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脑挫伤大鼠血浆及脑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内皮素(ET)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自由落体法致SD大鼠脑挫伤动物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和正常组,治疗组脑挫伤后2h开始应用G-CSF(浓度为2mg/L)皮下注射10ptg/kg/d,共5d.对照组和正常组2h后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皮下注射,共5d.正常组假手术不致伤.每组大鼠再随机分为两个亚组分别为治疗1周组、治疗2周组、对照1周组、对照2周组、正常1周组和正常2周组.分别在造模成功1周和2周后检测各组血浆及脑组织中AngⅡ和ET的含量.结果1周:对照组血浆及脑组织中AngⅡ和ET的含量均增高,与正常组比较有差异(P〈O.05).2周:对照组血浆及脑组织中AngII和ET的含量增加更加明显,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的差异(P〈O.01).治疗组1周和2周的结果是血浆及脑组织中AngⅡ和ET的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均有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挫伤大鼠血浆及脑组织中Ang1I和ET的含量明显升高,G-CSF能降低两者的含量,从而起到对受损伤的脑组织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脑挫伤大鼠血清及脑组织中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的影响,探讨G-CSF在治疗脑挫伤中的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和正常组,采用自由落体法致SD大鼠脑挫伤动物模型,正常组不致伤.治疗组脑挫伤2h后开始应用G-CSF(浓度为2mg/L)一次性皮下注射50μg/kg治疗.对照组和正常组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给药结束后24h检测治疗组、对照组及正常组大鼠血清及脑组织中NO、MDA和SOD的含量.结果脑挫伤后,对照组大鼠血清及脑组织中NO和MDA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SOD的活性明显低于正常组.治疗组大鼠血清及脑组织中NO和MDA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SOD的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G-CSF能有效地提高脑挫伤大鼠血清及脑组织中SOD的活性,降低NO和MDA含量,保护脑组织,改善脑水肿,从而起到了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血清及心肌组织中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的影响.方法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模型,将AMI大鼠随机分为GCSF治疗组(GAMI组)、心肌梗死对照组(AMI组)和假手术组(SO组),GAMI组模型制备后3h给予生理盐水稀释的rhG-CSF(浓度为2rag/L)皮下注射10μg/kg/d,共5d.AMI组和SO组3h后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皮下注射,共5d.最后一次给药后24h取各组大鼠血清及心肌组织检测NO、MDA、SOD的含量.结果AMI组大鼠血清和心肌组织中MDA水平显著高于SO组(P〈0.01),NO、SOD值显著低于SO组(P〈0.01).GAMI组大鼠血清和心肌组织中MDA水平显著低于AMI组(P〈0.05),NO、SOD值显著高于AMI组(P〈0.05).结论G-CSF能提高NO含量,增强SOD的活性.降低MDA的含量,对急性心肌梗死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葫芦巴总皂苷(Trigonellafoenumgreacum.LSaponin,TFGs)对尾加压素Ⅱ(UrotensinII,UII)诱导体外培养的大鼠心肌间质成纤维细胞(CFs)发生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的干预作用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心肌间质成纤维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UⅡ刺激组和TFGs干预组.正常对照组在整个培养过程中未加任何刺激;uⅡ刺激组加入10“mol/L的尾加压素Ⅱ培养,并分别终止培养于12,24和48h;TFGs干预组将UⅡ作为刺激因素,分别加入终浓度为0,25,50,100和200mg/L的TFGs.