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蟹肉质细嫩,风味独特,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维生素,营养十分丰富,长期以来在国内外市场十分畅销,市场价格一直坚挺,养殖前景一直被看好。近年来笔者在河蟹生态养殖技术方面作了一系列的探讨,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将生态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河蟹池塘高效生态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长竞 《水产养殖》2009,30(9):36-36
新沂市唐店镇后滩养殖场养殖户袁福全运用生态学原理养殖河蟹,使养殖河蟹品质优良,效益得到了提高。现将生态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宜兴市官林镇河蟹养殖专业户史建明,2003年开始从事河蟹养殖,养殖面积90亩,前三年亩效益都在千元左右。2006年实施河蟹高效综合生态养殖技术,走出了一条科技增效的养殖之路,养殖效益比前三年年均增收翻五番。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县养蟹业的不断发展,大中水面生态养蟹技术已广泛应用到生产实践中。自2003年以来,我们根据本地的河蟹养殖情况,已连续两年将大中水面蟹鱼生态养殖技术应用到河蟹养殖生产实践中,并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现将有关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陈国贤 《内陆水产》2006,31(6):16-18
大闸蟹是一种肉味鲜美、营养价值较高的水产品,深受市场的青睐.由于天然捕捞量的减少,河蟹价格不断上涨,带动了我国人工养殖河蟹的快速发展。然而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养殖河蟹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养殖病害增加,大闸蟹养成规格偏小,加上滥用药物,导致蟹的品质下降。蟹价下跌。为促进大闸蟹养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高大闸蟹的规格和品质,河南平顶山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开展了仿野生生态养殖无公害大闸蟹技术研究,现将仿野生生态养殖无公害大闸蟹主要技术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河蟹是一种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的名优水产品。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河蟹养成规格偏小,病害增加,加上滥用药物,导致蟹价下跌,传统养殖方法与河蟹生长所需的生态环境不适宜,影响了河蟹的生长和品质。为促进河蟹养殖的可持续发展,探索利用自然生态进行水库网围生态养殖河蟹技术,2001~2002年我们承担了河南省科委“水库网围生态养殖无公害河蟹技术研究”试验项目,试验的四个网围采用生态养殖技术,投放规格150~300只/公斤的扣蟹34.6万只,年底获商品蟹10250公斤,平均规格120~154克/只,获净利润9.221万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现…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甘肃省河蟹养殖发展迅速,特别是生态绿色高效河蟹养殖呈现出快速发展势头.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形势下,充分利用灌溉型水库资源,逐步探索河蟹生态养殖技术模式,对促进河蟹产业在甘肃省的发展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充分利用蟹池有效水体,提高河蟹养殖综合经济效益,我们根据河蟹、鳜鱼、异育银鲫、青虾等养殖品种共生互利、优势互补的生态学原理,在组装嫁接"河蟹健康养殖技术"、"伊乐藻在蟹池中的应用"、"蟹池套养鳜鱼生态养殖技术"等河蟹养殖成熟技术的基础上,经过3年时间(2002年~2004年)的反复试验,成功探讨了蟹池"631"生态高效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9.
河蟹、青虾、沙塘鳢生态高效混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几年来,随着河蟹养殖业快速发展,养殖规模逐年扩大,养殖产量逐年增加,再加上上市时间较为集中,河蟹价格持续下降,单一河蟹养殖效益逐年降低,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逐步减弱,直接影响了河蟹养殖户的积极性和河蟹产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为此,江苏省金坛市根据不同养殖品种生态位差异和食物链原则,从调整养殖结构、创新养殖技术、创优养殖模式、提高养殖效益等方面着手,探索出了河蟹、青虾、塘鳢生态高效混养技术,  相似文献   

10.
河蟹养殖在我国发展很快,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人工繁殖取得突破,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养蟹技术日趋成熟。但近年来养殖生产中出现了性早熟、种质变异、药物残留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河蟹的品质、产量和蟹农的经济效益,更影响了河蟹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实施稻田生态培育蟹种过程中,优选长江水系中华绒螫蟹种,优化育种技术,建立河蟹苗种安全生态育种体系,严格按照《无公害渔用药物使用准则》规范育种用药,从河蟹产业源头杜绝药物残留。据跟踪调查,苗种在成活率、生产速度、抗病能力、种质等方面均达到了理想的效果,得到了养殖户的认可:  相似文献   

