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商周时代人们信仰上帝鬼神,春秋战国时期老子提出了以“无”为本的哲学本体论。至子思,则提出以“中”和“诚”为本的哲学本体论。子思认为,“中”和“诚”虽无形影,却具有与上帝、鬼神一样的至上性和神妙性,它已经不仅是一般学者所理解的“时中”之“中”和诚信之“诚”,它同时是“天下之大本”和“天之道”。后世儒者因而称子思善于“体道”。大凡“本体”问题,皆很难证实或证伪,但将“中”和“诚”视作“本体”,便使之进入了信仰的层面。子思在孔子创立仁学的哲学思想体系之后,又建立了“中”和“诚”的哲学思想体系,从而大大丰富和发展了儒学思想。  相似文献   

2.
夜幕下的郑州仿佛是一位不化妆的美女,脸上的“粉刺”“暗疮”逐一显现出来,凌晨3点,这个城市的美容师——环卫工人把“粉刺”“暗疮”一一清除。 卫生靠大家 二七广场。 当夜幕降临,这里就成了一个“自由贸易区”,卖衣服的、卖鞋的、卖小吃的云集于此,“大减价了”“大甩卖了”,各种声音交织成一片,这一切创造出了一派热闹繁华的局面。午夜之后,曲终人散,留下的只有一堆堆“垃圾山”,这给城市的环境卫生带来极大的破坏。  相似文献   

3.
陈宇 《新农村》2010,(1):48-48
新年“派利是”,是中国的传统习俗。“利是”又称“利事”或“利市”,取其大吉大利、好运之意,老人家称之为“红纸”。“利是封”就是将红纸封起来的意思,即俗话说的“红包”,其封面多印有“恭喜发财”、“富贵荣华”、“万事如意”、“花开富贵”、“一帆风顺”、“大吉大利”、“年年有余”等祝福字样,为节日增添了不少祥和的气氛。  相似文献   

4.
如今,开一家胚芽米店,正是抓住了“营养”、“健康”、“绿色”这些餐桌上的绝好题材,顺应了人们由“吃饱”到“吃好”的消费升级需求,虽是寻常生意,依然可以成就勤劳致富的妙手文章。  相似文献   

5.
大棚草莓优质鲜食新品种引进比较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长江中下游地区大棚草莓鲜食的主栽品种“丰香”易感白粉病,“明宝”果实软、不耐贮运的问题,镇江农科所近几年先后从日本引进了6个优质鲜食草莓新品种和从日本实生种子中自选了“益香”新品系,并对其繁育苗能力、生育特性、产量和品质性状、抗病虫能力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枥木少女”、“金三姬”、“章姬”早熟性最好,适于大棚促早熟栽培,且均抗白粉病,为11月上市的优选品种;“枥木少女”适于远销,“金三姬”、“章姬”适于近距离销售,但必须避雨和防高温遮荫育苗,在高水平栽培下发展潜力大;“鬼恕甘”长势强而旺,产量高,果形优美,适于大棚促成,但果实也偏软;“益香”、“静岗11号”、“幸香”,采收期均比“丰香”、“明宝迟”,“益香”、“静岗11号”较抗白粉病,且比“明宝”耐贮,有一定应用前景,“幸香”在8个品种(系)中果皮最硬、摘叶省工,最适于远途销售,但仍较感白粉病,需注意防治。  相似文献   

6.
一、“十一五”时期“三农"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果和面临的形势 1.“十一五”时期,“三农”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 “十一五”时期,郊区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按照有成常委的说法,“农业发生了功能性变化,农民发生了观念性变化,农村发生了由表及里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社会科学报》4月10日刊登安徽大学中国“三农”问题研究中心张德元的文章说,我们现在把主要精力放在村委会选举上,很多地方都是选了就算了,似乎村民自治工作就是这项选举工作,不到换届选举,村民自治就几乎没有人提了。实践中,“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自我教育”确实被大大忽视了。我认为,“选举后怎么办”可能才是村民自治更重要的问题。这是因为村民自治的本意不是为选“官”而选“官”,更重要的是要使“官”按照村民自治的原则去做事。假如选举后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工作没有做好,“官”就可能“不做事”或“做坏事”,  相似文献   

8.
从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改,到“人尽其才、百花齐放”的新“土改”,地处东北“旮旯”的元宝村,闯出了农村改革发展的新路。近日,位于黑龙江省尚志市元宝镇元宝村的“暴风骤雨”纪念馆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参观者——新型“地主”。54岁的郇金德指着墙上“土改阶级划分依据”笑着说:“按当时标准,我可是‘大地主’。”  相似文献   

9.
何方  杨道彬 《农家科技》2011,(9):128-130
天上有“云”(云计算中心),中间有“网”(互联网),地上有“格”(社会管理网格)——北京市东城区通过创新城市管理的“网格化”模式,“精细化”服务民生,让“管事”的人来到身边,有效推动了信访总量和集体访量“双下降”,万人和百户发案率均保持北京市最低水平,真正做到了让居民放心满意。  相似文献   

