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副猪嗜血杆菌病流行特点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以纤维素性浆膜炎、多发性关节炎,也称革拉瑟氏病。副猪嗜血杆菌属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形态多变。有报道显示,强毒力菌株一般呈短杆状。形态多变,有15个以上血清型,其中血  相似文献   

2.
正副猪嗜血杆菌病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临床上以体温升高、关节肿胀、呼吸困难、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脑膜炎和高死亡率为特征。1病原副猪嗜血杆菌属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形态多变,有15个以上血清型,不同血清型或菌株之间交叉保护力很低。该菌生长时需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  相似文献   

3.
猪副嗜血杆菌病又称多发性纤维素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也称格拉泽病。猪副嗜血杆菌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可影响2~4月龄青年猪,主要在断奶前后和保育阶段发病。发病率一般在10%~15%,严重时病死率可达50%,给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1病原猪副嗜血杆菌,属革兰阴性短小杆菌,形态多变,有15个以上血清型,其中血清型5,4,13最为常见,占70%以上。猪副嗜血杆菌通常只感染猪。该病通过呼吸系统传播,当饲养环境不良时本病多发,尤  相似文献   

4.
1猪伪狂犬病猪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毒感染引起的猪的免疫抑制性传染疾病,伪狂犬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副猪嗜血杆菌为革兰氏阴性小杆菌,呈多形性,有15个以上血清型,副猪嗜血杆菌常在猪蓝耳病、圆环病毒病、猪流感、猪呼吸道冠状病毒病、伪狂犬病等发生时继发感染,常引起断奶仔猪严  相似文献   

5.
<正>猪副嗜血杆菌病又称多发性纤维素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也称格拉泽氏病。由猪副嗜血杆菌引起,属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形态多变,有15个以上血清型。其中,血清型5、4、13最为常见,约占70%以上。副嗜血杆菌在环境中普遍存在,这与支原体肺炎的日趋流行有关,也与病毒性肺炎的日趋流行有关。这些病毒主要有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圆环病毒、猪流感和猪呼吸道冠状病毒。副猪  相似文献   

6.
规模猪场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副猪嗜血杆菌病(又称Glasser氏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主要危害仔猪和青年猪,引起病猪发热、关节肿胀、呼吸困难和多发性浆膜炎为特征的传染病。因副猪嗜血杆菌血清型很  相似文献   

7.
<正>猪副嗜血杆菌病是由猪副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条件性疾病,病原体存在于猪的上呼吸道。多因猪感染了其他疾病或一些因素的影响,使猪抵抗力下降,而引发此病,该猪治疗困难,死亡率增高。1病原体猪副嗜血杆菌属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形态多变,有15个以上血清型,其中,血清型5、血清型4和血清型13最为常见(占70%以上)。该菌生长时,严格需要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或V因子),一般条件下难以分离和培养。  相似文献   

8.
副猪嗜血杆菌病又称多发性纤维素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也叫格拉泽氏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该病菌属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形态多变,有15个以上血清型,其中血清型5、4和13最为常见(占70%以上)。临床上以体温升高、关节肿胀、呼吸困难、呈散发性的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及高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陈希  马超锋 《猪业科学》2015,(8):100-102
副猪嗜血杆菌病对猪群危害较大,文内从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危害入手,就该病的流行病学、血清型分型、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展开论述,最后,提出防控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0.
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HPS)引起猪的以纤维素性浆膜炎、多发性关节炎和脑膜炎为特征的传染病。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引进国外种猪,副猪嗜血杆菌病在我国猪场的病发率逐年上升。HPS血清型复杂,目前已知15个血清型,但各国各地流行的血清型不尽相同,且各型之问缺乏交叉保护,因此分离HPS地方菌株,了解其流行血清型,对地区预防和控制HPS有着重大的临床意义。由于HPS对培养条件较为苛刻,临床病料分离培养HPS有一定的难度,目前国内分离HPS报道不多,本文对广东地区疑似副猪嗜血杆菌病病料分离并鉴定了3株副猪嗜血杆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 猪副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猪的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故又称纤维素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也称革拉泽氏病。主要引起肺的浆膜、心包、腹腔浆膜以及四肢关节浆膜的纤维素性炎为特征的呼吸道综合症。一、病原病原为副嗜血杆菌,该菌属革兰氏阴性小杆菌,有15个以上血清型,其中血清型5、4、13最为常见(占70%以上)。本菌对外界的抵抗  相似文献   

