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烤田对土壤中氮素和与氮有关的酶活性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黄树辉  吕军 《水土保持学报》2004,18(3):102-105,136
在水稻分蘖期对5种不同尿素氮肥水平的小区进行烤田5天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烤田过程中,脲酶活性变化不明显,呈微弱增加趋势。硝酸还原酶活性急剧降低,羟胺还原酶活性呈波动变化,几乎检测不到亚硝酸还原酶活性。土表的铵态氮也呈波动变化,随着烤田时间的增加铵态氮含量降低。土表的硝态氮浓度不断增加,烤田增大了复水后硝态氮向地下水淋溶的趋势。施氮量越多,土表的矿质氮含量也越多。土壤烤田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降低土壤的含水量,提高土壤的氧化还原电位,改善土壤的通气状况。  相似文献   

2.
土壤裂缝产生过程中双氢胺对氮溶质运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拟稻田土壤在淹水后加入不同量的(NH4)2SO4和双氢胺(DCD)抑制剂的溶液,让土壤自然变干,直至土壤产生裂缝到裂缝稳定的连续培养,在培养第10d后再给土柱复水的6种处理,每天监测各处理渗漏液中铵态氮、硝态氮和亚硝态氮的浓度变化。试验结果表明,肥料(NH4)2SO4和DCD的加入量是10:1.5和10:2时,即DCD和肥料(NH4)2SO4施用量的高比例能在裂缝产生过程时较好地抑制铵态氮硝化。整个培养过程没有获得DCD抑制剂对渗漏液中硝态氮和亚硝态氮的影响。裂缝稳定后的复水对渗漏液中的铵态氮没有影响,但是提高了渗漏液中的亚硝态氮和硝态氮的浓度。  相似文献   

3.
研究稻田不同施氮量下的农学效率和环境效应,对水稻高效优质环境保护型生产和合理施肥具有重要意义。在平湖稻区研究了不同施氮下水稻边际利润、最佳经济施肥量以及不同时期氮素利用率、土壤固定态铵、碱解氮及田面水铵氮浓度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当地水稻最佳经济施肥量为235kg N/hm2;施氮225kg/hm2时当季氮肥利用率仅为31.2%。土壤固定态铵以及碱解氮含量均在水稻生长时期内逐渐下降,但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低氮处理促使土壤固定态铵含量有较大增幅,而高氮处理则使土壤碱解氮含量有较大增幅。在水稻不同生长时期的施肥后一个星期内,高于225kg N/hm2处理田面水NH4+-N急剧上升而后急剧下降;而75,150kg N/hm2处理田面水NH4+-N一直低于2mg/L。可见,浙北地区氮肥施用量保持在225kg/hm2为宜,过量施氮(超过225kg/hm2)将超过水稻的正常生长需求,造成土壤固铵量饱和,引起土壤碱解氮含量急剧上升,并导致田面水NH4+-N含量急剧上升。  相似文献   

4.
缓释复合肥料对土壤和黑麦草氮素营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恒温培养和盆栽生物试验研究了非包膜缓释复合肥料对土壤氮素养分(铵态氮、硝态氮、碱解氮、微生物量氮和固定态铵)和黑麦草氮素营养的效应。结果表明,在恒温培养条件下,各施肥处理土壤铵态氮含量随培养时间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中后期缓释复合肥料处理(SRCF)高于普通复合肥料处理(CCF);缓释复合肥料SRCF1处理土壤硝态氮含量始终低于普通复合肥料CCF1处理,缓释复合肥料SRCF2处理土壤硝态氮含量在初期较高、中后期较低;SRCF各处理土壤碱解氮和微生物量氮含量变化均表现为增加-降低-增加-降低趋势,分别在培养第21d和105d时出现峰值;土壤固定态铵含量变化较小,但总体上以SRCF处理高于CCF处理。在等养分比例盆栽试验中,SRCF1-3处理黑麦草株高、生物量、干重和氮素养分吸收量均高于CCF1处理,SRCF有利于提高黑麦草产量、氮素吸收和利用率;黑麦草氮素吸收量与培养土壤铵态氮、微生物量氮含量呈负相关,而与硝态氮和固定态铵含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生物炭施用对稻田氮磷肥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宁夏引黄灌区稻田过量施肥导致土壤养分利用效率低的问题,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在优化施氮条件下(240kg·hm~(-2)),设4个生物炭水平(0、4500、9000、13500kg·hm~(-2)),研究施用外源生物炭对稻田氮磷流失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炭对稻田田面水氮素动态产生影响,表现为田面水中全氮、硝态氮含量随生物炭用量的增加而降低,铵态氮表现则相反;全氮和铵态氮的最大峰值出现在第1次追施氮肥后的第2天,最大值为34.86、8.28mg·L~(-1);硝态氮最大峰值3.31mg·L~(-1)出现在第2次追施氮肥后的第2天。随后均迅速下降,全氮含量在施氮肥后10d回到第1次追氮前的含量水平,并趋于稳定,铵态氮和硝态氮则在7d后。生物炭对田面水全磷未产生显著影响,全磷含量在第1次施氮肥后3d达到峰值,为3.69mg·L~(-1),之后迅速下降,6~7d后降至追氮前的含量水平,并趋于稳定。生物炭处理显著降低了稻田全氮流失量8.03%~13.36%,高量炭处理(13500kg·hm~(-2))显著提高了土壤全氮和有机质含量,提高幅度分别为41.2%和27.5%(P0.05)。说明生物炭对稻田磷流失、土壤全磷和速效磷含量无显著影响,对降低稻田氮素淋失表现出积极效果。  相似文献   

