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传统河蟹池塘主养模式和藕-蟹-鱼生态养殖模式的养殖结果及水体营养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河蟹主养模式河蟹平均规格为102 g/只,经济效益为33 750元/hm2,投入产出比为1∶2.12,藕-蟹-鱼套养模式河蟹平均规格为133g/只,经济效益为56 350元/hm2,投入产出比为1∶3.94,藕-蟹-鱼套养模式比河蟹主养模式经济效益增加22 600 元/hm2,经济效益提高66.96%;河蟹主养模式池塘6、7、8月份水体为中度富营养类型,藕-蟹-鱼生态养殖模式池塘水体6月份为中营养类型,7、8月份为轻度富营养类型,总体而言,藕-蟹-鱼生态养殖模式池塘水体营养状况均好于传统的河蟹主养池塘2~3个数号级.  相似文献   

2.
在宁夏贺兰县进行的稻蟹立体生态种养技术试验示范结果表明:2009—2010年共培育扣蟹8 402.5 kg,平均单产484.5 kg/hm2,规格达5 g/只以上;2年共生产水稻141 800 kg,平均单产8 175.0 kg/hm2,产值4.03万元/hm2,纯利润1.6万元/hm2,投入产出比1︰1.65。扣蟹在池塘中暂养2个月左右,起捕率达到80%,说明其适应该地生长环境。2009—2010年共起捕成蟹30 037.0 kg,平均单产312.0 kg/hm2,规格达95 g/只以上;2年共生产水稻759 400 kg,平均单产7 911.0kg/hm2,产值4.72万元/hm2,纯利润2.00万元/hm2,投入产出比1︰1.73。  相似文献   

3.
<正>河蟹,学名中华绒螯蟹。是溧水区主要水产养殖品种之一,现有养殖面积近6万亩。95%以上的养殖户都是采用"河蟹+青虾+鳜鱼"的混养模式,经过多年的经验总结和技术累积,这种养殖模式日益成熟。青虾,学名日本沼虾。广温、杂食动物,肉质鲜嫩,营养丰富,是老百姓餐盘上的"常客"。近几年河蟹价格持续低迷的情况下,河蟹养殖如有倒悬之危,而青虾市场却是另一番模样,塘口收购价维持在60-80元/kg,下半年可达到100元/kg。近几年来普通青虾由于品种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泗阳县渔业科技入户示范户江以中进行河蟹养殖,连续几年获得丰收,2011年,其一口3402平方米(5.1亩)蟹池,实行多品种混养,河蟹回捕率71.5%,667平方米(1亩)产商品蟹103公斤,总产河蟹525.3公斤,平均规格每只180克,实现销售总收入86000元,其中:河蟹收入73600元,鳜鱼收入2400元,龙虾收入7800元,泥鳅等其他收入2200元.扣除各项成本开支26400元,实现纯收入59600元,667平方米纯利11600元左右.  相似文献   

5.
张树森 《农业与技术》2007,27(4):133-133
网围养殖中华绒螯蟹在北方连续两年养殖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共捕获河蟹500kg,个体均重75g/只,回捕率为28%,总收入2万元。其中,扣蟹成本8400元,网围成本2000元,饲料2000元(杂鱼为自己捕捞),其他2000元,纯收入5600元。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稻田立体种养,提高稻田效益,在天津市宝坻区大钟庄镇开展稻蟹综合种养示范,引进了"光合1号"河蟹,总结了稻蟹综合种养技术.结果表明,示范区每667 m2平均产河蟹12.03 kg,稻谷618 kg,稻蟹种养成本1538元,产值3662元;3.33 hm2示范区稻蟹种养总产值18.31万元,总成本7.69万元,纯收益...  相似文献   

