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鲟鱼是地球上现存的最古老的脊椎动物,起源于2亿年前,是淡水鱼类中体型最大,并有“活化石”之称的现存最古老的生物之一。其在分类上属幅鳍亚纲、硬鳞总目、鲟形目、鲟科。我国的鲟鱼人工养殖起步较晚,尚未达到规模化养殖水平,与世界先进国家还有一定的距离。  相似文献   

2.
我国鲟鱼养殖产业已经发展了近20年,但是限制鲟鱼产业发展的瓶颈——鲟鱼育苗培育技术,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在育苗生产过程中常会出现阶段性大批量的死亡,损失惨重,严重影响了鲟鱼养殖产业的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针对鲟鱼苗种培育阶段出现批量死亡的原因进行分析,探究育苗阶段健康养殖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鲟鱼工厂化养殖危害分析及关键控制点(HACCP)管理体系的生产应用研究,根据HACCP的基本原理和步骤,对整个鲟鱼工厂化养殖过程进行危害分析,确定了厂区选择、鱼种来源、物料进出监控,水质监控,饲料供应和疾病防治7个关键控制点,并对关键控制点加以监控措施,使各个关键控制点处于人为控制之下,实施HACCP体系后,鲟鱼工厂化养殖更加规范化,养殖成活率、养殖效益都有大幅度的提高,通过对养殖产品鱼肉、鱼子酱的检测,其重金属含量和药物残留等各项指标完全符合出口食品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4.
《农村养殖技术》2001,(5):28-29
近年来,鲟鱼养殖热不断升温,目前,这一品种的养殖已成为我国淡水养殖中的一个“热点”。 一、我国鲟鱼养殖的现状 1.养殖品种不断增多,养殖数量迅速增加。我国鲟鱼人工繁殖研究起始于1956年,1988年开始鲟鱼人工养殖研究,真正较大规模发展只是在近二、三年内,其中以史氏鲟、俄罗斯鲟、西伯利亚鲟、匙吻鲟为最多。迄今  相似文献   

5.
潘凤莲  吴凡  吴遵霖  李蓓 《饲料工业》2006,27(18):34-36
采用自行研制的鲟鱼配合饲料与某国产及进口鲟鱼配合饲料,经驯饵试验后,进行鲟鱼养殖效果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经驯饵,待鱼种阶段适应后,以相对生长率与饲料系数为衡量指标,自配鲟鱼饲料的养殖效果明显优于国产配合饲料,与进口配合饲料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从饲料价格来看,自配鲟鱼配合饲料比国产鲟鱼配合饲料和进口鲟鱼配合饲料分别低25%与41.3%。故自行研制的鲟鱼配合饲料经济效益较好,存在一定的市场潜力。  相似文献   

6.
《甘肃畜牧兽医》2013,(12):53-55
近日,甘肃肖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2013年第18号公告,依法批准《无公害食品鲟鱼苗种培育养殖技术规程》等12项甘肃街地方标准。其中,由甘肃省渔业技术推广总站实施编写的《无公害食品鲟鱼苗种培育养殖技术规程》、《无公害食品鲟鱼网箱养殖技术规程》、《无公害食品虹鳟鱼网箱养殖技术规程》、《无公害食品虹鳟鱼苗种网箱培育技术规程》4项标准在列。标准的制定实施规范了甘肃省鲟鱼、虹鳟养殖,促进冷水鱼网箱标准化养殖技术水平,使其达到产品的无公害目标,也为甘肃省冷水鱼产业标准化发展奠定了基础。本期摘录部分规程内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鲟鱼属于软骨鱼科目,分布范围较小,大多数鲟鱼分布在我国东北方向以及两河流域等。鲟鱼本身肉质柔软且厚,含有丰富的营养。被人称为“黑色黄金”。鲟鱼的每一部分都可以带来经济效益,而且随着其野生资源的减少,大量的人工增殖及人工养殖相继出现,人工养殖过程中的病害也在逐步增加,这就不得不迫切需要我们掌握更多的关于鲟鱼病害的知识以及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鲟人工流水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鲟鱼属世界珍稀名贵鱼类,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古老淡水生物类群,有“活化石”之称。目前世界上鲟鱼仅存28种,被国际贸易公约组织全部列为珍稀保护动物。由于我国鲟鱼类天然资源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所以人工养殖鲟鱼逐渐兴起,俄罗斯鲟成为主要的养殖对象。俄罗斯鲟适应性和抗病力强,生长速度较快,肉厚质实,无硬刺,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皮可制革,鱼卵可制作鱼子酱,经济价值高,是极具开发潜力的养殖鱼类。  相似文献   

