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5 毫秒
1.
北川河水源地担负着西宁市和大通县的工业、农业用水和城镇生活用水重任,为西宁市和青海省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作出了贡献。从分析流域水源地现状和特征入手提出了保护流域水源地对策。  相似文献   

2.
汉江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是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的水源地,同时还是湖北省中下游饮用水源地,汉江流域的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而实现汉江的生态保护需要良好的生态补偿机制。课题组通过现场调研,分析了汉江流域生态保护与生态补偿存在的问题,从推进汉江大保护的工作协调和重大课题研究、建立组织保障体系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调查研究了恩施州清江河流域的保护状况,认为利益相关者参与下的合作管理模式是水源地保护的必由之路.首先对恩施州水源地保护合作主体利益及其一般行为进行了分析,然后利用博弈理论解释了水源地合作保护问题,通过对水源地当地政府与企业、企业与居民以及区域与区域之间利益博弈矩阵的分析,得出博弈的纳什均衡状态,强调了实行多个利益相关者合作保护的可行性、必要性和稳定性,基于此提出了对清江河流域构建全过程利益方参与下分权管理水源地的合作保护机制,及保障该机制运行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万两河水源地是桦甸市为满足城市发展对供水的需求,解决城市供水不足的矛盾,于2011年4月开工建设的水利枢纽工程。作为城市供水的新增水源地,对其进行科学有效地保护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文章从万两河全流域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系列工程性保护措施,对保证万两河流域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科学管理,更好地发挥万两河水利枢纽工程的作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水资源综合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丹江是汉江的主要支流,是丹江口水库的主要流域区,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位于南阳市淅川县境内。近些年由于森林的采伐,水土流失比较严重,而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加剧了环境的恶化。针对当地环境状况,提出了优化库区周围工业结构和布局、建立水环境监测网络、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等一系列水资源保护及水土保持措施,保护好水源地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6.
李明华  张兴文  耿春建 《安徽农业科学》2012,(19):10233-10235,10260
以复州河流域为例,根据对大连市复州河流域的水质调查、监测与评价,分析流域水环境状况及工业点源、农村面源的污染因素,并指出复州河流域水环境保护工作在污染控制、水源保护、水环境监管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该研究将复州河流域划分为4类功能区,提出严格执行水源地保护区管理条例,合理规划空间发展格局,实施水资源管理制度,节水减排、流域综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水质监控体系建设等水环境治理保护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锦州市地下水源受工农业生产污水排放、大小凌河地表水污水灌溉、农业施用化肥等的人为因素影响;人类过量开采地下水使地下水出现取水漏斗,沿海某些地区出现地下水水位低于海平面,海水入侵正污染着饮用水水源地。由于受人为因素和自然原因的影响,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虽未影响正常使用,但地下水水质已向恶化的方向发展。保护与治理地下水源地是人类共同面对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太平湖流域生态区位极为重要,加强水源涵养林建设可以对村镇饮水源地进行有效保护。通过对太平湖地区水源涵养林建设进行布局、分区,提出营造林工程技术要点,旨在为林区更好的发挥效益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滦河流域是京津冀重要的水源保护区,但同时也是生态抑制性贫困区,属于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矛盾突出的地区。虽然滦河流域的资源开发和工农业生产不断受到来自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限制,但还是阻止不了滦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恶化。滦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管理目前实行的是分散管理体制,要摆脱滦河流域生态保护的困境,必须首先集权,即重置滦河流域生态保护管理机构。水资源自然流域特性与我国水资源所有权和流域管理的法规也要求滦河流域应设置统一开发管理机构。借鉴国外流域统一开发管理经验,应以法律法规形式规定滦河流域统一开发管理委员会的性质、组织构成、职能权限等。以期实现滦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相似文献   

