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美国《时代》杂志11月2日报道,一个由美、英、法等多国科学家组成的国际研究团队宣布,他们已经绘出了首个猪的基因组草图,这项成就将提升猪繁殖、猪肉营养等方面的研究,科学家也可以据此洞悉猪的疾病,有助于猪流感疫苗等涉及人类健康技术的研发。  相似文献   

2.
科技动态     
科技动态低蛋白饲料可加重猪血吸虫感染最近,丹麦皇家兽医和农业大学实验寄生虫学研究中心的科学家约翰森等,利用猪作为试验模型,研究了有关营养状况与血吸虫病感染的问题。约翰森等把6~10周龄育肥幼猪分为2组,分别给予高蛋白和低蛋白饲料。11周后,在猪体人工...  相似文献   

3.
猪螺杆菌 (Helicobacter suis, H. suis),革兰氏阴性菌,具有典型螺旋状外形,菌体末端因有平均4—10个鞭毛而具有高度的活动性。猪螺杆菌是一种重要人畜共患病病原, 近些年才被比利时科学家分离并成功体外培养。猪螺杆菌不同于主要感染人的幽门螺旋杆菌,猪螺杆菌主要感染大部分的猪,处于屠宰年龄的猪的感染率约在60%—95%。猪螺杆菌感染主要导致猪发生胃炎,胃部不适和降低猪的体重增加率。更重要的是,猪螺杆菌也感染部分人,造成患者发生各种胃部不适、胃病甚至胃癌(如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猪螺杆菌感染后虽然引发了机体强烈的先天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但是该菌进化了数种毒力因子用来逃避免疫系统的监控,最终可以持续地定植在宿主胃内,破坏胃上皮细胞稳态,引发慢性炎症,甚至胃癌。目前科学家对于猪螺杆菌的传播途径还不是很清楚,猪肉和相关制品,唾液,粪便可能是造成细菌传播的途径。猪、小鼠和蒙古沙鼠是目前常用的研究猪螺杆菌致病机理的动物模型。虽然猪螺杆菌对猪的健康、生产性能和动物福利乃至人的健康有重要影响,但是由于猪螺杆菌分离培养比较困难,细菌体外培养需要微需氧环境(85%N2,10%CO2和5%O2),国内对猪螺杆菌研究相对较少,一般主要涉及细菌的检测方面。目前,关于猪螺杆菌致病机理的资料比较少。通过分析猪螺杆菌基因组结合已知发现,大家推测该菌可能通过以下几个机制来干扰或逃避宿主防御应答:鞭毛的高度运动性和对酸的中和能力、对胃上皮细胞的较高黏附性、对氧化应激压力的解毒能力、诱导细胞死亡和免疫调节等。鉴于此,本文作者结合多年猪螺杆菌研究经历以及文献资料从猪螺杆菌的研究历史、细菌的基本特征和培养条件、流行现状、致病机理和国内外研究现状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综述,旨在提高国内对猪螺杆菌及其致病性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也为猪螺杆菌未来的研究和防控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4.
猪螺杆菌(Helicobacter suis, H. suis),革兰氏阴性菌,具有典型螺旋状外形,菌体末端因有平均4—10个鞭毛而具有高度的活动性。猪螺杆菌是一种重要人畜共患病病原,近些年才被比利时科学家分离并成功体外培养。猪螺杆菌不同于主要感染人的幽门螺旋杆菌,猪螺杆菌主要感染大部分的猪,处于屠宰年龄的猪的感染率约在60%—95%。猪螺杆菌感染主要导致猪发生胃炎,胃部不适和降低猪的体重增加率。更重要的是,猪螺杆菌也感染部分人,造成患者发生各种胃部不适、胃病甚至胃癌(如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猪螺杆菌感染后虽然引发了机体强烈的先天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但是该菌进化了数种毒力因子用来逃避免疫系统的监控,最终可以持续地定植在宿主胃内,破坏胃上皮细胞稳态,引发慢性炎症,甚至胃癌。目前科学家对于猪螺杆菌的传播途径还不是很清楚,猪肉和相关制品,唾液,粪便可能是造成细菌传播的途径。猪、小鼠和蒙古沙鼠是目前常用的研究猪螺杆菌致病机理的动物模型。虽然猪螺杆菌对猪的健康、生产性能和动物福利乃至人的健康有重要影响,但是由于猪螺杆菌分离培养比较困难,细菌体外培养需要微需氧环境(85%N2,10%CO2和5%O2),国内对猪螺杆菌研究相对较少,一般主要涉及细菌的检测方面。目前,关于猪螺杆菌致病机理的资料比较少。通过分析猪螺杆菌基因组结合已知发现,大家推测该菌可能通过以下几个机制来干扰或逃避宿主防御应答:鞭毛的高度运动性和对酸的中和能力、对胃上皮细胞的较高黏附性、对氧化应激压力的解毒能力、诱导细胞死亡和免疫调节等。鉴于此,本文作者结合多年猪螺杆菌研究经历以及文献资料从猪螺杆菌的研究历史、细菌的基本特征和培养条件、流行现状、致病机理和国内外研究现状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综述,旨在提高国内对猪螺杆菌及其致病性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也为猪螺杆菌未来的研究和防控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5.
孙武  娜日苏 《安徽农业科学》2014,(15):4650-4652,4655
由于猪既是重要的经济动物,又是常用的实验动物,并且因为其解剖、组织、生理和营养代谢等方面与人类相似,因此转基因猪的研究意义重大。纵观转基因猪的发展历史,关键核心技术包括显微注射技术、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精子载体技术、胚胎干细胞介导技术、病毒转染技术、基因打靶、ZFN技术和TALENS技术。科学家们通过这些技术对猪进行了大量研究,已经在生命科学领域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就。  相似文献   

