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弹涂鱼池塘养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一口面积为0.1ha的池塘,投放全长为2.5~3.0cm的大弹涂鱼鱼苗6000尾,养殖密度为6尾/m^2。经过一年的养殖,共收获成鱼116kg,单位面积产量为1160kg/ha,全长10.80~17.20cm,平均全长13.81cm;体长9.00~14.10cm,平均体长11.46cm;体重11.0~37.9g,平均体重21.77g。  相似文献   

2.
川纹笛鲷人工育苗及生长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2003年川纹笛鲷人工育苗及成鱼饲养过程与结果。在水温25.4-31.4℃、盐度19.6~23.4条件下,川纹笛鲷仔鱼经36d培育,平均全长5.3cm,平均体重3.2g。在室内水泥池,川纹笛鲷经7个月饲养,平均全长为14.7cm,平均体重为113.7g。此外,对养殖期间水温不同阶段的生长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3.
在广西水产研究所那马中试基地进行了池塘养殖当年繁殖的奥尼罗非鱼苗种达出口规格试验。在1800m^2池塘中投放全长为3—4cm的奥尼罗非鱼鱼苗2860尾,经178d养殖,奥尼罗非鱼平均体重为O.75kg/尾(最大为1.1kg/尾),平均体长为26.1cm(最大为29.5cm),总产量为1750kg,平均产量为648kg/667m^2,养殖成活率为81.6%。  相似文献   

4.
1999年在广西水产研究所中试基地进行了南美白对虾池塘淡水养殖试验。在600cm^2的淡水池塘中投放平均全长2.35cm的淡化虾苗2.5万尾,经70d饲养,生产成虾98kg,平均亩产量108.9kg,成虾平均全长9.59cm(最大为10.6cm),平均体长8.34cm(最大为9.4cm),平均体重7.73g(最大为11.5g),养殖成活率为50.7%。  相似文献   

5.
翘嘴红舶夏花培育采用肥水下塘、豆浆与水花料投喂的育苗方法,简易可行,共投放水花鱼苗160万尾,经28天培育,夏花鱼种平均全长2.96cm,获夏花鱼种131.5万尾,成活率82.2%。每667m^2放养夏花鱼种1.5万尾,采用单养结合驯化摄食膨化颗粒料的饲养方式,经过5个月的饲养,冬片鱼种个体平均体重13.1g,平均全长12.77cm,成活率达95%。  相似文献   

6.
从湖北引进匙吻鲟(Polyodon spathula)水花6万尾,平均全长1.8cm,平均体重0.023g,苗体活泼健康。将它们分成三组,每组2万尾,分别采用三种不同的方式进行为期50d的精心培育。其结果为:试验A组中鱼苗平均全长达11.7cm,平均体重为16.127g,成活率为17.6%;试验B组中鱼苗平均全长达14.3cm,平均体重为18.575g,成活率39.6%;试验C组中鱼苗平均全长达15.5cm,平均体重为19.213g,成活率59.3%。试验C组采用的方法:在水泥培育池内培育至3.Oem~4.Ocm后,移入土池继续采用枝角类等浮游动物为饵料培育至平均全长为7.Ocm~8.Ocm后,再采用配合饲料进行转饵驯化的方式,是进行匙吻鲟苗种培育的一条较佳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7.
翘嘴红鲌大规格冬片鱼种培育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人工饲料培育翘嘴红鲌冬片鱼种的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普通养鱼池塘,投喂粉状人工配合饲料,以1.0~1.3万尾/667m^2的密度单养,经4个月的培育,可获得平均全长为13.3 cm(即四寸)的大规格冬片鱼种,成活率达91.25%。  相似文献   

8.
大口鲇苗种同类相残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不同条件下,对大口鲇苗种(全长1.07-9.43cm)进行同类相残研究,结果表明,饵料缺乏时的相残率均显著地高于饵料充足时(P<0.01,N=8),放养密度对大口鲇苗种的相残行为有影响,大口鲇苗种相残最严重的时期是在平均全长1.07-2.68cm阶段,当平均全长达6.71cm以上时,相残行为较弱,苗种间个体大小存在差异,尤其是大规格苗种间出现个体大小差异时,相残行为较严重,饵料缺乏是导致大口钻苗种发生同类相残的主要原因,高放养密度和个体大小的差异会诱发和促进同类相残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2002年5月10日投放平均全长2cm的岩原鲤鱼苗2000尾,经过53天的池塘培育,达到了全长9-12cm,平均体重50.2g的规格,成活率95.1%。  相似文献   

10.
暗纹东方鲀鱼苗耗氧率和窒息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暗纹东方鱼屯两个规格鱼苗的耗氧量、耗氧率和窒息点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 :在水温 31~34℃ ,pH 6 5~ 6 8条件下 ,平均全长 2 36cm、体重 0 4 2 9g的鱼苗 2 4h平均耗氧量 0 32 1mg/ (尾·h) ,耗氧率 1 14 9mg/ (g·h) ,窒息点 1 30 9mg/L ;平均全长 3 4 9cm、体重 0 5 6 9g的鱼苗 2 4h平均耗氧量 0 837mg/ (尾·h) ,耗氧率 0 96 8mg/ (g·h) ,窒息点 1 4 86mg/L。  相似文献   

11.
梭鲈鱼苗驯食人工饲料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平均体全长2.35cm,平均体重0.127g的核鲈鱼苗为驯化对象,采取从活饵、部分人工饵料到全部人工饵料的驯化过程,经118天的驯化.出塘时平均体全长7.54cm,平均体重2.47g,成活率82.5%。其体重-体民回归方程为:W=0.0772L~(1.9001)。而投喂活饵的对照他的试验鱼其体重-体长回归方程为:W=0.0090L~(3.2940).  相似文献   