11.
河蟹是淡水水域中适应性强、分布广、食性杂、生长快的经济蟹类,属名贵淡水产品,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深受国内外广大消费者的青睐。黄河三角洲地区以培育黄河口大闸蟹为突破口,实施生态渔业、品牌渔业发展战略,但由于河蟹养殖规格小,养殖效益低,渔民养殖积极性不高,严重影响黄河口大闸蟹品牌的营销与推广,因此推广蟹种池塘仿生态培育技术、大规格河蟹养殖关键技术,提高河蟹养殖规格和品质,实现渔业增效、渔民增收是发展品牌渔业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为促进河蟹养殖的可持续发展,探索利用自然生态进行水库网围生态养殖河蟹技术,2001~2002年我们承担了河南省科委“水库网围生态养殖无公害河蟹技术研究”试验项目,试验的四个网围采用生态养殖技术,投放规格150~300只/公斤的扣蟹34.6万只,年底获得商品蟹10250公斤,平均规格120~154克/只,获净利润9.221万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现将主要技术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严爱平 《中国水产》2009,397(1):82-83
当涂县是全国闻名的产蟹大县,我国三大淡水蟹之一的“花津”蟹就产自这里。近年来,该县依托资源、区位、技术等优势,大力发展水产生态健康养殖,确立了“突出河蟹产业特色、实施河蟹生态养殖、打响河蟹品牌”的总体思路,采取“政府引导、技术引路、科学统筹、整体推进”的工作措施,积极探索出了河蟹健康生态养殖模式,实现了水产养殖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金湖县宝应湖农场拥有无公害养殖基地称号,2011年河蟹养殖面积达666.7hm^2(1万余亩)。多年来.受河蟹养殖模式和养殖技术等因素影响,河蟹的规格和品质有所下降,已影响到河蟹养殖的经济效益。为了提高池塘河蟹品质和池塘养殖综合经济效益,2011年宝应湖农场承担了河蟹生态健康养殖技术推广项目,  相似文献   

15.
<正>为提高河蟹养殖池塘的综合产出率,金坛市水产技术指导站在蟹池"631"生态高效养殖技术的基础上,试验示范了蟹池"115"生态高效养殖技术模式,即以河蟹为主,套养青虾和鳜鱼,667m2产河蟹100kg,青虾、优质鱼类100kg,667m2效益5000元的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16.
随着河蟹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产量也随之增长,河蟹价格逐步回落,单一河蟹养殖比较效益下降.为了充分利用水体,提高蟹池综合生产能力,从2010年开始,金坛市水产技术指导站通过开展河蟹养殖池套养"太湖1号"青虾试验,探索蟹虾混养最佳养殖效益,逐步形成一套比较成熟的"池塘蟹虾‘155’生态养殖技术".所谓"池塘蟹虾‘155’生态养殖技术",即以河蟹养殖为主,科学套养青虾,实现每667 m2产河蟹100 kg、青虾50 kg,平均效益达到5 000元/667 m2的养殖模式.经过2年的推广应用,取行了较好的成效.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在河蟹养殖过程中,养殖户会投喂部分螺蛳给河蟹增加营养、提高河蟹鲜味。但螺蛳价格较高,用来喂食河蟹大大增加了河蟹养殖户的成本投入。因此,笔者提出了一种基于池塘改造的螺蛳、河蟹接力生态养殖方法,通过采用价格低廉的黑水虻养殖螺蛳,进而给河蟹投喂螺蛳和黑水虻,提高河蟹品质,降低养殖成本。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河蟹生态养殖技术的不断提高,不同的地区采用不同的养殖模式来进行河蟹养殖,其中适度稀放蟹种、混养青虾、水草种植已成为同行的共识,在河蟹生态养殖生产中已取得很多宝贵的经验,并在不断向前迈进。现以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桠溪镇一口13×667 m~2池塘河蟹青虾生态养殖为例,总结情况如下。1养殖条件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河蟹池塘养殖得到迅速发展,许多地方形成了颇具特色的蟹业经济,同时,在河蟹养殖模式等方面也有较大突破,特别是应用蟹池复合型水草种植生态养殖河蟹技术,有效地促进了河蟹高效养殖,与常规生产相比,不但河蟹质量得到明显提高,而且养殖产量平均增加20%以上。  相似文献   

20.
苏南地区河蟹池塘高效生态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建华  张亚丽  孙俭 《河北渔业》2013,(7):30-31,61
<正>目前,池塘养殖河蟹有传统模式和生态模式,传统模式因其成本高、药物残留多而逐渐被生态养殖模式所代替。生态养殖技术根据生态学原理及河蟹的生物学特性,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资源,提高养殖系统的自净及代谢能力。与传统的养殖模式相比,生态养殖具有持续、高效率保持水环境稳定的特点,因为河蟹是变温动物,对环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