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动物检疫工作是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的重要保障.上市肉品质量好坏,关键是检疫工作是否到位。在日常检疫工作中,常常遇到一些色泽异常肉,如何正确处理,这关系着人民群众和养殖户的切身利益,因此,对色泽异常肉作出正确评价和处理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对于市场肉品的兽医检验,必须要掌握其色泽异常的原因及表现,以便正确评价和处理。 一般家畜的肉的颜色均呈红色,但色泽及色调因动物种类、品种、性别、年龄、肥育度等而异。也和放血、冷却、融冻等加工情况有关,又以肉里发生的各种生化过程如发酵、自溶、腐败及饲料、疾病等为转移。 1 饲料因素 目前认为饲喂胡萝卜、紫云英、油菜籽、鱼  相似文献   

3.
在长期的动物检疫检验实践中,发现影响动物产品(肉品)卫生质量的因素除动物防疫条件、疫病和寄生虫病控制、屠宰过程管理、药残监控等方面外,性状异常肉的鉴别检验和卫生处理也是影响肉品卫生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应加强对性状异常肉的鉴别检验.做出恰当的卫生处理,提高肉品卫生质量.  相似文献   

4.
肉品色泽异常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内源性因素即动物宰前患病、饲料色素沉积或屠宰不当造成的色变;二是外源性因素即肉品在加工、贮藏、运输过程中污染微生物造成的色变。1内源性色变1.1黄疸肉由于动物患传染病如肝炎,溶血性疾病如钩端螺旋体病、血孢子虫、血液病、中毒和胆管排泄障碍性疾病如胆管炎等,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增高,色素沉积于脂肪和肌肉中,使脂肪和肌肉及脊髓、骨髓、血管壁、皮肤、粘膜、浆膜、关节液、组织液、肌腱等均有不同程度黄染现象。黄疸肉尸不能食用,传染性疾病和中毒引起的肉尸销毁,其它肉尸化制处理。…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一些进口肉品的国家提出了更加严格的检验程序,这种严格的检验揭示了被宰动物住肉孢子虫的感染率有日益上升趋势。被住肉孢子虫感染的动物已报道有猪、牛、绵羊以及野山羊等。住肉孢子虫感染的检出向肉品检验提出了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长期的动物检疫检验实践中,发现影响动物产品(肉品)卫生质量的因素除动物防疫条件、疫病和寄生虫病控制、屠宰过程管理、药残监控等方面外,性状异常肉的鉴别检验和卫生处理也是影响肉品卫生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应加强对性状异常肉的鉴别检验,做出恰当的卫生处理,提高肉  相似文献   

7.
中牟县动物检疫站接群众举报:有一伙肉品商贩由难县运往郑州的一批病害肉将途径中牟县境。本站即组织人员,在县法院和县交警队协助下子1993年2月28日晨五点半钟查获贩运的病死猪肉592公斤。该批货没有兽医卫生许可证、产地检疫证、肉品运或证。感官检验肉品色泽暗淡、有异味、变质,最大自块】司公斤,最小肉块1公斤。货主供认一条由一头猪,计病死猪326头。商贩窦菜系郑州市郊农民,肉品加工个体户,经人介绍与雅县农民孙某合伙经营。孙某在隆县低价收购病死猪剥皮剔骨后运往郑郊窦的家中精制香肠、五花肉,成品批发给郑州市花园法两家肉…  相似文献   

8.
笔者在长期的动物检疫、检验实践中,发现影响肉品卫生质量的因素除动物防疫条件、疫病和寄生虫控制、屠宰过程管理、药残监控等方面外,对各种性状异常肉的鉴别检验和卫生处理也是影响肉品卫生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应加强对异常肉的鉴别检验,作出适当的卫生处理,提高肉品卫生质量.  相似文献   

9.
中草药提高猪肉品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瑞生 《养猪》2014,(5):11-16
1猪肉品质概述及评价指标 肉质的具体定义是多样的,但其本质是一致的。肉质是指与鲜肉或加工肉的外观和适口性有关的一些特性,包括肉的色泽、肉质结构、硬度、大理石纹和肌肉系水力等,而消费者在猪肉品质方面还讲究适口性,包括肉的嫩度、风味和多汁性等。通常所说的猪肉品质主要指猪肉的消费品质,而决定这几个方面的最主要肉品质性状为肉品的系水力、色泽和大理石纹以及猪肉中的脂肪酸、氨基酸组成和肉的风味特征等(张鏸予等,2009)[1]。肉的物理特性决定着消费者对肉品的可接受性,肉的化学特性与营养性关系密切。主要评价指标有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1变色正常冷冻肉的色泽比冷却肉鲜,切面呈红色,指压有鲜红的痕迹,变色后的冷却肉如无腐败现象可以加工食用。2干枯冻肉的存放时间较长,经过反复冻融后,肉的表面水分丧失。干枯严重的形如木渣,营养极低,不能供作食用。3发光冷冻肉品上常见有磷光,这是由发光杆菌所引起,这时无腐败菌生长。反之,磷光便会消失。发光的肉品经卫生消毒后可供食用。4发粘有异味发粘的冻肉常见于冷却肉,主要是由于吊挂冷却肉时,肉尸相互接触,影响了降温和空气流动,导致肉品起粘丝,并有陈腐的气味。若无腐败现象,风干后不发粘或修割后可供食用。异味则是指除腐败气味…  相似文献   

