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柑桔贮藏病害发生动态和化学防腐保鲜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作者1983~1995年间研究了浙江自然状态下柑桔贮藏病害的发生动态。结果显示,以采后侵染为主的病害发病率占59.79±22.40%;采前采后均可侵染,但以采前侵染为主的病害发病率占40.21±22.40%。后一类病害为害加剧是浙江柑桔贮藏病害发生的新动态,从国内外16种药剂中筛选出抑霉唑(Imazalil)、扑霉灵(Prochloraz)、百可得(Bellkute)等新型柑桔防腐保鲜剂,大量用于生产,解决了柑桔青、绿霉病菌对苯并咪唑类药剂的抗药性问题,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研究了抑霉唑对柑桔青、绿霉病菌的敏感基线,在国内外首次报道大幅度降低使用浓度(仅原来的1/2~1/4)仍有良好效果,并率先在浙江桔区大量使用。  相似文献   

2.
柑桔青霉病菌对多菌灵的抗药性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宝笃  李金玉 《植物保护学报》1993,20(2):168-168,184
柑桔青霉病(Penicillium italicum)是柑桔贮运过程中的主要病害之一。国外于60年代末开始应用多菌灵等苯并咪唑类杀菌剂进行防治,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国内应用此类药剂防治该病也有十几年的历史。自70年代初以来,在国外不断有柑桔青霉病菌对多菌灵等苯并咪唑类杀菌剂产生抗性并导致柑桔较大损失的报道。国内柑桔产地及柑桔贮运场所也不断反映多菌灵对柑桔青霉病的防效有所下降,但未见有柑桔青霉病菌产生抗性的报道。为了明确该菌对多菌灵的抗性情况,作者于1990年首次对上海、南京、杭州和苏州等地柑桔贮运场所的青霉病菌进行了抗多菌灵的抗性检测。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玉米细菌性枯萎菌血清学及其检疫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3~1984年,选择了4个使用多菌灵年限不同的地区分离所得的绿霉菌进行试验,并测定了各菌株对多菌灵的敏感性。离体试验结果表明,罗岗、太和两地单独使用多菌灵分别为10年及4年以上,病菌就产生了严重的抗药性。东莞、从化两地分别用药3年及1年,病菌仍然表现敏感。果实刻伤人工接种试验证明,用药3年以上的抗性菌株,对甲基托布津、苯来特、涕必灵等三种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具有交互抗性。初步观察,抑霉唑、So—1和抑霉唑与甲基托布津混配对抗性及敏感性病菌仍有显著的效果。但抑霉唑与百菌清、涕必灵、多菌灵混配,则降低抑霉唑的效果,不及单独使用抑霉唑效果好。目前在用药3年以上的地区,可选择抑霉唑作为苯并咪唑类的主要替换药剂。  相似文献   

4.
植物病原菌对苯并咪唑类及相关杀菌剂的抗药性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7  
苯并咪唑类杀菌剂的开发使用,是内吸杀菌剂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其中包括1968年开发的苯菌灵和1973年开发利用的多菌灵。1971年开发的托布津类杀菌剂,虽化学结构不含有苯并咪唑环,但它们在代谢过程中经过环化后,与苯菌灵和多菌灵有相同的作用机理,所以这类化合物是与苯并咪唑类  相似文献   