6.
沙丘固定过程中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荣  何兴东  张宁  邬畏 《土壤学报》2010,47(2):295-302
沙丘固定过程中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存在着时空变化。本文对腾格里沙漠和毛乌素沙地沙丘固定过程中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剖面的垂直方向,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在沙丘的水平方向,从丘顶、丘坡到丘间地,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均趋于增加,但20~40cm土层的硝态氮/铵态氮比(硝/铵比)逐渐降低。而其时间变化体现于演替系列的进程中,演替系列前中期,土壤铵态氮含量逐渐增加,演替系列中后期,硝态氮含量逐渐增加;0~20cm土层硝/铵比的变化与上述趋势相同,而20~40cm土层硝/铵比的变化则没有这种规律。可见,在沙丘固定过程中,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均表现出明显的时空变化规律,这种时空变化规律是植被与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进而影响植物生长与植被动态。  相似文献   

7.
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了不同铵硝比的氮素营养和磷素营养对菠菜生长、氮素吸收及硝酸还原酶活性(NRA)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GSA)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供磷水平相同时,菠菜的生物量随着铵硝比的降低而降低,但铵硝比为25:75与0:100两个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在铵硝比相同时,随着营养液中磷含量的增加,菠菜的生物量随之增加。菠菜茎叶中硝酸盐的含量随着铵硝比和磷水平的降低而升高。不同铵硝比处理,菠菜含氮量没有明显差异,随着磷水平的提高,菠菜植株含氮量有升高的趋势,但各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受到生物量显著差异的影响,菠菜植株中氮素累积量随着铵硝比的降低和磷素水平的增加而增加。在铵硝混合营养条件下,缺磷会显著抑制菠菜对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吸收,且磷索缺乏对菠菜吸收硝态氮的抑制作用要大于对铵态氮吸收的抑制作用。铵硝比相同时,随着营养液中磷索供应量的增加,菠菜茎叶中NRA显著增加;但是营养液中铵硝比较高时,会显著抑制菠菜茎叶中NRA,而铵硝比较低时,则有利于提高菠菜的NRA。缺磷会严重抑制GSA;在磷素水平相同时,随着营养液中铵比例的增加,菠菜茎叶中GSA显著增加。为此,在一些硝酸盐含量较高的土壤上栽培蔬菜时,可以采取增施适量磷肥的方法,以降低叶菜的硝酸盐含量。  相似文献   

