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8 毫秒
1.
玉米疯顶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疯顶病是一种影响玉米生产的危险性病害,在我国多个省市都有发生,辉县市2010年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2.
<正>甘肃省临泽县于2004年在个别制种玉米上首次发生玉米顶腐病,2005~2007年,玉米顶腐病在我县迅速扩展蔓延,发生范围、为害程度逐年加大,在全县玉米制种和大田玉米上普遍发生和流行,造成严重产量损失,为我县制种玉米的新病害。顶腐病具有某些系统侵染的特征,病株产生的病原菌分生孢子可以随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1发病的特征与诊断的区别  相似文献   

3.
玉米病毒病发病流行原因分析与防控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病毒病是系统侵染性病害,是玉米上危害损失重而难以防治的病害。为了探明浙江西北部地区新近大面积发生的玉米病毒病病原和灾发流行规律,研究提出防治技术。于2008-2011年对该病的病原、传毒媒介、发病流行规律、致灾因子和综合防治技术进行调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浙江临安等地发生的玉米病毒病为玉米矮缩病,又称玉米粗缩病,是由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BSDV)引起,灰飞虱为传毒媒介;病害发生流行与介体灰飞虱发生量和带(传)毒率、气候条件、玉米品种抗病性、播栽期,以及水稻发病状况等具有密切关系;提出了病害防控对策和综合防治技术,并在生产上示范和大面积推广应用,有效地控制了病害发生危害,保障了玉米的丰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茄子黄萎病的发病规律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茄子黄萎病又称半边疯、黑心病、凋萎病,是危害茄子的重要病害。近几年来,随着我省茄果类蔬菜面积的扩大,茄子黄萎病逐年加重。本文阐述了茄子黄萎病的发病规律,并提出了相应的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5.
钱思平 《种子世界》2021,(10):0063-0065
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是保障玉米种植产量与质量的关键。针对玉米丝黑穗病与顶腐病两大常见病害,要针对性采取有效措施以保障防治效果,促进优质高产实现。本文对玉米丝黑穗病与顶腐病的发病原因进行分析,并就相应防治技术展开探讨,以期能为当地玉米种植的科学化、高效化发展提供些许支持。  相似文献   

6.
玉米粗缩病也称玉米条纹矮缩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的病毒性病害。玉米粗缩病超过其他任何一种玉米病害,危害之大,严重影响粮食产量。玉米粗缩病曾是西北河西走廊以西种植玉米地区的主要病害。1969~1971年在甘肃省敦煌县连续3年发生,造成较大的损失。1993年以来,在山东省种植玉米的个别地区就有零星发生,1996年以来以发生蔓延到玉米主栽的几个省份。经积极采取防治措施,收到了一定的控制效果。2004年在铁岭市昌图县的玉米种植区域的个别地块已经发现了此病,经田间调查发病率在10%~20%,严重地块在33%。发病后及时用药防治的能有效控制病情蔓延,及时防治还能缓解病情减轻病害。发病及时防治后的又经田间调查,病情已经控制在8%以内。玉米苗期发现粗缩病就应抓紧时间查看苗情,积极采取控制措施及早防治,能得到有效地控制病情,让病害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点。  相似文献   

7.
玉米粗缩病是我国北方玉米产区流行的重要病害。介绍了玉米粗缩病的发病症状、传播方式、发病规律及发病条件,从选用抗耐病品种、播前药剂拌种、加强田间管理、苗后预防及发病田喷药防治等方面提出了玉米粗缩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灰飞虱传水稻病毒病双控技术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倪萌  张银贵  徐小兰 《作物杂志》2012,28(2):101-102
针对水稻条纹叶枯病和黑条矮缩病可同时暴发流行的威胁和两种病害同由灰飞虱传播的共性,以及水稻上缺乏黑条矮缩病抗性品种的现状,根据两种病害危害规律和本地栽培特点设计了主要依靠栽培措施阻断和避让灰飞虱传毒同时控制两种病害的双控技术。主要技术措施是利用机插秧的栽培技术特点辅以适期迟播+秧田无纺布覆盖+适期移栽的控病方法。  相似文献   