应用免疫荧光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显示d—SMA的表达,应用RT—PCR和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基因及蛋白表达.结果免疫荧光检测显示,培养24h后,正常对照组细胞胞浆中仅有少量仅.SMA表达,而仅.SMA表达量在经uⅡ作用后明显增多.尾加压素Ⅱ干预CFs不同时间后(12,24,48h),免疫组化显示仪-SMA表达量逐渐增加.UⅡ的这种诱导CFs发生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作用可被含TFGs的培养液所抑制,且呈浓度和时问依赖性.与对照组比较,UⅡ刺激组的CTGF的基因及蛋白表达均明显增高(P〈0.01).而TFGs则可以抑制UⅡ诱导的CTGF基因及蛋白表达量的上调(P〈0.01).结论尾加压素Ⅱ具有诱导大鼠心肌问质成纤维细胞发生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的作用,此作用可能与其促进CTGF的基因及蛋白表达有关.葫芦巴总皂苷能有效地抑制大鼠CFs的转分化,并且下调UⅡ诱导的CTGF的过表达.这进一步明确UⅡ在心肌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也为临床应用葫芦巴总皂苷防治心肌纤维化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由不同降压机制组成的小剂量四联复方降压制剂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并与常规剂量二联复方降压制剂比较。方法:1~3级原发性高血压病人314例随机分组:Ⅰ组(n=102)服用硝苯地平(10mg)+阿替洛尔(25mg)组成的复方缓释制剂(1号),1片/次,2次/d;Ⅱ组(n=108)服用卡托普利(25mg)+氢氯噻嗪(12.5mg)组成的复方缓释制剂(2号),1片/次,2次/d;Ⅲ组(n=104)服用硝苯地平(5mg)+卡托普利(12.5mg)+阿替洛尔(12.5mg)+氢氯噻嗪(6.25mg)组成的四联复方缓释制剂(3号),1片/次,2次/d。观察治疗前与治疗8周后各组降压达标率、总有效率、偶测血压、24h动态血压及不良反应。结果:Ⅲ组达标率高于Ⅰ组和Ⅱ组(81.55%、64.29%、58.95%,P〈O.01)。Ⅲ组总有效率高于Ⅰ组和Ⅱ组(89.32%、74.47%、73.68%,P〈0.01)。治疗8周后,Ⅲ组偶测血压低于Ⅰ组和Ⅱ组(P〈0.01)。治疗8周后动态血压监测结果,Ⅲ组24h收缩压比Ⅰ组和Ⅱ组低(PdO.05),24h舒张压低于Ⅰ组(P〈0.01)和Ⅱ组(P〈0.05)。Ⅲ组头昏、头痛、面红、踝部水肿症状的发生率比Ⅰ组少(P〈0.05),干咳症状比Ⅱ组少(P〈0.01)。而Ⅲ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脂、空腹血糖、血尿酸、血常规与Ⅰ组和Ⅱ组在治疗前后分别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四联复方制剂在临床应用中疗效优于常规剂量二联复方制剂,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血浆及心肌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内皮素(ET)含量的影响。方法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G-CSF治疗组(GAMI组)、心肌梗死对照组(AMI组)和假手术组(SO组),GAMI组模型制备后3h给予生理盐水稀释的rhG-CSF(浓度为2mg/L)皮下注射10μg/kg/d,共5d。AMI组和SO组3h后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皮下注射,共5d。三组大鼠于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制造成功后24h、1周和2周后检测各组血浆及心肌组织中AngⅡ和ET的含量。结果 24hAMI组与SO组血浆及心肌组织中AngⅡ和ET含量相比均有提高但只有心肌中ET含量有显著的差异(P〈0。05)。1周后AMI组与SO组血浆及心肌组织中AngⅡ和ET含量相比两者含量有明显增高(P〈0。05)。2周后AMI组与SO组血浆及心肌组织中AngⅡ和ET含量相比两者含量增加的更加明显(P〈0。01)。GAMI组血浆及心肌组织中AngⅡ和ET含量与相应的AMI组比较有明显的降低。结论 G-CSF能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大鼠血浆和心肌组织中AngⅡ和ET的含量,G-CSF对AMI大鼠损伤心肌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孢子菌肺炎(PCP)的发病机制.方法纯系Wistar雌性大鼠36只随机分为PCP模型组(P组12只)、TMP—SMZ治疗组(S组14只)及正常对照组(N组10只).P组及S组于大鼠后腿肌注地塞米松(每次1mg/只,每周2次、间隔3d),诱导建立PCP动物模型.N组同法肌注生理盐水.