏收一季麦,秋收一季棉,一年两熟粮棉双高产。经推广应用后,不少农户很快实现了脱贫致富,这一耕制改革的尝试,为棉田开发利用大麦提供了新鲜经验,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其原因是:  相似文献   

16.
我县小麦套种夏棉已有10年的历史。两熟面积一直稳定在20万亩左右。夏棉品种已由中棉所10号更换为中375。目前麦套夏棉仍处发展趋势。夏棉的生育特点既不同于一熟春棉,也不同于麦套春棉。现将其主要栽培技术简述如次。1、适期播种。据山东省气象局农气研究室分析,夏棉播种至初霜≥0℃积温为  相似文献   

17.
豫棉3号(原名商丘64)是以商丘17为母本,珂310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1988年4月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合格并命名。经多年试验证明,该品种是一个高产、优质、早熟、综合性状较好,适宜春播、麦棉套种的棉花新品种。  相似文献   

18.
麦棉套种棉花常因迟发晚熟导致减产降质 ,而其中麦棉共生期间存在的小麦对棉花遮光、争肥、争水等问题是棉苗形成迟发晚熟的重要原因。就目前情况看 :有关争肥争水问题的研究较多 ,但对于遮光问题有关研究很少。据试验 ,目前小麦棉花套种普遍采用的 3- 1、4- 2式以及麦垄点种等方式的预留行中一天的光照量分别相当于春白地的50 %、70 %、和 30 %左右。因此 ,本试验的重点旨在明确这几种光照条件下棉苗生长发育情况 ,以期为生产寻找较合理的麦棉套种方式以及如何解决棉花迟发晚熟等问题提供理论依据。1 试验方法试验选用豫棉 1 5号品种 ,于 …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成安县西南庄村,在改革种植业结构中,推广了麦棉满幅复播耕作方式,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1986年,该村种植的100亩麦棉复播,夏棉皮棉单产60公斤,小麦单产300公斤,麦、棉两季亩收入426.2元,比小麦、玉米连作亩收入264.0元,增加了162.2元,比单种春棉亩收入增加了130元,1987年全村麦棉复播面积为220亩,夏棉单产预计可达75.0公斤,加上一季小麦亩收入  相似文献   

20.
郭振华 《中国棉花》2006,33(3):27-28
近两年扶沟县在稳定棉花生产的基础上,以提高棉田综合效益为突破口,积极引导棉农适应市场需求,加快种植结构调整,提高复种指数,发展高效农业,在该县棉花、瓜菜主产区大面积示范推广了小麦、棉花、西瓜、西葫芦一年四熟栽培模式。每公顷可产小麦6750kg、西瓜36500kg、西葫芦39000kg、子棉3750kg收入4.5万元以上(是常规麦套棉收入的3倍)。2005年推广200hm2。1品种选择小麦选用周麦18、新麦18等半冬性高产中早熟品种;西瓜选用庆发、景丰等早熟品种;棉花选择抗病、抗虫、株型较大、具有较大增产潜力的杂交一代抗虫棉品种,如豫杂35、中棉所29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