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颗粒茶及其设备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从茶叶制作的角度,介绍了一种新型茶颗粒茶的制作。并重点介绍了颗粒茶制作设备的设计。  相似文献   

2.
花茶是由烘青毛茶及其他茶类毛茶加工成茶坯后与香花合并窨制而成。那么,花茶究竟是用什么花窨制而成的呢?大概人们知之最多的是茉莉花。这是因为茉莉花不仅唯我国所独有,而且由于茉莉花茶在花茶中产量最大,享誉最高,并以其香气清婉,茶味浓醇爽口、馥郁宜人,入口则...  相似文献   

3.
对安徽省名茶爱民翠尖采制中存在的采摘不合标准、制茶工艺不规范和操作不严格等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4.
"诗写梅花月,茶煎谷雨春."古人品茶"以春茶为贵",今人也喜购春茶,赠送亲朋好友或留以自用.在春、夏、秋三季茶叶中,春茶的氨基酸含量、芳香物质最高,多种维生素富集,故春茶滋味鲜醇、清香四溢,营养价值较高,一年中早春绿茶的品质往往最好.因此,春茶的价格常比夏秋茶高3~5倍,早春优质绿茶价格甚至比普通夏秋茶高出5~10倍,但春茶的市场依然很活跃.2001年4月举办的中国昆明首届全国春茶交易会使云南春茶香飘海内外.及时采制春茶能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1995年.陈亚忠时年20岁。20年前的20岁,很多人的人生都还在由父母决定.然而,—个20岁的青年女子却为自己的命运作出了选择:贷款4万元.买下了一家村办茶厂。那年头,“万元户”还有点稀罕。  相似文献   

6.
茶香舅舅     
陶觉逊 《农业考古》2005,(2):197-198
我的舅舅名叫茶香,你一看这名字就知道他与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果然不铅,外公年轻时献身于高淳县青山茶场的建设,舅舅来到这个世界上,注定看到的是郁郁葱葱的茶园。闻到的是沁人心脾的茶香。因此,外公高兴地说:“这孩子有福气,就叫他茶香吧!”舅舅生在茶场,长在茶乡,喝着茶水,伴着春风茁壮成长。如今他的生活与茶休戚相关,密不可少,他种茶、制茶、收茶、卖茶,样样精通。几乎无所不能。  相似文献   

7.
制茶机械的选型是初制茶厂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选型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茶叶品质和茶厂的经济效益。本文论述了制茶机械选型的基本原则,即制茶品质好,机械性能优,经济性能高;分析了各种绿茶初制机械的性能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于我省绿茶初制茶厂选用的茶机类型。  相似文献   

8.
潘林 《农业考古》2004,(2):32-34
我国的茶政制度均始自于唐代。唐代茶业的长足发展,也极大的促进了自身的成长。在隋代或唐代初期以前,茶叶最多只能说是一种地区性的生产或文化。至唐代中期以后,随着茶业的发展,茶就成了一种全国性的社会经济、社会文化。  相似文献   

9.
施和森 《农业考古》2019,(2):185-188
王褒的《僮约》最早记载了我国西汉时期的饮茶风尚、茶叶商贸和饮用的干茶。中国第一部中草药专著《神农本草经》,不仅记载了茶叶的起源,还列明了300多种中草药及其炮制方法,其中"阴干暴干"是全草和叶类中药材的初加工方法,也可能为古代早期制作干茶的原始制茶法。我国汉代及之前的科技发展与进步,似有可能推动制茶技术的发展和革新。然而,现有与茶叶相关的文献记载太过简单,使汉代的制茶法之谜,仍是待解。  相似文献   

10.
本论文对黄山紫茶及其制作方法实验研究进行了总结,该实验以茶树中紫红色芽叶为原料,通过鲜叶采摘、鲜叶处理、低温慢炒杀青、揉捻和低温长烘干燥五个工序制成特种茶——黄山紫茶。弥补了现有紫红色芽叶因缺少相应制备工艺,导致茶园大量紫红色芽叶浪费严重的不足,改变了现有“企业不收,茶农弃采”的局面。通过各个环节的控制,极大程度阻止了花青素分解,提高了茶汤中花青素的含量,同时促使蛋白质、茶多糖等大分子物质降解,让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维生素、糖类等形成茶味的物质多溶出,制得的产品苦、涩味大大减轻,且不失茶叶的口感。本实验制作的黄山紫茶具有抗氧化性强、营养价值高、茶汤红紫明亮等优点,适合各年龄段人群饮用。  相似文献   

11.
茶具概述     
陈文华 《农业考古》2007,(5):100-108,126
一.茶具定义茶具就是饮茶的器具,古代也称为茶器或汤器。在古代茶具是指种茶、制茶的用具,如陆羽《茶经.二之具》中所列嬴、灶、甑、杵臼、规、承、衤詹、芘莉、、朴、焙、贯、穿、育等,《茶经.三之造》中就说制茶工序是“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可见上述14种都是采茶、制茶的工具。《茶经.四之器》记载的一些煮茶器具才是真正的茶具。如风炉、■、炭木过、火、钅复、交床、夹、纸囊、碾、罗合、则、水方、漉水囊、瓢、竹夹、熟盂、碗、畚、札、涤方、滓方、巾、具列、都篮等,都是唐代煮茶的器具。又如…  相似文献   