9.
玉米顶腐病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新的系统侵染性病害,因其潜在危险性较高,呈逐年上升趋势,应引起重视。分析了该病的发生过程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0.
玉米粗缩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的病毒病,病株节间缩短,异常矮小,多不能抽穗结实,单株产量损失可达70%-100%,轻者减产20%-30%,严重者达70%80%,晚春播种、麦田套种、油菜及大蒜茬等玉米甚至绝产,给我国许多玉米产区带来严重影响。2008年山东省发生面积73.3万hm^2,改种5.9l万hm^2,绝产1.67万hm^2,玉米粗缩病成为该区玉米生产上的重要病害。2011年威海地区春播玉米发病更是严重,大面积毁种或绝产。玉米粗缩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感病后尚无可行、有效的防治措施,品种抗病性利用是最经济、有效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1.
<正>一、病害防控:粗缩病——重在防控传毒害虫由于目前玉米种子播种前均进行了包衣处理,苗期常发病害一般都能得到控制。需要农民密切注意的是近年来常发的玉米粗缩病。该病主要是由灰飞虱、蚜虫等害虫传播造成。粗缩病在玉米生长前期侵染的早期症状容易被忽略,而且田间植株症状不明显。当粗缩病一旦表现出症状,就已经没有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黄金华  王蕊  霍建中 《种子科技》2012,30(10):46-47
玉米粗缩病是由玉米粗缩病毒(MRDV)引起的一种玉米病毒病,是我国北方玉米生产区流行的重要病害。研究玉米粗缩病的发病规律及症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防治,对减轻病害发生非常重要,可将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1玉米粗缩病症状特点及病原1.1症状玉米整个生育期都可感染发病,以苗期受害最重。玉米出苗后即可感染,5~6片叶即可显症,前期在心  相似文献   

13.
玉米顶腐病是近年来生产上越来越严重的一种新病害,1998年在阜新发现,2002年在沈阳周边地区发生严重,近年来在吉林、黑龙江、河北、甘肃等地都有局部发生,2005、2006年锦州地区零星发生,只有个别农户咨询,2007年发生面积广泛,在生产上引起影响和重视。通过调查,总结出辽西地区发生顶腐病的规律和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玉米顶腐病在鲁东南地区夏玉米产区的发生,呈现出面积不断增大和病情逐年加重的趋势,已经成为该区域为害损失趋重,潜在危险性较高的玉米新型病害.  相似文献   

15.
玉米细菌性病害及其防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细菌性病害具有传播快、发病迅速、控制难度大、生产损失严重等特征。近年我国从国外引进的玉米种子日益增多,国内玉米制种基地集中、玉米种植区之间种子调运频繁,田间已发现症状多样的细菌性叶斑病,其中有些是种传病害,有些是种子带菌。因此,我国玉米生产已面临细菌性病害的潜在威胁。介绍了常见的玉米细菌性病害,对这些病害的病原、症状、传播途径、发病条件以及防治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陈家友 《种子科技》2010,28(1):45-46
玉米粗缩病是由灰飞虱以持久性方式传播的一种玉米病毒病.是我国北方玉米生产区流行的重要病害。  相似文献   

17.
玉米粗缩病研究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粗缩病是由玉米粗缩病毒(MRDV)引起的一种玉米病毒病。由灰飞虱以持久性方式传播。玉米粗缩病是我国北方玉米生产区流行的重要病害。粗缩病发生比较普遍,重病田病株率高达30%以上,是制约玉米产量进一步提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玉米顶腐病是玉米生产上发生的一种新型病害。该病害主要由土壤中的轮枝镰孢菌亚黏团变种引起的,易导致玉米植株矮化,果穗变小,籽粒不饱满,严重的雌、雄穗败育、畸形而不能抽穗形成空秆。近几年,该病在鲁东南夏玉米产区呈现出面积不断增大和病情逐年加重的趋势,已经成为该区域危害损失趋重、潜在危险性较高的玉米新型病害。  相似文献   

19.
河西走廊玉米自交系顶腐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田间调查、标本采集、病原菌分离培养鉴定以及致病性测定,明确了河西走廊玉米自交系发生的新病害是顶腐病(Fusarium moniliforme Vat.sublutinans Wr.&Reink),该病害在河西走廊玉米制种田个别自交系上发生,蔓延速度快,危害重,呈逐年加重趋势。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玉米茎腐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春来 《中国农学通报》2017,33(30):130-134
玉米茎腐病是一种世界性土传真菌病害,该病害在我国玉米产区均有发生。近年来,受耕作制度(如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等)的改变和气候变化的影响,生产中使用的高抗茎腐病的玉米品种不多等因素,致使田间病原菌数量增加,我国玉米茎腐病有逐渐加重的趋势。针对玉米茎腐病危害逐年加重的现状,本文系统综述了玉米茎腐病致病菌、发病症状表现、病情分级标准、病害侵染规律、抗性鉴定评价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并提出了玉米茎腐病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