8.
氮磷钾是农业生产中大量施用并且经常共同施用的肥料,三者在土壤中的相互作用对养分的迁移转化、吸收和代谢有着深远影响.本文模拟生产中氮磷钾肥料同施,研究了田间持水量条件下磷酸二氢钙、氯化钾对氯化铵处理土壤水溶性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影响.结果表明,铵态氮施入土壤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土壤中水溶性铵态氮含量下降,硝态氮含量升高,两者之间存在着显著相关性.磷酸二氢钙延缓了铵态氮向其他形态氮的转变,使培养中期土壤水溶性铵态氮显著高于氯化铵处理土壤,并对培养中后期硝态氮的增加有抑制作用.氯化钾增加了培养前中期氯化铵处理土壤铵态含量,但显著抑制了氯化铵处理土壤培养后期硝态氮的含量.因此,农业生产中氯化铵和氯化钾共施,氯化铵和磷酸二氢钙共施,氯化铵、氯化钾和磷酸二氢钙共施,对提高氮肥利用率,降低硝态氮淋失损失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了解间作小麦土壤硝态氮含量时空动态变化规律,本文通过河西地区典型的小麦/玉米间作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对间作小麦土壤硝态氮(NO3--N)含量时空分布差异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小麦施氮量及采样时期的不同土壤硝态氮含量在时间和空间上均存在一定的规律性。同一施肥水平不同采样时期土壤硝态氮含量变化差异在0~200 cm土层垂直方向上表现为0~60 cm硝态氮含量较多,变化明显,60~200 cm土层含量较少变化差异较小;不同施氮水平上表现出施氮量越高硝态氮含量越大的特点;而随着小麦生育时间的推移其含量又表现为三叶期和挑旗期含量高,播种前后及灌浆期含量较低,且各生育期硝态氮含量峰值明显表现出向下运移的趋势。说明土壤硝态氮含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是动态变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宁夏引黄灌区日光温室集约种植区地下水硝态氮污染现状及其与土壤硝态氮含量之间的关系,为有效防治地下水硝态氮污染及土壤盐渍化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通过抽样调查方法,采集7个典型日光温室集约种植区不同时期的214个地下水样及102个0 ~ 20 cm土壤样品,分析了地下水和土壤的硝态氮含量及电导率等。  结果  地下水样本硝态氮含量超过Ⅲ类水标准的达53.3%;近80%的土壤样本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盐渍化,其中中度盐化土占57%。当地下水硝态氮含量大于40 mg L?1时,地下水电导率、土壤电导率和土壤硝态氮含量均随地下水硝态氮浓度增加而急剧增加。土壤电导率与土壤硝态氮含量之间呈极显著线性函数关系,决定系数达0.376。土壤硝态氮含量与地下水硝态氮含量之间呈极显著的指数函数关系,土壤电导率与地下水电导率之间呈极显著的线性函数关系。  结论  宁夏典型日光温室集约种植区的地下水硝态氮污染和次生盐渍化严重,并与土壤硝态氮含量和盐渍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试验以2个大豆品种,3种施氮肥水平(N0:0 kg hm-2、N75:75 kg hm-2、N150:150 kg hm-2),对大豆生育期间土壤无机态氮(铵态氮、硝态氮)与植株硝态氮含量及变化规律加以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无机态氮与大豆植株中硝态氮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三种施氮肥水平相比,除土壤铵态氮含量表现为N150N75N0,土壤硝态氮与植株硝态氮含量在各氮肥水平处理间未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并且大豆茎、叶柄中硝态氮含量与土壤中硝态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9316**;r=0.9355**),土壤铵态氮与土壤硝态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8746**,)可以用茎、叶柄中硝态氮含量来表征土壤无机态氮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2.
铵态氮肥和硝态氮肥施入时期对小麦增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陕西永寿和河南洛阳进行2年大田试验,研究铵态和硝态氮肥在小麦不同播期施用和播前15~20天施用的效果。试验设不施氮、施铵态氮和硝态氮各100kg/hm2 3个处理;试验期间分别测定根际与非根际土壤铵、硝态氮和pH变化,以及不同时期植物体内铵态氮、硝态氮和酰胺态氮的含量。试验表明,在硝态氮含量低的土壤上,硝态氮肥效果一般优于铵态氮肥,但效果大小和播期早晚、施氮早晚有关。早期播种硝态氮对籽粒增产量比铵态氮高出0.68倍,晚期播种增产1.75倍;播前15天施氮,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增产率分别为10.7%和8.8%,无显著差异,而晚期施氮,分别为10.5%和6.2%,差异显著。施用硝态氮,小麦根际土壤pH有上升而施用铵态氮有下降现象,升降幅度为0.1左右pH单位。非根际土壤向根际土壤的养分传输低于作物吸收速率,根际内土壤的硝态氮有耗竭现象,非根际土壤硝态氮平均浓度为11.7mg/kg,而根际土壤仅为4.4mg/kg,后者仅为前者的38%。硝态氮肥不但能使小麦吸收较多的硝态氮,而且能将吸收的硝态氮较快地转化为铵态氮和酰胺态氮,及时转送到茎叶生长部位,对保证作物氮素营养有更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硝态氮和铵态氮两种氮肥形态和5个施氮水平对水田与旱地烤烟在团棵期、旺长期、脚叶采烤期、腰叶采烤期和顶叶采烤期烟叶中可溶性总糖、蔗糖、果糖含量,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和蔗糖合成酶(SS)活性的变化动态及烤后烟叶中可溶性总糖、总氮和烟碱的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施用硝态氮和铵态氮后,水田与旱地施氮量分别在0~120和0~112.5 kg/hm2范围内均能明显提高烤烟烟叶中的可溶性总糖、蔗糖和果糖含量;硝态氮和铵态氮的肥效相当。水田烤烟在生育期内烟叶的糖分含量明显高于旱地烤烟。施用氮肥还能明显促进SS和SPS活性,加速烟叶中碳水化合物的代谢。烘烤后旱地烟叶中的可溶性总糖含量(332~383 mg/g,DW)显著高于水田烟叶的含量(305~342 mg/g,DW)。施用铵态氮,旱地与水田可溶性总糖含量(分别为366.5、331.3 mg/g,DW),显著高于硝态氮处理(分别为358.9、317.2 mg/g,DW);而旱地烤烟烟叶的总氮和烟碱浓度(12~16 mg/g,DW)却低于水田烟叶烟碱浓度(16~20 mg/g,DW);旱地烤烟烟叶的可溶性总糖/总氮或烟碱比值高于水田烟叶。  相似文献   

