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明确农业生产资料投入和作物受灾面积对作物产量的影响以及作物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对华北地区种植结构演变的影响。本研究利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和线性回归等方法分析1981—2015年河北、河南和山东3个华北地区粮食主产省的作物生产、农业生产投入和作物受灾面积等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1981—2015年,华北地区玉米和花生种植面积均显著增加,大豆和棉花种植面积均显著减少,冬小麦和油菜种植面积保持相对稳定;冬小麦、玉米和花生总产量显著增加,大豆和棉花总产量显著下降;1981—2015年所有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均显著增加,其中冬小麦、玉米和花生单位面积产量增加速率较快,大豆和棉花单位面积产量增速较慢;2)1981—2015年,华北地区氮肥、磷肥和钾肥等肥料投入和有效灌溉面积均显著增加,增长速率分别为14.3万t/年、7.2万t/年、7.3万t/年和12.2万hm~2/年;3)旱灾是影响华北地区作物生产的主要自然灾害,1981—2015年各省旱灾受灾面积显著减少;4)农业生产资料投入增加是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提升的主要推动力,自然因素中旱灾是造成作物产量波动的主要因素,作物之间的比较优势是华北地区种植结构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2.
内布拉斯加州位于美国的中部,北纬40—43度,西经96—104度之间。在美国素有农业州之称,全州的总土地面积为1982万公顷,农用土地面积为1907万公顷。1985—1989年的作物总种植面积分别为765.5、737.1、676.4、700.7和737.1万公顷,牧场面积约为820万公顷,森林面积约39万公顷。由于政府号召休耕养地,实际作物种植面积年际间有一定的波动。  相似文献   

3.
红薯是主要粮食作物之一,郊区历年种植面积约十万亩,占秋粮作物面积的百分之十五左右。但由于过去对红薯重视不够,抓得不紧,栽培方法落后,品种退化,产量不高,一九七二年红薯单产仅一千六百零五斤,成了农业生产上一个薄弱环节。为了促进农业大上快上,迅速提高红薯产量,改变红薯生产落后面貌,遵照毛主席  相似文献   

4.
2005—2009年吉林省玉米育种产量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2005—2009年通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作物所配制玉米新组合的产量演变情况,结果表明,玉米育种产量是不断提高的,指出了玉米组合配制高产策略。  相似文献   

5.
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可能影响及适应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100年来,全球地表温度呈不断升高的趋势,且这种趋势还将继续。全球气候变暖已经对许多自然系统和生物系统产生了可辨别的影响。农业是最脆弱的生态系统之一,受气候变化的影响也最直接。由于气候变化使农业气候资源发生变化,从而直接影响到农业种植结构、作物品种布局以及作物产量。综述了近年来气候变化对农作物产量、农业气候资源以及我国农业种植制度和作物品种布局影响的研究成果,并针对未来气候变化提出农业适应措施以及选择措施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水稻是南朝鲜的主要作物,粮食作物总产中67—70%为大米,农户收入的50%和农业收入的70%来自稻作。过去30年来,南鲜朝水田面积增加了1.2倍,稻米总产增加了3倍,单产增加了2.5倍。1950年以前,每公顷水稻产量只有2.0吨,到1970年为止,每年约增产31公斤。进入七十年代,通过灿粳稻杂交优势、提早插秧、合理  相似文献   

7.
农药的功过     
农药的开发和广泛使用的结果,给农业生产带来了高产、稳产,同时节省劳力。 作物因使用农药而增产,不仅是由于直接减少了病虫草害造成的损失,而且有利于作物的适时播种、栽插和多肥、密植等增产技术的实施。 战后,尽管施肥量迅速恢复,但由于水稻病虫害的药剂防治技术尚未确立,至1952年,水稻单产基本上没有增加,每亩产量仅400—467斤。亦即不进行病虫害防治,只单  相似文献   

8.
国内外的研究资料和生产实践证明,约有65%的作物产量取决于土壤肥力。针对我国农业生产中主要依靠化肥促使作物增产,作物秸秆还田技术没有得到推广应用的现状,本文介绍了秸秆还田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9.
世界作物每年由于害虫造成的损失,约占潜在产量的14%左右。各种作物的损失率不同,其中小麦较低,约5%,水稻较高,约27%(亚洲约35%)。尽管广泛利用了杀虫剂和其他防治手段,世界许多作物产区的产量损失依然大大超过5%。如果把仓库害虫和传毒介体昆虫的为害计算在内,损失将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10.
<正>据美国农业部的研究表明,在美国中部的一些大平原,通过减少作物耕作有助于保水和减少由于气候变化造成的产量损失。这个研究小组的负责人Laj Ahuja和农业研究局农业系统研究小组的其他研究人员将15年到17年的气候预估叠加在一起,观察未来作物产量可能受到的影响。此项工作得到美国农业部气候变化响应优选项目的支持。研究小组在农业研究局的科罗拉多州阿克伦城中部大平原研究站收集了田间数据。此项预估包  相似文献   