5.
赣南脐橙绿霉病菌对常用杀菌剂抗性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来自赣南7个县的柑橘绿霉病菌(Penicillium digitatum)种群对该地区常用杀菌剂抑霉唑、咪鲜胺、甲基硫菌灵和百可得的抗性频率、抗性水平和对抑霉唑的抗性分子机制。结果表明:病菌对抑霉唑和咪鲜胺存在基本一致的抗性;2011和2012年病菌种群对抑霉唑和咪鲜胺的抗性频率分别为82%和90%,平均抗性倍数为51.5倍,抗性分子机制均属于IMZ-R3,即CYP51B基因启动子区发生199 bp插入的突变;病菌种群对甲基硫菌灵的抗性频率分别为82%和91%;病菌种群对百可得均表现敏感。本研究为采后柑橘病害防治药剂选择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番茄叶霉病菌异菌脲抗药性突变体的诱导与生物学性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测定了苯并咪唑类杀菌剂敏感-乙霉威抗性(BenS-DieR)、苯并咪唑类杀菌剂抗性-乙霉威敏感(BenR-DieS)和苯并咪唑类杀菌剂抗性-乙霉威抗性(BenR-DieR)3种类型的番茄叶霉病菌Cladosporium fulvum菌株对不同类型药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蕃茄叶霉病菌对供试药剂的敏感性与其对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及乙霉威的敏感性无关。根据药剂对3类菌株EC50值的平均值, 16种杀菌剂抑制菌丝生长的活性依次为腐霉利>乙烯菌核利>异菌脲>戊唑醇>百菌清>嘧霉胺>醚菌酯>代森锰锌>8-羟基喹啉铜>丙环唑>苯醚甲环唑>嘧菌酯>灭锈胺>烯酰吗啉>烟酰胺>三唑酮;抑制孢子萌发的活性依次为醚菌酯>腐霉利>百菌清>乙烯菌核利>灭锈胺>8-羟基喹啉铜>异菌脲>代森锰锌>嘧菌酯>烟酰胺>嘧霉胺>戊唑醇>丙环唑>苯醚甲环唑>三唑酮>烯酰吗啉。通过紫外诱变共获得17株抗异菌脲突变体,突变频率为4.5×10-7。其中低抗、中抗和高抗菌株分别占 17.65%、70.59%和11.75%。这些突变体对腐霉利和乙烯菌核利表现交互抗性,对苯并咪唑类、脱甲基抑制剂(DMIs)、QoIs等药剂的敏感性与亲本菌株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与亲本菌株在生长、产孢、致病能力等方面也无显著差异,但对渗透胁迫的敏感性要显著高于亲本。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山东省胶东地区葡萄白腐病菌Coniella diplodiella对抑霉唑的敏感性及抑霉唑与常规杀菌剂之间的交互抗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葡萄白腐病菌对抑霉唑等杀菌剂的敏感性,并通过分析抑霉唑与戊唑醇、吡唑醚菌酯、福美双、多菌灵、代森锰锌毒力的相关性,判断抑霉唑与各药剂之间是否存在交互抗性。结果表明,供试69株葡萄白腐病菌菌株对抑霉唑的EC50在0.13~55.53 μg/mL之间,最高值与最低值相差427.15倍;其频数分布图呈多峰曲线,第一主峰内EC50平均值为6.34 μg/mL,可作为胶东地区葡萄白腐病菌对抑霉唑的敏感基线。与敏感基线相比,田间已出现抑霉唑低抗菌株,占检测总株数的8.70%,未检测到中、高抗菌株。选择3个抗性菌株连续继代培养10代后,其对抑霉唑的敏感性明显提高,说明其抗药性不能稳定遗传。抑霉唑EC50对数值与戊唑醇、吡唑醚菌酯、福美双、多菌灵、代森锰锌的EC50对数值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99、-0.143、-0.089、-0.268和0.159,说明抑霉唑与戊唑醇存在一定的交互抗性,但与其他4种药剂之间不存在交互抗性。表明抑霉唑可用于胶东地区田间葡萄白腐病的有效防控。  相似文献   

8.
盼玛施是日本三菱油化株式会社生产的一种新型内吸低毒杀菌剂,化学各称2(噻唑-4-基)苯并咪唑,目前在香菇和蘑菇栽培及保鲜防腐上应用较多,而在柑桔贮藏保鲜上尚未见报道。我们于1991~1993年用盼玛施对柑桔进行接种防腐试验及贮藏防腐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试验结果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药剂 40%盼玛施可湿性粉剂(日本三菱油化株式会社生产);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日本曹达株式会社生产);50%多菌  相似文献   

9.
不同类型杀菌剂对灰葡萄孢菌菌株的离体、活体毒力测定结果表明 ,苯并咪唑类的多菌灵、甲基硫菌灵之间 ,二甲酰亚胺类的腐霉利、异菌脲、菌核净之间表现交互抗性 ;苯并咪唑类和 N -苯氨基甲酸酯类乙霉威表现有负交互抗性趋势。离体测定中 ,对不同类型菌株以吡咯类杀菌剂咯菌腈 (EC50 200mg/ L) ,咯菌腈以及甾醇抑制剂戊唑醇、氟硅唑和丙环唑均表现出较高的活性。  相似文献   

10.
拌种灵、叶枯唑和萎锈灵对病菌的毒力机制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苯氨基甲酰类杀菌剂是最早开发的一类内吸性杀菌剂 [1 ] ,能有效地防治一些真菌病害 ,持效性长 ,抗药性风险低 [2 ] 。对叶枯唑产生抗药性的水稻白叶枯病菌 ( 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对拌种灵同样具有抗药性 [3] 。近年来 ,拌种灵被有效地用于防治果园中柑桔溃疡病 ( X.citri) [4]。目前对噻唑类杀菌剂防治细菌病害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 ,初步认为这类药剂最初的作用靶点可能与致病性相关因子有关 [3] 。我们对 3种具有相似结构的杀菌剂拌种灵、叶枯唑和萎锈灵在离体条件下对病原菌的毒力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 ,同时也对拌种灵防治柑桔…  相似文献   