14.
杨凌地区大棚土壤硝态氮累积效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调查不同棚龄大棚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变化,研究了杨凌大棚蔬菜生产中的土壤硝态氮累积特性,结果显示:大棚蔬菜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高于露天菜地和拱棚土壤,反映出过高的氮肥投入,各棚龄土壤均表现出明显的硝态氮表土累积。随着棚龄的增加土壤硝态氮及总盐含量呈增加趋势,土壤pH值则表现为逐渐下降,不合理的施肥将导致短龄大棚土壤硝态氮及总盐含量急剧上升而超过长龄大棚土壤;在番茄生长周期内随生育期延长硝态氮在土壤中累积量逐渐增大,但总盐含量变化并不明显。硝态氮在土壤中的迁移,导致土壤底层硝态氮也大量累积。  相似文献   

15.
干湿交替程度对土壤速效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降雨和灌溉引起的干湿交替显著影响土壤速效养分的转化和迁移。为了探究干湿交替程度对土壤速效养分的影响,采用室内模拟干湿交替试验,设置轻度(DW1,复水至60%WHC)、中度(DW2,复水至45%WHC)、重度(DW3,复水至30%WHC)3种干湿交替程度,并以恒湿处理(CM,恒定60%WHC)为对照,探究试验前后土壤pH、水溶性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铵态氮、硝态氮、速效磷及速效钾的变化。结果表明:DW1土壤pH比其他各组低0.25~0.45,其余各组间差异不显著;培养后CM组DOC下降20.01%,DW组下降37.04%~41.36%,不同程度干湿交替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土壤铵态氮含量在培养后下降18.19%~42.02%,各处理间表现为DW3>DW2>DW1;土壤硝态氮含量较培养前急剧增长,表现为DW1>DW2>DW3,DW2的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与CM组基本一致。土壤速效钾和速效磷培养前后变化不大,但DW2速效磷含量较其他各处理减少2.93~4.00 mg/kg,而DW3的速效钾含量较其他各处理减少3.69~14.72 mg/kg。干湿交替显著降低土壤DOC和铵态氮含量,增加土壤硝态氮含量,对土壤pH、速效磷、速效钾影响不大。干湿交替程度的增强能提高土壤pH,促进铵态氮的产生,抑制硝态氮和速效钾的生成,但对DOC和速效磷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6.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控制灌溉模式下不同氮素用量稻田田面水铵态氮、硝态氮的变化特征,综合评价了试验区稻田土壤肥力等级,并分析了水分与氮素用量对水稻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互作效应。结果表明:在水稻整个生长过程中,过量施肥对土壤最后残留的氮含量影响较大;土壤肥力等级的高低、每次施氮后所取水样铵态氮与硝态氮浓度的均值同相应的施氮水平有较高的因果效应。施返青肥后田面水铵态氮浓度最高值在施氮后第3天出现,施穗肥后田面水铵态氮浓度最高值在施氮后第2天出现,田面水硝态氮浓度出现最高值的时间要滞后于铵态氮1天。氮肥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均表现为正效应,且高施氮量的正效应大于中施氮量的。控水效应和土壤水分胁迫与氮素互作效应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多数为负效应,表明进行水分胁迫会影响产量构成因素进而降低水稻的产量。  相似文献   

