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8年8月和2010年8月在广西上思县发现桉树害虫9目22科31种,新发现外来入侵害虫桉树芽木虱(Blastopsylla barbara Li)和桉树枝瘿姬小蜂,危害不严重。主要害虫有:黄翅大白蚁、叶蝉、黛袋蛾等。发现天敌有8目19科39种。桉树害虫优势天敌是蜻蜓目、蚁类和蜘蛛,分别有4、7和15种。预防与监测的特色是在苗圃就进行早期防治和使用色板。  相似文献   

2.
桉树枝瘿姬小蜂是国际上高度重视的桉树危险性害虫.该文对其发现、生物学特征、发生与危害特点及其防治研究进行了综合概述,指出了桉树枝瘿姬小蜂化学防治中存在的较为突出的问题,提出了开展桉树枝瘿姬小蜂天敌的调查研究,增加其天敌数量,研究在环境条件变化的情况下,桉树枝瘿姬小蜂的反馈机理,以实现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指出3S等先进技术在桉树枝瘿姬小蜂监测预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桉树枝瘿姬小蜂、寄主桉树及其天敌孟氏胯姬小蜂三者体内细菌的相似性,明确内生细菌在桉树枝瘿姬小蜂入侵过程中的作用,为桉树枝瘿姬小蜂入侵和爆发机制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巨园桉DH201-2叶柄和叶脉,无羽化孔虫瘿组织,南宁桉树枝瘿姬小蜂幼虫和雌成虫,四川桉树枝瘿姬小蜂雌成虫和孟氏胯姬小蜂成虫为材料,利用Illumina HiSeq 2500平台进行高通量测序方法,对桉树枝瘿姬小蜂、寄主桉树及其天敌孟氏胯姬小蜂三者体内细菌的多样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桉树枝瘿姬小蜂、寄主桉树及其天敌孟氏胯姬小蜂三者体内共发现24个门,55个纲,126个目,225个科和497个属的细菌。Alpha多样性分析表明,巨园桉DH201-2和无羽化孔虫瘿组织体内细菌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最高;桉树枝瘿姬小蜂幼虫和成虫体内菌群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桉树枝瘿姬小蜂成虫体内菌群组成与孟氏胯姬小蜂成虫体内菌群组成相似。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是所有样本的优势菌门;甲基杆菌属(Methylbacillus)为巨园桉DH201-2的优势菌属,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为无羽化孔虫瘿组织内生菌的优势菌属,立克次氏体(Rickettsia)为桉树枝瘿姬小蜂幼虫,成虫和孟氏胯姬小蜂成虫内生菌的优势菌属。【结论】桉树、桉树枝瘿姬小蜂和孟氏胯姬小蜂三者体内细菌具有一定相似性,表明三者在共有细菌之间具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4.
广西桉树主要虫害的发生情况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广西桉树虫害有以下特点:原有虫害危害仍然存在,外来害虫桉树枝瘿姬小蜂入侵为害及诱发本土害虫桉蝙蛾为害。本文根据广西桉树主要害虫的为害情况,提出了广西桉树主要虫害具体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桉树枝瘿姬小蜂(Leptocybe invasa FisherLa Salle),是2000年新发现的一种专一危害桉属植物的害虫。本文从生态学的角度,于2011年7月对3种不同品(系)遭受桉树枝瘿姬小蜂危害的桉树按照全株取样法进行系统调查观测,以期为桉树枝瘿姬小蜂的防治提供指导。研究结果表明,虫瘿数量和羽化孔数量主要分布在树冠枝条的上层以及中层。3种不同品(系)桉树上危害、形成虫瘿的位置存在一定的差异。尾巨桉(广林9号)上桉树枝瘿姬小蜂主要在枝条上形成危害、出现虫瘿。窿缘桉与尾赤桉(湛201)上主要在叶柄以及枝条上形成危害、出现虫瘿。同时,对遭受桉树枝瘿姬小蜂危害的尾巨桉(广林9号)桉树进行系统调查,并计算桉树枝瘿姬小蜂虫瘿分布型。结果表明,桉树枝瘿姬小蜂虫瘿在尾巨桉(广林9号)的叶片以及枝条上均成聚集型分布,尾巨桉(广林9号)树干和侧枝上的桉树枝瘿姬小蜂虫瘿分布更为密集。  相似文献   

6.
