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明不同水稻品种(组合)在相同栽培技术条件下碳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差异,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早稻株两优99、湘早籼29、湘丰早119、湘早143、金优402、湘早籼24,晚稻威优644、金优207、培两优210、汕优46、新香优80、湘晚籼10号其叶片净光合速率、功能叶和籽粒中蔗糖磷酸化酶(SDPS)与ADPG焦磷酸化酶(ADPG-ppase)等碳代谢关键酶的活性、实际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差异.结果表明,早稻湘早籼29、湘早143和金优402,晚稻金优207和汕优46其净光合速率较高;早稻湘早籼29、金优402、湘早143和晚稻金优207、湘晚籼10号、培两优210、新香优80其功能叶和籽粒中sPS活性较强;早稻湘早籼29、湘早143、湘早籼24和晚稻金优207、新香优80其功能叶和籽粒中ADPG焦磷酸化酶活性较强.考种计产结果也表明,早稻湘早籼29、湘早143、湘早籼24和晚稻金优207、培两优210、新香优80具有大穗型、高结实率和粒大的特点,因而产量较高,适宜作高产水稻品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湘油13号     
湘油13号湘油13号(原编号224-2)是湖南农业大学油料研究室用湘油1l号作母本,湘油10号作父本杂交后选育而成的甘蓝型早熟油菜新品种。1994年1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湘油13号1991至1993年度参加湖南省油菜区域试验,平...  相似文献   

3.
WTO与振兴湘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湘茶产销现状,指出中国入世后对湘茶产生的可能影响,提出了振兴湘茶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甘蓝型油菜波里马(Polima)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湘矮A及其异质可育系(即保持系)湘矮B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和叶片游离脯氨酸(Pro)含量,结果表明:(1)苗期的湘矮A叶片、叶柄、茎和根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中均有1条为湘矮B所没有的迁移最快、活性最强的酶带。(2)现蕾期,两系间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带,在叶片中无差异,只有在茎和根其活性湘矮A比湘矮B强,花蕾(长约1毫米)中的湘矮A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带比湘矮B少1条迁移慢的带,但其迁移最快的酶带活性弱。(3)湘矮B的三核期花药比单核期花药多1条迁移率为0.44的强带。(4)两系在全生育期间叶片游离Pro含量呈“低—高—低”的曲线变化。苗期湘矮A低于湘矮B,而花芽分化之后则相反。  相似文献   

5.
湘茶发展历史悠久且文化底蕴十分深厚,21世纪属于知识经济时代,在这一时代中文化作用日益突出,而湖湘文化则成为湘茶产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故而,本文基于对湖湘文化在湘茶产业发展中的作用进行解读,明确湖湘文化和湘茶产业的进一步融合,全面发挥湖湘文化对湘茶产业发挥的促进作用,而后总结出具体应用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原产湖南的湘晚籼5号、湘晚籼6号引种天津后可正常成熟,产量基本达到该品种在原产地的产量水平,稻米品质有所提高。湘晚籼6号综合表现优于湘晚籼5号。对引种的商业意义和栽培要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论“一带一路”战略下的湘茶产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湘茶产业发展与"一带一路"战略的内在契合性,并从湘茶产业的现状和"一带一路"战略内涵出发,提出了湘茶产业发展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及对策,为切实推进湘茶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湘杂棉16号(原代号湘X007)是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种质资源研究室选育的优质、高产、抗虫杂交棉组合.其母本是湘9520与贝尔斯诺(美国优质棉品种)杂交后选育的优质棉品系湘309,父本是自育的抗虫棉品系湘231.2006-2007年参加湖南省棉花区试,2008年2月通过湖南省审定.其纤维品质优良,可纺60支以上的高档纱.  相似文献   

9.
1992年1月20日,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在长沙又审(认)定了一批农作物新品种。审定合格的品种有:水稻品种(组合)共计8个,其中旱稻3个:中86-44,湘旱籼12号,威优438;中稻1个:湘中籼3号;晚稻4个:湘晚籼3号,湘晚籼4号,汕优36辐,湘粳1号;玉米品种1个:湘玉5号;甜玉米品种1个:湘甜玉1号;大豆品种1个:湘春豆  相似文献   

10.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了频繁刈割对中苎1号、湘苎3号、多倍体1号和湘苎7号分株、生物量及败蔸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刈割次数的增加,湘苎3号、中苎1号和多倍体1号分株数先增加后降低,湘苎7号分株数上下波动,4个苎麻品种的生物量呈下降趋势,且频繁刈割引起苎麻败蔸。在频繁刈割下,苎麻败蔸率为中苎1号多倍体1号湘苎3号湘苎7号。  相似文献   

11.
1 选育经过 2002年从高世代鄂棉16号中优选20个有不同性状分离的株系材料,2005年筛选出其中一个优异株系,代号为湘108.同年,用湘108作母本,自育稳定、优质、抗虫品系湘9812作父本,在海南配制组合.2007年获农业部颁发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农基安证字2007第232号),2008年3月通过湖南省品种委员会审定并命名为湘杂棉14号(湘审棉2008008).  相似文献   

