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丹顶鹤(Grus Japonensis)为国家一类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世界濒危物种,野生种群数量2600多只,繁殖于中国的东北、俄罗斯、日本、朝鲜等地,越冬于长江、黄河下游地区。丹顶鹤3年性成熟,一雄一雌制,每年4~6月开始繁殖,野生鹤每窝产卵l~2枚,极少数3枚,人工驯养繁殖可达22枚;雌雄轮流孵化,孵化期3l~33d,出壳后由亲鸟喂养。野生丹顶鹤以各种鱼、虾、蛙、甲壳类、昆虫、草籽为主食,辅食植物的嫩叶、根及蛇、鼠类等。丹顶鹤又称“仙鹤”,是重要的观赏鸟类。为了扩大种群,近20年来,国内外许多保护区、动物园等科研单位开展了人工驯养、繁殖丹顶鹤的研究工作。至2004年,国内动物园和保护区饲养丹顶鹤近150家,数量达1128只翻。  相似文献   

2.
越冬地丹顶鹤的人工孵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丹顶鹤是世界濒危鸟类,自然繁殖于我国北方、日本及俄罗斯,每对丹顶鹤每年产卵1-3个,最多孵化2只雏鹤,繁殖率很低。位于暖温带与北亚热带过渡地带,是丹顶鹤较适宜越冬地,由于受海洋性和大陆性季风影响。在丹顶鹤繁殖季节,温度偏高,湿度大,阴雨天多。这对丹顶鹤的繁殖带来困难,不利于丹顶鹤的种群的扩大。  相似文献   

3.
幼丹顶鹤住白细胞虫病病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发病情况 某自然保护区于2004年6月22日孵出丹顶鹤雏鹤共7只,该批雏鹤为自繁自养。8月2日,雏鹤开始陆续发病。8月5日,7只雏鹤全部发病。发病鹤表现为精神差,厌食,机体消瘦,拉稀,粪便呈白色和绿色。8月9日,病鹤死亡1只。此时,成年鹤未见发病病例。据饲养员反映,该区内的丹顶鹤过去曾有住白细胞虫病发病史。  相似文献   

4.
中西结合治疗灰鹤球虫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灰鹤 (Grus grus)观赏价值较高 ,被列入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 2 0 0 1年 6月 ,广东某地珍稀动物养殖场灰鹤感染球虫 ,经中西医结合治疗 ,病鹤现已康复 ,疫病得到控制。1 发病情况2 0 0 1年 4~ 5月份 ,该养殖场孵化出灰鹤 6只 ,6月份 6只雏鹤全部发病 ,体况严重消瘦 ,其中 1 0日龄和 2 5日龄的 2只雏鹤先后死亡 ,死亡率 2 /6。雏鹤发病初期精神不振 ,食欲减退 ,喜卧 ,不愿运动 ,强迫运动时步态不稳 ,严重时不喝水 ,不采食 ,腹泻 ,粪便绿色 ,后期呈暗红色或咖啡色 ,潜血检查为阳性。病末期 ,雏鹤共济失调 ,翅膀软瘫 ,甚至昏迷倒地、痉挛 …  相似文献   

5.
陈静华  卞红春 《中国家禽》2004,26(18):55-55
发病情况:某自然保护区于6月22日孵出丹顶鹤雏鹤共7只,该批雏鹤为自繁自养。8月2日,雏鹤开始陆续发病。8月5日,7只雏鹤全部发病,发病率100%。发病鹤表现为精神差,厌食,机体消瘦,拉稀,粪便呈白色和绿色。8月9日,病鹤死亡1只。此时,成年鹤未有发病病例。据饲养员反映,该区内的丹顶鹤过去曾有住白细胞虫发病史。剖检情况:肝、脾和肾脏肿大,表面及实质有大量豌豆大小的淡黄白色圆形结节;心肌苍白;喉头粘膜、气管粘膜、腹部脂肪和胸腹部气囊有少量芝麻大小的肉色和红色圆形结节;法氏囊不肿大,粘膜有红色圆形结节;肌胃和腺胃交界处粘膜有少量出血…  相似文献   

6.
丹顶鹤是吉祥、长寿、幸福以及对爱情忠贞不渝的象征,其体态优美,举止轻盈,鸣声嘹亮而深受人们的喜爱。由于数量稀少,国际资源和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其列入濒危物种红皮书,定为易危物种,我国亦将它定为一类保护动物。盐城保护区从1991年开始就开展在丹顶鹤越冬地进行人工繁殖并驯化丹顶鹤的研究,通过人工繁殖和驯养来扩大丹顶鹤的野生种群。经过几年的探索、研究,我们取得了人工繁殖丹顶鹤及其驯化的成功,在这几年的繁殖驯养过程中,我们发现如何解决好雏鹤的腿部疾病是取得育雏成功的关键。本文对我们在人工育雏过程中,雏鹤经常出现的腿…  相似文献   

