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牧业资讯坊》2005,(10):15-15
第27次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农业和林业部长会议26日开始在菲律宾塔盖泰举行。与会官员认为,各国政府必须同心协力,避免本地区农林业受禽流感、森林过度砍伐等侵害。  相似文献   

2.
草原放牧系统的类型与生产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扶江  宁娇  冯琦胜 《草业科学》2016,33(3):353-367
根据草原综合顺序分类法(Comprehensive and Sequential Classification System,CSCS)划分了高寒、荒漠、半荒漠、亚热带森林灌丛、典型草原、草甸草原、温带森林灌丛、热带森林灌丛8个类型的放牧系统。放牧系统经历了原始游牧、粗放游牧、过度放牧和现代化放牧4个演替阶段,根据3个类型放牧系统生产力长期动态,我国主体仍为过度放牧系统,但开始向现代化放牧系统转变。我国放牧系统生产力平均18.04APU·hm~(-2),总计63.50亿APU,每年可产肉295.9万t。我国放牧系统存在结构性超载,即整体超载,但是部分区域、部分季节存在放牧利用不足。目前,我国草原增产潜力为0.5~2倍,关键途径是实现草原放牧系统的现代化转型。  相似文献   

3.
商品过度包装已成为当今社会一大公害,它不仅造成了巨量的生活垃圾给社会带来经济损失,而且还助长了商业欺诈之风,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除此之外,过度包装还诱发社会奢侈风气,暗藏腐败行为,加剧社会不和谐。目前,食品行业拒绝过度包装、拒绝过度浪费,而使用再生材料或可持续性森林产品做生产的呼声也日益高涨,社会大众呼吁环保、低碳包装的声音也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4.
对于渭河,我并不陌生。我的老家就在渭河南岸、秦岭北麓的一处山湾里。抬腿从村西登上山神庙背靠的山梁垭口,就能看到不远处白浪涛涛的渭河,被南岸群山胁迫着前行。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对我国现阶段的森林管理经营模式进行分析,阐述了分类经营的可行性.在树木的种植与销售对接工作中还存在着很多困扰因素,针对这些问题重点研究,整理解决方案,可有效保护森林资源不被过度采伐,环节环境压力同时带来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陕西省保护动物的种类及数量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陕西省土地总面积约1,958平方公里,森林总面积5,600余万亩,森林覆被率22%左右。因秦岭横贯于境内,对南北气团的交流起“屏障”作用,致使陕西分成两大部分,北部寒冷干燥,南部温暖而湿润。因此,不论在气候,植被、土壤以及动物区系等自然环境都具有由北方类型逐渐向南方类型过渡的特征。这种水平差异现象,形成了由北向南的草原荒漠、黄土高原、渭河谷地和秦巴山地等多种生境类型,为野生动物的生息和繁殖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根据我们多年的调查,现将保护动物种类及数量分布加以初步整理,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森林资源总的变化趋势是:森林面积逐年增加,林木生长量开始大于消耗量,森林资源的发展在数量上开始走出“低谷”,扭转了长期以来森林资源下降的局面,实现了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的“双增长”.森林资源是决定林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森林资源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林区的整地、造林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论述了在实际工作中常用的一些整地与造林方法.  相似文献   

8.
自建国以来,由于人们对森林资源的过度损耗,大量砍伐树木,造成森林木材生产能力大幅度下降,从而导致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森林的造血能力减弱甚至消失,一系列连锁反应使得林业经济发展举步维艰。而林业又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林业经济的发展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国民经济的发展又影响制约着林业经济的发展,二者相辅相成,渊源颇深。因此,分析林业经济发展变化与国民经济发展变化的关联性,是认识林业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本文就林业经济与国民经济的关联作主要探讨。  相似文献   

9.
“长流渭川水,溯到源头只一盅”--鸟鼠山品字泉作为曾经的渭河源,现在已经干涸。时越千年,现在渭河源到底在哪里?“泾渭分明”是关于渭河最著名的成语,而究竟是“泾清渭浊”还是“渭清泾浊”这个疑问,曾让古人纠结了上千年。榜沙河、沣河、黑河、灞河……渭河究竟接纳了多少条支流?或者说,秦川八百里由多少条河流组成?你能数得清吗?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农业大国,自古以来就以农业作为衡量国家发展的重要标准,当今世界我国的国土面积位居世界第三位,其中森林面积约占了国土面积的20%,森林资源极为丰富。建国初期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对森林进行过度开采,导致我国林业资源匮乏,我国不得不进行封山育林。我国的林业资源匮乏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害生物对森林的威胁,本文就营林技术对林业有害生物的控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