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小瓜虫病1.病原:多子小瓜虫。2.症状:当虫体大量寄生时,肉眼可见病鱼的体表、鳍条和鳃上,布满白色小点状囊泡,因而该病又称白点病。严重感  相似文献   

2.
《油气储运》2011,(3):38
食用蜗牛白点病又称"小瓜虫病",是由小瓜虫寄生引起的。当小瓜虫大量寄生时,肉眼可见蜗牛头部两侧和腹、足表面有小白点。严重时,蜗牛腹、足干瘪,消瘦无力,足面生长的小白点连  相似文献   

3.
<正> 鱼小瓜虫病又称白点病,是由多个小瓜虫侵入鱼的皮肤和鳃部引起的一种鱼类侵袭性寄生虫病。当小瓜虫大量寄生时,病鱼运动减少、食欲降低,甚至因消瘦而死亡。  相似文献   

4.
小瓜虫病是世界范围内严重危害淡水养殖鱼类的主要寄生虫病。美国农业部水生动物健康研究所、佐治亚大学兽医学院和康奈尔大学兽医学院3家研究机构在鱼类小瓜虫病及疫苗研究方面走在世界前列。为提升我国鱼类寄生虫研究水平,我们访问了此3家小瓜虫病研究机构,并与美国小瓜虫研究学者进行了交流。在总结了访美收获的基础上,介绍了小瓜虫的研究进展,并就我国小瓜虫疫苗研究需要的科研设施建设、突破的主攻方向及国内外合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一、小瓜虫病 1.病原:多子小瓜虫. 2.症状:当虫体大量寄生时,肉眼可见病鱼的体表、鳍条和鳃上,布满白色小点状囊泡,因而该病又称白点病.严重感染时,由于虫体侵入鱼的皮肤和鳃的表皮组织,引起宿主的病灶部位组织增长,并分泌大量的粘液,形成一层白色薄膜覆盖于病灶表面.同时鳍条病灶部位遭受破坏出现腐烂.  相似文献   

6.
小瓜虫病是观赏鱼养殖常见病、多发病,若治疗不及时,死亡率高达90%以上;温室养殖日本锦鲤,由于养殖密度较大,水质较差,极易诱发小瓜虫病。通过孔雀石绿对日本锦鲤小瓜虫病治疗试验,对比不同浓度孔雀石绿对小瓜虫病的疗效,结果表明:80min内孔雀石绿对小瓜虫的半致死质量浓度为0.47mg/L。  相似文献   

7.
1989年4月,作者对永吉县口前鱼种场发生小瓜虫病的越冬池的水质、底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小瓜虫病的发生与水和底泥中的生态因子密切相关,环境不良将使小瓜虫病的病情加剧,鱼类死亡率大大提高。文中对小瓜虫病发生和防治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小瓜虫病又叫白点病,是由多子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s)寄生在鱼体引起的,多子小瓜虫分布广泛,该病感染性强,且难治愈,常常给水产养殖业和观赏鱼业造成极大的损失,因此小瓜虫病一直是全球研究的热点。目前,国内对多子小瓜虫病的研究很多,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对小瓜虫病的病理学特征、致病机理和防治方法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在淡水养鱼生产中,常会发现病鱼体表或鳃上呈现白色小点病变,即发生"小瓜虫病",并易引起病鱼大批死亡,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现将其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供参考. 一、病原体 小瓜虫常寄生于鱼的皮肤、鳍条和鳃等部位.小瓜虫成虫为球形,个体较大,长422微米、宽358微米,肉眼可见,全身密布短而均匀的纤毛,体上有纵向纤毛线,前端腹面有一近似圆形胞口,并有大、小核,大核呈马蹄形,小核呈球形紧贴在大核上,胞质内散布大量伸缩泡和食物粒.  相似文献   

