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云南松人工林中选择9株样株,对文山松毛虫第1代4 500粒卵加以标记,经过幼虫、蛹和成虫不同虫期的存亡状况的跟踪观测,获取不同虫期的存活率,组建自然种群生命表。由生命表得出,文山松毛虫第1代种群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外界环境条件制约,整个世代死亡率高达99.87%。通过30头第1代幼虫室外套笼饲养、食叶量测定的结果表明幼虫期单虫的总食叶量为4842cm;不同龄期幼虫的单虫食叶量不同,1-3龄较少(为601cm)、5龄最多(为1 589cm),6龄次之(为1 311cm),5~6龄为暴阶段。生命表组建和食叶量测定,为可持续控制文山松毛虫危害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在室内用 1 5 %Nomolt胶悬剂分别对油松毛虫的 5龄末幼虫和 6龄 1~ 2日龄幼虫进行处理 ,发现 5龄末幼虫比 6龄 1~ 2日龄幼虫对Nomolt敏感。 5龄末幼虫经药剂处理后约有 5 2 4%的个体在 2~ 9d (大部分在 2~ 5d内 )中毒死亡 ,47 6 %的个体于施药后的 2~ 3d蜕皮进入下个龄级 ,这两部分幼虫受药后平均存活7 9虫日 /头 ;而药剂处理 6龄 1~ 2日龄幼虫则有 95 3%的个体存活 7d以上 ,平均存活 1 3 5虫日 /头 ,并有少数“超龄期”幼虫发生 ,但受药幼虫最终均 1 0 0 %的死亡 ;对照幼虫平均存活 2 8 6虫日 /头。  相似文献   

3.
绿黄枯叶蛾Trabala vishnou Lefebure是红树林植物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 Buch-Ham的重要害虫,为制定科学的防治指标和防治策略,对该虫的取食行为和取食量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绿黄枯叶蛾幼虫喜食无瓣海桑、尾巨桉,拒食秋茄、桐花树;幼虫5龄,1~3龄幼虫具有聚集性,4龄幼虫开始分散取食;1~2龄幼虫取食量少,3~5龄取食量占整个幼虫期取食量的98.12%,其中5龄幼虫的取食量占整个幼虫期取食量的74.52%;幼虫期平均取食无辨海桑叶片178.94 cm2/头,确定防治指标为9.8头/千叶。  相似文献   

4.
大兴安岭林区落叶松毛虫生物学特性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落叶松毛虫在大兴安岭林区2年1代(跨3个年度),幼虫期经过两次越冬:第1年以2~5龄越冬,4龄占42.3%;第2年以6~8龄越冬,7龄占79%。幼虫危害时间约200天左右,发育至9龄结茧化蛹,卵期平均13天,蛹期平均17天,成虫寿命5~15天。于5月上旬及8月中下旬利用杀虫优、马拉硫磷22.5g/hm~2低量喷雾,防效可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5.
在乐陵县青刺蛾是枣树的主要食叶害虫。据我们观察,青刺蛾一年1代,以老熟幼虫在枣树根颈周围0—10厘米深的土层中结茧越冬。翌年6月中旬(14—18日)为成虫羽化出土始期,6月下旬(22—27日)为高峰初期;7月上旬(2—6日)为羽化高峰期;卵历期6—10天,平均8天;幼虫一生共9龄,历期40.3天。 幼虫在5龄前仅食枣叶上表皮和叶肉,呈米粒大小的透明斑;从6龄进入暴食期,将枣叶咬成缺刻状。自幼虫孵化至暴食期历时15天左右。防治此害虫应在其暴食期前进行。 据我们试验,防治4—6龄幼虫:(1)喷撒20%杀灭菊脂5000倍液,杀虫率为96.7%;(2)喷撒晶体敌百虫800倍液和50%1605乳油1000倍液,杀虫率为100%  相似文献   