9.
《甘肃畜牧兽医》2014,(2):57-60
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2013年第18号公告,依法批准《无公害食品鲟鱼苗种培育养殖技术规程》等12项甘肃省地方标准。其中,由甘肃省渔业技术推广总站实施编写的《无公害食品虹鳟鱼苗种网箱培育技术规程》、《无公害食品鲟鱼苗种培育养殖技术规程》、《无公害食品鲟鱼网箱养殖技术规程》、《无公害食品虹鳟鱼网箱养殖技术规程》4项标准在列。2013年本刊第12期刊登了前两个标准,本期介绍后两个标准,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循环水工厂化养殖过程中由于饲养的高密度和丰富的饵料投入会产生大量代谢污染物,随之也带来了养殖排放废水对环境的污染,长期以来存在氨氮、亚硝酸盐总量不断积累的问题,影响鲟鱼品质和产量。微生态制剂是从天然环境中筛选出来的微生物,具有促生长、无毒副作用,能消除养殖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污染物,维持养殖系统中微生物的生态平衡,改善水质及水体环境。利用微生态制剂对养殖水体进行调控,对养殖鲟鱼实行全程质量控制管理,生产出无公害、无污染的优质鲟鱼产品。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鲟鱼养殖迅速崛起,因其营养丰富,肉质鲜美,刺少,而且具有病害少,性情温和,管理方便,经济效益高等特点。本文主要介绍了河西地区祁连山地下雪水鲟鱼养殖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来,由于鲟鱼资源趋于枯竭,产量逐年下降,因此鲟鱼的人工养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利用网箱养殖鲟鱼优点很多:一是饲养管理方便;二是收获时不需特制捕捞网具,可以一次起水,也可以根据需要适时分期起水销售,便于活  相似文献   

13.
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开展鲟鱼养殖以来,形成了一些较为集中的主要产区,这些产区是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江汉平原以及黑龙江流域。随着三峡水库的全面蓄水,以三峡水库为核心,包括湖北西部清江、漳河、丹江等巨型水库及周边其它水库在内的三峡水库群正式形成。从其优越的条件和近几年养殖鲟鱼的实践来看,这一水库群必将成为我国新兴的鲟鱼主产区。  相似文献   

14.
6月18日,一条条活蹦乱跳的鲟鱼种苗,在技术人员的细心呵护下,被安全地投放到湖北武穴万丈湖养殖基地。这标志着武穴建设国家级鲟鱼良种繁殖基地全面启动。  相似文献   

15.
史氏鲟的生态养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氏鲟又名黑龙江鲟,是淡水大型鱼类之一,隶属于鲟形目,鲟科,鲟亚科,鲟属。史氏鲟全身是宝,营养价值高,有水中“黑色珍珠”之美誉。近年来,由于史氏鲟自然资源日益减少,我国各地兴起了鲟鱼养殖的热潮,但大多数是小规模集约化养殖模式,利用土池进行生态健康养殖的很少。我所自1996年以来,开展了中华鲟、史氏鲟、俄罗斯鲟的人工养殖试验,取得了成功;2000年在福建仙游度尾进行史氏鲟土池生态健康养殖试验,经过7个月的养殖,取得了每公顷产量10875kg,成活率98.6%,商品率94.3%,经济效益172800元…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膨化饲料在鲟鱼(sturgeon)养殖生产中的应用效果,设计试验网箱(使用膨化饲料),对照网箱(使用自制颗粒饲料)各4口,在水温16.1~19.2℃条件下进行鲟鱼养殖60d的对比试验。结果显示,在商品鲟鱼产出方面同类网箱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试验网箱与对照网箱相比鱼体增重率、成活率、饵料系数以及养殖效益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介绍了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冷水鲟鱼养殖的自然资源条件及发展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大支持力度,完善产业链条;强化招商引资,补齐发展短板;加强技术指导,提高养殖效益;加大市场宣传,强化品牌建设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8.
贵州鲟鱼养殖状况与发展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鲟鱼是一种大中型软骨鱼类,全世界共有26种,主要分布在北回归线以北的水域,是亚冷水性鱼类,属中高档经济鱼类。鲟鱼属硬骨鱼纲,软骨硬鳞总目,鲟形目,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鲟鱼的商业养殖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欧  相似文献   

19.
由于环境的改变以及人类的酷渔滥捕活动,鲟鱼资源己受到了严重的破坏,有些种类己濒临灭绝。运用人工养殖的鲟鱼亲本繁殖制种是保护鲟鱼物种、恢复鲟鱼资源的有效方法。我国鲟鱼人工繁殖研究起步较晚,大约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研究的范围相对较小,见于报道的仅有中华鲟、史氏鲟野生个体人工催产、孵化等方面的研究工作。2001年我们利用人工培育的匙吻鲟亲本进行了人工催产与孵化,得苗11.9万尾,在国内首次获得匙吻鲟全程人工繁殖成功。2002年利用去年催产过的亲鱼再次催产并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20.
火鸡,又名七面鸟或吐绶鸡,是一种原产于北美洲的家禽。火鸡以其体形大、生长迅速、抗病性强、瘦肉率高而受人瞩目,可与肉用鸡媲美,被誉为“造肉机器”。我国虽然引进时间不长,却已将火鸡列入“国家星火”开发致富项目。我国河南、山东等省已建有规模养殖场,但在我省依然是空白。虽有农户有零星散养,但品种低下、生产性能不高,对养殖前景比较迷茫,养殖积极性不高。无公害火鸡的科学养殖对我省进一步优化畜牧业结构、丰富饮食文化、增加畜牧业经济收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火鸡的科学养殖技术和养殖前景作一论述,和广大养殖户共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