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等夜蛾类害虫是上海地区草莓生产上的主要害虫。为确保上海市草莓生产无公害,进行了释放赤眼蜂对草莓夜蛾类害虫防治效果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释放赤眼蜂对防治草莓夜蛾类害虫有一定效果,9月6、9日连续2次释放赤眼蜂,因受草莓苗携带幼虫的影响,防治效果不太理想,但9月26日第3次放蜂后,赤眼蜂释放棚在放蜂后13 d残虫防效为40%、21 d残虫防效为80%、28 d残虫防效为100%,虫伤株率接近或稍低于常规化学防治棚,防治效果略高于常规化学防治棚。  相似文献   

2.
苹果蠹蛾消长动态及果园中赤眼蜂释放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明确果园中利用赤眼蜂防治苹果蠹蛾的田间释放技术.[方法]采用性诱剂诱捕法和寄主卵诱捕法,研究了苹果蠹蛾在阿拉尔地区的发生动态及人工繁殖赤眼蜂在果园生态环境中的自然扩散规律.[结果]苹果蠹蛾雄成虫在阿拉尔地区1年有4个发生高峰,有滞育现象,赤眼蜂在果园扩散距离可达16m,但在2-8m范围内赤眼蜂的寄生数量最多;随着放蜂次数的增加,其寄生率也在增加,但并非放蜂的次数越多越好.[结论]在该虫的防治策略上用苹果蠹蛾性诱芯捕杀雄蛾防治越冬代,化学防治重点在第一代幼虫;田间释放赤眼蜂重点在第二代,即7月下旬至8月上旬,放蜂2-3次,蜂卡间隔距离8m为宜.  相似文献   

3.
研究和利用以生物防治为核心的绿色防控技术替代化学防治十分必要。丽蚜小蜂是温室白粉虱的专性寄生天敌,对温室白粉虱控制效果突出。为明确越冬番茄温室利用丽蚜小蜂防治白粉虱的关键技术,以普通的化学农药防治为对照,比较了不同益害比(2∶1、4∶1和6∶1)放蜂对白粉虱的控制效果,以及3月5次放蜂与11月2次放蜂+翌年3月5次放蜂(放蜂益害比均为6∶1)对白粉虱数量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益害比放蜂处理的温室白粉虱数量均低于对照,尤以6∶1处理控制白粉虱效果最好;3月放蜂处理能将温室白粉虱数量持续控制在较低水平,且效果与11月放蜂+翌年3月放蜂处理差异不显著。在衡水越冬番茄温室内使用丽蚜小蜂防治白粉虱时,应将释放天敌集中在年后温室温度刚开始回升、害虫发生数量较少时进行。  相似文献   

4.
《现代农业》2006,(2):27-27
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是一项生物防治害虫技术,是利用赤眼蜂对玉米螟卵的寄生从而控制害虫数量、达到防治目的,防治效果可达到70%以上,是大面积防治玉米螟较为理想的措施。该技术包括赤眼蜂不同产品、放蜂量和最佳放蜂时期及方法等关键环节。增产增效情况:玉米螟是影响我国玉米  相似文献   

5.
通过释放玉米螟赤眼蜂、松毛虫赤眼蜂、螟黄赤眼蜂进行玉米螟控制试验。结果表明,在甜玉米大喇叭口期放蜂1次均能以一定的比例寄生,其中以玉米螟、赤眼蜂效果最好,寄生的卵块数可达90%以上,寄生卵粒数在45%以上;放蜂后,放蜂区卵块寄生率和卵粒寄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区。通过放蜂可减少亚洲玉米螟对华南地区甜玉米的危害。  相似文献   