11.
嘧霉胺对采后柑橘绿霉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和贮藏库条件下,对嘧霉胺单剂、嘧霉胺与抑霉唑或嘧霉胺和咪鲜胺混剂防治柑橘绿霉病的效果进行了评价。室内实验结果表明:采用500或1 000 mg/L嘧霉胺单剂、500 mg/L嘧霉胺+500 mg/L抑霉唑或500 mg/L嘧霉胺+500 mg/L咪鲜胺混剂在接种后12~18 h进行浸果处理,对由抑霉唑抗性或敏感菌株引起的绿霉病均有显著的防治效果,防效超过94%;500或1 000 mg/L 的抑霉唑对敏感菌株的防效在93%以上,但对抗性菌株的防效低于70%。贮藏库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在具抑霉唑抗性菌系的贮藏库中,上述质量浓度的嘧霉胺单剂、嘧霉胺与抑霉唑、或嘧霉胺与咪鲜胺混剂对绿霉病的防治效果明显优于抑霉唑单剂;而在不具抗抑霉唑菌系贮藏库中的防效则与抑霉唑相当。由此认为:嘧霉胺可作为抑霉唑的替代药剂应用于柑橘的采后处理,其推荐使用质量浓度为500~1 000 mg/L,可单独使用,也可与抑霉唑或咪鲜胺混合使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了使用苯菌灵、多菌灵、甲基托布津和噻菌灵杀菌剂处理采后梨、苹果类水果后的稳定性。将两个不同品种的苹果置于以上各类杀菌剂内作浸渍处理,然后贮存于相对湿度为85—90%、温度分别为0℃(Starking 品种)或+2℃(Golden Delicious 品种)的条件下,每月取出样品,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果皮、果肉及全果中的每种杀菌剂的残留量。测定结果表明,在贮存期中,苯并咪唑的残留量逐渐减少了,贮存到160天时,噻菌灵、  相似文献   

13.
杨叶  王兰英  张宇  胡加来 《植物保护》2010,36(1):118-121
采用菌落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两株橡胶多主棒孢霉[Corynespora cassiicola (Berk &; Curt.) Wei]对12种杀菌剂原药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两个菌株对杀菌剂的敏感性存在一定的差异;供试药剂中多菌灵、甲基硫菌灵、咪鲜胺和抑霉唑的EC50均小于5 μg/mL,抑菌活性高;在加入SHAM后嘧菌酯的抑菌活性也很高,与SHAM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其他供试杀菌剂均有较好的抑菌作用,依次为戊唑醇、腈菌唑、异菌脲、溴菌腈、代森锰锌、百菌清和三唑酮。  相似文献   

14.
经室内研究表明,噻菌灵、咪鲜胺、克菌丹、抑霉唑4种杀菌剂对:梨黑斑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均有很好的抑菌效果,其中有效浓度为5×10-8的抑霉唑和6×10-8的咪鲜胺浸泡处理10min能完全杀灭梨黑斑病菌,是极具潜力的浸果处理杀菌药剂。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蔬菜中残留的三唑类杀菌剂可能存在的累积性膳食摄入风险,本研究基于蔬菜样品检测获得的三唑类杀菌剂残留数据,分析了来自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安徽省及福建省 5 个地区的 1612 批次蔬菜样本中 8 种三唑类杀菌剂的残留分布,并采用相对效能因子法以及概率评估方法的蒙特卡罗 (Monte Carlo) 模拟技术和 Bootstrap 抽样技术,对目标人群通过蔬菜摄入三唑类杀菌剂的累积急性及慢性暴露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检出较多的农药及产品组合为芹菜和西红柿中的苯醚甲环唑,检出率分别达到 23.1% 和 20.4%,其他检出率较高的农药还有三唑酮、戊唑醇、氟硅唑、烯唑醇、丙环唑、抑霉唑及腈菌唑。各类蔬菜中,黄瓜中三唑类杀菌剂残留对不同人群累积暴露量的贡献率最大,为 50%~70%。在第 97.5 百分位点处,蔬菜中残留的三唑类杀菌剂对各年龄段人群的累积慢性暴露量均低于慢性参考剂量 (ADI),其中 0~35 个月婴幼儿的累积慢性膳食摄入风险商 (%ADI) 值最高,平均为 34.6%,但仍低于100%;在第 99.9 百分位点处,蔬菜中残留的三唑类杀菌剂对各年龄段人群的累积急性暴露量均低于急性参考剂量 (ARfD),0~35 个月婴幼儿的累积急性膳食摄入风险商 (%ARfD) 值最高,平均为 51.7%,但也低于100%。研究表明,江苏、浙江、上海、安徽及福建 5 个地区蔬菜中三唑类杀菌剂残留的累积急性及慢性膳食摄入风险皆在可接受范围内。  相似文献   

