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一、品种来源武复粳是由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县滆湖育种场,从“复虹30”中系统选育而成的早熟晚粳新品种。1987年5月由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委托常州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小组审定通过。近年来,该品种已成为本市单季晚粳稻的当家品种,1984~1986年3年累计种植面积达200.55万亩。  相似文献   

2.
宇叶青是江苏省江阴市华士镇农科站用宇红3号与若叶杂交选育而成的中熟晚粳新品种。1990年4月经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据1989年统计,此品种在太湖稻区的累计种植面积已达169.4万亩,现在已  相似文献   

3.
正常农粳8号系常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早熟晚粳稻品种,审定编号:苏审稻201412,适宜江苏省沿江及苏南地区种植。该品种具有早熟、稳产、抗病、优质、出米率高等优点,被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列为水稻早熟晚粳(早熟组)区域试验对照品种。近年种子市场对早熟、优质水稻品种的需求不断增加,常粳8号推广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种子生产规模也相应不断增长。为降低种子生产用工成本、提高机械化生产水平,江苏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常规水稻种子生  相似文献   

4.
南粳44是由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经“南粳38”系统选育,于2004年育成的早熟晚粳品种。2007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是优质、高产、多抗超级稻新品种,米质达国标三级优质米。2008年江苏省推广种植面积5000多亩,表现出高产、抗逆性好、熟相佳、米质优等特点。2009年安徽省巢湖市引进此品种,同时进行了品种对比试验,并就其高产栽培技术进行集成研究,形成了一套较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5.
晚粳新品种宁67宁67是宁波市农科所用甬粳29为母本,秀水04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中熟晚粳新品种。1993年经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1993年全市种植面积5.6万公顷,已成为宁波市连作晚粳稻主栽品种。宁67高产稳产,作连晚栽培一般亩产4...  相似文献   

6.
太湖粳2号,原编号86—125—16,系苏州市水稻育种协作组常熟市农科所用太湖糯与秀水04杂交育成的中熟晚粳新品种。1994年3月经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适宜在太湖稻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苏州市1993年示范面积200公顷,1994年充分利用种源,推广面积预计可达1万公顷。 1 产量表现 太湖粳2号丰产性表现突出,而且具有较好的稳产性。1991年参加苏州市新品种比较试验,8个试点平均每公顷9807公斤(亩产653.8公斤),列参试品  相似文献   

7.
中粳品种盐粳4号盐粳4号系江苏省盐城稻麦育种试验站用20229与沈农1071杂交选育而成的高产、抗病新品种。1993年经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在江苏、安徽等省大面积推广应用,截止1994年在省内外应用面积已达13.3万hm2。该品种199...  相似文献   

8.
桐城县从1986年引进“粳系21-2”,经过试种、示范,逐步扩大种植。1990年推广面积达6.02万亩,平匀亩产370公斤,比当选晚2号、鄂宜105等品种增产10%以上;1991年种植面积增加到6.5万亩,平匀亩产350公斤,比78270、鄂宜105等增产15%左右。近2年种植面积皆占该县双季晚粳28万亩的20%以上。已成为全县双季晚粳的主栽品种之一,并有继续扩大种植的势头。为了进一步掌握“粳系21-2”的栽培技术,在安徽农学院的主持下,报请省科委批准成立了“双晚粳系21-2亩产400公斤配套栽培技术试验研究”协作研究课题组,并于1990年制订了实施方案,1991年分别在桐城  相似文献   

9.
苏协粳原名苏引粳1号、822,系江苏省农林厅和江苏农学院从国外引进的籼粳杂交后代选育而成的迟熟中粳品种。1985—1986年参加江苏省中间试验,平均单产511千克左右。1987年经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通过。该品种穗大粒多,高产优质,综合性状好。1986年徐州农科所种植2.17亩,单产实收735.6千克,创江苏省中粳亩产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10.
正苏粳815系江苏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镇稻99/武运粳11号//盐稻1229杂交选育的迟熟中粳常规稻品种,2014年通过江苏省审定,审定编号:苏审稻201407。该品种适宜江苏省苏中及宁镇扬丘陵地区种植。近3年来苏粳815推广面积逐年增加,种子生产规模也相应不断扩大。为了解决种子生产用工成本不断增长的问题,提高机械化生产水平,江  相似文献   