利用2010年在南宁市林木种苗示范园、来宾市维都林场雅江分场广林九号桉树伞抖和粘板监测到的桉树枝瘿姬小蜂种群密度和温度资料研究发现:22~29.79℃是桉树枝瘿姬小蜂种群的温度危害阈限,低于10℃和高于50℃为桉树枝瘿姬小蜂的安全温度阎限,可以通过温度的上升对桉树枝瘿姬小蜂种群发生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桉树植株进行桉树枝瘿姬小蜂产卵危害、机械损伤和外源茉莉酸甲酯喷施等不同诱导处理,研究其对受害植株上的桉树枝瘿姬小蜂的生长发育、繁殖力和种群趋势等生物学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用诱导处理后的植株接入桉树枝瘿姬小蜂,发现其子代存活率降低、雌虫体重下降、怀卵量减少、寿命缩短和种群趋势指数下降。由此可见,这几种处理方式都能诱导桉树产生抗性,并对桉树枝瘿姬小蜂的生长发育、繁殖力和种群趋势等造成影响,为该虫的综合防治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阐明桉树枝瘿姬小蜂与其寄主桉树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桉树枝瘿姬小蜂的科学防治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和乙醇浸提2种方法提取桉树化学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仪检测,采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桉树被桉树枝瘿姬小蜂危害后不但有物质的消失而且有新物质的诱导形成。在诱导新产生的4种挥发性物质中,以萜品油烯含量最高,达37.66%;桉树枝瘿姬小蜂危害后叶片的乙醇提取物中也检测出8种新物质,其中以3-苯基-2丙烯基苯丙酸酯含量最高,达30.95%。[结论]桉树枝瘿姬小蜂危害对桉树化学成分的组成与含量均有较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桉树枝瘿姬小蜂的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英玲  韦春义  庞正轰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1):10052-10053
桉树枝瘿姬小蜂是危害桉树的虫瘿类害虫,来势猛、危害重。通过定性因素和定量指标体系相结合的方法对桉树枝瘿姬小蜂进行风险评估,评估结果得出,按树枝瘿姬小蜂的危险性综合评价值为2.118,属于高度危险性的林业有害生物。目前,国内仅在广西、海南、广东三省的局部地区发生,为了避免其传播和蔓延,建议将其列为我国栓疫性有害生物,加强检疫监管,防止人为传播。同时加强桉树产地虫情监测,开展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0.
在桉树栽培与种植的过程中,病虫害防治工作较为重要,关乎桉树的生长速度与质量。本文介绍了桉树青枯病、瘿姬小蜂、油桐尺蛾、桉扁蛾、桉木虱、焦枯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海南桉树枝瘿姬小蜂成虫羽化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桉树枝瘿姬小蜂野外黄板调查以及室内羽化量的统计,调查桉树枝瘿姬小蜂在海南发生危害规律,评价海南省5个地点的桉树周年受害情况和种群动态,从而得出不同季节和不同桉树品种受到桉树枝瘿姬小蜂的危害程度和种群发生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桉树品种感虫程度存在显著的差异性,感虫程度由重到轻依次为:尾赤桉DH201无性系=小叶桉>桉树混合林>广林9号。  相似文献   

12.
《安徽农业科学》2020,(2):162-164
为遏制桉树枝瘿姬小蜂在赣南的发生蔓延、促进桉树的科学种植,分析了桉树枝瘿姬小蜂在赣南的发生成灾特点,结合试验研究,分析了桉树枝瘿姬小蜂在赣南暴发成灾原因,并提出了一套以化学防治为主的应急防控技术和以抗虫品种(品系)为主的生态持续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13.
桉树枝瘿姬小蜂已在赣南暴发成灾。为摸清该蜂种群在赣南的发生与危害情况,于2015—2018年,运用粘虫板监测技术对赣南桉树枝瘿姬小蜂发生动态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在3个赣南主栽桉树品种(系)林间试验的8种不同颜色粘虫板中,桉树枝瘿姬小蜂成虫对黄色粘虫板的趋性显著高于蓝色和其他颜色粘虫板,黄板平均年诱虫量为107.05头/板,占8种粘虫板诱虫总量的37.06%;在3个桉树品种(系)中,黄板诱虫量由高到低是DH201-2>窿缘桉>大叶桉,三者间的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试验同时发现,黄色粘虫板诱集的桉树枝瘿姬小蜂种群动态与保鲜袋肉眼观察的成虫动态存在密切相关性,即符合度很高,利用单一黄色粘虫板在DH201-2林间诱集成虫所获得的赣南桉树枝瘿姬小蜂成虫的消长动态,与本项目组前期采用采集虫瘿枝叶、肉眼观察结合黄色粘虫板林间诱集成虫所获得的结果基本一致。这说明,在今后的桉树枝瘿姬小蜂种群监测工作中可以用黄色粘虫板替代肉眼观察进行监测,建议悬挂高度以2 m为宜,以减轻工作强度,提高监测效率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4.