10.
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示范项目—秸秆还田技术,项目围绕滇池流域及水源地水源保护、土壤有机质提升,开展秸秆直接全量还田,对提高土壤有机质,有效减少农业有机废弃物乱堆、乱放及化肥的用量,减少火灾隐患,保护水源区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太湖苕溪流域环境友好型农业发展模式探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苕溪水系是太湖的重要支流,近年来沿水系农业发展带来的面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流域的水源环境。针对这一现状,论文在对苕溪流域农业面源污染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三维特色环境友好型农业发展模式",即有机农业模式、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和设施观光农业发展模式。最后,根据该模式设计出保障苕溪流域环境友好型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即以标准化、产业规模化为方向,在完善农业环境保护立法的基础上,推广环境友好农业技术,实施畜禽养殖区域划分,在允许条件下按流域进行环境监控。  相似文献   

12.
李泓辉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1):10014-10015,10042
农业非点源污染是当今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针对渭河流域的农业非点源污染,分析了2005年该流域陕西段的水土流失、化肥污染、生活污水污染、禽畜粪便污染、农膜污染等主要污染源,基本摸清了该地区的农业非点源污染源和污染情况,并提出发展绿色农业是治理该地区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战略性措施。  相似文献   

13.
南湾水库水源地保护区污染源调查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南湾水库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各乡镇工业、农业、生活及养殖情况调查的基础上,采用等标污染负荷法,分析了保护区主要污染源、污染物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并提出了水源地保护的防控对策。结果表明:保护区主要污染源为畜禽养殖、化肥流失及水土流失,主要点源及非点源污染物均为氮、磷,为非点源污染的潜在威胁;点源污染源主要为靠近河道的158家养猪场,其等标污染负荷比达87.41%;非点源污染源主要分布在谭家河乡、李家寨镇、浉河港镇及董家河镇,其等标污染负荷比分别为31.64%、24.50%、16.95%与15.68%,累计达88.77%。最后根据污染源评价结果提出了水源地保护的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淀粉加工生产中会产生大量的高浓度酸性有机废水,为了防止废水对农业和江、湖、海、河的污染,本文结合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对马铃薯加工环境保护进行了对策研究,以促使马铃薯加工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根据圣水小流域自然和社会经济状况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圣水小流域为主体进行试验与示范,开展了半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半山区综合治理模式———低山区模式、丘陵台地区模式和河谷平原区模式,同时提出了半山区的可持续发展对策。圣水小流域综合治理在控制水土流失和涵养水源方面初见成效并且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实现了半山区小流域开发建设中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与统一,在半山区及其类似地区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资溪县生态功能区划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根据生态建设功能区划的5个基本原则、资溪县在江西省生态功能区划中的归属和其生态环境实际状况,将资溪县划成3个主要生态建设功能区,分别为西部水土保持与水质保护生态建设区、东北部水土保持与水质保护生态建设区、东南部水源涵养和农林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区。同时根据各区主要生态功能和社会发展需要,提出明确禁止、限制和鼓励、倡导发展的产业方向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一.红水河流域文化的基本特征红水河是珠江流域西江水系的干流,古称牂牁江,其源头出自云南省沾益县的马雄山,干流全长659公里,流域面积4.379万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18.
凡胜豪  韩冰 《安徽农业科学》2014,(8):2406-2407,2411
为加强南方圩区水环境的修复,降低农田排水中氮磷对水体的污染,结合南方圩区河道特点,并综合运用生态学原理,对作为农田排水主要承泄通道的圩区河道进行生态整治,从河道护坡工程建设、植被重建、景观构建、生态管理等方面着手,构建符合流域及地域生态特征的河道水生态系统和河岸生态系统,将圩区河道建设为生态、高效、功能健全的排水处理系统,从而实现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和改善水环境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针对青海河黄谷地核桃发展中存在的品种混杂、忽视当地品种的培育、新栽苗越冬管理差、套种过度、核桃树整形修剪跟不上、施肥种类和方法不到位等技术问题。提出了相应有效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20.
太湖是太湖流域的主要水体,由于流域内工业、农业的高速发展及生活污水无节制排放,水污染防治相对滞后,加之湖泊自身的水文特征等效应,使太湖富营养化形势严峻,并已危及流域内的经济发展和居民正常生活。太湖富营养化是典型的生态问题,因此可通过恢复湖泊水生植被,限制湖泊网围养殖面积,实施生物操纵控藻,建设环湖生态农业区,恢复湖滨带生态等生态防治对策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