6.
蒙链眼蝶生物学习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蒙链眼蝶是竹子上新发生的害虫之一,在浙江省一年2代,以蛹越冬。成虫出现期为4月中旬到6月上中旬、7月下旬到8月下旬。幼虫为害期为6月中旬到7月下旬、8月中旬到10月下旬。幼虫有5龄、6龄两个龄数。各代历期平均分别为34.9天、36.6天。幼虫一生平均食叶为296 cm~2。天敌为伞裙追寄蝇,野外平均寄生率38%。  相似文献   

7.
拟异尾华枝SinophasmapseudomirabileChen雌、雄性的个体取食量:雌性一生总食叶量为17.88lg,其中1~4龄低龄若虫期的占5.48%,5~7龄老龄若虫期的占22.71%,成虫期的占71.81%;雄性为7.215g,其中1~4龄低龄若虫期的占6.20%,5~6龄老龄若虫期的占31.10%,成虫期的占62.70%,老龄若虫期和成虫期是主要的危害期;并分别建立了雌、雄性个体食叶量、个体日均食量指数增长模型,胸径为8~12cm的寄主,其防治指标为158.4头。  相似文献   

8.
文山松毛虫生命表组建及幼虫食叶量测定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云南松人工林中选择9株样株,对文山松毛虫第1代4500粒卵加以标记,经过幼虫、蛹和成虫不同虫期的存亡状况的跟踪观测,获取不同虫期的存活率,组建自然种群生命表。由生命表得出,文山松毛虫第1代种群数量的很大程度上受外界环境条件特约,整个世代死亡率高达99.87%。通过30头第1代幼虫室外套笼饲养、食叶量测定的结果表明:幼虫期单虫的总食叶量为4842cm;不同龄期幼虫食叶量不同,1 ̄3龄较少(为601  相似文献   

9.
“金虫”是近年出现的蚕用营养添食药剂 ,具有节省饲料、改善体质等作用。 2 0 0 1年春蚕期 ,在农村进行了试验、对比 ,取得了较好效果。现简报如下。1 供试材料与方法蚕用多效添食剂“金虫” ,为山东省泰安市泰兴复合肥料厂生产。使用蚕品种 :镇珠×春蕾 ,为宽城县蚕种场生产。试验地点为宽城县塌山乡尖宝山村。试验时间为 2 0 0 1年 5~ 6月。添食区蚕头数为 2 0 0 0 0头 ,对照区蚕 4 0 0 0头。添食期间为从第 5龄开始至 5龄第 6天。添食剂逐日用量见表 1。表 1 “金虫”逐日添食用量项目第 1天第 2天第 3天第 4天第 5天第 6天总计用量 …  相似文献   

10.
竹织叶野螟食叶量及其为害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竹织叶野螟(Alged012ia GOClesalis Walker)是我省毛竹的重要害虫。作者于1989—1990年对该幼虫食叶量及当年新竹叶面积作了研究测定,幼虫期平均食叶量为101.490±4.1157 cm~2,各径级毛竹平均叶面积为192139.5302±23621.4434 cm~2。本文提出了不同径级毛竹的各为害程度相对应的虫口数量。  相似文献   