11.
一次性施肥在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中的应用与环境效应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当前我国粮食生产面临过量施肥、氮肥利用率低和农业劳动力短缺等问题,探讨主要粮食作物一次性施肥技术及其对作物产量、肥料利用效率以及环境效应的影响,为我国粮食生产的简化施肥提供技术支撑。本论文系统分析了一次性施肥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其在三大粮食作物上的应用效果,针对一次性施肥技术存在的不足,提出其在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主产区的推广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一次性施肥是一种生产轻便、节本增效和保护环境的技术模式。当前农业生产中,通过一次性基施缓控释肥、氮肥减量施用技术以及化学调控技术均可以实现三大粮食作物的一次性施肥。与农民传统施肥方式相比,一次性基施缓控释肥可以显著提高玉米、小麦和水稻三大粮食作物的产量和氮肥利用率,产量、氮肥利用率分别提高3.1%—31.7%、6.2%—86.6%;显著减少农田氨挥发、氧化亚氮排放、氮素淋溶和径流损失,分别减少18.1%—81.3%、22.4%—73.4%、0—53.0%和0—43.2%。氮肥减量施用技术可在减少20%—37%氮肥施用量的条件下,维持玉米、小麦和水稻的产量不降低,提高三大粮食作物氮肥利用率2.3%—20.4%,以及降低氮素的损失。添加硝化抑制剂可使三大粮食作物产量、氮肥利用率分别提高6.5%—20.1%、5.0%—78.3%,使氧化亚氮排放显著降低22.1%—51.0%;添加脲酶抑制剂显著提高三大粮食作物产量5.8%—22.8%,显著提高玉米、小麦氮肥利用率25.4%—40.7%,同时显著降低三大作物氨挥发、氧化亚氮排放46.1%—51.2%、11.9%—45.2%。在全国主要粮食主产区的应用结果表明,一次性施肥技术既实现了作物稳产高产、氮肥高效和氮损失减少,又节省了农业劳动力和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因而,一次性施肥技术协同实现了作物高产、养分高效和环境友好的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同时解决了我国当前农业生产劳动力不足的难题,是适宜在全国粮食主产区全面推广和应用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2.
根据印度咖啡出口协会信息,由于2011-2012年种植区暴雨,2011-2012年咖啡产量将减少,印度的咖啡产量将减少为29.5万t。咖啡是大小年作物,因此小年产量较低。印度每年咖啡产量约为32.2万t。2010-2011年印度咖  相似文献   

13.
农业实践表明,异常气候是引起澳大利亚农作物产量年际波动的主要原因。如1965—1968年,由于每年气候变化悬殊,其年产量依次为:0.57、1.91、0.71吨/公顷。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温度方面 在澳大利亚海拔高的谷地,内陆和南部地区,霜冻极为常见。在昆士兰海岸附近地区,一些易受霜冻危害的作物,如香蕉或甘蔗仍可正常生长。苹果需要一定的低温,以诱发花芽的发育,故苹果被栽植在塔斯马尼亚或高地上。一般来说,某地某种作物的种植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地气温是否超过了该作物生长的临界  相似文献   

14.
回顾了农业气象作物产量预测的发展历程,阐述了农业气象作物产量预测业务支持系统的特点和丰富的农业气象作物产量预测的特点更新,及时传输,综合预测技术和操作规范。本文分析了当前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如作物资源估测困难等。分析了产量预测模型的物理化学和动态特性,以及产量预测的全球化趋势。基于机遇和挑战气象部门应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解决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利用气候资料、农业气象站作物资料和统计年鉴资料,在WOFOST模型标定与区域化的基础上,使用WOFOST模型模拟河南省冬小麦主要种植区18个代表性站点2015—2019年不同水平产量潜力,结合实际产量量化冬小麦产量差,并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2015—2019年河南省冬小麦光温生产潜力平均值为6608~10...  相似文献   

16.
嫁接作为一项农业生产技术,已在农业、 经济作物和园艺植物中广泛使用.在农业育苗和生产中,嫁接是一种提高抗性、解决连作障碍、增产增收的重要技术教学手段,对作物产量、品质、抗性等均有重要影响.本文主要介绍和采用2种方式进行紫色马铃薯与樱桃番茄嫁接.通过嫁接技术将2种茄科作物融合到单株植物上,培育了马铃薯—番茄共生作物,实现...  相似文献   

17.
<正> 一、丰富的农业剩余物资源是我省沼气发酵的物质基础我省地处长江、淮河流域,横跨亚热带和暖温带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全省各地太阳的年辐射量为110—130千卡/cm~2,阜阳、砀山、毫县一带可达130千卡/cm_2,沿江一带和山区,大致相等,仅115千卡/cm_2。所以,农业剩余物的资源是很丰富的。根据省统计局和农业厅于1981年公布的十种主要作物的产量,参照有关资料(……)等,确定秸秆重量和作物产量的比例概数,以吨为单位计算农业剩余物资源,列于表1。  相似文献   

18.
马铃薯是粮菜兼用作物,由于其适应性广、生育期短、产量高,近几年成为闽北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项目。特别是加工型“大西洋”马铃薯发展较快,近两年种植面积都在7000—8000亩,其中松溪、浦城、建阳、延平等地种植面积较大,通过发展定单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农作物的产量有90—95%是作物在光合作用中利用日光能同化CO_2所形成的。因此,光合作用在农作物的产量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是当前农作物产量远较理论值为低,其主要问题在于光能利用率不高[1、2]。所以生产中许多农业技术和措施都是直接或间接地提高光能利用率或光合强度,从而提高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在农业生产中的合理密植正是提高光能利用率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在水稻及小麦方面曾比较  相似文献   

20.
杂草危害与除草剂的使用 据统计,全世界广泛分布的杂草30,000种,每年约有1,800种对作物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而生长于主要作物地的杂草约有200种,其中危害最严重的有20—30种。 在上万年的世界农业发展过程中,防治杂草一直是生产中的一大问题,也是农业生产者所关注的重要问题。随着世界农业生产的发展,杂草防治技术从人工、畜力、耕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