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红榉不同种源叶片形态性状变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5个红榉种源2年生幼树为材料,对其叶片叶面积、叶长、叶宽、叶周长、长宽比、形状因子和叶厚进行了调查和变异性分析。结果表明,红榉种源间叶面积、叶长、叶宽和叶周长的环境方差均大于其遗传方差,遗传方差分量所占百分比少,说明这些叶片形态性状受环境的影响更大;红榉叶片叶面积与叶长、叶宽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叶周长呈显著相关,且各种源的叶面积拟合方程相关系数均在0.98以上,拟合效果良好;红榉种源间叶片长宽比、形状因子和叶厚的广义遗传力分别为71.758 6%、71.466 4%和75.796 2%,且遗传变异系数较小,说明这些性状受到中等程度以上的遗传控制,能够比较稳定地遗传给后代。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何首乌不同种源的叶性状变异情况,并对不同种源何首乌进行聚类,为何首乌良种分类、鉴定、选育和快速繁殖育苗提供依据。[方法]对何首乌在全国主要分布区的31个种质资源的叶形态性状进行测定,分析不同产地何首乌叶片的遗传变异。[结果]供试何首乌种源内各单株叶性状较为稳定,变异主要来源于单叶面积、叶片中宽、叶宽等指标;种源间叶各性状变异明显,变异主要来源于单叶干重、叶片面积、叶片中宽、叶长等指标。对何首乌叶各性状间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单叶面积和单叶干重均与叶长、叶片中宽、叶宽、叶厚、叶柄长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WWR(叶宽与叶长1/2处宽度之比)、LWR(叶长与叶长1/2处宽度之比)呈显著负相关,此外叶长、叶片中宽、叶宽、叶柄长这几个直观的叶性状指标相互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3个主成分的累积方差贡献率高达97.4%,能够较准确反映何首乌种源叶性状的综合表现。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31个何首乌种源。划分为3大类群。第一类群地理区域为贵州中部、西部和相邻的广西西北部及西部高海拔地区;第二类群地理区域为湖南、湖北、四川、广东及广西的大部分地区;第三类群地理区域为安徽、江苏、河南及山东。[结论]叶性状的聚类分析表明地理位置靠近的种源能聚在一起。该研究为何首乌的品种分类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何首乌不同种源的叶性状变异情况,并对不同种源何首乌进行聚类,为何首乌良种分类、鉴定、选育和快速繁殖育苗提供依据。[方法]对何首乌在全国主要分布区31个种质资源的叶形态性状进行测定,分析不同产地何首乌叶片的遗传变异。[结果]供试何首乌种源内各单株叶性状较为稳定,变异主要来源于单叶面积、叶片中宽、叶宽等指标;种源间叶各性状变异明显,变异主要来源于单叶干重、叶片面积、叶片中宽、叶长等指标。对何首乌叶各性状间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单叶面积和单叶干重均与叶长、叶片中宽、叶宽、叶厚、叶柄长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WWR(叶宽与叶长1/2处宽度之比)、LWR(叶长与叶长1/2处宽度之比)呈显著负相关,此外叶长、叶片中宽、叶宽、叶柄长这几个直观的叶性状指标相互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3个主成分的累积方差贡献率高达97.4%,能够较准确反映何首乌种源叶性状的综合表现。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31个何首乌种源划分为三大类群。第1类群地理区域为贵州中部、西部和相邻的广西西北部及西部高海拔地区;第2类群地理区域为湖南、湖北、四川、广东及广西的大部分地区;第3类群地理区域为安徽、江苏、河南及山东。[结论]叶性状的聚类分析表明地理位置靠近的种源能聚在一起。该研究为何首乌的品种分类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4.
滇杨优树无性系苗期叶片性状变异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从5个产地收集滇杨优树52株,经扦插繁殖无性系化,对其1 a生苗木的叶长/叶宽、叶柄长/叶长、脉左宽/叶宽、宽基距/叶长、叶片厚及叶尖角等叶片性状进行了调查和变异性分析.结果表明:无性系间6个叶片性状的变异系数为2.4~24.3,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表明滇杨优树无性系叶片性状的遗传变异较丰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滇杨优树无性系叶片性状变异主要体现在叶长与叶宽性状,其次为叶最宽处在叶片的位置;基于欧氏距离聚类的结果将滇杨52株优树在1.5阈值处聚为4类,且优树无性系的表型变异与其地理来源无关联.  相似文献   

5.
