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选取了陕西省商南县为研究对象,在广泛了解关于移民搬迁绩效评估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综合效益为目标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为准则层,选取27个评估指标构建了移民搬迁工程绩效评估体系,采取问卷调查及访谈的形式,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各评估指标的评价值和评价水平进行了测算和分析。研究表明,商南县移民搬迁的经济效益评价水平为"一般",社会效益评价水平为"优秀",环境效益评价水平为"良好",综合效益评价水平为"良好"。  相似文献   

2.
选取了陕西省商南县为研究对象,在广泛了解关于移民搬迁绩效评估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综合效益为目标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为准则层,选取27个评估指标构建了移民搬迁工程绩效评估体系,采取问卷调查及访谈的形式,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各评估指标的评价值和评价水平进行了测算和分析。研究表明,商南县移民搬迁的经济效益评价水平为"一般",社会效益评价水平为"优秀",环境效益评价水平为"良好",综合效益评价水平为"良好"。  相似文献   

3.
陕南移民搬迁效益评价研究——基于对山阳县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评价陕南移民搬迁效益的指标体系,以山阳县为例,通过调查并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山阳县两年来移民搬迁的成效,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综合效益以及27个最基层指标方面作了测算。进而,结合测算结果对其内在机制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4.
陕南移民是新中国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人口迁移,对地区扶贫减灾工作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从移民主观视角出发,选取商洛市丹凤县为样本,设计了移民搬迁满意度指标体系,结合实地调研,运用问卷和访谈法,测算各指标得分和满意度水平,以期从侧面反映陕南移民搬迁现状。研究表明:移民在综合效益、社会适宜性和环境效益方面满意度评估结果均为"满意",经济效益评估结果为"一般"。说明移民对居住条件、教育医疗、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的改善给予充分肯定,但同时也存在收入渠道狭窄、土地耕种困难、生活用水不便等问题。需要不断拓宽就业渠道,创新搬迁安置土地随迁政策,加大饮水工程建设力度,真正实现"搬的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解决好陕南移民搬迁中出现的经济问题是实现陕南移民搬迁目的和促进陕南移民搬迁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环节。该文以陕南丹凤县为实地调研对象,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从资源开发、经济增长方式、产业结构、农产品营销、人才培养和农民工培训等方面,对丹凤县移民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解决对策。为化解丹凤县移民搬迁中遇到的各种经济社会矛盾,进一步做好丹凤县移民搬迁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陕南汉中地区的实地考察和调研,以汉中市南郑县为例,对该县的移民搬迁发展现状进行了研究,对搬迁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具体从南郑县区域特征入手,通过对移民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同时以大量数据进行辅助研究,将南郑县移民搬迁现状进行了客观的评价,同时就移民搬迁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概述,并具体分析了该县的发展前景,对于南郑县乃至陕南地区的移民搬迁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郝高建  邹婷 《农业科学与技术》2014,15(12):2264-2270
通过对陕南汉中地区的实地考察和调研,以汉中市南郑县1为例,对该县的移民搬迁发展现状进行了研究,对搬迁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具体从南郑县区域特征入手,通过对移民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同时以大量数据进行辅助研究,将南郑县移民搬迁现状进行了客观的评价,同时就移民搬迁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概述,并具体分析了该县的发展前景,对于南郑县乃至陕南地区的移民搬迁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冯明放  彭洁 《安徽农业科学》2012,(31):15482-15484
在分析陕南移民搬迁具有搬迁规模宏大、移民类型多样、搬迁周期长和所需投资大等特点的基础上,从经济学的视角对陕南移民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指出解决的思路,即提供搬迁资金援助、完善搬迁用地供求、多种模式的就业带动等。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法,从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综合效益4个方面,对我国土地利用效益评价进行研究,重点分析了评价体系的构建和评价方法的选取。指出国内土地利用效益评价研究存在问题,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0.
《山西农业科学》2017,(9):1543-1548
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耕地质量以及自然环境方面,土地整治项目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其项目效益后评价可以衡量土地整治工程的效果,亦可以为其他土地整治工程提供借鉴。结合湖南省宁乡县2个村的土地整治项目,基于多级模糊综合评估法构建了相应的综合效益评估体系。结果表明,该研究区土地整治综合效益评价处于良好的等级;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3个部分的评价结果来看,生态效益远不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方发展明显失衡,导致总体评估结果与预期目标相差甚远。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移民安置工程基础上,论证其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必要性,并对其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容量调查与分析、可持续发展评价、移民社会适应性调整评价等几个重点部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为掌握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情况,根据牟定县2016年度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情况监测评估,基于抽样样本户问卷调查结果,分析评估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效果。结果表明:后期扶持政策的实施可改变移民家庭户收入结构、提高移民群众收入水平、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等,提升移民群众满意度,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3.
陕西省县域城镇化发展水平的BP神经网络测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严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857-15859,15876
运用BP神经网络的理论和方法,构建了县域城镇化发展水平BP神经网络模型,并对2008年陕西省83个县域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陕西省县域城镇化发展水平区域差异显著,评价结果与专家的判断基本一致;根据评价结果,结合ARC-GIS9.2中的自然断点法(natural breaks)将BP测度得出的得分值分为5个等级,发现县域城镇化发展水平较高的县域主要集中在陕北地区,关中地区次之,陕南地区最低。BP神经网络用于评价县域城镇化发展水平简单、实用,且避免了人工确定指标权重的主观性,具有很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新型城镇化内涵的归纳总结,设计了测度陕南和西安市城镇化水平的指标体系,并确定了各指标权重。研究发现:陕南3市之间综合城镇化水平相差极小;与西安市相比较,陕南城镇化水平整体显著偏低。鉴于此,提出了加快提升陕南城镇化水平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5.
从生态安全角度,创新性地建立包含生态环境、景观格局、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四大因素的土地整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使环境影响评价体系更加全面。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相结合的综合确权法对指标赋权,运用改进的综合指数评价模型计算规划前后的安全分值,定量探讨土地整治规划对生态环境的具体影响。以湖南省平江县为例进行实证分析,计算出全县2020年相对2010年的生态安全综合指数为1.1204,土地整治规划对环境的整体影响是正面的,在生态安全方面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方兴义 《广西农业科学》2009,40(10):1375-1379
从区域经济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入手,对宁夏南部山区8县(区)的区域经济竞争力状况进行了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盐池县、原州区、同心县、西吉县在宁夏南部山区8县(区)中竞争力最强;聚类分析表明,8县竞争力内部结构相近,是宁夏经济竞争力最弱的地区,经济发展处于低水平层次。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宁夏南部山区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为有效测度特色产业地区的扶贫效益,以“世界名果县,区域明星县 ”南丰县蜜桔产业为例,从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带动发展、产业扶贫参与程度、环境效益、减贫效果五个方面构建了产业精准扶贫绩效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得出各指标体系权重,并通过加权分别计算出产业扶贫前后扶贫绩效的评价值。对比发现,南丰蜜桔产业从多个方面对当地贫困问题具有很大改善作用,同时,也存在经营主体产业带动不强,参与程度不深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胡慧  胡武贤 《安徽农业科学》2013,(32):12750-12753
从经济、社会和生态3方面构建了珠海市土地利用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德尔菲法与变异系数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并运用了土地利用协调度模型,对2001~2010年珠海市土地利用效益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珠海市土地利用协调度值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从“极不协调”渐渐过渡到“比较协调”。该市土地利用各效益系统也都呈增长趋势,其中经济效益增幅最大,生态效益次之,社会效益增幅最小。  相似文献   