7.
进行稻田工程化养殖河蟹高产高效试验,结果显示:河蟹平均产量610.05kg/hm2,规格分布范围0.12~0.14kg,平均回捕率64.1%,平均利润2.85万元hm2,投入产出比为12∶.19。由此可知,推广稻田工程化蟹稻综合养殖技术,可实现种植业与养殖业的有机结合,提高稻田水体利用率,增加产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8.
河蟹、泥鳅混养是根据水产生物学、生态学原理,采取模拟自然生态环境条件进行河蟹、泥鳅混养.根据河蟹白天隐蔽,夜晚出来觅食的习性,蟹池投放白天活动觅食的泥鳅,减轻了生物负载力,达到水产养殖低投入、中产出、高效益之目的.现将河蟹、泥鳅混养关键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对无为县的河蟹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调查,对高产典型养殖户的4口蟹池进行分析,面积2.71 hm2,总产值71.47万元,总成本25.75万元,纯利润45.72万元,平均利润168 708元/hm2,其中1号池面积为0.51 hm2,共产成蟹1 023 kg,起捕平均规格164 g,产值16.78万元,成本4.85万元,纯利润11.93万元,平均利润233 832.74元/hm2,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明混养密度对中华绒螯蟹与红螯螯虾生长特性及养殖效益的影响,为提高中华绒螯蟹养殖池塘空间利用率及增加单位面积产出提供参考。【方法】在密度为1 000只/667m2的中华绒螯蟹养殖塘中混养不同密度(低密度600只/667m2、中密度900只/667m2、高密度1 200只/667m2)红螯螯虾,分析混养状态下红螯螯虾和中华绒螯蟹的生长特性及经济效益。【结果】红螯螯虾混养密度600只/667m2、900只/667m2、1 200只/667m2的回捕率分别为83.58%、81.17%和73.04%,高密度组显著低于其他2组;红螯螯虾平均体质量随混养密度增大呈减小趋势,低中高3个混养密度组红螯螯虾体质量分别为55.27 g/只、45.47 g/只和31.82 g/只,各密度组间差异显著;红螯螯虾平均产量分别为27.72 kg/667m2、33.22 kg/667m2和27.89 kg/667...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三疣梭子蟹传统养殖方式中的同类相残、雌雄争偶以及集中上市而价格低迷等问题,2002年,分别在河蟹幼蟹培育池、虾池进行了三疣梭子蟹竹笼吊养及散养对照试验。2003—2004年,利用河蟹幼蟹培育池进行了三疣梭子蟹的笼式吊养生产,养殖面积13.34hm2,收获0.300kg/只以上商品蟹分别为104720.0kg和118625.0kg,商品蟹平均产量分别为7850.1kg/hm2和8892.4kg/hm2,产值分别为628006.00元/hm2和711394.30元/hm2,利润分别为368227.80元/hm2和407940.50元/hm2,年养殖平均成活率分别为68%和73%,2004年产量、利润及成活率分别较2002年虾池散养对照试验提高了70%、87%和52%,增收189867.00元/hm2。该项技术利用空闲的河蟹幼蟹培育池,采用笼式吊养全雌梭子蟹,方式新颖,效果明显,技术水平国内先进。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索安徽省芜湖县河蟹主养池塘多品种套养技术,于2013年利用河蟹主养池塘套养青虾、鳜鱼、细鳞斜颌鲴等品种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河蟹主养池塘实施多品种套养,可有效利用蟹池中残饵、水草、腐殖质、底栖动物等丰富的天然饵料,且河蟹主养池塘增产达45%左右。经过近1年的套养试验,面积13.3 hm2的河蟹主养塘捕获河蟹、青虾等水产品总产量24 020 kg,平均产量1 806kg/hm2,总销售收入193.3万元,总利润103.4万元。  相似文献   

13.
一、鱼鳖混养好模式湖北省公安县崇湖渔场自2000年以来,14个养鱼专业户采取经济价值较高的黄颡鱼代替四大家鱼与中华鳖混养,每667平方米水面投放黄颡鱼1万尾(4克/尾)、甲鱼200只(每只200~250克),净化水质的白鲢180尾、鳙鱼20尾。年终捕捞收获黄颡鱼400公斤,甲鱼100公斤,实现产值2万元,利润1万元。二、优化养殖模式及效益预测参照崇湖渔场的经验,结合安乡县实际,适当减少黄颡鱼的放养数量,增大其放养规  相似文献   

