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纪圣远 《现代园艺》2012,(18):32+34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具有很高的营养、保健和经济价值。本文分析建宁县油茶低产林的成因,并总结归纳出改善低产综合改造技术措施,以期达到油茶丰产稳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国营加锥农场油茶低产低效的问题进行研究,探讨低产油茶林高效改造栽培技术。本文着重分析了油茶低产原因分析及改造技术措施。2010年在农场开展对油茶低改技术措施的改造,并观测了不同改造方式油茶低产林改造萌芽生长和产量影响,分析总结油茶低产林改造效果,对油茶低产林改造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油茶低产林综合改良复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油茶成年低产林采取综合改造技术,可实现成年油茶林高产、优质、高效,增加茶农收入。综合技术内容包括:清除杂草灌木、改善油茶园环境条件及林地质量、增施有机肥、修剪茶树、置换优良品种、提高水肥管理水平、预防病虫为害等。结果表明:通过营林措施,增强树势,可使油茶低产林在短期内进入丰产林。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油茶低产林形成的原因进行调查了解,重点分析了油茶低产林实施改造技术措施,目的是促使低产油茶林提高产量,并介绍了林地清理和密林疏伐、深挖复垦、更新复壮、合理施肥、病虫害防治、保花保果等改造技术。  相似文献   

5.
<正>巴马是广西十一个油茶主产县之一,全县现有油茶林2.5万hm2,低产油茶林1.2万hm2,占投产面积的66.7%,一般667m2产油只有5kg。林农单位面积收入少,加工企业原料严重不足,油茶的低产严重阻碍了巴马油茶产业的发展,油茶低产林改造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介绍油茶的概况及经济价值;油茶发展过程中存在低产林、经营面积分散、政府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科技含量不高等问题;可以通过选择良种、油茶地的选择、水土肥管理、栽植方式、栽植密度、集约式的经营方式来改善。  相似文献   

7.
梁仕俊 《现代园艺》2023,(16):50-51+55
油茶是原产于我国的重要木本油料作物,具有四季常绿、环境适应性强、全身都是宝的特性,既是良好的荒山绿化造林树种,又是优良的经济作物,因而种植油茶具有良好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但是目前,我国现存油茶低产林问题普遍存在,严重制约了油茶效益的发挥。因此,需要对这些油茶低产林实施改造,进一步提高油茶产量和质量。以湖南湘西州为例,分析了油茶低产林形成原因和实施油茶低产林改造的必要性,并从林地清理、密度调控、土壤改良、整形修枝、病虫害防治、高接换冠6个方面论述了具体的改造措施,旨在促进湘西州油茶产业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8.
油茶是一种典型的南方木本油料树种,具有很高的营养、保健和经济价值。通过分析巴马县油茶低产林的成因,总结归纳出低产林综合改造技术措施,以期达到油茶丰产稳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油茶是一种重要的木本油料,在富宁县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但由于缺乏科学的管理,因而低产林面积较大,严重制约了油茶产业的发展。经过深入实地调查,本文充分了解了油茶林出现低产现象的诱因及主导因素,并提出一些改进油茶低产林的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尚永明  张海凤 《花卉》2020,(10):214-215
广西国有三门江林场是广西油茶产业发展龙头企业,依托专业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开展精准帮扶隆林县油茶产业扶贫项目,本文对广西国有三门江林场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进行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1.
金花茶砧穗组合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金花茶嫁接7个砧穗组合的不同表现,并选出一些亲和性较强的组合,油茶 防城金花茶、油茶 小果金花茶、油茶 东兴金花茶、博白大果油茶 防城金花茶;不亲和的组合有博白大果油茶 东兴金花茶,博白大果油茶 小果金花茶。并讨论了砧穗组合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为了有效利用我省丰富的油茶蒲资源,缓解近年食用菌栽培原材料上涨压力,研究以油茶蒲部分代替杂木屑栽培高温型香菇,以配方试验方式,探寻利用油茶蒲栽培香菇的配方技术。结果发现,以30%的油茶蒲代替杂木屑栽培香菇是可行的,香菇产量及品质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板栗蒲、油茶蒲栽培猴头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板栗蒲、油茶蒲替代部分杂木屑栽培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s),菌丝生长及出菇试验表明:与对照相比,油茶蒲添加量为20%、40%时,猴头菌菌丝生长速度快;添加量为63%时,产量提高29.2%,显著高于对照.配方中添加板栗蒲菌丝生长速度以及产量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由于板栗蒲、油茶蒲较杂木屑便宜,故均可作为猴头菌栽培基质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4.
2009年对茶梢蛾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调查研究,表明:茶梢蛾是江西省林业科学院山茶园内危害油茶的主要害虫,1年1代,幼虫在茶梢内越冬。翌年4月中旬,老熟幼虫开始陆续化蛹,蛹期20d左右。5月上旬,成虫开始羽化,5月下旬~6月上旬气温达到25℃时为羽化盛期。林间成虫寿命达30d,雌雄比接近1:1。文章针对该虫发生危害特点提出相关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从油茶肉质果中提取多糖,采用薄层色谱法测定其多糖的单糖组成.结果表明:该多糖的单糖组成为葡萄糖、半乳糖和木糖.  相似文献   

