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放牧养鹅,不但能节省精料降低成本,而且能较快达到育肥目的。1.场地选择牧鹅场地应有充足茂盛青草,牧地附近应有洁净水源。确定场地后,要选择高燥地方,建好活动的简易鹅舍,便于鹅群休息。2.分群训练一般以300~400只鹅为一群,由2人管理。对准备放牧的鹅要加强训练,从雏鹅开始就用固定的语言和动作训练,如在每次补喂、放牧前后的哄赶,放牧员可发出固定的语言信号,使鹅群逐渐形成条件反射,便于指挥。3.放牧时间一般每天放牧8~9小时,应让鹅每日吃到5个饱,即上午2个饱,下午3个饱。鹅的食道  相似文献   

2.
<正>1.牧鹅时间牧鹅时间的长短视鹅日龄大小而定。开始宜短,逐渐延长。25日龄以内,坚持"迟放早收"的牧鹅原则。当鹅的尾尖、身体两侧长出羽毛管后,大致是26~30日龄就可提早放牧让鹅尽早的吃上露水草,除雨天外可整天放牧。当鹅到达四搭毛时期,中鹅的羽毛较丰满,其抗寒  相似文献   

3.
一、雏鹅群1、小鹅瘟雏鹅活苗免疫未经小鹅瘟活苗免疫种鹅后代的雏鹅,或经小鹅瘟活苗免疫100天之后种鹅后代的雏鹅,在出壳后1~2天内应用小鹅瘟雏鹅活苗皮下注射免疫。免疫7天内须隔离饲养,防止在未产生免疫力之前因野外强毒感染而引起发病,  相似文献   

4.
正雏鹅"开水"雏鹅出壳后,消化道容积小,消化能力弱,营养的供给主要靠吸收蛋黄液。蛋黄液吸收良好的雏鹅,大约在出壳后24~36小时便可伸颈张嘴,有啄食垫草的现象时,即可进行"开水"。  相似文献   

5.
《饲料博览》2005,(1):53-53
雏鹅初次放牧时间,可根据气候和雏鹅的健康状况而定,热天约在出壳后3~7d,冷天为10~20d。一般3周后天气晴朗就可全牧。第一次放牧和放水必须选择风和日丽的天气,在喂后赶放到附近平坦的草地上活动、采食青草,放牧约1h便赶回舍内。以后逐日延长放牧时间与距离。开始放牧后就可放水。初次放水可将雏鹅赶至水浴池或浅水边任其自由下水,切不可强迫赶入水中,否则易受寒。  相似文献   

6.
健康鹅群免疫程序一、雏鹅群1.小鹅瘟活苗免疫。未经小鹅瘟活苗免疫的种鹅或经小鹅瘟活苗免疫100天后的种鹅的后代,在出壳后1~2天应用小鹅瘟活苗进行皮下注射。免疫后7天需隔离饲养,防止其在未产生免疫力之前因野外强毒感染而发病,7天后雏鹅即产生免疫力,基本上可抵抗强毒的感  相似文献   

7.
<正>经过一定科学程序检验检疫,筛查和选留做种用的公母鹅统称为后备种鹅。后备种鹅的选择和分段饲养的好与否直接关系到是否进入鹅群的品质和生产优质的种蛋。现就后备种鹅的选择和分段饲养进行分析。1、后备种鹅的选择方式养殖场进行后备种鹅的选择需要分为三个步骤。1.1要从雏鹅阶段开始,选择出壳快、身体健康、绒毛光亮、腹部柔软无硬脐的健壮雏鹅;1.2在雏鹅生长到80日龄左右时,在进行挑选生长发育快、头中等大、眼睛灵活有神、喙甲粗短有力、颈部粗而  相似文献   

8.
<正> 白鹅是一种草食家禽,耐粗饲,生长快,出栏周期短。饲养白鹅,不需要大量精饲料,主要依靠放牧采食青草。白鹅适应性强,既可水养,也可旱养,很受农民欢迎。特别是近几年来,由于活鹅拔毛、生产鹅肥肝、肉用、蛋用等多项利用,更提高了白鹅的饲养价值。如何搞好白鹅的科学饲养,增加经济效益,已成为饲养户十分关心的问题。一、育雏育雏是养鹅的基础。雏鹅很娇嫩,对刚出壳的雏鹅,养育的重点是提高成活率。雏鹅在出壳前肠道已有内容物,这些物质是雏鹅代谢的产物,首先排出这些废物,有利于雏鹅的成活。因而,在雏鹅出壳后要让其先饮水,自行清洗肠道,以促其内容物的排  相似文献   

