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7 毫秒
1.
禽脑脊髓炎又称禽流行性震颤,是由禽脑脏脊髓炎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地方性传染病.本病主要侵害30日龄以内的幼年鸡,1~2周龄的幼雏鸡易感性最强.病鸡临床主要表现共济失调,头颈肌肉震颤和两肢不完全麻癖.病毒主要侵害脑和脊髓等中枢神经系统,其病理学变化特征为"非化脓性脑脊髓炎"病变.现将近年来各养鸡场送检的禽脑脊髓炎病例的病理变化特点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禽脑脊髓炎是一种主要侵害幼鸡的急性、高度接触性病毒病。该病主要侵害雏鸡中枢神经系统,典型症状是运动失调和头颈部震颤,又称"流行性震颤",主要病例变化为非化脓性脑脊髓炎  相似文献   

3.
禽脑脊髓炎又称禽传染性脑脊髓炎、流行性震颤,是由禽脑脊髓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主要侵害1~4周龄雏鸡的传染病,其特征为共济失调、瘫痪或完全麻痹,同时伴有头颈震颤。死于本病的雏鸡,一般无肉眼可见病变,但在病理组织学上却有特征性变化,对本病有诊断意义。近年来,我省的某些地区养鸡场和养鸡专业户的鸡群  相似文献   

4.
禽脑脊髓炎又称流行性震颤,是一种侵害雏鸡的病毒性传染病,通常以共济失调,瘫痪,头、颈、翅膀及尾部震颤为主要特征。主要介绍了禽脑脊髓炎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以及鉴别诊断,旨在为快速诊断禽脑脊髓炎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正通过对发病鸡进行临床剖检、病理组织观察及病毒分离鉴定,结果雏鸡患禽脑脊髓炎,同时制定了的防控措施,丰富了禽脑脊髓炎的临床研究数据。2018年10月,山东某地区某肉种鸡场孵化3批肉雏鸡,连续发生疫病,以共济失调和头颈震颤为主要临床特征,发病率为50%左右。有的病例瘫痪、不能正常站立,随之头颈出现轻度的颤动;有的不愿走动,蹲坐在跗关节上,一侧腿麻痹、半斜倒地;有的站立不稳,手握时会出现间歇性的震颤。对15只患病雏鸡进行剖检,初步诊  相似文献   

6.
禽传染性脑脊髓炎(Avian Encephalomyelitis,AE)是当今世界危害养禽业的主要疫病之一,对养禽业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本文从自然发病的雏鸡脑组织中分离到禽传染性脑脊髓炎病毒GD-S-29株,进行了致病性研究,并据此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禽脑脊髓炎(Avian Encephalomyelitis,AE)又称流行性震颤,是由禽脑脊髓炎病毒(Avian Encephalomyelitis virus,AEV)引起的一种主要危害4周龄以下雏鸡,以侵害中枢神经系统引起非化脓性脑炎为主要病理特征的病毒性传染病。具有突然出现和难以预测持续期等特点,能造成雏鸡的损失和母鸡产蛋率的下降,给养鸡业带来一定的威胁,成为当前世界上危害养禽业发展的主要疫病之一。本文就禽脑脊髓炎流行特点以及防控进行综述,旨在对亲脑脊髓炎的防控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禽脑脊髓炎又称禽“流行性震颤”,是主要侵害雏鸡的病毒性传染病,以共济失调和头颈震颤为主要特征,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本病一般都有疫苗接种,新生雏鸡中很少出现该病。2004年9月份,辽宁锦州市一孵化场的雏鸡发生了脑脊髓炎,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禽脑脊髓炎病毒内蒙古地方毒株NH937株经脑内注射感染.于攻毒后3,5,10,14,20,25,30 d,取攻毒组4只,对照组2只.取材大脑、小脑于95%乙醇中固定,经原位杂交染色,结果:着染部位主要在大脑皮层锥体细胞及皮质下各核团的较大神经元的胞浆内,呈现蓝紫色连成片或单独数个较大颗粒,小脑蒲肯野细胞胞浆内也较多见;此外小胶质细胞胞浆内也发现很多呈阳性.在病情严重时的10 d开始增多,直到病情恢复的30 d时,仍然很普遍.相对于未攻毒的阴性对照组明显增多.说明禽脑脊髓炎过程中脑组织细胞内MIP-1β和IL-8的mRNA大量上调,主要与趋化T淋巴细胞到血管外形成管套,再从管套弥散向周围神经组织;同时趋化小胶质细胞到病毒感染的靶细胞形成卫星现象和噬神经元现象等有关.  相似文献   

10.
该试验采用6日龄鸡胚、2日龄商品肉雏鸡和7日龄SPF雏鸡,分别进行了禽脑脊髓炎油乳剂灭活苗的鸡胚卵黄囊接种及雏鸡脑内和皮下接种试验,通过病理检验检测了疫苗的安全性,同时利用琼扩试验进行了疫苗的免疫效应性检测,利用攻毒试验进行了免疫保护性试验.结果表明,禽脑脊髓炎油乳剂灭活苗具有可靠的安全性和良好的免疫保护性,其琼扩效价可达1∶32.  相似文献   