6.
为推广以虫治虫绿色防控技术,减少水稻田化学农药的使用,提高赤眼蜂释放效率,降低防治成本。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和二因素完全随机化设计,完成了不同放蜂量、放蜂器投放数量、放蜂量和放蜂器投放数量组合3个试验,调查卵块寄生率、校正寄生率、相对防效和产量等相关指标。结果表明,应用植保无人机释放稻螟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释放量45万头/hm2,放蜂器投放数量90个/hm2,分3次平均释放,每次释放间隔5 d,卵块寄生率62.8%,校正寄生率60.0%,防治效果67.7%,产量和挽回产量损失率分别为11 186.4 kg/hm2和6.0%。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最佳蜂种,提高赤眼蜂的防治效果,采用玉米螟赤眼蜂、螟黄赤眼蜂、松毛虫赤眼蜂在玉米田放蜂4次,并通过玉米螟的卵块寄生率、玉米植株各个部位危害程度和产量损失评估指标进行比较,来研究不同种类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效果。结果表明:玉米螟赤眼蜂的寄生率最高达92.1%,松毛虫赤眼蜂为65.2%,螟黄赤眼蜂为56.3%。综合各项指标得出最佳防治蜂种为松毛虫赤眼蜂,4次放蜂可有效提高赤眼蜂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8.
在赤峰市,随着保护地面积的增加,为白粉虱等蔬菜害虫提供了较好的越冬场所和寄主条件,发生逐年加重,成为危害蔬菜的主要害虫之一,用化学农药难以防治;丽蚜小蜂防治白粉虱,是一种生物防治技术,试验结果表明,每公顷分别释放150000头、225000头、300000头丽蚜小蜂,第三次放蜂后调查,对白粉虱成虫的防效分别为72.5%、84.2%、92.6%,寄生率分别为62.6%、75.0%、84.25%。  相似文献   

9.
利用赤眼蜂防治农业害虫不仅效果好,方法简便,成本低,又无其它副作用,我国各地对赤眼蜂的研究都很重视。我省利用赤眼蜂防治农业害虫,于1972年开始试验。1973年全省组成了“利用赤眼蜂防治农业害虫研究协作网”,大规模地开展了试验研究工作,不断解决了繁蜂及放蜂方法、防治对象害虫的测报、中间寄主贮藏等大量技术环节,以及总结出适合我省情况的育蜂治虫三级体制后,使我省育蜂治虫的面积迅速增  相似文献   

10.
利用螟黄赤眼蜂防治大豆食心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986年~1989年在大豆田开展了利用螟黄赤眼蜂防治大豆食心虫的试验、示范。放蜂36000余亩,虫卵校正寄生率平均达56.49%,大豆子粒虫食粒率平均降低64.88%。大豆田放蜂以田间食心虫产卵始期开始放第一次蜂为宜,共放蜂三次,各次间隔5~6天,每次放蜂每亩设5个放蜂点,三次放蜂量依次为5000头、5000头和10000头。  相似文献   

11.
于2019年在江苏沿海地区开展了赤眼蜂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试验研究,为人工释放赤眼蜂防治水稻虫害提供依据。结果表明,3次放蜂对稻纵卷叶螟卵的校正寄生率分别达44.44%、55.00%、57.14%;放蜂区、药剂防治区的保叶率分别为65.67%、85.84%。赤眼蜂放蜂效果受环境的影响较大,需精准的测报数据为依托,同时短时间内不宜单独用于防治稻纵卷叶螟。  相似文献   

12.
为了更好地利用松毛虫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本研究分别在哈尔滨市双城区和肇东市黎明镇两个试验点玉米田,设置7个不同释放赤眼蜂次数和放蜂时间处理,分析赤眼蜂不同释放次数和时间对亚洲玉米螟的寄生率、田间防效和田间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释放1次、2次和3次赤眼蜂都对田间玉米螟有显著的防控作用,其中释放3次赤眼蜂的防效最好,两试...  相似文献   

13.
应用松毛虫赤眼蜂防治一代玉米螟在凤城地区已有近20年,是一项投资小、收益大,省工省力,以虫治虫,保护生态平衡,增产增收的重要措施。1997年自繁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放蜂治螟面积1.4hm2,并对繁蜂和放蜂技术进行了研究,促进了放蜂治螟工作,获得了放蜂田...  相似文献   

14.
设施蔬菜温室白粉虱的绿色防治集成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寻可行的绿色防治措施替代化学药剂防治温室白粉虱,达到降低防治成本、增加收益的目的,本研究在蔬菜大棚内采用笼罩小区法,运用多种天敌昆虫、黄色诱虫板单项和集成组合技术防治温室白粉虱,比较各项措施的防治效果、投入、投入产出比、纯增效益、番茄产量和增产率。结果表明:丽蚜小蜂和黄色诱虫板集成组合技术防治温室白粉虱,防治效果76.66%,增产率9.64%,投入250元·标准棚~(-1),纯增收益1 332.8元·标准棚~(-1),投入产出比1.00∶6.33,放蜂量20 000头·标准棚~(-1),放蜂次数3次,每次释放间隔7 d;悬挂黄色诱虫板防治温室白粉虱,防治效果62.54%,增产率7.36%,投入50元·标准棚~(-1),投入产出比高达1.00∶24.19,用量50张·标准棚~(-1)。综合考虑,运用黄色诱虫板防治温室白粉虱,投入成本低,使用方便,防治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5.
室内寄生及田间应用试验结果证明,螟黄赤眼蜂是寄生棉铃虫卵的优势蜂种,其对棉铃虫卵寄生率比松毛虫赤眼蜂高10%以上,大面积防治棉铃虫推广示范使用的蜂种应为螟黄赤眼蜂。1993年,在山东高密县、河北南皮县仅对二代棉铃虫进行了田间放蜂防治试验,调查  相似文献   