12.
“湘苎5号”是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听从“湘苎1号”自交种子~(60)Co—γ射线辐射后代中选育出来的优质高产苎麻新品种,我们于1990年引进“湘苎5号”进行试种,两年结果表现“湘苎5号”在桃江麻区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3.
湘杂油1号     
湘杂油1号(湘油11号X466)由湖南农业大学油料研究所育成,1995年元月通过湖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选育过程,特征特性,试验示范结果及其栽培要点如下:1 选育过程湘杂油1号是利用化学杀雄剂诱导雄性不育配制的杂种.母本为双低油菜湘油11号的自交系,父本466为单低油菜品系(来自81011的自交选系).1985年春配制杂交组合,经两年比较试验,比对照湘油10号增产29.3%,比对照湘油11号增产18.26%.1982年正式参加湖南省杂交油菜区试.  相似文献   

14.
从湘茶饮用形式、茶艺主题以及湘茶茶艺的文化精神三个角度研究了湘茶茶艺所形成的特色。研究认为,湘茶茶艺借助着湖南丰富的茶饮习俗、多样的产品、深厚的文化,有着形式多样、主题广泛等鲜明的特色,是"忠诚、担当、求是、图强"新时期湖南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相似文献   

15.
湘棉17号的选育及应用@杨春安@罗炳煌¥湖南省南县大通湖农场农科所湘棉17号的选育及应用杨春安罗炳煌湖南省南县大通湖农场农科所413207湘棉17号(原名大农C58)系大通湖农科所于1985年从复式杂交组合〔黑山棉选系(长绒)×品系16〕F3×湘棉10号...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花生施用钙肥对土壤酸度及有害金属元素铝、锰、镉、铅含量的影响,本研究选取大粒品种湘花2008、中粒品种湘花55、小粒品种蓝山小籽,以典型缺钙瘠薄酸性红壤旱土土柱试验,设置施钙与不施钙两个处理,测定根际土、0~20cm耕层土的pH值和有害金属元素含量。结果表明:各指标整体平均值受钙肥的影响,pH值增高4.93%,铝、镉、锰含量分别降低3.85%、2.13%、1.59%,铅含量升高0.66%。其中根际土,pH增幅远大于耕层土,湘花55>湘花2008>蓝山小籽;土壤铝含量降幅为根际土>耕层土,湘花2008>湘花55>蓝山小籽;土壤锰含量降幅在耕层土湘花55>湘花2008>蓝山小籽,根际土大、中籽升高,小籽降低;土壤镉含量在耕层土、根际土降幅均以蓝山小籽最大,湘花2008小幅升高,湘花55有降有升;土壤铅含量大、中籽品种在根际土升幅大于耕层土,而蓝山小籽降低。  相似文献   

17.
湘杂棉 2号在长江流域表现良好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 ,是全国推广面积最大的杂交棉品种。截止 2 0 0 0年 ,湘杂棉 2号累计推广 70多万 hm2。 2 0 0 1年湘杂棉 2号通过国家审定 ,今后几年内 ,湘杂棉 2号在湖南及长江流域仍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湘杂棉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湘杂棉是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采用人工去雄制种途径选育的杂交棉系列品种。现已审定命名的有两个品种即湘棉1号、2号。自1995年1月审定通过后,湘杂棉在湖南得以大面积推广。1997年湖南推广种植湘杂棉12万公顷,占植棉面积的68.2%,全省皮棉平均单产达...  相似文献   

19.
湖南棉花纤维品质浅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品种结构 湖南省棉花产地集中在洞庭湖平原的常德、益阳、岳阳三市,常年面积在13万公顷左右,占全省棉花种植面积的90%~95%.2002年主栽品种以湘杂棉2号和农杂62为主,2003年以湘杂棉2号、湘杂棉3号、湘杂棉4号和农杂62、南农98-4等5个品种为主,2004年以湘杂棉2号、湘杂棉3号、湘杂棉4号、湘杂棉5号和农杂62、中棉所48(原中杂3号)等6个品种为主.品种由杂交高产型逐渐向抗虫杂交型转变,实现了品种质的飞跃.品种多样化使得棉农有选择的余地,也促进了各育种单位的竞争,为品种的不断优化提供了舞台.但是,品种多样化必然带来品种杂乱局面,带来地方保护主义,区域利益化的矛盾将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20.
《杂交水稻》2015,(4):48-49
为了进一步挖掘湘两优2号的增产潜力,探索湘两优2号在湖南宁乡县生态区域的合理种植密度,进行了湘两优2号密度试验。结果表明:湘两优2号的栽插密度越大,有效穗数越多,但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减少,纹枯病病情指数越高,以栽插16.5万蔸/hm2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