11.
王兴龙 《中国种业》2009,(Z1):96-97
武运粳21号(原名武运2330)是江苏武进农业科学研究所最新育成的中熟中粳类型新品种,2004-2006年在江苏省区域试验中产量、品质、综合抗性均名列前茅,2007年通过江苏省审定,2008年在苏北稻区种植面积达3万hm~2以上。大面积生产上武运粳21  相似文献   

12.
武运粳21号系江苏省武进农科所最新育成的中熟中粳新品种,2007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苏审稻200705),由江苏中江种业独占许可。江苏省洪泽县于2006年开始进行示范种植,该品种表现出分蘖中等、穗形大、子粒饱满、结实好、熟相漂亮、抗病性好、米质好,符合米质和产量同步的需求,更适应  相似文献   

13.
<正>武运粳27号系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江苏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于2007年育成,属中熟中粳稻品种。于2012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苏审稻201209),适宜在江苏苏中地区作迟播种植。2012年起进行示范种植。该品种表现出分蘖较强、穗型大、籽粒饱满、结实好、熟相漂亮、转色好、米质优,符合高产优质同步的要求,更适应直播稻和机插秧占苏中地区水稻种植面积80%的新形势。  相似文献   

14.
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伊粳12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粳12号是新疆伊犁州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高产、优质、适应性强的水稻新品种。2000年3月28日经新疆伊犁州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伊粳12号在伊犁州作为主栽品种种植,推广种植面积已达2.9万hm2,新增经济效益48.31万元,为伊犁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提供了可靠的技术  相似文献   

15.
龙粳29是2010年审定推广的高产、稳产、适应性广的水稻品种,2011年种植面积达22.43万hm~2,2010-2015年6年累计推广面积达79.4万hm~2,成为黑龙江省水稻生产上主栽品种之一。龙粳29迅速大面积推广原因主要有:良好的遗传基础;丰产性好、增产显著;适应性广、稳产性强;抗病性强;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6.
武运粳24号(原名泰粳394)是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用农垦57/桂花黄//9746(早熟株)复合杂交育成的一个早熟晚粳新品种。2010年2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1年被农业部确认为超级稻品种。1 种植表现1.1 好种1.1.1 不同种植方式均可获得理想产量适合各种稻种方式,生育期149~153d。作直播稻产量9 300kg/hm2,作机插稻产量稳定在10 500kg/hm2左右。1.1.2 具有较强的抗倒伏能力该品种基部节间较短,茎秆粗壮,坚韧有弹性。  相似文献   

17.
南粳41是江苏省农科院粮作所杂交选育成的迟熟中粳,2003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3年本公司引进种植215hm^2。经多点试验示范,该品种均表现高产稳产性好、熟期适中、综合抗性强、米质优等特点,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8.
伊粳12号是新疆伊犁州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高产、优质、适应性强的水稻新品种。2000年3月28日经新疆伊犁州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伊粳12号在伊犁州作为主栽品种种植,推广种植面积已达2.9万hm^2,新增经济效益48.31万元,为伊犁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19.
华粳6号(原名:华粳 20316)是江苏省大华种业集团有限公司育成的中熟中粳稻新品种,2007年1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适宜江苏省淮北地区及相邻省份同等气候条件地区中上等肥力田块种植.  相似文献   

20.
扬辐粳8号(原名扬辐粳4901)系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利用武育粳3号后代扬粳94-18作母本,与镇香24辐照当代杂交,于1999年选育成的优质高产多抗迟熟中粳稻新品种。2003~2005年参加江苏省迟熟中粳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06年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申请了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和列入2006年江苏省水稻良种补贴品种。2005年在淮安市试种,2006年扩大应用,种植面积200hm2,结果如下。1产量表现扬辐粳8号具有高产潜力,2005年示范2hm2,平均产量9498kg/hm2,其中,高产田块产量达10538.1kg/hm2,比武育粳3号增产9.64%;2006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