6.
以养猪为生的养殖户近来面临着一个严重的猪场猪伪狂犬病病毒的问题,为解决这一受病毒入侵感染导致养猪户不能正常收益的情况,许多科学家和研究人员做了一系列的实验。科学家们选取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养殖场,并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进行抗原抗体的检测,结果显示被感染的机率高低不一,由此看出猪在不同的成长阶段对抗原的免疫力有非常大的差异。根据这些所调查到的受病毒感染的特点和规律采取了及时的净化方案,并在短时间内就达到了非常显著的效果。本文根据调查结果在介绍了养殖场猪伪狂犬病的症状、诊断以及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猪伪狂犬病的免疫净化措施。  相似文献   

7.
贵州剑河白香猪内脏器官的初步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香猪是世界上的珍稀猪种,是我国猪种资源的无价之宝,是国家二级稀有动物,以其体型矮小,基因纯合,肌肉特有的香味和嫩度引起国内外养猪界、医学界、食品加工等科学家们的高度重视.在医学实验动物模型和高档食品加工等领域进行开发利用前景最佳.  相似文献   

8.
微型家畜的确切含义包括两个方面:①猪、牛、羊等家畜的矮化、小型化或微型化的品种;②体尺本来微小的兔子、鸡、鸭,甚至食用蛏、蜜蜂等小动物。 全球300多位动物科学家,经过在80多个国家中深入考察研究后,认为至少有150多种微型家畜,具有进一步开发的价值。美国国家研究局的国际科技发展委员会特别将其中40种,作为今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猪消化道传染病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冯力研究员带领项目组历经12年的艰苦卓绝的科学攻关,发明了我国首个安全、高效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猪轮状病毒(G5型)三联活疫苗(以下简称三联活疫苗),攻克了三种病毒混合感染无疫苗可用的产业难题,实现了猪病毒性腹泻精准高效的防控,该项目获得2018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但对肉食的需求量增加,而且肉质的优劣日益被人们所关注。国外有些猪种形成 PSE 肉(即劣质肉)往往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控制猪的肉质变劣趋势已引起科学家的重视,并成为多学科科学家协力研究的一项重大课题。在国内,在大力提倡和推广瘦肉猪生产的同时,也要注意吸取国外因提高猪的瘦肉率所带来肉质变劣的教训,对内质问  相似文献   