苹果杂种F1代叶片性状分离及早期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叶片性状在苹果杂交实生后代早期预先选择中的可行性和实用性,2007~2008年连续两年对秦冠×富士﹑富士×秦冠杂交F1代的572株实生苗的叶片大小、叶长、叶宽、叶形指数、叶柄长度、叶柄粗度和叶片厚度等7个叶片性状指标进行了调查测定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苹果叶片性状在杂交后代中存在广泛性变异,其中叶片大小在个体间的差异变化最大;杂交后代群体中,叶片大小变化呈连续性正态分布,其中小叶型植株所占比率为8.97%~11.03%;3年生与4年生杂交苗的叶片性状表现基本一致,能反映叶片性状特征,可以作为叶片性状早期选择的开始年限;苹果杂种F1代实生苗叶片大小变异系数大,田间调查测定简便、易行,可以作为苹果"大群体"杂交后代叶片性状早期选择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6.
为了掌握观赏植物苦梓含笑的叶部变异规律,对昆明树木园栽培的10株苦梓含笑95片叶的形态、大小和数量变异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苦梓含笑叶部的形态、大小和数量性状均有变异,且都表现为株间变异大于株内变异。从叶部形态变异来看,叶片毛被颜色、叶片形状A、叶片形状B、叶片基部形状和叶片顶端形状等5个形态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7.629%~30.252%,其中叶片毛被颜色发生的变异最大。从叶部大小和数量变异来看,除基中宽变异不显著外,叶柄长、叶宽、基长等12个性状的变异均显著或极显著,变异系数为11.036%~46.951%,其中叶面积的变异最大。苦梓含笑叶部变异主要发生在株间,为优良单株存在的可能性及其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苦梓含笑叶片形态、大小和数量性状的主要信息集中于叶片毛被颜色、叶片形状A、叶片形状B、叶片基部形状、叶片顶端形状、叶柄片长比、基顶长比、叶宽、叶长、叶长宽比、叶面积、基顶宽比、叶脉角等13个性状,重点观测这13个性状就能掌握主要的形态、大小和数量信息,能快速准确地开展形态学等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对琴叶风吹楠8个家系2年生苗木叶片的14个性状进行测定,分析了家系间和家系内叶片性状遗传变异规律。结果表明,琴叶风吹楠家系间和家系内各叶片性状存在不同程度的遗传变异,家系内变异系数平均变幅为8.82%~29.94%,家系间变幅为4.75%~30.30%,其中脉左宽/叶宽、叶脉数变异程度最小,叶面积和叶基角变异程度较大;各叶片性状在家系间和家系内(除脉左宽/叶宽外)差异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家系间的表型分化系数(43.18%)略低于家系内,家系内变异是其主要来源,说明琴叶风吹楠对生存环境的适应范围相对较窄;叶片性状各指标间存在错综复杂的关系,大多两两间达到显著或极显著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琴叶风吹楠叶片性状变异主要表现为3个综合因子,即叶片大小、叶片形状及叶片质地。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枣实生群体叶表型性状的多样性和环境适应能力,选取251株生长稳定的枣实生单株进行试验,对其叶片表现性状进行观测并分析,研究群体间和群体内的表现变异程度及多样性,来揭示枣实生群体的表型变异规律。结果表明:4个枣实生群体的叶片颜色、叶片状态和叶基形状3个性状均与母本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实生群体的叶片颜色、叶片状态、叶基形状、叶面积和叶柄长等性状的变异较为丰富。枣实生群体间离散系数均值为64. 62%,变异幅度为52. 52%~70. 11%;4个实生后代群体的多样性指数均值为4. 020,其中婆婆枣群体表型性状平均多样性指数达到了4. 230,表明各群体叶表型性状的在群体间和群体内的变异幅度大,离散程度较高,尤其是婆婆枣后代群体叶片表型多样性较丰富。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苹果属几种砧木叶片、果实、种子的数量性状和叶片、果实、种子之间的相关性,通过叶片和果实的相关性状对种子的饱满程度进行早期鉴定。结果表明,3种砧木实生后代的变异规律及变异系数均不一致,且海棠实生后代的变异幅度最大,山定子次之,SH系实生后代的变异幅度最小。山定子实生后代的株高与亲本果实单果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果实纵径、果实横径、种子长轴长存在显著正相关性;茎粗和叶片数均跟亲本叶柄长和种子厚度有着负相关的联系;叶面积与亲本种子短轴长呈极显著负相关,与亲本叶形指数、果柄粗、种子百粒质量呈显著正相关性。