17.
秸秆与地膜覆盖春玉米和春小麦耕层土壤碳氮动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秸秆和地膜覆盖处理春玉米和春小麦生育期耕层土壤有机碳、全氮和硝态氮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处理明显提高了春玉米和春小麦生育期土壤有机碳含量,而地膜覆盖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呈下降趋势;灌溉同时降低了春小麦地膜覆盖处理土壤有机碳的降低幅度和秸秆覆盖处理土壤有机碳的增加幅度;秸秆和地膜覆盖处理土壤全氮与硝态氮含量在春玉米和春小麦生育期的动态变化都呈"增加-降低-增加"的趋势,但土壤全氮变化幅度较小,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而硝态氮变化剧烈,处理间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灌溉对不同覆盖处理春小麦生育期土壤全氮含量影响较小,但灌溉显著降低了不同覆盖处理春小麦拔节期土壤硝态氮的增加幅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不同形态的氮素营养影响着烤烟的一些有机成分的含量和产量,本文对烤烟适宜的氮素形态以及比例进行研究,以期为南雄地区烤烟合理施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烤烟品种粤烟98为研究材料,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不同硝态氮和铵态氮配比,两个形态的配比设5个处理, 1)100%硝态氮(N1); 2)70%硝态氮+30%铵态氮(N2); 3)50%铵态氮+50%硝态氮(N3); 4)70%铵态氮+30%硝态氮(N4); 5)100%铵态氮(N5)。研究了五种不同铵态氮硝态氮配比下烤烟农艺性状、 产质量、 主要化学成分的表现。【结果】硝态氮比例高能够促进烤烟前期早发快长,但在生育后期,铵态氮和硝态氮配比对烤烟的农艺性状及产量影响差异不显著,对中上等及上等烟比例的差异性影响显著,其中,以50%铵态氮+50%硝态氮配比效果最好,比例达到了0.88和0.55; 从化学成分变化看,烤后叶片中总糖、 还原糖、 淀粉、 糖碱比、 钾离子、 果糖、 蔗糖及麦芽糖与硝态氮比例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全氮、 烟碱、 氮碱比、 降烟碱、 假木贼碱及新烟碱的含量与与其成极显著负相关。对烤烟烤后烟叶化学质量量化综合评价发现,50%铵态氮+50%硝态氮分值最高为97.8,100%硝态氮分值最低为82.5。【结论】在施氮水平为150 kg/hm2的条件下50%铵态氮+50%硝态氮的配比对于提高广东南雄烟区紫色土上烟叶产质量和化学成分协调性上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施用羊粪条件下人工草地土壤硝态氮淋失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SRC(Soil-Resin-Core)装置,研究了三峡库区草畜配套体系中羊粪还田量与硝态氮淋失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有机肥本身即可产生硝态氮在土壤中的累积,羊粪施肥量越高,土壤硝态氮累积量和全氮含量就越高。随着施肥次数的增加,全氮含量整体呈上升趋势,硝态氮含量因降雨、气温和牧草生长等因素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元月份土壤中的硝态氮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季节。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全氮和硝态氮含量影响20cm土层中硝态氮的淋失量,三者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施肥提高了人工草地的产草量,但施肥量过高,草地产量下降,增加了氮素损失的可能性。在一定的产草量下,人工草地可容纳的羊粪量高于单位土地面积承载羊只所产生的羊粪量。说明在三峡库区发展集约化的种草养羊业,羊粪直接还田,从资源环境的角度分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菌肥与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石灰性土壤不同形态氮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不同施肥处理对山西省晋中市石灰性土壤几种不同形态氮素含量的变化及其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每个施肥处理施入等量的氮(N)、磷(P2O5),土壤的铵态氮、硝态氮及微生物氮含量都在逐年增加,其中有机肥+化肥+菌肥处理对提高土壤铵态氮作用明显;单施有机肥处理对提高土壤硝态氮效果显著,与有机肥+化肥+菌肥、有机肥+化肥处理效果差异性不显著;有机肥+化肥+菌肥处理对土壤微生物氮效果最明显,有机肥+化肥效果次之,两处理差异显著。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微生物氮与铵态氮、硝态氮含量相关性都不好;菌肥与有机无机肥配施后,菌肥对于提高土壤微生物氮最显著(10.09%),铵态氮次之(6.24%),硝态氮不明显(2.05%),因此虽然添加了菌肥,但是没有完全改变"有机肥+化肥+菌肥"仍然是"有机肥+化肥处理"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