10.
鱼类小瓜虫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小瓜虫病又叫白点病,是由多子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ls寄生于各种淡水鱼和观赏鱼的体表和鳃上引起的。该病由于危害严重、治疗困难,所以一直是鱼病专家研究的热点。本文中作者就目前小瓜虫病的病原学、病理学、免疫学,以及防治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国内小瓜虫病的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小瓜虫病和车轮虫病均为重要的鱼类纤毛虫病。近年来对传统化学药物耐药的纤毛虫越来越多。本文介绍了用中药治疗团头鲂小瓜虫和车轮虫混合感染的过程,以期对类似病例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1.体表具有白色症状的鱼病有小瓜虫病、粘孢子虫病、水霉病、微孢子虫病、钩介幼虫病、打粉病、三代虫病和白皮病。小瓜虫病体表、鳍条或鳃部布满许多白色点状薄膜状脓泡,细看白点间有充血红斑,病鱼死后2~3小时白点消失。微孢子虫病的体表是大小、形状不一的白点,呈灰白色胞囊  相似文献   

13.
春季常见鱼病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春季淡水养殖常见鱼病,如水霉病、赤皮病、竖鳞病、肠炎病、钭管虫病、小瓜虫病、萎瘪病、车轮虫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治方法,以期为广大养殖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 春季气温逐渐回升,一般温度在10~20℃之间,水温比较适宜各种病源体生长繁殖,尤其4~5月份更是鱼类发病的高峰季节。早春鱼苗孵化时,鱼卵易患水霉病,鱼苗易患指环虫、小瓜虫、斜管虫等鱼病。其症状及防治方法如下: 1.水霉病。病鱼体表水霉菌丝大量  相似文献   

15.
小瓜虫病是澳洲龙纹斑鱼人工养殖过程中威胁最大的病害,特别是在幼鱼阶段,致死率高达100%。通过两组药物治疗方案,对比和分析治疗澳洲龙纹斑小瓜虫病的效果。结果表明,试验组药物治疗方案(鱼康乐+氟苯尼考+盐酸土霉素药物制剂+活性腐殖酸钠)防治小瓜虫病鱼的鱼苗成活率高达93.3%,而参照组药物(福尔马林+工业盐)防治小瓜虫病鱼苗存活率仅30.0%。试验药物的优化配方为:鱼康乐2g·t~(-1),氟苯尼考3g·t~(-1),盐酸土霉素药物制剂3g·t~(-1),活性腐殖酸钠0.8g·t~(-1)。  相似文献   

16.
淡水白鲳病害较少,水温在26℃以上时,成活率大都在90%以上.随着秋冬季节的来临,当水温在15~20℃时,幼鱼易患小瓜虫病、白皮病、指环虫病;越冬期间,淡水白鲳还易患腐皮病、水霉病、车轮虫病等.……  相似文献   

17.
应用扫描电镜对患小瓜虫病的澳洲龙纹斑的鳃丝及鳃小片的表面形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小瓜虫分布在澳洲龙纹斑鳃的扁平上皮细胞之下、鳃丝表面及鳃小片之间,感染小瓜虫后澳洲龙纹斑的鳃丝及鳃小片出现一定程度的膨胀变形,鳃丝小骨裸露变形,鳃小片变粗且间距缩小,鳃小片末端膨大变形,顶端充血呈球状或棒状,黏液细胞分泌增多,而且在鳃丝及鳃小片上观察到氯细胞的分泌增多。  相似文献   

18.
网箱养殖草鱼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淡水网箱养殖草鱼过程中常出现的主要病虫害,并详细分析了出血病、肝胆综合症、水霉病、小瓜虫病、车轮虫病、中华鳋病、细菌性烂鳃病、肠炎病和赤皮病等病虫害的症状、流行危害以及对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1.性状本品为桔红色液体。2.药理作用该药能透过虫体表细胞胶膜和神经轴突膜卵壳层起触杀作用。可取代各种汞制剂,包括氯化亚汞(甘汞)、硝酸亚汞、醋酸汞、吡啶基醋酸汞等禁用药物。3.适用症本品是专门针对鱼类小瓜虫病而研制的特效药,主要杀灭寄生于鱼体的小瓜虫。并且具有抑制有毒藻类繁殖,保持池塘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20.
<正> 春季气温逐渐回升,一般温度在10~20℃之间,水温比较适宜各种病源体生长繁殖,尤其4~5月份更是鱼类发病的高峰季节。早春鱼苗孵化时,鱼卵易患水霉病,鱼苗易患指环虫、小瓜虫、斜管虫等鱼病。其症状及防治方法如下: 1.水霉病。病鱼体表水霉菌丝大量繁衍,呈白色或灰白色棉絮状,病鱼活动失常,食欲减退,终因体衰而死亡。防治方法:①防止鱼体受伤。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