镜检确认PCP诱导成功后,S...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转化酶抑制剂雷米普利(Ramiprif)对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6例CR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雷米普利2.5mg/d)与对照组(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d),2组均加用美托洛尔50mg,q12h,连用8周。检测治疗前后患者的血压、血肌酐和尿蛋白等。结果:2组在治疗后血压明显降低(P〈0.01),但组间在血压达标情况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2组患者血肌酐均显著下降(P〈0.01),但组间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但雷米普利组24h尿蛋白定量减少幅度明显大于硝苯地平控释片组(P〈0.01)。结论:雷米普利对CRF的肾脏病变具有保护作用,在降低蛋白尿的程度上明显强于硝苯地平控释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的壳寡糖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餐后2h血糖及肝、肌糖原水平的影响。[方法]按65mg/kg体重一次性腹腔内注射(ip)STZ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成糖尿病治疗组和糖尿病对照组。治疗组分别按每日250、500、1500mg/kg灌胃壳寡糖水溶液,正常对照组、阴性对照组按体重灌胃等体积蒸馏水(10ml/k),阳性对照组按每日200mg/k灌胃二甲双胍水溶液,连续60d,每10d测1次餐后2h血糖值。60d后对肝脏等脏器称重,计算器官系数。蒽酮试剂法测定肝、肌糖原含量。肝脏、骨骼肌PAS染色,做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不同剂量的壳寡糖均能不同程度改善糖尿病大鼠的体重减轻、多饮、多食等症状,降低餐后2h血糖值。中、高剂量组的降糖效果优于低剂量组。PAS染色显示,壳寡糖各组肝索排列整齐,脂变程度低,骨骼肌和肝组织糖原比模型组明显增多。[结论]壳寡糖可以减少肝、肌糖原分解,减轻肝脏、肌肉组织的胰岛素抵抗,使血糖浓度下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晚期胃癌的有效治疗方案。方法46例初治老年晚期胃癌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多西紫杉醇35mg/m^2以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液250mL稀释,静脉滴注1h,于第1、8、15天给药;亚叶酸钙200mg/m^2以生理盐水100mL稀释,静脉滴注(先用),5-Fu350-400mg/m^2以生理盐水100mL稀释,静脉滴注(后用),5+Fu2500-3000mg/m^2入泵持续静脉滴注48h,休息1周,28d为1个周期。对照组(20例):多西紫杉醇75mg/m^2,以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液250mL稀释,静脉滴注1h,于第1天给药,5-Fu和亚叶酸钙用量及给药方法同治疗组,28d为1个周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毒副作用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57.7%,对照组为55.5%,两组疗效基本相同(P〉0.05);毒副作用:治疗组出现Ⅰ~Ⅱ度反应占96.2%,Ⅲ~Ⅳ度反应占3.8%,对照组出现Ⅰ~Ⅱ度毒性反应占25.0%,Ⅲ~Ⅳ度反应占75.0%,治疗组的毒性反应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1);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治疗组生活质量的改善率为65.4%,对照组为60.0%,两组之间生活质量的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西紫杉每周方案疗效肯定,毒性反应明显降低,老年人更易耐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白桦树皮提取物(BH)的降血脂作用.方法分正常组、模型组、BH给药组:高(300mg/kg)、中(200mg/kg)、低(100mg/kg)剂量和阳性对照组:脂必妥(300mg/kg).预防给药7d,末次给药2h后,腹腔注射75%蛋黄乳液制作小鼠高脂血症模型,造模12h后测定不同剂量的BH对小鼠血脂水平的影响.结果白桦树皮提取物能够显著降低小鼠血清中TC,TG,LDL-C浓度,显著升高HDL-C.结论白桦树皮提取物具有明显的降血脂作用.  相似文献   

12.