9.
发展养鹅业,养好小鹅是关键。刚出壳的雏鹅体型小,绒毛稀,调节体温的能力差,适应性、抗病性和消化能力也差。因此把握好养好小鹅的温度、饮水、进食、放牧和疫病防治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0.
王华 《农家参谋》2011,(10):18-18
1.牧饲结合育肥法 雏鹅45天前应以放牧为主,尽量使鹅采食天然的青绿饲料而节省精料。放牧中让鹅吃饱后再游泳、饮水,每次游半小时,上岸休息半小时再继续放牧,鹅群归牧前在水上运动,洗净身上污泥,在舍外休息与补饲。  相似文献   

11.
侯和菊 《新农业》2011,(6):21-22
一、影响雏鹅成活的因素 1.温度雏鹅个体小,绒毛稀薄,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对低温和温度骤变的适应力很弱,在26℃以下的温度环境中容易拥挤扎堆窒息而死。人工拨散挤堆的雏鹅后,出汗多的雏鹅很容易着凉感冒,人走后鹅群重新扎堆、出汗。如此反复,不仅感冒的雏鹅增多,而且雏鹅多次出汗后易引起叨毛,形成僵鹅。  相似文献   

12.
<正>防控好鹅群的疫病,除了平时科学的饲养管理还要做到对鹅群疫病的早发现、早治疗,这需要了解鹅常见疫病的发病特点,及早采取措施,减少经济损失。1小鹅瘟这个疫病是由鹅细小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败血症,常见于30日龄以下的雏鹅,7日龄以内的雏鹅发  相似文献   

13.
<正>1雏鹅雏鹅指从孵化出壳后至4周龄(28天)的鹅。雏鹅的生理特点:体温调节能力差,生长快,新陈代谢旺盛,消化能力弱,易扎堆,抗病能力差。1.1育雏方式按育雏设备分为垫草平养、网上平养和笼养;按温度来源分为自温育雏和人工加温育雏两种。1.1.1自温育雏即利用鹅自身的热能取暖。采用箩筐、纸板箱等器具,上面加盖保温物品,通过增减盖物、垫草厚薄,或用手分开扎堆鹅群等措施调节温度。特点是设备简单、经济,适合小群育雏和气  相似文献   

14.
刚出壳的雏鹅体型小,绒毛稀,调节体温的能力、适应性、抗病性、消化力还很差.因此,养小鹅时应把握好温度、饮水、进食、放牧几个方面.同时,做好疫病防治工作也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5.
刚出壳的雏鹅体型小,绒毛稀,调节体温的能力、适应性、抗病性、消化力还很差.因此,养小鹅时应把握好温度、饮水、进食、放牧几个方面.同时,做好疫病防治工作也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6.
刚出壳的雏鹅体小,绒毛稀,自身体温调节能力差,对周围环境的适应性和抵抗力也较弱,怕湿、怕冷、怕热。若管理不当,就会引起疾病,造成死亡。所以在育雏阶段,应当给雏鹅创造适宜的生活条件,实行精心饲养管理,才能养好雏鹅。  相似文献   

17.
一、适宜的温湿度1.保温刚出壳鹅苗,体温调节机能差,既怕冷又怕热,必须实行人工保温。一般4周后方可安全脱温,但第1、2周是关键。养雏鹅必须有相应的加温保暖设备,才能保证雏鹅安全度过育雏关。气温适宜时,5~7日龄便可开始放牧,气温低时则在10~20日龄开始放牧。2.湿度前10天应保证相对湿  相似文献   

18.
<正>雏鹅是指出壳后30日龄以内的苗鹅。雏鹅绒毛稀少,体小娇嫩,体温调节能力差,消化机能不完善,抗病力弱。如果不加强饲养管理,忽视防疫工作,易引起雏鹅发病死亡。因此,对雏鹅进行精心饲养、科学管理,能够提高育雏成活率。  相似文献   

19.
人们常说:“鹅好养,雏难育。”规模生产中,0~21日龄的雏鹅死亡率较高,其中因环境条件恶劣、管理不科学所造成的死亡占雏鹅死亡总数的60%以上。引起雏鹅死亡的环境因素主要有:温度鹅是恒温动物,而雏鹅个体小,绒毛稀薄,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对低温和温度骤变的适应力很弱。雏鹅在26℃以下的低温环境中拥挤扎堆,扎入堆里面的雏鹅常因窒息而死亡。人工拨散挤堆的雏鹅,出汗多的雏鹅很容易着凉感冒,人走后鹅群重新扎堆、出汗。如此反复,不仅感冒的雏鹅增多,而且雏鹅多次出汗后易引起叼毛,形成僵鹅。鹅舍温度一旦超过32℃,雏鹅精神不振,吃食少,喝水…  相似文献   

20.
<正>2周龄以下的雏鹅消化器官尚未发育完全、消化机能较弱,如果饲喂管理不当,易引起消化不良。如雏鹅出壳不久就饲喂粗纤维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