海棠实生后代株高与亲本叶周长存在显著正相关。SH系实生后代株高与亲本果实纵径、种子长轴长呈极显著负相关,与亲本种子短轴长呈显著正相关;茎粗与亲本叶面积、果实单果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亲本叶柄长、果实横径呈显著正相关;叶片数与亲本叶长、果实横径呈负相关性;叶面积与亲本叶面积、果实单果质量、果实横径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为揭示黄心梓木重要性状的变异水平,初选的无性系为速生优良无性系的选择提供物质基础。以种植在河南省南阳市252个黄心梓木无性系为材料,对其2年生树高、胸径、叶长、叶宽、叶长宽比、叶片质量、比叶质量与皮孔数量等8个性状进行测定分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除比叶质量在不同无性系间差异不显著外,其余性状均达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无性系间各性状表型变异系数变化范围为7.104%~40.818%;重复力变化范围为0.101~0.859。相关性分析表明:树高与胸径、叶长与叶宽、叶长和叶宽与叶片质量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水平;比叶质量与叶长宽比、叶片质量之间达(极)显著正相关水平,但与叶宽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生长性状和叶片性状相关性较弱。通过多性状综合评价法、隶属函数法和指数选择法分别对不同无性系进行评价选择,以15%的入选率分别筛选出37个优良无性系,其中,不同方法共同筛选出7个优良无性系,其树高、胸径的现实增益为10.44%和12.96%。利用综合评价法、隶属函数法和指数选择法联合选择出39、46、64、92、159、177和242共7个无性系,可以作为楸树遗传改良的首选材料。  相似文献   

11.
欧建德 《农学学报》2013,3(1):45-49
为了探索人工方法重塑观赏型南方红豆杉,在福建明溪进行不同人工光环境下南方红豆杉的形态学特征及观赏性状试验,对其植株高度、地径、树冠园满度、枝叶浓密度、分枝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植株形态及观赏性状在不同人工光环境条件下存在显著性可塑性变化。全光照较长期遮荫可以显著性提高树冠园满度、枝叶浓密度、2、3级枝数量及均长和总体分枝率;长期遮荫促进植株高度、地径和1级侧枝萌发,植株叶色明显更为浓绿,但显著性减少1级侧枝长度。南方红豆杉为适应不同人工光环境,在形态方面都做出适应性调整。人为改变植物生长的光环境可以改变植株形态,是人工重塑观赏型南方红豆杉的一个重要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欧建德 《农学学报》2013,3(3):64-66
为了探索人工方法重塑观赏型南方红豆杉,在福建明溪进行不同人工光环境对其叶片形态、叶绿素及水分特征影响试验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南方红豆杉幼树叶片形态、叶绿素及水分特征在不同人工光环境下存在显著可塑性变化。长期遮荫较全光照可以显著性提高叶长、叶宽、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和水分饱和亏缺,显著性降低叶厚、比叶重、组织密度、相对含水量、干鲜比、叶绿素a/b;不同光环境对叶型指数无显著性影响。南方红豆杉为适应不同人工光环境,在叶片形态、叶绿素及水分特征都做出适应性调整。人为改变植物生长的光环境可以改变植株形态,是人工重塑观赏型南方红豆杉的一个重要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元宝山南方红豆杉克隆种群生长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西元宝山的南方红豆杉无性系种群为研究对象,对其克隆分株的数量、形态特征(分株高度、基径、间隔物长度、分株位移)等进行调查分析,采用一个连续统指数对克隆构型进行定量描述,进而分析了克隆生长型与种群更新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样地中南方红豆杉克隆分株的形态特征有差异,分株平均高度和基径为2.45m和6.2cm.克隆构型指数在0.6~0.87之间,变化范围较大,说明元宝山南方红豆杉无性系种群的克隆构型在不同的生境中有较大变化.采用的克隆构型指数能较好的描述南方红豆杉无性系的克隆构型特征,用指数描述的结果与形态学性状判断的结果具有一致性.元宝山的南方红豆杉种群更新包括种子更新和分株更新,自然状态下以分株更新为主.趋于"游击型"的南方红豆杉分株更新占优势,种子更新形成的幼苗很少见到;趋于"密集型"的南方红豆杉种子更新的比例增大.  相似文献   

14.