12.
蜀口洲茶园     
聂志刚 《农业考古》2002,(2):195-195
江西泰和蜀口洲处于蜀水和赣江的汇合处 ,四面环水 ,土地肥沃 ,气候温润 ,适合茶树生长。蜀口洲的茶 ,不仅畅销省内外 ,而且在外贸市场属于优质茶 ,深受顾客欢迎。据当地茶农介绍 ,蜀口茶起源于明代成化年间 (公元 1 4 6 5年 )。蜀口洲高坪村郭福可客居龙泉县 (现遂川县 ) ,他将该县的狗牯脑名茶带回故乡高坪村。他的弟弟郭成可将它种在房前屋后的空地上和园林沟边。后来他的子孙又收集种籽 ,种在“娘娘园里” ,并由此逐年扩种 ,由田头地角到成片种植。解放后 ,蜀口茶园在人民政府的大力扶植下 ,由小园到大园 ,早已遍及全洲。洲上三个村委会…  相似文献   

13.
茉莉凌云白豪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茉莉凌云白毫茶利用全国茶树良种-凌云白豪茶天然优良品质特性,根据茶叶吸香原理,在传统窨制工艺基础上进行优化创新,其工艺特点是适温干燥,最大 限度地提高茉莉芳香物利率,提高品质,降低成本,成品茶品质达到外形美观,内质香气浓郁,鲜灵、持久。该茶曾获1989年度农业部名优茶称号。  相似文献   

14.
茶树品种与针形茶的适制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四川中叶种、浙江龙井种、南江大叶种为试材,研究了加工针形茶的适制性。结果表明,3品种均为针形茶适制品种。其中,四川中叶种的针形茶品质最好,龙井种次之,南江大叶种更次。其品质差异主要由品种鲜叶理化特性所决定。  相似文献   

15.
核桃叶制茶工艺改进及其茶叶营养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核桃鲜叶制茶工艺中食盐溶液浸泡和烫漂进行对比试验,删除了影响茶叶风味、营养的浸泡及烫漂工序。改进工艺的成品茶暗绿色,成形好;茶汤色泽黄绿、澄清,具核桃叶特有的清香,滋味鲜醇爽口。茶化成分分析表明:该茶具有高Vc、高黄酮、高水浸出物、低多酚之特点,是一种理想的高Vc保健茶。  相似文献   

16.
梦箫 《农业考古》2007,(5):287-288
清晨,在门外踢踏的脚步声和呢喃的说话声中醒来。见晨光已然洒进木屋,便赶紧起身,去领略晓起的朝风晨景。雨已停了,空气里却依旧是湿湿的,整个晓起朦胧在浓浓的山岚和晨雾之中。宛如桃源深处,又似群玉迷蒙。晓溪,由门前自西而东潺潺而过。两旁粉墙黛瓦的徽式民居,因风雨的侵蚀,大都变得陈旧斑驳,却愈发让人觉得淳简古朴。一条青石板的小径,就蜿蜒在晓溪和民居之间。逆流而上,层层山峦如泼墨洒在湿润的苍穹,渐浓渐淡。而那一片油菜花,适时地渲染出澄澄金黄,镶嵌在这幅水墨之中。没有姹紫嫣红的纷繁,却平添了烟雨江南的韵味。行走其间,如梦如…  相似文献   

17.
<正> 1 茶树修剪技术 1.1 茶树修剪时期 茶树最适宜的修剪时期是在根部营养贮藏量最多的季节。一般都选择在春茶萌发前的3月上旬或春茶结束后的5月中下旬,其中又以3月上旬为最好。 1.2 茶树修剪方法 1.2.1 幼龄茶树的定型修剪 直播茶园,在建园基础较好,  相似文献   

18.
普洱茶     
普洱茶主要产于云南省澜沧江下游的思茅和西双版纳等地州。在古代,这些地方出产的茶叶,都集中到普洱加工外销。所以,古人把这些地区所产的茶叶,都统称为“普洱茶”。普洱茶区,地处亚热带,气候温湿,云雾弥漫,雨量充沛,土壤肥厚,富含有机质,最适宜茶树的生长。天时地理兼备的自然环境,非常有利茶树的光合作用和养分的积累。所以,这里的茶树叶大芽壮,鲜嫩长存,所含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和芳香油等对人体有益的成分极富,内在品质特佳。用它制成的各种茶,色艳、香浓、味醇、形美,驰名中外。普洱茶历史悠久。据《普洱府志》记载…  相似文献   

19.
绞股蓝收割后,茎,叶均可利用。其叶制成粉末状制品,呈鲜绿色,味甘芳香,主要用作食品和药物的营养添加剂,亦可冲茶饮用或作食品色素,其加工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中提到高香型红茶初制中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加工工艺对茶叶品质的影响。研究表明:控制萎凋叶含水率60%时, 经揉捻后制茶率高, 茶叶品质好;黄观音等高香型型红茶品种,发酵室的环境温度为25~26℃,湿度90%以上,发酵时间以3~4h为宜,成茶品质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