11.
美国白蛾新天敌—蠋敌捕食能力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报道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Drury)的一种捕食性天敌——蠋敌Arma chinensis(Fallou),简述了蠋敌的生物学特性。在商河县,蠋敌在美国白蛾幼虫网幕枝中的分布率为2.33%~17.86%;记述了蠋敌的捕食习性和规律,经室内饲养,统计出各龄若虫和成虫的捕食量,从若虫到成虫,最大捕食量为2头3龄、7头4龄、5头5龄、23头6龄共37头白蛾幼虫;最小取食量为4头2龄、8头3龄、1头4龄、1头5龄、2头6龄共16头白蛾幼虫;分析并指出蠋敌对美国白蛾具有较强的控制能力,是自然界中影响美国白蛾种群密度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2.
崇信短肛棒虫 Baculum chongxinense Chen et He主要危害辽东栎、千金榆。摘叶试验表明摘叶量为 70 %时 ,材积损失为 2 .62 4 m3 /hm2。被食率为 30 %时 ,材积损失为 2 .0 8m3 /hm2 ,虫口密度为3.8%。防治费 2 2 5元 /hm2 ,在叶片被食率为 30 %时防治 ,每防治 1 hm2可挽回损失 60 7元。虫口密度 3.8%可作为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13.
落叶松尺蠖是落叶松的主要食叶害虫,在五台山地区一年发生一代。该幼虫期共5龄,危害期35~42天,以卵在当年的球果鳞片和树皮缝间越冬.卵期长达230~240天.郁闭度为0.6~0.8,15~20年生落叶松林,虫口密度在20头/株以下时,不需要防治,虫口密度在200头/株以上时,需进行防治。7月上旬,在林地内可见20%的幼虫患病死亡。用溴氰菊酯25000倍液和速灭杀丁15000倍液防治效果分别达到96.35%、95.9%。我们于1989年~1990年先后在五台山林场对该虫生物习性进行了研究,并做了防治试验,现将结果整理如下:1.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该虫在五台山地区一年发生一代,以卵在当年的球果鳞片和树皮缝间越冬,次年4月下旬末5月初越冬卵开始孵化,幼虫呈聚集分布,其分布的基本成分是疏松的个体群进行取食落叶松针叶,三龄后食量增大,幼虫危害期35~42天。幼虫期共五龄,第一龄历时5~8日,二龄4~6日,三龄4~5日,四龄6~7日,五龄13~15日。老熟幼虫于6月下旬就停止取食,开始吐丝下垂,进入预蛹期,经一周左右,下地爬行片刻,钻入土中,做一个长圆形土茧,于6月下旬末7月上旬就开始化蛹。化蛹一般在树根部周围1.5米范围内,土层深度不超过65厘米,蛹期长达65~86天。7月中旬成虫羽化,成虫羽化时多在早上。雌虫足长,善于爬行,羽化后即爬行上树.  相似文献   

14.
指出了在一定空间条件下,躅蝽2~5龄若虫和成虫对黄栌胫跳甲3龄幼虫的寻找效应随着龄期和自身密度的增加而不同,2龄躅蝽若虫对跳甲的平均捕食量4头/皿时最高,3~5龄躅蝽若虫均在2头/皿时最高,而成虫躅蝽对跳甲平均捕食量在1头/皿时为最高,此时各虫态对跳甲捕食的干扰效应最低,之后均随自身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各干扰模型中,经χ2检验,理论值和实测值拟合较好。  相似文献   

15.
通过多年持续灯诱监测,确定榆掌舟蛾Phalera takasagoensis Matsumura成虫发生期:7月上中旬为始见期,8月上中旬为高峰期,9月上中旬为终见期。采用饲养观察和林间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首次明确榆掌舟蛾幼虫有5龄型、6龄型和5~6龄混合型3种类型,8月上旬前孵化、8月下旬前后老熟的幼虫多为6龄型或兼有混合型,偶有5龄型; 8月下旬以后孵化幼虫、9月中下旬及以后老熟的幼虫均为5龄型。6龄型1~6龄头壳平均宽0.50、0.88、1.41、2.05、2.96、4.66 mm,幼虫历期28.3~43 d,平均32.3 d,各龄分别为4.2、5.2、5.4、5.9、4.4、7.2 d;5龄型1~5龄头壳平均宽0.52、0.90、1.53、2.68、4.37 mm,幼虫历期23.9~70 d,平均30.9 d,各龄分别为4.1、5.0、5.5、6.2、10.1 d;5龄型末龄幼虫历期最长达40.1 d,可耐-2℃短时低温;幼虫最早8月下旬老熟,最晚可危害至11月下旬。  相似文献   