10.
“苏南模式”形成与发展的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南模式”的形成与发展,早在70年就重视发展集体经济,以农业的原始积累孕育了乡镇工业。乡镇工业坚持集体经营,为形成“发展非农产业,转移农村劳力、集资创造条件,建设现代农业”的“苏南模式”奠定了基础。实现“第一个飞跃”后,面临农业徘徊,工业调整出现的矛盾和问题,采取了由“以工补农”转向“以工建农”。形成了以“地方为主、集体为主、农民参予”的积累机制,增加对农业的投入,提高服务体系的功能,扩大适度规模经营,推进“第二个飞跃”,加快了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并提出了在发展过程中有待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许多地方搞了县、乡干部与农民“三同”的“鱼水工程”。干部下基层,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在许多地方已成为转变干部作风的重要举措。但在有些地方看似热热闹闹的“三同”并没有给农民带来实际利益,不能解决基层实际问题,“三同”成了形式主义的“花架子”,甚至成了增加基层负担的“大呼隆”。有些干部下到乡村,进的往往不是群众的“万家门”,而是村干部的“独家门”;有的干部即使来了,也是到村干部家里坐一下就走了,与农民照面都不打一下;而最让农民反感的,还是那些打着“三同”旗号搞“清欠”的“促农团”、“鱼…  相似文献   

12.
为扎实推进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贵州万山特区近年来在高楼坪乡青年湖村试行村级事务契约化管理,实现了村级事务管理由“人治”到“法治”、由“治标”到“治本”、由“单治”到“双治”、由“短治”到“长治”的转变,有效预防和化解农村基层各类矛盾,促进了农村和谐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3.
标准化立体种养模式前景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妊娠室“产床”“保育房”“育肥房”配置齐全,全部实行标准化、立体式养殖模式,生猪不再生长在肮脏拥挤的猪舍里,而是住进了宽敞明亮的“套房”,待产的母猪还能享受特制的“妊娠室”的“产床”……日前,记者在位于江苏省泰兴市广陵镇的普丰养殖场内,看到了在上述条件下生猪成长的有趣场景.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延吉市支行在全系统开展的“遵章守纪、合规经营”专题教育活动中,立足实际,多措并举,做好“五结合”,实现“五促进”,采取“五项措施”,保证“五个到位”,有力助推了专题教育活动扎实有效开展,取得了良好成效。  相似文献   

15.
主题学研究的是主题跨文学之间的流变,“欲望”主题及“理性”与“原欲”的矛盾是文学的基本母题之一。19世纪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人的物欲的膨胀直接催生了人类心底的欲望,失去了理性规约的欲望往往导致人格的扭曲和心理的分裂。然则,人之为人关键在于人有理性,“欲望”下的“堕落”表现了本真的人性,“欲望”深渊中的“理性”之火又彰显了人作为理性动物的存在,“理性”之光永远昭示着人对完美人性的追求。  相似文献   

16.
“十一五”期间,天津市农业局启动实施“八大行动”,“农业信息化推进行动”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市农业局结合我市实际,研究制定了“农业信息化推进行动”实施方案,提出了“十一五”时期农业信息工作的主要任务,做为今后一个时期农业信息工作的战略抓手。  相似文献   

17.
从阐释谢无量《蜀学会叙》入手,初步总结出“蜀学”的五个特征:一是独特的古史体系,即以“天皇、地皇、人皇”为内涵的“三皇”体系,和以“蚕丛、鱼凫、柏灌、杜宇、开明”为世系的“五帝(王)”体系。二是大禹所创《洪范》之“五行”、《连山》之“阴阳”等观念,为后世儒家奠定了哲学基础。三是有别于中原“仁义礼智信”的“五常”观念,蜀学自严遵以下构建了“道德仁义礼”(或“道德仁义礼智信”)为核心的价值体系。四是在孔子“六经”、汉人“五经”和唐人“九经”的构架上,蜀学每每有所突破,率先构建起“七经”和“十三经”的经典体系,并为正统儒学所接受。五是蜀中自古流传的“皇人”信仰、仙道传统,造成了老子入蜀修仙的传说,也成就了张道陵入蜀创教的功绩。  相似文献   

18.
早熟马铃薯栽培模式及配套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马铃薯不仅是老少皆宜的“家常菜”,也是城乡喜爱的“大众菜”,马铃薯提早上市,既丰富了城乡居民的“菜篮子”,也鼓起了广大种植农户的“钱袋子”。陇南市海拔差异显著,气候类型多样,早熟马铃薯栽培模式众多,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9.
后现代主义的哲学思潮为高校体育教育提供了新的视野,为相关理论研究注入了新的血液。后现代主义注重“批判”与“否定”,强调“多元化”,主张“去中心”,促进“境遇化”,坚持“非理性”,从目的观、课程观、教学观、师生观的维度,对高校体育教学观进行哲学批判,并运用后现代主义哲学观对其重塑,丰富高校体育教育观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自然资源部门与林草部门在土地分类体系和地类认定标准上不统一,国土“三调”数据与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数据存在较大差异,给两部门管理工作造成很大矛盾困扰,亟待进行数据融合,形成相对统一的数据底板。本文基于“三调”成果,梳理了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与“三调”林地数据之间的地类转换标准,解决了三调成果与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在林地分类上的混淆,利用地理空间分析技术有效处理了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与“三调”成果融合过程中图斑边界不套合等问题,建立部门之间的联动更新机制,提出了“高分遥感+林地要素智能识别+外业举证”的地类核实方法,解决成果融合过程中地类不一致等问题。研究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与 “三调”成果融合,不断夯实“以图管地”的自然资源管理工作基础,为自然资源管理履行“两统一”职责打好坚实的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