16.
不同比例的茶籽壳和木屑组合成5个试验配方,比较不同配方对菌丝生长、子实体经济性状和生物转化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供试的5个配方中,配方4(棉籽壳50%、茶籽壳15%、木屑5%、麦麸20%、玉米粉7%、石膏1%、磷肥1%、石灰1%)为优选配方。  相似文献   

17.
王港  徐远杰  朱亚艳  徐嘉娟  吴运辉 《园艺学报》2017,44(Z2):2745-2746
 ‘黔油2号’是从‘望谟红球’油茶人工林中选育出的优良新品种。小乔木或灌木,速生,早实、丰产,抗性强,病害少,经济价值高。  相似文献   

18.
王开良  姚小华 《园艺学报》2020,47(Z2):3145-3146
栝楼新品种‘皖蒌15号’是由‘皖蒌7号’与‘皖蒌1号’杂交选育而成。生长周期约为218 d,中晚熟,10月下旬开始采收;分枝少,坐果位置低,连续结果能力强;籽粒外壳棕黄色,有光泽,出籽率约9.8%,平均千粒质量290.0 g;一年生单果平均650.0 g,块根平均2.6 kg,2年生单果平均698.0 g,块根平均4.8 kg。抗炭疽病、根结线虫病。  相似文献   

19.
山茶属8种野生资源的生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邹天才  娄义龙 《园艺学报》1996,23(2):179-183
对贵州省山茶属的皱叶瘤果茶、威宁短柱茶、四球茶、小黄花茶、狭叶瘤果茶、美丽红山茶、长柱红山茶和油茶等8种植物叶片的研究表明:过氧化物酶同工酶(POD)谱带型相似,且均有3条明显的谱带,各种间谱带的强弱差异因生态环境而聚类;POD是由单基因编码的单肽酶。酯酶同工酶(EST)谱带型和强弱在各种间具有明显差异,但都有1条相同的谱带;EST谱带型及强弱差异因种类而异,同样依生态环境而聚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茶多酚(TP)含量的种间差异系数(c.v.)分别为26.19和79.60,SOD活力与其叶绿素含量和TP含量皆无显著相关。TP含量与其叶绿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金花茶嫁接繁殖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普通金花茶、显脉金花茶和细叶金花茶为接穗,以普通油茶为砧木,进行影响金花茶嫁接繁殖成活率因子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金花茶品种类型、嫁接时期、接穗木质化程度、光照和湿度等因子对金花茶嫁接繁殖成活率均存在较大影响。3种不同的金花茶品种类型中,细叶金花茶的嫁接成活率最高;5~6月是金花茶嫁接的最佳时机;金花茶嫁接接穗以半木质化至木质化为好;温度25℃左右,光照(透光度)15%~25%、空气相对湿度85%~90%是金花茶嫁接苗的适宜培养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