11.
畜禽屠宰过程中的动物检疫与肉品品质检验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常被混淆,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动物检疫员与肉品质检验员之间经常发生责任不明和越权超范围执法的现象.所以,进一步明确认识动物检疫与肉品品质检验的区别与联系,对动物检疫部门与肉品质检验单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同配合,全面贯彻〈动物防疫法〉,确保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猪肉食品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必需品,所以生猪屠宰检疫是重中之重。在生猪屠宰检疫过程中,有时候偶尔会出现肉品性状的异常变化现象。不但影响肉品色泽和质量,有的还会危害人们身体健康。1黄膘肉黄膘肉是指生猪屠宰后,其脂肪组织呈淡黄色和黄色,俗称为黄膘肉。1. 1原因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禽产品的质量有了新的要求,往往从蛋黄的色泽判断蛋品的营养价值和新鲜度,从禽类皮肤、脂肪的色泽判断肉品的质量和风味。禽类肉、蛋的色泽是类胡萝卜素等物质在蛋黄皮层间  相似文献   

14.
在生猪宰后检疫中,准确迅速地鉴别出色泽异常肉,是肉品卫生质量监督检验的一项重要工作。阐述几种异常肉的概念,分析了这5种肉的发病原因,病理变化及宰后处理,对检疫人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现就色泽异常肉的鉴别和处理进行阐述,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5.
所谓色泽异常肉是指皮肤、肌肉、脂肪呈现异常颜色的肉品。宰后检验时 ,常见色泽异常肉有红皮、红膘、黄胆、黄脂、白肌肉。笔者经多年的屠宰观察和病理记录 ,特作如下分析。1 红皮、红膘肉红皮肉是指全身或局部皮肤颜色呈弥漫性淡红色肉品 ;红膘肉是指皮下脂肪、腹腔脂肪呈淡红色或暗红色肉品。其病理原因笔者归纳为以下几点。( 1 )病理性红皮、红膘肉 :a 由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后 ,破坏机体防御机能 ,随血液循环浸入全身 ,并大量繁殖和产生毒素 ,造成组织广泛损伤和血管内皮破坏所引起的败血症。b 某些传染病后期 ,由于机体…  相似文献   

16.
母猪肉在我们日常肉品检验中常见,通常鉴别的方法是母猪肉乳头粗大、宽平,肌纤维粗大,肉色暗红。但这对品质好的母猪肉仍难以鉴定。现笔者发现母猪肉还有其它几种特征,以供参考。1母猪肉腕关节软骨色泽较淡,利用时间越长、越老,则色泽越浅,甚至呈淡黄色。而肥猪肉腕关节软骨色泽深、呈紫红色。一般猪胴体腕关节外露,比较容易区别。2母猪肉皮层切面发青,皮肤与皮下脂肪组织分层明显,甚至分离。而肥猪肉皮层切面洁白,皮肤与脂肪组织附着紧密。3母猪肉腺一般粗大,比同体重的肥猪肉腺重2~3g,且色泽较深。而肥猪肉腺窄长,色泽淡。根据以上3个新…  相似文献   

17.
在集贸市场上销售的动物肉品中,常常有低质动物肉充当高质动物肉的现象发生,这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而且不利于对疫病的控制.现将牛马肉的鉴别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色泽异常肉的感官鉴别与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肉的需求量日趋增加,同时对肉的品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保证人民群众吃上健康无疫、色泽良好的肉品,结合多年来的检疫工作实践,现将色泽异常肉的感观鉴别要点介绍如下,以便广大检疫工作者能够快速准确的识别肉品质量。1黄脂肉和黄疸肉1.1黄脂肉主要由饲料或脂肪代谢障碍引起,与遗传因素和体内缺乏VE有关。黄染部位仅见脂肪,尤其是皮下脂肪,眼观脂肪组织淡黄色或深黄色,稍混浊,质地变硬,其它组织器官不发黄,肝、胆、肾无病变、吊挂24小时后黄色变浅或消失,一般情况不影响食用。1.2黄疸肉…  相似文献   

19.
在肉品市场卫生检验工作中,常有一些不法商贩以马肉冒充牛肉,羊肉冒充狗肉,严重扰乱市场,损害消费者权益。为了确定有无充假或掺假现象,需要进行各种动物肉的鉴别,现将它们的鉴别方法介绍如下,供参考。一看肌肉牛肉呈浅红色、红色或深红色,质地坚实、纤维较细,眼...  相似文献   

20.
贮料的生产动物生产不断发展,尤其是供屠宰的动物生产的发展,致使肉品处理和加工业中的下水和肉品废弃物量急剧增长。过去,不适于作为消费的劣质肉和血往往被加工成肉粉、血粉及粗制动物脂肪。因而,动物生产的发展必须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