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用聚集度指标法分析了美洲斑潜蝇在棉田的空间分布型及垂直分布、水平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棉田内美洲斑潜蝇的空间分布格局为随机分布,垂直分布表现为下部大于中部、中部大于上部,水平分布表现为田边与田中间危害程度差别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多元P范分布密度函数的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海燕、周世健等对P范分布及其参数估计理论作出了重大贡献,但他们提出了两种不同形式的P范分布密度函数.针对延续了10年的P范分布密度函数的形式差异和争议,讨论了两种不同形式的多元P范分布密度函数及其数据处理的特点,证明了两种不同形式的多元P范分布密度函数等价,从而统一了多元P范分布的理论基础,并提出有关的符号建议,以便于多元P范分布理论在数据处理中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1989-2003)中收录的仙人掌有关文献进行了统计分析。探讨了仙人掌文献研究的年代分布、文献源的类型特点、文献分布特征、主题分布、著者分布,初步总结了当前国内研究仙人掌的现状,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高Zeta势下平行微管道中两层磁流体电渗流动及传热特性。首先,通过有限差分法数值求解非线性Poisson-Boltzmann方程给出电势分布,计算相应的速度分布、温度分布及熵产。其次,分析了速度分布、温度分布和熵产随磁场Hartman数、两层流体的介电常数比、流体粘性比和界面电势差的变化趋势。最后,比较了低Zeta势和高Zeta势下两层流体速度分布、温度分布和熵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Zeta势的增加,两层流体的速度、温度和熵产都随之增大。  相似文献   

5.
观光木群落物种多度分布的Weibull模型研究   总被引:32,自引:7,他引:32  
物种多度分布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首次提出物种多度分布的Weibull分布模型.观光术群落乔木层、灌木层及乔木+灌木物种多度分布实例拟合结果表明,三者均符合Weibull分布,因此,Weibull分布模型应用于物种多度分布研究是理想的,从而丰富了物种多度分布的分布理论,同时也为观光木的管理及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劳氏粘虫幼虫在玉米田的空间分布及抽样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频次分布、聚集度指标法等方法对劳氏粘虫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劳氏粘虫幼虫在玉米田呈聚集分布,同时符合负二项分布,在空间分布空间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理论抽样数。  相似文献   

7.
首次将连续型Weibull分布用于杉木立木干基腐朽病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2 调查方法的拟合结果表明,杉木立木干基腐朽病分布符合Weibull分布,并根据Weibull分布建立了杉木立木干基腐朽病最适抽样式,计算了在不同精度、不同密度的林间最适抽样数,为杉木立木干基腐朽病抽样技术和取样数量确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江西类植物区系,有14属93种,引进1属35种。其中24种1变型为江西地理新分布,2种1变型为新分类群,包括热带分布、热带亚洲分布、东亚分布、东亚-北美间断分布和中国特有分布等地理分布类型。具有地理成分较复杂,过渡性明显和特有成分较多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统计量的各类分布函数如正态分布、ι分布、x ̄2分布和F分布等在农业试验统计分析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探讨了各类分布函数概率值的计算方法,并以ι分布为例用C语言设计了相应的计算概率值的计算机软件,从而为农业试验数据的计算机处理分析提供了一种实用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0.
轮虫培育池浮游生物的时空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1995-1996年期间,对黑龙江、内蒙、辽宁3个地区11个池塘浮游生物的时空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浮游植物在池的上、下风位水平分布和表、底层垂直分布存在显著差异。轮虫的水平分布与风浪及水体溶氧状况有关,无风(或微风)时,上、下风位无明显差异。有风浪时,上风位比下风位高出1倍多。水体缺氧时,下风位比上风位高出4倍多,轮虫的垂直分布在溶氧充足时,上、下风位表层均低于底层;而在水体缺氧时,上、风位表层高出底层近3倍。桡足类的水平分布上风位比下风位高出2-4倍,垂直分布无明显差异。文中还讨论了轮虫池浮游生物分布的某些规律和成因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四川冶勒自然保护区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红豆杉,因建立水电站,水库淹没区的红豆杉需进行迁地保护.为此,对水库淹没区的红豆杉资源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红豆杉迁移地和原生地的生活及生态环境进行了比较研究,由此做出了红豆杉迁地保护分析论证和风险分析.  相似文献   

12.
在对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植物物种、群落进行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保护评价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共记录物种145科786种;通过濒危评价,得出鹞落坪植物极危种有6种,濒危种15种,易危种41种,近危种66种,安全种658种;通过物种优先保护级别划分,一级保护2种,二级保护11种,三级保护21种,四级保护752种;通过对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17种典型森林群落进行累计确限度排序,得出青冈栎Cyclobalanopsis glauca群落、江南桤木Alnus trabeculosa群落有最高的优先保护值,而檫木Sassafras tzumu群落、黄山栎Quercus stewardii群落有最低的优先保护值。  相似文献   