11.
<正>鸡脑脊髓炎是由禽脑脊髓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侵害鸡神经中枢系统的传染病,又名流行性震荡。无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春、冬两季多发,主要侵害雏鸡和产蛋鸡,育成鸡表现不明显症状。本病最早为美国科学家发现,由美国兽医学会命名"鸡脑脊髓炎"。吉林省在2008年前几乎很少报道鸡脑脊髓炎病例,但近几年由于蛋鸡优良品种的引进,本病在一些蛋鸡场时有发现。1流行特点1.1主要危害1月龄以内幼鸡和产蛋鸡,以共济  相似文献   

12.
禽脑脊髓炎又称为流行性震颤,是一种主要侵害雏鸡的病毒性传染病,该病可导致雏鸡运动失调、头颈震颤,成年鸡感染后可造成产蛋量下降。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就禽脑脊髓炎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诊断要点进行详细阐述,同时提出了有效的防治措施,旨在对禽脑脊髓炎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禽脑脊髓炎又称为流行性震颤,是一种主要侵害雏鸡的病毒性传染病,该病可导致雏鸡运动失调、头颈震颤,成年鸡感染后可造成产蛋量下降.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就禽脑脊髓炎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诊断要点进行详细阐述,同时提出了有效的防治措施,旨在对禽脑脊髓炎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该试验采用6日龄鸡胚、2日龄商品肉雏鸡和7日龄SPF雏鸡,分别进行了禽脑脊髓炎油乳剂灭活苗的鸡胚卵黄囊接种及雏鸡脑内和皮下接种试验,通过病理检验检测了疫苗的安全性,同时利用琼扩试验进行了疫苗的免疫效应性检测,利用攻毒试验进行了免疫保护性试验。结果表明,禽脑脊髓炎油乳剂灭活苗具有可靠的安全性和良好的免疫保护性,其琼扩效价可达1:32。  相似文献   

15.
禽脑脊髓炎是一种由禽脑脊髓炎病毒引起的主要危害雏鸡的以运动失调、头颈震颤为特征性临床症状的病毒性传染病。此病的传染性很强,传播途径广泛,可以经蛋进行垂直传播,也可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进行水平传播。确诊此病要通过实验室检测,常用的诊断方法有鸡胚接种法、血清中和试验、雏鸡感染法、荧光抗体试验。由于禽脑脊髓炎暂无特效的药物治疗,主要通过预防来减少此病的发生。预防此病主要通过免疫接种和加强饲养管理来提高鸡群自身抗病能力,降低鸡群感染率。  相似文献   

16.
禽脑脊髓炎又称“流行性震颤”,是主要侵害雏鸡的病毒性传染病,以共济失调和头颈震颤为主要特征,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由于种鸡场对本病都非常重视,一般都进行疫苗接种,新生雏鸡中很少出现该病。2004年9月,我市一孵化场的雏鸡发生了脑脊髓炎,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AEV-NH937引起禽脑脊髓炎的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禽脑脊髓炎病毒NH937毒株脑内接种1日龄SPF雏鸡,分别在攻毒后3,5,10,14,20,25和30d分别宰杀对照组两只和攻毒组4只,取大脑和小脑、固定、HE染色。结果临床发病在第6天出现,第9天普遍发病并开始死亡,到第14天死亡停止。在第3天时,软脑膜充血出血、神经元再现少量变性坏死,第10天和14天损伤性变化最重,后管套现象和小胶质细胞增生等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禽脑脊髓炎(AE)病毒自分离流行毒株的生物学特性,以用于禽脑脊髓炎灭活疫苗的研制,以发病雏鸡脑组织为材料,进行SPF鸡回归试验、PCR检测、SPF鸡胚分离培养有限稀释纯化、特异性试验等,得到一株禽脑脊髓炎病毒,命名为HM08株,对该分离毒株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该毒株纯净、无外源病毒污染,E1代病毒含量达到10~(5.56)EID_(50)/0.2 mL,E2代至E15代病毒含量稳定在10~(7.0)EID_(50)/0.2 mL以上;100倍稀释的E1代毒种,经卵黄囊途径接种6日胚龄SPF鸡胚,12 d内,引起AE特征性病变的病变率达100%;用E1代毒按照500 EID50/只对1日龄、7周龄的SPF鸡脑内接种,出现AE特征性病变的病变率达100%;以该毒制成的疫苗0.3 mL/羽份免疫鸡,能获得100%保护。表明HM08株是一株较好的AE疫苗候选毒株。  相似文献   

19.
禽脑脊髓炎又称“流行性震颤”,是主要侵害雏鸡的病毒性传染病,以共济失调和头颈震颤为主要特征,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由于种鸡场对本病都非常重视,一般都进行疫苗接种,新生雏鸡中很少出现该病。2004年9月,锦州市一孵化场的雏鸡发生了脑脊髓炎,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规模鸡场鸡脑脊髓炎血清学调查鸡脑脊髓炎(AE)是由禽脑脊髓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主要侵害雏鸡的传染病。发病雏鸡出现运动失调,头颈震颤。成年鸡主要表现产蛋下降和生长缓慢。种蛋孵化率降低。为了解该病在规模鸡场的感染现状,笔者曾对2个规模场8个批次产蛋种鸡开展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