16.
黄玛草蛉实验种群生命表及其野外种群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埃及吹绵蚧Icerya aegyptiaca (Douglas)若虫饲养黄玛草蛉Mallada basalis(Walker),并采用实验种群生命表的方法进行饲养效率评价.结果表明:黄玛草蛉卵期为3.610 4 d,存活率为0.840 0;1,2,3龄幼虫历期分别为3.301 2,3.633 0,5.501 1 d,存活率分别为0.895 8,0.907 0,0.974 4;蛹期为8.1203 d,存活率为0.815 8;成虫历期为29.135 6 d,幼期累计存活率(ⅡSi)为0.542 5,世代历期为53.301 6 d,单雌平均产卵量为76.357 1粒,雌性比率为0.451 6,种群趋势指数为18.707 5,内禀增长率为0.0441,周限增长率为1.045 1.野外释放黄玛草蛉防治埃及吹绵蚧,并调查其在野外建立种群情况.释放黄玛草蛉后,除了2011年6月只发现卵、幼虫外,其他月份都可以发现黄玛草蛉的卵、幼虫和蛹.其中2011年9月卵数量最多,为20.80粒/株;2011年10月幼虫数量最多,为11.40头/株;2011年10月蛹数量最多,为9.10头/株.  相似文献   

17.
拟异尾华枝Xiu的取食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拟异尾华枝Xiu Sinophasma pstudomirabile Chen雌、雄性的个体取食量:雌性一生总食叶量为17.88lg,其中1-4龄低龄若虫期的占5.48%,5-7龄老龄若虫期的占22.71%,成虫期的占71.81%;雄性为7.215g,其中1-4龄低龄若虫期的占6.20%,5-6龄老龄若虫期的占31.10%,成虫期的占62.70%,老龄若虫期和成虫期是主要的危害期;并分别建立了雌、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广华枝Xiu Sinophasma largum Chen et Chen的食叶量。其一生食叶量为20.802g,其中1-4龄低龄若虫期的食量占其一生食量的3.13%,5-6(7)龄老龄若虫期的食量占21.95%,成虫期的食量占74.92%,老龄若虫期和成虫期是主要的危害期,占其一生食量的96.87%,并建立了个体食叶量模型,个体日均食量模型及其活动量指数增长模型,分别为X1=0.039  相似文献   

19.
蠋蝽对3种主要松毛虫的捕食功能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尾松毛虫、思茅松毛虫和云南松毛虫是湖南省3种主要松树害虫,蠋蝽是一种重要的捕食性昆虫。为探究蠋蝽对3种松毛虫的控害潜能,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不同龄期的蠋蝽3龄若虫、5龄若虫和成虫对松毛虫3龄幼虫的捕食能力。结果表明:每个虫态的蠋蝽对3种松毛虫3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都符合HollingⅡ圆盘方程,在饱和猎物密度条件下,蠋蝽各虫态对马尾松毛虫3龄幼虫平均日最大捕食量依次为5.86头(成虫)5.10头(5龄若虫)2.79头(3龄若虫);蠋蝽各虫态对思茅松毛虫3龄幼虫平均日最大捕食量依次为4.10头(5龄若虫)4.02头(成虫)2.65头(3龄若虫);蠋蝽各虫态对云南松毛虫3龄幼虫平均日最大捕食量依次为4.27头(成虫)3.65头(5龄若虫)2.42头(3龄若虫)。其中,蠋蝽成虫对马尾松毛虫3龄幼虫控害潜能最大,a/T_h值为3.293 1。可见蠋蝽对3种松毛虫具有较大的捕食潜能,在松毛虫低龄幼虫期,选择蠋蝽成虫或5龄若虫释放防控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克鼠星1号对甘肃鼢鼠毒杀作用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据测定 ,克鼠星 1号成品灭鼠剂对甘肃鼢鼠的室内杀灭效果为 10 0 % ,最佳致死量为 4 4.6~4 9.5 g/ kg,平均致死时间为 10 6 .5 4h。甘肃鼢鼠 2 4~ 4 8h食毒量与龄级、体重呈负相关 ,且雌鼠大于雄鼠。致死时间与龄级、体重呈正相关 ,与食毒呈负相关。雌鼠中 3年耐药性最强 ,而雄鼠的最弱。最佳致死温度 ,日最低为 10 .6± 0 .4℃ ,最高为 13.2± 2 .5℃ ,平均为 11.7± 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