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4.5%高效顺反氯氰菊酯乳油是新疆生药厂生产的一种菊酯类新农药,为了评价该农药对新疆草原优势种蝗虫的防治效果和最佳配制剂量,2002年6月上旬我们在玛纳斯草原上进行了田间小区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试验日期 2002年6月12日上午。  相似文献   

2.
目前,荔枝蒂蛀虫的防治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但由于药剂的不规范使用,导致施药次数增加,防治难度加大。为筛选对荔枝蒂蛀虫有高效防控作用的药剂,本研究采用药膜法测定了4种药剂对荔枝蒂蛀虫的室内毒力,并进行了田间效果评价。研究结果表明:4种药剂中1.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对荔枝蒂蛀虫成虫的LC50为7.34 mg/kg,具有较高的毒力,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3%高效氯氰菊酯?三唑磷乳油和15%高效氯氰菊酯?毒死蜱乳油的毒力则相对较差。田间药效试验中,以上4种药剂对荔枝蒂蛀虫的田间防效均在90%以上。本研究表明,1.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3%高效氯氰菊酯?三唑磷乳油和15%高效氯氰菊酯?毒死蜱乳油对荔枝蒂蛀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在荔枝产区继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飞机施药对青藏高原西藏飞蝗的防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米-17B7型直升飞机,应用3种农药对西藏飞蝗Locusta migratoria进行大规模灭治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军用高原直升飞机施药效率高,能有效克服高原地区开展虫害防治的困难,是控制青藏高原区蝗虫爆发和危害的有效手段;应用200亿/mL类产碱假单胞菌·苏云金杆菌悬乳剂平均灭效88.5%,100亿/mL杀蝗绿僵菌油悬浮剂平均灭效83.2%,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平均灭效95.4%;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对生物多样性的危害明显,应注意对害虫天敌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荔枝椿象是我国荔枝、龙眼产区的一种主要害虫。该虫一年发生1代,成虫越冬,4月为产卵盛期,卵多产于树冠下层叶片背面,一头雌虫可产卵5~10次,每次产卵大多14粒。 用药防治抓住两个关键时期。一是早春越冬成虫开始活动时期,即3月中下旬,此时成虫即将产卵,抗药力最弱。可用10%敌·氯乳油(蒂蝽净,广东省东芜市瑞德丰公司产)1500~2000倍液4.5%高效顺反氯氰菊酯乳油(杀得福,广东省东莞市瑞德丰公司产)2500~ 3500倍液或 90%敌百虫 500~800倍液,防治1~2次即可。二是5月中下旬,此时…  相似文献   

5.
<正>保护中华蜜蜂是国家之举措,百姓的愿望。中华蜜蜂是中华大地土生土长的当家品种,保护中华蜜蜂就是保护大自然,恢复植物多样性,逐步建成富饶的美丽家园。中华蜜蜂是保护自然生态的当家品种。灭生农药的大量使用,使授粉昆虫越来越少。因为中华蜜蜂有人抚养有人保护,所以定地养殖中华蜜蜂较多的区域农户种植瓜果不需要人工授粉。中华蜜蜂不与人争资源,它的一切行为都在为人类服务,一年四季与人共守绿水青山鸟语花香的美丽家园,不停地在园间探访零散种植的瓜果,远近的山林有植物  相似文献   

6.
桑天牛[Apriona germari(Hope)]是桑树等多种经济林木的蛀干害虫。为筛选可用于桑天牛防控的植物源引诱剂或驱避剂,采用触角电位仪测试桑天牛成虫对不同浓度反-3-己烯醇、壬醛、癸醛、Z-乙酸-3-己烯酯和丙烯酸-2-乙基己酯等植物源单体挥发性化合物以及5种化合物不同配比混合物的触角电位(EAG)反应,并用自制"Y"型嗅觉仪测试雌、雄成虫对上述不同浓度植物源挥发性化合物的嗅觉行为反应。结果表明:桑天牛成虫对5种植物源单体化合物均有明显的EAG反应,而且化合物浓度在0.000 1~1 mol/L范围内,随着化合物浓度的增加,EAG反应值有增大趋势;以不同单体化合物配制混合物进行的测试中,桑天牛成虫对第5、8、9、10号方案的混配物的EAG反应相对值较高。在应用单体化合物测试桑天牛成虫的嗅觉行为反应时,反-3-己烯醇、癸醛对桑天牛成虫表现出较强的驱避作用(P0.01),而壬醛、Z-乙酸-3-己烯酯和丙烯酸-2-乙基己酯则对其有较好的引诱作用。  相似文献   