2008年9月在柳州市柳北区长塘镇209国道旁首次发现了桉树枝瘿姬小蜂,该虫的入侵将对柳州市重要造林绿化树种桉树构成重大威胁,在对桉树枝瘿姬小蜂在柳州市发生现状普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明确桉树枝瘿姬小蜂(Leptocybe invasa Fisher&La Salle)体内可培养细菌多样性,为利用微生物防治该害虫打下基础.[方法]利用传统的细菌分离培养与鉴定方法,结合16S rDNA测序和系统发育分析,对刚羽化的桉树枝瘿姬小蜂雌成虫体内可培养细菌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从桉树枝瘿姬小蜂体内分离出11株细菌,经鉴定归类于3个门(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和变形菌门)3个纲(芽孢杆菌纲、放线菌纲和γ-变形菌纲)4个目(芽孢杆菌目、微球菌目、乳酸杆菌目和肠杆菌目)8个科(芽孢杆菌科、微杆菌科、葡萄球菌科、乳酸杆菌科、纤维单胞菌科、微球菌科、肠杆菌科和类芽孢杆菌科)8个属(芽孢杆菌属、微杆菌属、葡萄球菌属、片球菌属、纤维单胞菌属、微球菌属、埃希氏杆菌属和类芽孢杆菌属),其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6株,为优势类群;芽孢杆菌属(Bacillus)3株,为优势菌属.[结论]桉树枝瘿姬小蜂体内可培养细菌具有丰富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6.
桉树枝瘿姬小蜂在广州地区一年发生4-5代,且世代重叠,其越冬期为11月中旬到翌年3月底,越冬虫态为大龄幼虫和蛹.在广州自然条件下,通过人工接种和自然接种相结合的方法,桉树枝瘿姬小蜂在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间共完成4个世代.利用生命表的方法分析桉树枝瘿姬小蜂连续世代可知,第1代的净增值率R0最大,而第2代的最小;第3代的内禀增长率rm和周限增长率λ最大,其世代平均历期T最小;第4代的rm和λ最小,其T最大.这说明第3代桉树枝瘿姬小蜂的种群增长能力最大,对桉树的危害最强.该代害虫的发生时间为7-9月,因此在防治上要注意该阶段的防控和监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桉树枝瘿姬小蜂是我国一种入侵性小蜂,自2007年传入我国广西省,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危害了我国南部的桉树种植地,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本研究利用MaxEnt模型对桉树枝瘿姬小蜂在中国现在和未来的适生区进行预测,以了解桉树枝瘿姬小蜂在温度变化的影响下其适生地范围的变化。  方法  采用MaxEnt预测模型—最大熵模型,通过收集桉树枝瘿姬小蜂在中国报道的分布地数据、调查最新发生地危害轻重程度对该蜂在中国的适生区现在以及未来RCP8.5气候情景下的适生区进行模拟并检测模拟结果的精准度。  结果  模型模拟结果的测试遗漏率与理论遗漏率基本吻合。AUC 值为0.898,标准差为0.022,表明所使用的数据无空间自相关,模型筛选的参数结果可靠且准确度高。MaxEnt模型预测得到桉树枝瘿姬小蜂在中国的最佳适生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的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地,在RCP8.5气候情景下其未来中度适生区面积有小范围的下降,但整体适生区范围显著增加。  结论  通过适生地范围预测结果的分析,本研究对桉树枝瘿姬小蜂的监测以及潜在危险入侵地区制定有效的防治手段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云南东川桉树枝瘿姬小蜂危害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云南东川桉树枝瘿姬小蜂的危害情况。[方法]针对桉树枝瘿姬小蜂对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赤桉的危害进行了调查。[结果]调查地赤桉萌条受桉树枝瘿姬小蜂危害较严重的植株数占调查总株树的比重超过56%。调查植株的受害程度与其胸径、树高和材积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关系。对桉树枝瘿姬小蜂在东川赤桉苗上的种群动态进行了8个月的调查,4月的虫瘿数量最高。[结论]调查结果为今后的桉树枝瘿姬小蜂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不同桉树品系与桉树枝瘿姬小蜂危害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揭示桉树枝瘿姬小蜂与不同桉树品系受害后的应激反应,及与营养物质和次生代谢物质指标的关系,以期提出有效防治技术措施。2011年5月,在福建省漳州市,对5块样地内5个不同桉树品系桉树枝瘿姬小蜂发生危害情况进行调查,测定了不同品系叶柄营养物质和次生代谢物质含量,并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尾巨桉DH32-29和巨桉QG5为抗虫品系;巨桉QG8、巨桉QG3和巨圆桉DH201-2为高感品系;抗虫品系与高感品系相比,抗虫品系叶柄的营养物质中,可溶性糖含量和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高感品系,多糖含量明显低于高感品系,黄酮、单宁、总酚等次生代谢物质含量明显高于高感品系。灰色关联分析表明,叶柄中多糖含量对桉树枝瘿姬小蜂生长发育影响较大,单宁含量对桉树抗虫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海南省三亚市桉树枝瘿姬小蜂数量调查,并结合6个关键气候因子,运用SAS9.0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了桉树枝瘿姬小蜂监测模型:y=0.549 3+0.000 6x1+0.269 3x3+0.415 6x4-0.612 2x5-0.023 1x6。该模型表明桉树枝瘿姬小蜂数量与月降雨总量、月平均最高温度、月平均最低气温、月平均温度和月平均相对湿度有极显著相关性,而与月日照时数无显著相关性。其中月降雨总量是影响桉树枝瘿姬小蜂数量的主要气候因子,其次为月平均温度、月最低平均温度与月最高平均温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