12.
<正>1概况副猪嗜血杆菌病近年来多发。从临床上和圆环病毒病关系更密切。副猪嗜血杆菌病又称为格拉泽氏病,有15种血清型,其中4型、5型和13型最为常见(也有检出12型较多)。副猪嗜血杆菌病,起初称为猪嗜血杆菌,后因证明了该菌生长时不需要X因子,故更名为副猪嗜血杆菌病。副猪嗜血杆菌病定居于健康猪的上呼吸道,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镇江地区副猪嗜血杆菌血清型流行情况与耐药性情况,本试验采集患病仔猪的肺脏、肝脏、关节渗出液等病料组织85份,采用细菌分离、形态学观察、培养特征鉴定、PCR鉴定等方法对副猪嗜血杆菌进行鉴定,采用PCR法和K-B药敏纸片法分别检测副猪嗜血杆菌血清型及耐药性。结果显示,从85份病料组织中分离得到48株副猪嗜血杆菌;48株副猪嗜血杆菌具有7种血清型,其中,血清5型和12型为流行的主要优势血清型,分别占分离菌株的25.0%和31.3%; 48株副猪嗜血杆菌对磺胺间甲氧嘧啶、阿莫西林、庆大霉素等9种药物耐药率在50.0%~100.0%之间,对其他药物耐药率在12.5%~25.0%之间。说明该地区分离的副猪嗜血杆菌血清型流行情况复杂,且耐药性严重。本试验为该地区的副猪嗜血杆菌防控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4.
谈副猪嗜血杆菌病之前,必须要先谈蓝耳病和圆环病毒.没有蓝耳病和圆环病毒这两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存在,副猪嗜血杆菌就不会像今天那样的严重. 1 病原 猪副嗜血杆菌,属于革兰氏阴性菌,多为小杆状,形态多变.有15 个血清型,不同血清型毒株的毒力存在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邹卫 《畜牧市场》2010,(10):57-57
1.病原及特性 猪副嗜血杆菌病又称多发性纤维素性浆膜炎和关节炎,病原是副嗜血杆菌。该菌属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形态多变,有15个以上血清型,其中血清型5、4、13最为常见(占70%以上)。该菌生长时严格需要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一般条件下难以分离和培养,实验室诊断比较困难。  相似文献   

16.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HPS)引起的严重接触性传染病。以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和高死亡率为特征,严重危害仔猪和青年猪的健康。此菌有15个以上血清型,其中血清型5、4、13最为常见。随着世界养猪业的发展,该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影响养猪业的严重疾病。  相似文献   

17.
副猪嗜血杆菌病又称猪革拉泽氏病,副猪嗜血杆菌主要引起猪的多发性浆膜炎、纤维素性心包炎、关节炎和脑膜炎。目前预防该病主要是灭活疫苗,但不同血清型之间交叉保护性不强或无交叉保护作用。因此,发展新的广谱疫苗是未来的趋势。文章对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疫苗及其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综述。  相似文献   

18.
<正>副猪嗜血杆菌病又称为革拉斯病(Glsser Disease),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猪细菌性传染病。发病时主要以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为特征,副猪嗜血杆菌为革兰氏阴性菌,有荚膜,细菌有多种不同的形态。该菌至少有15种血清型,我国的主要流行菌株是4、5、14和l5型等,目前还有部分血清型不可定型。1流行病学该病呈现世界性分布,我国分布也比较广泛,逐渐呈上升的趋势,造成相当的经济损失,猪是副猪嗜血杆菌的天然宿主,通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先后从锦州市太和区、凌海、北镇、黑山、义县等地采集以多发性浆膜炎为主要特征的病猪病料13份,在被检的13份病料中分离到6株疑似副猪嗜血杆菌菌株,同时对所分离的菌株进行了形态学检查、分离培养、生化试验、PCR鉴定及血清型鉴定,最终证实6株为副猪嗜血杆菌,血清型分别为:血清4型1株、血清5型2株、血清12型1株、血清13型2株.本研究初步确定了锦州地区副猪嗜血杆菌流行菌株的血清型,为猪场制定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防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探明辽宁地区副猪嗜血杆菌菌株的血清型,先后从辽宁省的锦州、营口、沈阳、丹东、铁岭、阜新、抚顺、朝阳、葫芦岛等市县采集以多发浆膜炎、关节炎、脑膜炎以及急性死亡为主要特征病猪的病料样本236份,从被检的236份病料中分离到86株副猪嗜血杆菌菌株,最终有51株鉴定出副猪嗜血杆菌血清型,分别为:血清1型2株;血清4型5株;血清5型21株;血清12型3株;血清13型20株。通过本研究初步确定了辽宁省副猪嗜血杆菌主要优势血清型,为辽宁省规模化猪场制定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