19.
胡启元  乐镜子 《安徽农业科学》2013,(22):9373-9376,9387
使用地面自动站资料、常规观测资料、NECP再分析资料、卫星TBB云图资料等,通过天气学分析及动力能量诊断分析对2011年8月3~5日汉中、安康一次区域性暴雨过程进行机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过程东亚中高纬度维持大槽大脊环流形势,高原上东移的低涡直接影响陕西省,陕南大部处在低涡东侧,副高584 dagpm线在河南一带呈“凸”型,陕南位于“凸”型结构西侧,有利于低涡输送的水汽和能量在此地汇集;前期水汽条件输送和堆积条件不是特别良好,后期水汽逐渐上来,低层700 hPa切变线和850 hPa陕南偏南风急流在过程中对水汽输送和堆积贡献很大;动力因子方面高层强辐散、低层弱辐合产生的上升运动十分强盛,但K指数和θse分布表明暴雨区附近不稳定形势比较弱,且暴雨发生时并没有明显的强对流机制迹象,说明暴雨触发机制中不稳定能量的大小比有利的上升运动意义更大;云图分布上,对流发展与强对流过程相比要弱,云团没有达到MCC级别,预报员易忽略雷暴天气的发生;云因发展最旺盛时刻同时也是暴雨最大时段,TBB中心与暴雨中心对应比较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