13.
元谋干热河谷主要造林植物的耐旱性评估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应用主分量分析法对元谋干热河谷15种植物的9个耐旱性生理指标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叶片的保水能力,相对含水量,质膜透性和超氧化歧化酶,活性是决定干热河谷植物耐旱性的主导因子,其次是水势和蒸腾速率,同时对这些植物进行了耐旱性排序。  相似文献   

14.
三峡库区野果植物资源调查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三峡库区野果植物资源种类进行物种查对、种类鉴别和相关资料查证,得出库区具有野果植物37科70属232种(包括2亚种、25变种、1变型)的初步结论,并结合库区自然环境条件和国家政策法规等对三峡库区野果植物资源进行简要分析,并初步筛选出几种野果植物作进一步水土保持研究。  相似文献   

15.
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鱼骨式线路调查方法,对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重点保护植物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该区分布有10种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其中稀有植物5种,濒危植物2种,渐危植物3种,并发现了大面积的独叶草(Kingdonia uniflora)及巴山冷杉(Abies fargesii)群落.分析了其生存现状、保护价值及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体保护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闽北稻田赤眼蜂发生动态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正> 赤眼蜂(Trichogramma spp.)是鳞翅目害虫的重要卵寄生蜂。它具有分布广泛、寄生效率高、人工繁殖利用容易等特点,因此是目前应用范围较广、防治对象较多、防治效果较好的一类天敌。可是,由于不同赤眼蜂种间(甚至种内)都有复杂的生态选择类型,因此,在人工利用赤眼蜂防治农作物害虫时,常常可因使用的蜂种不同而使防治效果差异显著。近年来,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害虫防治进入了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中心的“害虫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17.
为摸清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内的兰科植物种质资源概况,制定合理的保育策略,笔者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范围内的野生兰科植物为研究对象,在全域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兰科植物保护紧迫性综合评价体系,分析致濒危原因,并筛选出重点保护物种。结果表明:在调查到的81属230种兰科植物中,需优先监测保护的物种共98种,筛选出排名前10物种共12种(其中3种并列第10);狭域物种共14种,占已调查种数的6.09 %;极危种7种、濒危种26种、易危种48种,合计占已调查种数的35.22 %;受威胁兰科植物148种,占已调查种数的64.35 %;共筛选出17个兰科植物热点分布区。研究区域内的兰科物种多样性较早年研究数量增多,生境破坏对兰科植物影响最大。本研究对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野生兰科植物建立了优先保护监测区域,利用较少的资源保护更多的物种,对制定合理、科学和有效的保护策略提供了本底资料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秦岭山区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进展及保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秦岭山区生物多样性的现状以及为其保护和开发提供参考,对秦岭山区植物、脊椎动物、特有种以及保护对象的生物多样性研究进行综述.结果表明:秦岭地区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方之一,是古北界与东洋界种类分布过渡区,且东洋界种类多于古北界种类.同时提出了提高当地居民的保护意识、建立自然保护区、迁地保护和开发与保护并举等保护...  相似文献   

19.
以1982年从加拿大引进的偃伏梾木种子为材料,经9a的引种栽培,并与同属的乡土树种红瑞木进行对照试验,对其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生长节律及繁殖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地试验和研究。结果表明,偃伏梾木生长快、耐寒、抗旱、易繁殖、无病虫害。且树形优美,枝条艳丽,花期长,果宿存,整体观赏效果显著优于红瑞木,确属优良绿化树种。技条可供编织用,并且有涵养水源的作用。现已推广近万株,分布在6省11个市的30多个单位,深受群众的喜爱。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叶附生苔类植物在中国就地保护中是否存在保护空缺。  方法  在浙江省庆元县开展对百山祖国家公园及周边生境适宜地区的叶附生苔类植物的系统调查,比较叶附生苔在公园内外的多样性、分布情况、物种组成特点及相似性。  结果  ①共调查记录叶附生苔类植物4科11属25种,包括细鳞苔科Lejeuneaceae (21种)、扁萼苔科Radulaceae (2种)、叉苔科Metzgeriaceae (1种)和耳叶苔科Frullaniaceae (1种)。细鳞苔科为该地区的优势科,疣鳞苔属Cololejeunea为该地区的优势属。鳞叶疣鳞苔Cololejeunea longifolia和尖叶薄鳞苔Leptolejeunea subacuta为该地区常见种。②在所获得的4科11属25种叶附生苔中,分布于百山祖国家公园内的有4科9属14种,分布在百山祖国家公园外的有2科7属14种,但百山祖国家公园内、外物种的科、属、种Jaccard相似性系数分别为0.50、0.45和0.12,表明2个区域物种组成差异较大。③与百山祖国家公园历史数据相比,本次调查新增6种,其中有3种仅分布于保护区外,包括保护价值极大的陈氏唇鳞苔Cheilolejeunea chenii。  结论  叶附生苔类植物在浙江省庆元县境内存在保护空缺,应尽早开展对中国其他地区叶附生苔类植物保护空缺研究。表1参2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