7.
测定了椰心叶甲Brontispa longissima (Gestro)雌、雄成虫对其寄主椰树叶片中的十三醇、2-甲氧基-4-乙烯基苯酚、苯乙醛等10种挥发性气味物质的触角电位(EAG)反应。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这10种挥发物组分除了庚醛对雄虫EAG反应不显著外,其他均能引起椰心叶甲雌、雄成虫明显的EAG反应,其中十三醇对雌、雄成虫的EAG反应值最大。根据雌、雄成虫对这10种挥发物EAG反应的强弱,进一步测定雌、雄成虫对1×10-6 ~1×10-1μL/mL等6个浓度梯度的十三醇、2-甲氧基-4-乙烯基苯酚、苯乙醛和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的EAG反应和行为反应,结果表明,这4种挥发物对椰心叶甲雌、雄成虫的EAG反应随浓度的变化而变化,在1×10-4μL/mL时达到最大值,除了苯乙醛的引诱率在1×10-5μL/mL时达最大值(65.00%)外,其他3种对雌、雄成虫的引诱率均在1×10-4μL/mL时达最大(均在60%以上)。  相似文献   

8.
<正>现代农业生产中的病虫害离不开药物防治,化学农药具有高效、快速、使用方便、经济效益高等优点,因此,化学防治成为植物保护工作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中的一项重要措施。然而,近年来随着对农作物大量不合理使用农药特别是化学农药,蜜蜂在为作物授粉的同时也受到田间喷施农药的危害。我国饲养蜜蜂800多万群,每年都有蜜蜂农药中毒事件发生,给养蜂户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同时,当地农作物产量降低、品质下降。因此,如何使蜜蜂避免受到农药的危害,取得养蜂业和农业生产的双丰收,成为蜂业工作者、农业生产者以及生态学者等共同关注的问题。1蜜蜂在生态农业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通过在贵南县过马营镇哇什滩地区对0.50%重磅微乳剂、26%辛氟氯氰乳油等四种新型化学药品灭蝗筛选试验,结果表明,0.50%重磅微乳剂、26%辛氟氯氰乳油、4.50%赛德油乳兼用剂、2.50%高效氯氟氰菊酯四种化学药品分别以每公顷150ml、375ml、525ml、75ml兑水定溶后,用WS—16型背负式常量喷雾器喷施,平均防治效果均可达到97%以上,与青海省常用的4.50%高效顺反氯氰菊酯乳油每公顷300ml施药量的防治效果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廖华明 《蜜蜂杂志》2009,29(6):18-18
大棚内的果蔬与其他作物一样,面临着病害、虫害的防治问题.采用化学农药是当前防治病虫害的重要措施.蜜蜂是"农业之翼",其授粉产生的效益比蜂产品自身的价值高出数倍甚至数十倍.虽然农药已向高效、低毒、低残留方向发展,但在充分肯定农药有利作用的同时,不容回避农药对环境和授粉蜜蜂产生的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11.
中华蜜蜂是我国饲养的重要蜂种之一。相较于西方蜜蜂较为统一的朗氏标准蜂箱,中蜂的蜂箱种类繁多。研发了1种中蜂多层小蜂箱,并对其生产性能进行了测定与比较。结果表明,中蜂多层小蜂箱蜂蜜夏季采集量略高于意蜂标准箱组,但差异不显著。多层小蜂箱蜂蜜波美度和含糖量高于意蜂标准箱组,含水量低于意蜂标准箱组,但差异也不显著。多层小蜂箱中蜂群势显著高于意蜂标准箱饲养组,表明多层小蜂箱比传统蜂箱更利于蜜蜂生产与繁殖。  相似文献   

12.
以中华蜜蜂为研究材料,用人工转卵的方法,系统研究了中华蜜蜂蜂群间工蜂对卵及幼虫的辨认与监督行为特性。结果表明,中华蜜蜂工蜂对群间的受精卵和雌性幼虫辨认与监督效果差异不显著。说明中华蜜蜂工蜂对群间的受精卵和雌性幼虫不存在辨认与工蜂监督。  相似文献   