7.
朱鹮引种繁殖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建立不同地区朱种群和加快繁殖 ,2 0 0 2年从洋县引种朱 6 0只到秦岭北麓 ,用人工孵化育雏和亲鸟自然孵化育雏相结合的方法 ,并加强幼鸟管理 ,对其中 14对繁殖朱进行了 2年观察研究。结果显示当年产卵 45枚 ,受精卵 35枚 ,受精率 77.78%,出雏 32只 ,成活2 6只 ,成活率 81.2 5%(2 6 / 32 )。 2 0 0 3年产卵 46枚 ,受精卵 40枚 ,受精率 86 .95%,出雏 35只 ,成活 34只 ,成活率 97.1%(34 / 35)。其中 ,2 0 0 2 ,2 0 0 3年亲鸟自然孵化 ,受精率分别为88.89%和 10 0 %,成活率均为 10 0 %,亲鸟自然孵化育雏优于人工孵化育雏  相似文献   

8.
丹顶鹤人工授精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丹顶鹤(Grus japonensis),鹤形目、鹤科。它是一种季节性迁徙的候鸟,在朝鲜及中国东部越冬,在日本、中国东北及西伯利亚的东南部繁殖,喜欢在水位相对较深的沼泽地筑巢、觅食,主要以鱼、虾、贝类、昆虫和一些植物嫩叶、根等为食。目前,随着野生栖息地的减少,丹顶鹤的生存受到很大的威胁,据资料介绍,丹顶鹤野外仅存1700~2000只,被列为濒危物种。  相似文献   

9.
鹤在我国文化中有崇高的地位,特别是丹顶鹤,是长寿、吉祥和高雅的象征,是重要的观赏鸟类。在饲养实践中,鹤常发生许多疾病,需用某些药物和疫苗治疗及预防。药物或疫苗的使用方法各异,只有根据鹤的生理特征及生活习性,而且方法得当,才能做到安全、有效用药(疫苗),进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1滴鼻或点眼法给雏鹤接种鸡新城疫疫苗时,或雏鹤患有眼疾应用各种抗菌滴眼液时可采用滴鼻或点眼法。需要2人配合进行。捕捉雏鹤时一人(A)可用右手虚握住其身体,左手抓住雏鹤的两腿让鹤在两手间呈自然卧状;另一人(B)用左手食指与拇指固定住雏鹤的头部,右…  相似文献   

10.
丹顶鹤(Grus japonensis)成为濒危种在自然界中已日趋减少,而且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丹顶鹤的繁殖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卵的受精率低,有些鹤虽然已具有适宜的饲养环境,饲料和光照等条件,但产的卵仍然不受精或受精率很低。比较可行的措施是采用人工授精技术。 70年代人工授精技术应用于鹤类繁殖在国外获得成功。1977年美国国际鹤类基金会Archibala.G. 对丹顶鹤进行人工授精实验,卵的受精率为87%(Archibala.G.1987)。1982年日本多摩动物公园对白枕鹤进行人工授精实验,所产的12枚卵中有4枚受精,受精率为33%。1983年进行人工授精实验,产卵8枚,其中3枚受精,受精率37.5%(东京  相似文献   

11.
20 0 1年 1月 1 5日辽宁省某市动物园饲养的 2 0多只丹顶鹤突然发病 ,特点是发病急、死亡快 ,3天内共死亡 6只 ,个别鹤没有任何症状就发生死亡。多数病鹤表现精神委顿 ,羽毛蓬乱 ,呼吸困难。开始排白色水样稀便 ,后来粪便呈黄绿色 ,有的混有血便 ,病程一般为 1~ 3天。剖检最急  相似文献   

12.
丹顶鹤的饲养与繁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吕士城  陈浩 《中国家禽》1998,20(4):40-41
丹顶鹤的饲养与繁殖吕士城陈浩(江苏省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24333丹顶鹤(Grusjaponensis)俗称“仙鹤”。丹顶鹤和其它鹤类一样,在生物进化、生态学、仿生学、遗传学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在医药、卫生、体育、文化教育等方面都具有重...  相似文献   