11.
<正>近日,我国科学家在国家"863计划"等相关项目支持下,全球首次育成被称为人类理想"替难者"的小型猪近交系。相关成果"小型猪近交系研究与鉴定"日前在北京通过专家组鉴定。据该研究第一完成人、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所研究员冯书堂介绍,近交系动物以其遗传高度稳定、基因高度纯合,以及偏差小、可重复性强而具有很高的生物学使用价值和研究意义,尤其在未来人类异种器官移植研究和应用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根据国家科技部公布的2006年度“973”计划立项清单,我校又有2个项目被批准立项,分别是:“农作物重大病害成灾的机理与控制的基础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为彭友良教授),项目依托部门为敦育部和农业部;和“猪、鸡重要经济性状遗传的分子机制”(项目首席科学家为李宁教授),项目依托部门为教育部。国家科技部设立“973”计划以来,我校共计9个“973”计划项目获得批准。上述2个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是:  相似文献   

13.
猪伪狂犬病是由疱疹病毒所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是当前制约我国养猪业发展的重要传染病之一。作为猪场最常见的一种传染病,它给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特别是对许多防疫管理不规范的中小型种猪场几乎造成毁灭性的影响。猪、牛、羊等多种家畜、家禽和野生动物都可感染携带病原,发病过程表现为发热、奇痒(猪除外)及脑脊髓炎为等,但是作为典型的自然免疫性疾病,猪是该病最主要的储存宿主和传染源。据报道,该病最早发现于美国,后来由匈牙利科学家首先分离出病毒,全世界已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生过该病。  相似文献   

14.
近日,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率先启动家猪基因组测序计划,并将尽快拿到“工作框架图”,从而为家猪品种改良、医学研究、生物医药工业发展提供基因组序列信息。科学家们表示,这是继圆满完成1%人类基因组计划“工作框架图”测序任务后,我国科学家向基因组研究及生物产业又一领域的进军。无论是基因的数量,还是碱基对的数目,家猪基因组和人类基因组都很相似,基因也大部分相同,差异性不超过5%到10%。缘何选择家猪作为对象?人类基因组计划中国联系人杨焕明博士解释说:“有三重原因。第一,我国是世界上生猪的第一生产和消费大国,家猪生产对于我国人民…  相似文献   

15.
科技动态     
科技动态警惕猪的染色体损害猪染色体的自发畸变率甚低。但环境中的遗传毒性因素可使猪群的染色体突变率升高。很多科学家已报道了辐射和化学诱变剂使猪发生染色体损害。例如,早在70年代,McFee等已注意到,中子和γ-射线可使猪的淋巴细胞发生染色体突变。Fti...  相似文献   

16.
《中国畜禽种业》2008,4(5):91-91
最近,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新的猪流感病毒株。这个病毒株在分子上由禽流感病毒和猪流感病毒的基因组成。2006年,在对两个独立的养猪场一种感染猪的未知病原体进行研究后,科学家确定为H2N3流感病毒,与在麻鸭中发现的H2N3非常相似。这是首次在哺乳动物中出现这种病原体。由于引用一个水禽经常出没的池塘水而使猪发生感染。  相似文献   

17.
让猪象牛、羊、兔一样吃草,以降低饲养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这是国外科学家竞相研究的重大课题。牛、羊等食草家畜,是依靠生活在胃里的细菌把植物纤维分解成糖而吸收的。目前,英国专家已从这些细菌中分离出20多种  相似文献   

18.
猪圆环病毒病是一种重大猪类传染疾病,由德国科学家在1974年发现的,但是当时并没有太过重视,直到1991年在加拿大发生了大面积的猪群死亡现象,才引起了科研人员对于猪圆环病毒病的重视。我国的首次案例是发生于2000年。根据科研人员对猪圆环病毒病的多年研究分析,得到了一些关于猪圆环病毒病特点与防控的研究成果,通过这篇文章希望与同行业进行很好的交流。  相似文献   

19.
<正>生猪养殖创新团队主要从事猪遗传育种、高效繁殖、营养饲料、饲养管理标准化技术、优质猪肉生产等领域的研究、技术开发与推广服务工作。团队现有成员9人,其中享受国务院特贴专家1人、全国农业农村先进个人1人、农业农村部杰出青年科学家1人,天津市优秀科技工  相似文献   

20.
意大利科学家最近进行了一项特殊的研究,发现猪也有七情六欲,也会惊恐、沮丧,也经常烦恼。研究者针对幼猪、成年公猪和成年母猪作了8组不同的实验。他们把试验用猪分为两组,一组在荒地用小猪圈单独分开喂养,另一组则在敞开环境中群体喂养,还有干草、娱乐品陪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