13.
为全面调查和了解江西省中蜂蜂蜜品质情况,以“2019年全省中蜂蜂蜜品质评审”大赛为契机,采集全省中蜂蜜样品;参照蜂蜜团体标准(T/CBPA 0001-2015蜂蜜)进行初审评分,评选出50~60个中蜂蜜样品;依据GB 14963-2011,送检专业检测机构,进行中蜂蜜品质分析。结果显示,全省中蜂蜜样品整体品质良好,66.67%的中蜂蜜样品浓度在40~42波美度范围内;因中蜂蜜品种因素,其中90%以上的山乌桕蜜样品的淀粉酶值偏低,需要后续研究分析原因;其它指标均符合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克隆中华蜜蜂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1)基因,探究中华蜜蜂SOD1基因的表达特性.利用巢式PCR技术扩增、克隆及分析中华蜜蜂SOD1基因,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不同发育时期(3和6日龄幼虫、l和4日龄蛹以及1和7日龄成蜂)、不同部位(成蜂的头、胸和腹)SOD1基因的表达量,探究中华蜜蜂SOD1基因的表达特性.结果显示:克隆获得中华蜜蜂SOD1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其cDNA全长631bp(GenBank登录号JN700517),编码152个氨基酸,预测蛋白质分子质量为15.65 ku,等电点为6.21,经氨基酸序列比对,与意大利蜜蜂有99%的相似性,与其他典型的昆虫(如果蝇、冈比亚按蚊、斜纹夜蛾,家蚕、熊蜂)也有67% ~85%的相似性;中华蜜蜂SOD1基因在不同发育时期和部位中均有表达特异性,在6日龄幼虫表达量达到峰值,而在4日龄蛹中最低;头部与腹部表达量显著高于胸部(P<0.05).本研究成功克隆获得中华蜜蜂SOD1基因,其cDNA全长631 bp,编码152个氨基酸.该基因在中华蜜蜂整个发育时期均有表达,而且不同发育时期以及不同部位的表达量不同.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以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蜜蜂为实验材料,通过特殊的方法对中华蜜蜂与意大利蜜蜂进行合群饲养,并对中意合群蜂中工蜂监督等行为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蜜蜂可以同群饲养,并且可以培育出中意合群蜂和意中合群蜂两种特殊的蜂群;中意合群蜂中工蜂在24h内会清除将近一半的外源意蜂受精卵,但保留了将近90%的中意合群蜂受精卵,差异显著;中意合群蜂中工蜂对外源中蜂受精卵辨认效果差异不显著,对外源意蜂雌性幼虫的辨认效果差异也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用华勃式微量呼吸检压仪连续测定了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蜜蜂受精卵不同发育时间的耗氧量。结果显示:中、意蜂卵平均耗氧量的曲线趋势大致相同,都是随着卵的生长发育而增加,但中蜂平均蜂耗氧量明显高于意蜂;在26h和44h两个时间点,中、意蜂平均耗氧量出现突然下跌形成两个谷点。26h时的谷点可能是试验蜂卵"分化中心"作用结束的时间点,也就是在这时完成了胚胎的早期发育;而44h时谷点可能是胚芽已基本形成并准备进入成长的时间点。从而证明了中、意蜂卵期的呼吸代谢是受内在生理发育因素的调控。  相似文献   

17.
试验旨在探究自噬相关基因Atg12(autophagy-related 12 gene)在中华蜜蜂(中蜂)、意大利蜜蜂(意蜂)中的表达差异,为探讨中蜂抗螨分子机理提供参考。参照GenBank中东方蜜蜂Atg12基因序列(登录号:XM_017048509.1)设计引物,扩增中、意蜂头部组织Atg12基因,并对其进行克隆、测序、原核表达及其氨基酸序列和蛋白结构分析,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该基因在中、意蜂头部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显示,本试验成功扩增出大小为450 bp的目的片段,并表达出大小约42 ku重组蛋白;遗传进化树分析表明,在Atg12基因进化过程中,中蜂(Apis cerana cerana)、意蜂(Apis mellifera)、大蜜蜂(Apis dorsata)和小蜜蜂(Apis florea)亲缘关系较近;重组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该蛋白的二级结构中共含有6个多肽结合位点、6个β-折叠和4个α-螺旋,分子质量约为16.13 ku,等电点为6.73;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Atg12基因在中蜂头部组织中表达极显著高于意蜂(P<0.01)。本试验结果为后续深入研究Atg12基因在中蜂抗螨上的作用机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黄强  曾志将 《蜜蜂杂志》2009,29(10):6-7
蜜蜂是多雄性社会昆虫.在分蜂过程中它们主要通过信息素和蜂舞进行交流.不同种的蜜蜂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已经形成了属于自己的一套语言系统.以同群饲养的意大利蜜蜂和中华蜜蜂为试验材料,观察在自然分蜂中意大利蜜蜂是否能解读并参与中华蜜蜂的自然分蜂.结果表明,意大利蜜蜂会参与中华蜜蜂的分蜂.说明意大利蜜蜂具有解读中华蜜蜂自然分蜂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江西省不同地方中华蜜蜂外部形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测定了江西省 8个县 (市 )中蜂工蜂的吻长、右前翅长与宽、背板长、肘脉指数和跗节指数等主要外部形态指标 ,结果表明 ,浮梁中蜂为最理想选育材料。同时 ,对江西省中蜂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华蜜蜂(简称中蜂)是我国宝贵的蜂种资源,是促进农业增产增收和维护我国生态平衡的重要授粉昆虫。中蜂的野性比西方蜜蜂强,目前人们仍采用圆桶蜂箱、意蜂活框蜂箱和其他各式蜂箱对其进行饲养。研发了一种中蜂新式蜂箱和配套管理技术,旨在为形成一套十分适应中蜂生物学习性的标准蜂箱与饲养管理技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