茶叶中EGCG对高脂大鼠的降脂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贤波  周健  成浩  赵芸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0731-10732
[目的]研究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高脂大鼠血脂调节作用。[方法]采用高脂大鼠模型,设正常对照组(I组,喂基础饲料)、模型对照组(Ⅱ组,喂高脂饲料)、试验组(Ⅲ、Ⅳ组,喂高脂饲料,并每日分别灌喂0.5、1.0g/kg的EGCG),连续喂饲30d,测定其血清中TC、TG、HDL.C和LDL—C含量。[结果]Ⅲ、Ⅳ试验组TC、LDL—C含量极显著低于Ⅱ组(P〈0.01)Ⅲ、Ⅳ组TG含量显著低于Ⅱ组(P〈O.05);Ⅲ、Ⅳ组HDL.C含量较Ⅱ组变化不明显;IV组HDL—C含量略有升高,但差异不显著;Ⅲ、Ⅳ组AI值极显著低于Ⅱ组(P〈0.01)。[结论]EGCG具有降血脂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维生素A(VA)缺乏对生长期大鼠生长发育及铁吸收的影响.方法将52只雄性sD大鼠,21日龄,按体质量随机分为4组,每组13只,Fe及VA正常对照组(Ⅰ组),Fe正常VA完全缺乏组(Ⅱ组),Fe正常VA轻度缺乏组(Ⅲ组),Fe和VA轻度缺乏组(Ⅳ组).实验动物喂饲8周,实验期末,进行72h代谢实验,记录大鼠的进食量,并收集粪便.代谢实验结束后,处死大鼠,测定血清VA、粪铁含量,计算铁表观吸收率.结果各组动物除啪动物性情暴躁、易激惹外,一般状况良好,维生素A缺乏可以使大鼠铁表观吸收率下降(P<0.05).结论维生素A缺乏可能通过影响铁吸收来影响体内铁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应用微生态制剂(双歧杆菌)预防极低出生体重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有效性。方法选取生后存活7d并且开始胃肠道喂养的极低出生体重儿183例,随机分为预防组95例,对照组88例。两组均治疗原发病,预防组在此基础上每日增加给予121服或鼻饲双歧杆菌0.25亿个活菌做,每天2次,用药时间从生后第7.天起,连用7d。观察治疗期间两照组发生NEC的情况及体质量变化,对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7d分别留取新鲜粪便标本进行细菌学检查。结果预防组NEC发病率为2.10%(2/95),对照组NEC发生率为10.23%(9/8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住院期间预防组每日体质量增加(8.109±2.127)g,对照组的为(6.489±2.327)g,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7d后两组患儿肠道细菌总数、杆菌、球菌总数及杆球菌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预防组治疗前、治疗7d后杆球菌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极低出生体重儿预防性口服双歧杆菌能够降低NEC发病率。促进体质量增长。  相似文献   

15.