16.
赤眼蜂是一种卵寄生蜂,能寄生于多种害虫卵内,致使害虫卵不能发育孵化。利用赤眼蜂防治农林害虫,方法简单,易于繁殖,便于掌握,成本低、效果好、无毒害,其是植物保护中的一支天然劲旅,是生物防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落实赤眼蜂的繁殖计划,满足林间放蜂需要,本文对赤眼蜂的冬季、夏季(春秋季)积累与保存技术进行总结,以期为赤眼蜂的生态保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应用两种赤眼蜂防治包心菜菜青虫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以螟黄赤眼蜂和松毛虫赤眼蜂为试材,于包心菜莲座前期,采用不同放蜂量和不同放蜂次数法,研究赤眼蜂对包心菜菜青虫的影响。结果表明,应用螟黄赤眼蜂防治菜青虫,在放蜂量5万头/亩,放蜂次数3~5次时,蜂后5 d对卵的校正寄生率达到75.46%~82.11%,蜂后8 d对幼虫的校正防治效果达到90.04%~93.81%,优于松毛虫赤眼蜂的防效,相当于或略高于化学药剂的防治效果。该项技术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蔬菜无害化生产提供了一条有效的生物控制途径。  相似文献   

18.
温室白粉虱 (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Westw.)是我区保护地蔬菜和花卉生产的重要害虫。为了有效治理温室白粉虱 ,对该虫进行了发生规律与种群动态调查 ,进行了农业防治、化学防治、黄板诱杀、生物防治等技术的实验研究。初步掌握了白粉虱在我区温室的发生规律 ,对制定防治措施有重要指导意义。农业防治侧重于培育“无虫苗”,合理的作物布局与轮作 ,去除下部老叶 ,压低种群密度至最低。化学防治进行了天王星、扑虱灵、砒虫林以及几种药剂的混用防治试验。天王星 +扑虱灵药后 60天 ,虫口减退率可达 83.2 9% ,保持了持久稳定的防治效果。黄板诱杀则利用温室白粉虱成虫对黄色的趋性 ,诱杀成虫 ,每板都在百头以上 ,高的可达 60 0头。生物防治对丽蚜小蜂进行了温室繁殖与放蜂的实验。证实这项技术是可行的。但要大面积推广应用 ,还需要深入细致地工作。此外 ,还筛选出爱福丁等生物制剂用于温室白粉虱防治 ,并提出了温室白粉虱持续治理技术的要点。  相似文献   

19.
新疆棉区利用赤眼蜂防治棉铃虫田间释放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2,自引:8,他引:4  
研究表明,螟黄赤眼蜂对新疆南部棉区棉铃虫的控制作用优于松毛虫赤眼蜂;田间放蜂量6×104~8×104头/667m2、放蜂点为3~6个/667 m2,螟黄赤眼蜂最高寄生率达51.49;,累计寄生率为18.67;~44.02;,平均寄生率30.36;,棉铃虫虫口减退率25.3;~64.2;,蕾铃被害减退率46.8;~76.8;,赤眼蜂对新疆棉田棉铃虫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同时,持续放蜂田天敌数量明显高于化防田,表明持续放蜂生态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20.
新疆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田间应用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20,自引:12,他引:8  
根据1999~2000年在新疆北部玉米产区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田间应用技术研究与示范结果表明,在新疆利用螟黄赤眼蜂防治玉米螟防效好于松毛虫赤眼蜂.螟黄赤眼蜂防治一代玉米螟,玉米螟虫口减退率为44.9;,能有效地控制玉米螟的发生与为害,且可降低玉米螟越冬基数.防治二代玉米螟,玉米螟卵块最高寄生率达81.6;, 卵粒寄生率最高达53.0;,虫口减退率最高达65.4;,其防效较显著,经测产,放蜂田的平均单产较对照田增加9.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