组织培养中不同抗生素对南方红豆杉内生菌抑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生素能有效抑制组织材料中内生菌,但红豆杉在组织培养过程中易褐化,从而影响愈伤组织诱导。试验通过分析不同类型、不同浓度抗生素对南方红豆杉组织培养的内生菌的抑制作用,找出南方红豆杉内生菌抑制的最适抗生素及其最适浓度。试验结果表明:500 mg/L氟康唑抑制效果最好,且组织培养过程中红豆杉组织茎段不发生褐化。  相似文献   

15.
选择3株育龄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mairei Cheng et L.K.Fu)雌性植株,采用树冠分层分区域研究法,测定上、中、下层及内、中、外区域计9个小区的光合作用,分析了南方红豆杉冠层不同部位的光能分布和光合生理。结果表明,南方红豆杉植株光合作用主要集中在上层、中层外部和下层外部;蒸腾速率在上层外、上层内和下层内较低,在其他方位都较高;南方红豆杉冠层不同部位气孔导度差异均显著;中层中、中层内和下层内胞间CO2浓度较高,响应光合作用小;树冠外部的水分利用效率都较高,内部较底;树冠内部透光率低;南方红豆杉植株蒸腾作用与气孔导度与光合有效辐射相关性不紧密;对南方红豆杉可以截取冠层上层、中层和下层外部行枝条进行扦插繁殖。  相似文献   

16.
南方红豆杉实生容器苗施肥效果探讨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对南方红豆杉当年实生容器苗的第 2次生长高峰期进行 L9(3 4 )施肥处理试验安排用随机区组设计 .试验结果表明 :施肥处理对苗木后期生长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其中 7号处理是一种最优设计方案 ,对苗木生长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对生物量养分含量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南方红豆杉优树自由授粉家系苗期生长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提高南方红豆杉遗传品质,对23个材用型南方红豆杉家系(含对照)在福建明溪进行苗期试验。结果表明:南方红豆杉的苗高、地径、最长侧枝长度在家系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家系间在苗高、地径、最长侧枝长度等性状存在显著性正相关;22个南方红豆杉优树自由授粉家系在苗高、地径、最长侧枝长度等性状方面均显著性优于对照;南方红豆杉苗期苗高、地径、最长侧枝长度等性状均有较高的遗传力,中等的变异系数和较高的遗传增益;采用22个优树自由授粉家系进行繁育苗木可以达到遗传改良目的。  相似文献   

18.
南方红豆杉种子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南方红豆杉种子的形态特征和萌发特性。[方法]以当年采收的南方红豆杉种子为试材,通过测定其形态指标、生活力及发芽力分析了其形态特征和萌发特性。[结果]种子呈坚果状,紫褐色,先端有突起的短钝尖头,种脐呈椭圆形。种子长为3.78~5.84mm,直径为3.84~5.86min,平均含水量为8.5%,千粒重为65.048g。种子由种皮、种胚和胚乳构成,种皮重量占完整种子重量的51.83%。新鲜南方红豆杉种子的种胚长约1.3~1.9mm。有生活力种子的比例为77%,无生活力和空粒种子的比例分别为21%和2%。层积8个月后,200mg/L赤霉素溶液浸泡处理的种子发芽率最高,达71.8%;流水处理的种子发芽率次之,为61.5%;自然层积处理的种子发芽率最低。f结论]南方红豆彩种子具有一定的侏眠特性.赤垂素浸泡时箕萌发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南方红豆杉种子透性及甲醇浸提液的生物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南方红豆杉种子休眠原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南方红豆杉种皮的透水性不是引起休眠的主要原因。南方红豆杉种子各部分的甲醇浸提液作生物测定,表明种子的内种皮、中种皮及胚乳均含有某些抑制物质,对白菜苗高和根长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以内种皮的抑制能力为最高,胚乳次之,中种皮最少。表明南方红豆杉种子的胚乳、内种皮和中种皮存在的多种有机化合物是造成南方红豆杉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温学军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7):152-153,175
该文以3~6a生南方红豆杉为研究对象,对林分树高、地径、冠幅、根重、杆重及枝叶重等性状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南方红豆杉的根、杆重所占比例随栽培年龄的增大而增加;对于3a生红豆杉遮阴50%为适宜;适于生长在土壤肥厚、有机质含量多、土壤疏松、湿润、排水良好的壤土,并且施复合肥、钾肥、磷肥对红豆杉生长最适宜;根系发达,冠幅完整的壮苗造林成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