14.
辽河蟹池塘养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5-10月,从北京引进辽河蟹在包头市九原区麻池镇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基地进行养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平均规格在100g/只的河蟹产量45kg/667m2,产值2700元/667m2,利润迭1645元/667m2.此外蟹池套养的鲢鱼,规格平均1.52kg/尾,产量152kg/667m2,产值912元/667m2.河蟹养殖相对成本少,劳动强度低,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巨大的养殖潜力.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大通湖大闸蟹原生态放养的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试验期比试验前3年大闸蟹的产量平均增长1.01倍,达到199.4 t;群体增长倍数平均增加90.00%,达到6.65倍;2012年母蟹平均规格迭142 g/只,公蟹为205g/只,比试前3年分别增长22.41%和19.88%.试前3年平均回捕率为11.87%,提高到20.63%,增长8.76个百分点(73.80%).大闸蟹的产值和利税比试前3年平均分别增长2.73倍和4.02倍,达到2 547.50万元、1 968.75万元.试验2年内大闸蟹累计产值4 593.95万元,利税3 451.37万元,新增产值3 052.67万元、利税2 577.09万元;大通湖全湖累计产值31 229.34万元、利税9 575.42万元,新增产值14 366.70万元、利税5 324.04万元.自然资源与大通湖相类似的湖泊在进行原生态养蟹时不必暂养蟹种、可直接投放;投放蟹种的规格以200~230只/kg为佳;在增加河蟹品质、规格的同时,加强品牌建设与营销是提高自然放养河蟹效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大黄鱼与三疣梭子蟹的池塘混养技术。2011年4月初向池塘内投放80~100 g/尾的大黄鱼,混养池塘投放4 000~5 000尾/hm~2,共投放4 500尾/hm~2,5月下旬投放规格为150~200只/kg的三疣梭子蟹,混养池塘投放30 000只/hm~2,共投放33 000只/hm~2,梭子蟹单养池塘60 000只/hm~2,共投放66 000只/hm~2。大黄鱼单养池塘投放8 000~10 000尾/hm~2,共投放9 000尾/hm~2;当年11月中下旬收获商品大黄鱼,大黄鱼单养池塘平均单产2 118.7~2 238.7 kg/hm~2,混养池塘1 329.6~1 460.3 kg/hm~2,存活率分别为76.2%和85.3%;9~11月收获商品梭子蟹,梭子蟹单养池塘的平均单产1 701.8~1 747.1 kg/hm~2,混养池塘的平均单产为1 253.5~1 314.3kg/hm~2,存活率分别为17.8%和21.3%。混养、大黄鱼单养、梭子蟹单养投入产出比分别为1∶1.83~1∶1.96、1∶1.69~1∶1.81、1∶1.57~1∶1.76。由此可见,大黄鱼与三疣梭子蟹的混养有助于提高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7.
依据青虾、黄颡鱼、塘鳢等品种与河蟹共生互利、优势互补的生物学特性,适当降低蟹种放养量,提高青虾、黄颡鱼、塘鳢等优质鱼类放养量,发展蟹虾、蟹虾鱼高产高效生态混养,可较大幅度提高河蟹养殖池塘的综合产出率和综合效益。一、蟹虾高产高效生态混养1.池塘清整冬季抽干池水,清除过多淤泥,留淤15cm,用于种植水草和培育底栖生物。修护池埂池坡,使坡比达到1∶2.5以上。池塘冻晒1个月后,  相似文献   

18.
池塘养殖生态甲鱼高产高效试验结果表明:养殖4年以后雌甲鱼平均体重可达500g左右,雄甲鱼可达750g左右,雌雄甲鱼平均体重可达600g左右,回捕率平均在80%左右,销售价格大多在170元/kg,4年产值为24.48万元/hm2,平均每年的产值为7.65万元/hm2。平均成本约4.5万元/hm2,平均利润3.15万元/hm2,投入产出比为1.0∶1.7。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完善周市镇虾蟹混养技术模式、提高养殖效益,进行了河蟹与春秋二茬青虾混养、少量套养鲢鱼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式可收获河蟹68 kg/667 m 2、青虾85.5 kg/667 m 2、鲢鱼58 kg/667 m2,实现经济效益6 495元/667 m2.该模式为周市镇虾蟹混养模式的技术推广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虾、蟹、沉水植物与生态浮床组合种养模式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传统青虾+沉水植物、青虾+河蟹+沉水植物、青虾+河蟹+沉水植物+生态浮床3种养殖模式,研究了生态浮床组合系统在虾蟹养殖中对水体的净化作用以及对虾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虾+河蟹+沉水植物+生态浮床的池塘水体净化效果较其他两个池塘更为明显,在虾、蟹混养与生态浮床组合养殖模式下,浮床植物鸢尾对水体氮磷等营养盐吸收效果较好,养殖过程中水质良好,氨氮、亚硝酸盐、CODMn基本保持稳定并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叶绿素a为5 μg/L,水质控制效果明显;并且虾产量达850 kg/hm2,蟹产量达930 kg/hm2,综合效益高于传统单养青虾或传统虾蟹混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