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文从比较文学的角度, 对《红楼梦》中的女主角王熙凤和《飘》中的女主角斯佳丽的婚姻悲剧进行了比较研究。两个女主角性格相似, 但由于二人所处社会生活背景不同, 其爱情婚姻悲剧也各异。王熙凤的婚姻悲剧是当时封建社会的夫权、族权造成的, 是社会性的。而斯佳丽的婚姻悲剧是由她的骄傲自负, 她强烈的虚荣心和自我中心决定的, 是个人的。  相似文献   

2.
《桃花扇》是我国古典小说中著名的悲剧作品,它将儿女情长置于明末战乱的历史背景,既是爱情悲剧也是国家的悲剧。文章以文史结合的方式,基于小说《桃花扇》探讨作者孔尚任的悲剧意识,分析了其悲剧精神的表现,探究了悲剧精神的渊源,以期为读者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3.
《水浒》中散布出来的有关性别角色的观念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在为数不多的女性角色中,“潘金莲”之类是备受人们关注的.就《水浒》的女性形象分类、女性形象的描写,以及造成这些女子命运悲剧的原因进行了逐一论述,试图找出她们身上的共性,分析造成其悲剧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4.
正《哈姆雷特》,又名《王子复仇记》,是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作品之一,也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品之一,讲述的是丹麦王子哈姆雷特为父报仇并与仇人同归于尽的故事[1]。王国维[2]曾首度在中国引入"悲剧"的概念,许多学者便以西方悲剧作为衡量标准,认为中国文学作品缺少悲剧。但实质上,受传统文化差异等因素影响,中国文学作品多喜大团  相似文献   

5.
曹禺在《雷雨》中所表现的高超的造“悲”艺术确立了《雷雨》在中国戏剧史乃至世界剧坛上无可争辩的悲剧代表作地位。它是作者学习和引进西方悲剧创作理论和创作方法对中国古典悲剧进行改革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6.
现代戏剧大师曹禺被誉为‘中国的易卜生”,易卜生又被称作“挪威的索福克勒斯”。因此,本文试图通过比较分析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和曹禺的《雷雨》,来揭示两剧在人物性格和悲剧精神方面的共通之处;同时亦尝试从人类学、伦理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来剖析悲剧主题的多重内涵,尤其是悲剧人物和命运的冲突与抗争,以及在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之间苦苦挣扎给他们带来的困惑与痛苦。  相似文献   

7.
巴金是中国现代学史上杰出的学家。《家》是其代表作之一,为了鲜明突出《家》控诉封建专制和封建礼教罪恶的主题,作家在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的悲剧女性形象,他们虽然出身不一,经历不同,但却无一例外地落入悲剧结局。巴金在作品中溶入了自己深刻地情感,倾其心力,成功地塑造了血肉丰满的女性悲剧形象,并通过这些艺术典型深刻揭示了造成其悲剧的社会内蕴、化根源和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8.
梁素芳 《河南农业》2008,(18):55-56
《京华烟云》是林语堂有意模仿《红楼梦》而创作的长篇小说,作品从许多方面对《红楼梦》进行了模仿,并融入了自己的思想和时代特色,具有独特的风格。本文仅就《京华烟云》对《红楼梦》悲剧形态的继承与分离作以简要地分析。  相似文献   

9.
乐府诗《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刘兰芝的爱情悲剧令人扼腕,千百年来人们对他们的爱情悲剧寄予了深深的同情,也对直接制造这出悲剧的焦母、刘兄给予了深刻的批判。焦仲卿、刘兰芝的爱情悲剧,其主要原因固然是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但家长之间缺少交流和沟通,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论文主要研究沈从文笔下湘西边城的自然与生命、人情与人性的美好。论文认为生命之静美和人性之温柔在《边城》里得到了极致的阐释。《边城》是沈从文的巅峰之作,是一个颂扬爱与美、和谐的故事,虽是悲剧,但作者无意挖掘其悲剧内涵,而是旨在创造出一曲审美理想化的田园牧歌。用诗意横溢的文字为读者勾画出奇妙独特的湘西边城,他将理想的人生形式和古朴的湘西风情有机的结合,描绘了边城茶峒中的自然美、民俗美和人性美。  相似文献   

11.
运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试分析《喧哗与骚动》中三个悲剧女性角色。以在传统的男性占主导的社会中女性的痛苦和遭遇为主要关注点,对这部小说的详细解读,可以得知她们所生活的男权社会制度是女性悲剧的真正根源。  相似文献   

12.
芈殊是《芈月传》中的重要角色,与芈月本是好姐妹,却在追求爱情无果的情况下逐渐黑化,成为心狠手辣的人物,最后以悲剧收场。本文从芈殊的身份、性格以及剧中的冲突三个方面,分析芈殊的悲剧人生。  相似文献   

13.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代表作之一,具有深刻的悲剧意义,该戏剧中复杂人物性格的和完美艺术手法的运用,代表着整个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  相似文献   

14.
《活着》是余华的代表作,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解读《活着》的悲剧意义,对于理解这部小说的深层含义具有重大的作用。余华正是借助这部小说才真切地表达自己对于生命的感悟和理解。这部悲剧小说使得这部其能够在文学史上产生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赵巍巍 《河南农业》2014,(10):57-58
阿瑟·米勒的代表作《推销员之死》是一部威利·洛曼的个体悲剧。用拉康人格理论分析威利·洛曼的精神世界,进而揭示其悲剧的源头。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美国的悲剧》素材来源的挖掘和主人公犯罪历程的分析,论述了美国社会和政治生活的腐化堕落的现实以及对人们心理和行为的影响,从而揭示出《美国的悲剧》的现实主义特征。  相似文献   

17.
托妮·莫里森通过塑造一系列人物形象和悲剧命运,深刻揭露了黑人群体在白人文化、价值观的冲击下孤立无援,迷失自我的悲惨境遇。《最蓝的眼睛》是其第一部长篇小说,曾获诺贝尔文学奖。小说中描写的三个家庭是整个黑人社会和黑人家庭的代表。本文剖析小说中三个黑人家庭的亲子关系,探讨亲子关系与黑人家庭悲剧命运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论语》这部体现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的儒家经典作品的文本进行研究,可以见出,在生命、个人价值实现和情感伦理三个层面中,都蕴含着孔子哲学思想中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剧意识与悲剧意识的超越精神。正是这种精神的影响,使中国人的悲剧意识实现了一定程度的自我消解,也铸就了中国人自强不息、刚柔并济的品格  相似文献   

19.
奥登是继叶芝,艾略特之后的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其《美术馆》是在他参观美术馆时对作品《有伊卡鲁斯坠落的风景》有感而发创作的,本文主要分析了该诗作的两大主题——痛苦与冷漠,实则传达了战争年代的苦难与悲剧之因。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叙事文学批评观念不断演进,经历了从“道统”到“悲剧”的转型过程。时至近代,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促成了中国叙事文学批评观念的现代性转型。对《〈红楼梦〉评论》“悲剧”批评观念出现的前因后果及其现代性转型的意义与影响的论证,需要从中国叙事文学发展的内在规律出发,在历史与文化的语境中加以考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