12.
加州鲈的人工驯食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德 《水利渔业》2003,23(2):29-29,31
采用由水蚤拌人工配合饲料投喂逐步过渡到完全投喂人工配合饲料的方法,先后对19200尾和20480尾全长1-1.5cm的加州鲈苗种进行人工驯食。每批驯食7d后结果,全长增至2-2.6cm;成活率平均达96.5%。  相似文献   

13.
试验结果表明,催产花[鱼骨]亲鱼9组,雌鱼平均体质量105g,催产率82%;获受精卵1.2万粒,受精率85%;获水花1.0万尾,孵化率84%。水花鱼苗于池塘中养殖120d,收获鱼种7200尾,平均体长12.45cm,平均体质量20.47g,养殖成活率72%。平均水温21.5℃,花[鱼骨]受精卵120h破膜;破膜后第15d,臀鳍出现,平均全长12.5mm,外部形态发育完善。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平均全长2.56cm的点带石斑鱼稚鱼及平均全长3.74cm幼鱼驯食不同饵料的试验。结果是:采用鱼糜、虾浆较配合饲料易驯食;幼鱼比稚鱼容易驯食。稚鱼驯食鱼糜、虾浆需2d时间,驯食配合饲料,需3-4d的时间;幼鱼驯食鱼糜、虾浆需时1d,驯食配合饲料需2~3d的时间。驯食鱼糜、虾浆水面容易产生油膜和水质较易恶化。驯食配合饲料组的水质明显优于驯食鱼糜和虾浆组的。生长速度则驯食鱼糜和虾浆组的快于驯食配合饲料组的。  相似文献   

15.
从山东引进全长3-5cm的美国大西洋牙鲆和漠斑牙鲆幼鱼到宁德市飞鸾镇海鑫育苗场,经2年6个月养殖后,从养殖群体中挑选出大西洋牙鲆雄鱼为父本,漠斑牙鲆雌鱼2为母本,在生殖季节通过埋植激素和人工调控环境条件催熟亲鱼,采用人工受精方法,获得杂交受精卵478.6g,受精率为62.9%,孵化率为75.3%,获得初孵仔鱼36万尾。经过65d的培育,育出平均全长4.20cm的杂交鱼苗22万尾,育苗成活率61.1%。鱼苗生长迅速,初步表现出杂交子代的优势性状。  相似文献   

16.
2003年4月、10月对乌苏里江下游海青江段2只船渔获物瓦氏雅罗鱼234尾进行渔业生物学研究。捕捞群体平均体长16.6cm(15~29.5cm),平均体重151.4g(50~300g)年龄由1~5龄组成,2占36%;绝对生殖力为8050~12448粒/g,平均为3700粒/g;相对生殖力9.04~100.64粒/g,平均为34.3粒/g;肥满度系数雌性为0.9436~2.0547%(平均为1.999%),雄性为1.4577~2.050%(平均为1.6262%)。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索罗氏沼虾在中原地区的生长状况,做了池塘养殖罗氏沼虾对比试验。池塘三个,共9.4亩,其中1^#和2^#塘5月下旬放养,在生长旺季,月平均增长为1.9cm和2.05cm,亩产最高达139.6g,亩利润4575.1元;3^#塘6月上旬放养,生长旺季月平均增长1.7cm,亩产为111.9kg,亩利润2803.3元。研究表明生长旺季,虾越大,生长越快。提早放养,有利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18.
以大泷六线鱼为研究对象,研究了3种不同规格的T型标志牌(T1、T2、T3)对平均全长5、8和11 cm鱼种的标志效果,记录了标志后鱼种的存活率、脱标率、行为特征及生长情况,筛选了适宜不同规格大泷六线鱼标志放流的T型标志牌。结果显示:平均全长5 cm及以下的鱼种不适宜标志放流;平均全长8 cm的鱼种适宜用T1标志牌,标志后脱标率为4.83%,存活率为97.17%;平均全长11 cm的鱼种适宜用T1和T2标志牌,标志后脱标率分别为2.00%和5.67%,存活率分别为100%和95.83%。2017年6月,在烟台近海开展了T1标志牌标志大泷六线鱼的放流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标志效果。  相似文献   

19.
将体长2.48-3.00cm,平均体长2.64cm;体重2.37~3.16g,平均体重2.68g的鞍带石斑鱼鱼苗在水温17.2~24.6℃、海水盐度31.2条件下进行室外水泥池培育。采取逐渐添加淡水降低盐度至18~19;以鱼体重4%-6%日投喂量投喂用鱼浆或鲜虾浆与幼鳗粉料混合制成的湿性饲料的方式。经过52d的培育,鱼苗体长增至4.7-6.8cm,平均体长增长3.12cm/尾,增长率121.44%;体重增至5.73-8.64g,平均体重增重4.84g/尾,增重率180.60%。培育存活率97.4%。  相似文献   

20.
对2003、2004年不同日龄虹鳟仔鱼生长的研究结果表明:在16~17.5℃水温下,破膜仔鱼的平均全长1.382 cm,6日龄上浮,上浮仔鱼平均全长2.090 cm,14日龄平均全长达3.905 cm,平均日增长0.180 cm。日龄与全长的关系呈线性正相关,2003、2004年的表达式分别为:L=0.1324T 1.2812(R2=0.9854)、L=0.1364T 1.3523(R2=0.9814)。24~日龄的全长特定生长率较高,5~11日龄的全长特定生长率较低,12日龄以后的全长特定生长率又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