13.
1998年4~8月对哈尔滨动物园人工繁殖的丹顶鹤、白枕鹤和蓑羽鹤雏鸟的体温进行了连续测量。1~11日龄,3种鹤雏鸟体温调节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白枕鹤-蓑羽鹤-丹顶鹤。12~16日龄,其顺序变为:蓑羽鹤-白枕鹤-丹顶鹤。17日龄后,丹顶鹤雏鸟体温调节能力跃居首位,其他2种鹤的雏鸟体温调节能力基本相同。丹顶鹤雏鸟体温达到恒定,体温调节能力完全建立的时间为20日龄,比另2种雏鸟体温达到恒定,体温调节能力完善的时间均提前。当3种鹤雏鸟体温调节机能发育完善之后,不再依赖于外界环境温度,靠自身内部器官的调节并借助于羽毛的保温性能,即可维持自身体温。  相似文献   

14.
丹顶鹤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世界濒危物种,分布在中国、俄罗斯、日本、朝鲜,目前世界上野生数量不足200U只。为了扩大种群,20年来国内外保护区、动物园等科研单位开展了人工驯养、繁殖丹顶鹤的工作。盐城自然保护区从1985年开始人工饲养繁殖幼鹤,至今饲养幼鹤已有SO余只。由于饲料单一,人工饲养的幼鹤常发生趾向内弯曲以及以胜路关节着地为主要特征的腿病。经临诊观察及药物治疗确诊为维生素B。缺乏症。1饲养管理幼鹤出壳门h后,移到保温箱,箱内温度开始为36.ST,随着日龄的增加,逐日降温0.5-08T;育雏室内有一运动场,大/b3x…  相似文献   

15.
成虫细小,肉眼难以看清。虫体愈向前端愈细,前半部为食道,占虫体长约1/3~2/3。雄虫大小为1.4—1.6毫米×0.04-0.05毫米,雌虫大小约3-4毫米×0.06毫米。胎生。成虫寄生于小肠,幼虫寄生于横纹肌,成虫和幼虫寄生于同一个宿主。  相似文献   

16.
扎龙保护区在2005年预防禽流感过程中,采用鸡禽H5N1亚型流感疫苗,对186只丹顶鹤做了H5N1的预防注射,注射剂量为成鹤2.0 ml,雏鹤1.5 ml.注射后7~8 d有4只丹顶鹤出现蔫食,精神不振以及神经症状等不良病理反应,经抢救治疗,均治愈.  相似文献   

17.
罗太明 《蚕学通讯》2002,22(2):16-17
桑梢小蠹虫 (学名CryphalusexignusBlandford)又叫桑小蠹、桑枝小蠹虫、黑蠹虫等。属鞘翅目、小蠹虫科。1 形态特征桑梢小蠹虫成虫体长 1 .5~ 1 .8毫米 ,椭圆形 ,初羽化时黄白色 ,渐变至黑色 ,密生淡褐色短毛 ,头小 ,隐于前胸背板下 ,触角锤状 ,末端膨大呈卵形 ,鞘翅黑色 ,每翅有 1 0条纵列刻点。卵长椭圆形 ,0 .6毫米× 0 .3毫米 ,玉白色 ,卵壳极薄。成长幼虫体长 1 .7毫米左右 ,圆筒形 ,初孵化时乳白色 ,后变为淡黄色 ,体表散生短毛。蛹圆筒形 ,乳白色 ,体长 1 .5~ 2毫米 ,属离蛹型。2 为害特点桑梢小蠹虫的…  相似文献   

18.
笼养丹顶鹤性活动行为模式的时间分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丹顶鹤是世界上第二大稀有鹤类,1998年就被IUCN在中国动物红皮书中列为濒危等级。目前,现有的野生种群和圈养种群数分别为2 600只和1 000只左右。随着野生丹顶鹤数量的逐渐稀少,丹顶鹤的保护工作已引起全世界的普遍关注,研究也越来越深入。丹顶鹤(Grus japonensis)属典型的“一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1976年成立以来在丹顶鹤种源鹤的选择、交尾、营巢、产卵、孵化到育雏等人工驯养繁育方面开展了大量系统性的研究工作,实现了人工散养丹顶鹤在野生环境下的自然繁殖,也成功完成了丹顶鹤户外散养越冬和人工繁殖驯化的相关工作。  相似文献   

20.
丹顶鹤(Grus japonensis)因外力作用骨折,在人工饲养中时有发生。我们于1986年3~10月治愈丹顶鹤骨折2例。现将病例介绍如下。一、发病与诊断1.1986年3月23日11时30分左左,(84)4号鹤(♂)受惊撞笼,右翅垂下,仅有皮肉相连,失血很多。经检查诊断为右翅尺骨、桡骨同时开放性骨折。2.1986年8月29日9时许发现(78)1号鹤(♂)左腿失去自控能力,不能走路,只能用右腿站立。经检查左腿跗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