研究灵芝子实体醇提物对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MCAO/R)损伤模型大鼠的影响。建立SD大鼠MCAO/R大鼠模型,按行为学评分随机分为6组,每组6只,分别为灵芝子实体醇提物高剂量组(20 mg/kg)、灵芝子实体醇提物中剂量组(10 mg/kg)、灵芝子实体醇提物低剂量组(5 mg/kg)、阳性对照氯吡格雷组7.5 mg/kg和假手术组及缺血模型对照组(均给以等容积的生理盐水)。每组复灌之后2 h开始给药,之后每日灌胃给药1次,连续给药7 d。MCAO/R后第2天、第4天及末次给药后30 min,对大鼠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测定大鼠神经功能;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测定大鼠脑梗死率和脑含水量。用断尾法和玻片法分别检测小鼠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灵芝子实体醇提物在MCAO/R后2 h给药,3个剂量组MCAO/R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均降低脑梗死率和脑含水量,能显著延长小鼠的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灵芝子实体醇提物及时治疗给药可以降低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梗死率和脑含水量,改善大鼠神经运动功能,并表现出较好的抗凝血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不同鹿胎及胎盘制剂对老年雄性大鼠延缓衰老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了鹿胎及胎盘制剂对老年雄性大鼠某些衰老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鹿胎及胎盘制剂可显著或极显著抑制大鼠脑和肝脏中MAO活性,其中鹿胎纯粉和鹿胎制剂Ⅱ号处理组。脑中MAO活性分别比对照组降低67.74%和66.73%(P〈0.01);鹿胎制剂Ⅱ号处理组肝脏中MAO活性比对照组降低31.37%(P〈0.05);不同处理组心肌和脑中脂褐质含量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上述结果表明,鹿胎及胎盘制剂对老年雄性大鼠具有一定的抗衰老作用,其中鹿胎制剂Ⅱ号的抗衰老作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甲基强的松龙或地塞米松佐治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甲基强的松龙、地塞米松分别佐治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毛支患儿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均采用综合治疗,观察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甲基强的松龙(2mg/k,3次/d,连用3d)静脉滴注,对照组则加用地塞米松(0.3mg/k,2次/d,连用3d)。结果:观察组在缩短喘憋和哮鸣音持续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甲基强的松龙缓解毛细支气管炎症状优于地塞米松疗。  相似文献   

18.
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治疗早期宫角妊娠18例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宫腔镜和腹腔镜联合治疗早期宫角妊娠的效果。方法31例确诊为早期宫角妊娠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8例)采用宫腹腔镜下联合治疗,对照组(13例)在B超下行常规刮宫手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成功率、术后β-HCG下降时间、月经恢复情况及再次妊娠结局。结果治疗组手术全部成功(100.0%),优于对照组的7例(53.8%);治疗组术中出血量(25.0±6.3)mL,较对照组的(52.6±23.4)mL少;治疗组HCG下降时间为(4.6±2.3)d,短于对照组的(12.6±8.7)d(均P〈0.05)。经随访,治疗组术后妊娠9/12例,对照组为5/10例。结论宫腹腔镜联合手术组较传统刮宫手术组治疗早期宫角妊娠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绵羊实验性铅镉中毒及硒解毒时血液学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2只健康成年绵羊随机分为3组,Ⅰ组口服醋酸铅和氯化镉溶液剂量为10mgPb/Kg·d和1mgCd/Kg·d,实验性制备出铅镉中毒模型;Ⅱ组除按Ⅰ组处理外,按0.1mgSe/Kg·d的剂量肌注0.2%亚硒酸钠生理盐水;Ⅲ组为健康对照组,测定各组主要血液学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试验开始后30d左右,Ⅰ组绵羊表现明显的中毒症状,精神沉郁,出现渐进性消瘦、贫血、腹泻和下颌水肿;Ⅱ组绵羊中毒症状较轻微。Ⅰ组绵羊的血红蛋向(Hb)、红细胞压积容量(PCV)和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均显著降低(P<0.01或P<0.05),表现为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Ⅰ、Ⅱ组绵羊碱性磷酸酶活性降低,尿素氮和谷草转氨酶活性的升高(P<0.01或P<0.05);表明引起了肾脏及肝脏的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介绍里角状切口外剥内扎加断桥整形缝合治疗环状混合痔的方法。方法:联合应用痔核表面皮肤,祜膜里角状切口外剥内扎.以及断桥剥离整形缝合术治疗环状混合痔50例.与传统外剥内扎术70例进行对照。结果:术后肛门水肿.治疗组10%(5,/50).对照组为17.1%(13/70);创面愈合时间,治疗组(18±7)d,对照组(26±7)d;肛门皮赘或不平.治疗组3例,对照组12例;肛门狭窄.治疗组无.对照组5例(5/70);感觉性大便失禁.治疗组无.对照组7(7/70)例;1年内复发率.治疗组2列.对照组15例。结论:星角状切口外剥内扎加断桥整形缝合术较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可明显提高治愈率.缩短剖面愈合时间.保持良好肛门外观和生理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