16.
万霉灵作用特性研究简报司乃国,刘君丽,沈忠佑,刘武成(沈阳化工研究院110021)万霉灵是一种与苯并咪唑有负交互抗性的新型杀菌剂,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能够通过根部吸收在植物体内运转,有较好的渗透性和较长的持效期,对苯并咪唑抗性菌引起的病害有卓著的防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扩展青霉是猕猴桃的重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品质与产量。通过试验,测定10种杀菌剂对猕猴桃果实采后青霉病菌(Penicillium expansum)的毒力。【方法】利用牛津杯法测定不同种杀菌剂对P.expansum的毒力。【结果】所供10种杀菌剂对P.expansum均有一定的抑菌作用,250 g/L丙环唑、95%肟菌酯WG、96%戊唑醇WP、40%双胍三辛烷基EC、95%苯醚甲环唑WP、50%咪鲜胺WP、95%多菌灵SC、0.5%申嗪霉素EC、500 g/L噻菌灵WP和95%甲基硫菌灵WP的EC50分别为0.1816、0.3892、0.6154、0.7736、0.9106 mg/kg、1.2419、9.2732、15.7540、31.3760和37.8791 mg/kg,实验结果表明250 g/L丙环唑抑菌效果最好,95%甲基硫菌灵WP毒力最弱。【结论】研究通过杀菌剂抑菌效果筛选可为猕猴桃果实采后青霉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一些公司就未被批准的某些农药品种重新向欧盟提出登记申请。Gowan葡萄牙子公司Gowan Comercio International e Servicos就杀菌剂氯硝胺向登记受理成员国西班牙提交了申请。住友化学向比利时提交了杀菌剂糠菌唑的登记申请。陶氏公司向比利时提交了杀菌剂腈菌唑的登记申请。  相似文献   

19.
三唑类农药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杀菌剂种类,其中,伊芬三氟康唑(ipfentrifluconazole)作为新型品种填补了该类杀菌剂十余年无新农药更新的空白。伊芬三氟康唑对锈病、叶斑病、纹枯病等防效高,兼具保护和治疗作用。通过与苯并烯氟菌唑,氟唑菌酰氢胺等杀菌剂复配后体现出更高的杀菌效果,能够有效改善传统三唑类杀菌剂因抗性问题导致田间防效的降低,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旨在对伊芬三氟康唑的化学合成、生物活性和分析方法进行综述,以期对其科学合理应用和健康风险评价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20.
山东蓬莱葡萄灰霉菌对7种杀菌剂的抗药性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葡萄灰霉菌对啶酰菌胺、多菌灵、咯菌腈、异菌脲、腐霉利、嘧霉胺的抗药性和对抑霉唑的敏感性,本试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检测了采自山东蓬莱地区的69株葡萄灰霉菌对上述前6种杀菌剂的抗药性、对抑霉唑的敏感性及抑霉唑与其他6种杀菌剂的交互抗性关系。结果表明,抑霉唑对这69株葡萄灰霉菌的EC50分布在0.403~28.76μg/mL之间,平均值为(9.34±10.34)μg/mL;葡萄灰霉菌菌株中抗啶酰菌胺(BosR)、多菌灵(CarR)、咯菌腈(FluR)、异菌脲(IprR)、嘧霉胺(PyrR)、腐霉利(ProR)的比例分别为100%、100%、9.47%、97.18%、100%、89.20%,测试菌株的抗药性均为多抗类型,没有单抗菌株,其中对3种杀菌剂(啶酰菌胺、多菌灵、嘧霉胺)、对4种杀菌剂(啶酰菌胺、多菌灵、异菌脲、嘧霉胺)、对5种杀菌剂(啶酰菌胺、多菌灵、异菌脲、嘧霉胺、腐霉利或啶酰菌胺、多菌灵、咯菌腈、异菌脲、嘧霉胺)和对6种杀菌剂(啶酰菌胺、多菌灵、咯菌腈、异菌脲、嘧霉胺、腐霉利)的抗性频率分别为2.33%、9.30%、79.07%、2.33%、6.97%,表明啶酰菌胺、多菌灵、嘧霉胺对测试葡萄菌株完全丧失防效,建议在该葡萄产区停止使用这些药剂,测试菌株对腐霉利、异菌脲的抗性频率高,建议采取限制使用、禁止单独使用等措施,测试菌株对咯菌腈的抗性频率较低,可以继续使用但需按照科学使用规则进行。抑霉唑与其他6种杀菌剂间不存在交互抗性关系,说明其可以和其他药剂同时使用但建议减少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