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ND4基因部分片段探讨中国4个家驴品种的母系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分析中国家驴的遗传多样性,对保种和开发利用这一固有遗传资源提供有益帮助,并对其母性起源提供一些基础资料,作者对我国4个家驴品种(德州、凉州、云南、蒙古)209个个体的mtDNAND4基因编码区409bp片段进行了扩增、单链构象多态(SSCP)检测与测序分析,共检测到5种单倍型8个多态位点,其单倍型多样度为0.4699,核苷酸多样度为0.00308,表明我国家驴的遗传多态性比较丰富。通过对各单倍型序列按照脊椎动物线粒体编码规则翻译成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发现,部分核苷酸变异引起了氨基酸的变异。构建的简化加权中值网络聚类图显示,4个家驴品种的样品来自两个母系源头,并且,4个中国家驴品种都是由这两个母性世系混杂而成的,即未发现由同一种世系构成的品种。这与以前基于D-loop区序列对于中国家驴的研究结果相似,即地理位置、世系构成以及母性起源之间没有明显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2.
延边牛线粒体DNA D-loop序列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4头延边牛个体与GenBank中4头朝鲜牛个体的线粒体DNA(mtDNA)D环(D-loop区)910bp全序列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发现,8头黄牛个体mtDNAD-loop序列由8种单倍型组成,单倍型比例为100%,表明2个黄牛品种mtDNA遗传多态性很丰富;在4头延边牛D-loop区序列中,共检测到核苷酸多态位点17个,核苷酸变异率为1.87%;在4头朝鲜牛中共检测到核苷酸多态位点10个,核苷酸变异率为1.10%;延边牛和朝鲜牛mtDNAD-loop全序列突变类型均为转换、颠换和插入/缺失,其中以转换为主;序列分析显示朝鲜牛与延边牛的同源性很高,达98.90%~99.67%,表明朝鲜牛和延边牛亲缘关系很近。  相似文献   

3.
应用RAPD和mtDNA D-loop区序列对长江下游长春鳊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从4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扩增条带清晰的28个引物,对24尾采自长江下游常熟江段长春鳊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检测到178个位点,扩增片段大小在0.2~2 kb之间,其中多态位点有83个,占46.63%;个体间最大的遗传距离为0.132 6,最小的遗传距离为0.047 6,平均遗传距离为0.088 5;群体的Shannon多样性指值为0.098 6.RAPD结果表明该长春鳊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处于中等水平.对其中8尾长春鳊mtDNA D-loop区序列(938 bp)进行了分析,发现了8种单倍型,检测出17个多态性核苷酸变异位点,多态位点比例为1.81%,变异位点为15个转换,2个颠换;单倍型多态性(h)为1.000,核苷酸多态性(pi)为0.006 2,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为5.821,单倍型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006 3.结果说明长春鳊mtDNA D-loop区在个体间的遗传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4.
用RAPD及mtDNA D-loop区序列揭示长江下游长春鳊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RAPD和mtDNA D-loop区序列对长江下游长春鳊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从4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扩增条带清晰的28个引物,对24尾采自长江下游常熟江段长春鳊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检测到178个位点,扩增片段大小在0.2~2 kb之间,其中多态位点有83个,占46.63%;个体间最大的遗传距离为0.132 6,最小的遗传距离为0.047 6,平均遗传距离为0.088 5;群体的Shannon多样性指值为0.098 6.RAPD结果表明该长春鳊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处于中等水平.对其中8尾长春鳊mtDNA D-loop区序列(938 bp)进行了分析,发现了8种单倍型,检测出17个多态性核苷酸变异位点,多态位点比例为1.81%,变异位点为15个转换,2个颠换;单倍型多态性(h)为1.000,核苷酸多态性(pi)为0.006 2,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为5.821,单倍型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006 3.结果说明长春鳊mtDNA D-loop区在个体间的遗传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5.
对分布于我国海南东部海域的波纹裸胸鳝群体(n=21)的mtDNA D-loop区987 bp全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1条波纹裸胸鳝D-loop区序列中,A+T平均含量为62.5%;经比对,共检测到177个核苷酸多态位点,约占核苷酸总数的18.7%;D-loop全序列突变类型有5种,即转换158、颠换18、插入2、缺失1及转换与颠换共存1,它们分别占核苷酸多态位点的89.3%、10.1%、0.3%、0.15%及0.15%。由此构建了中国海南沿海21条波纹裸胸鳝的NJ分子系统树,聚类分析表明:所测波纹裸胸鳝的mtDNA D-loop序列表现为2个单倍型组,从而可以看出这21条波纹裸胸鳝可能有2个母系起源,从系统树上来看,它们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地域差异。  相似文献   

6.
测定了21尾长江口鲚属鱼类mtDNA D-loop区全序列,长度在1 233~1 372 bp之间,其中凤鲚长达1 372 bp,短颌鲚为1 233 bp,刀鲚和湖鲚出现长度的异质性现象,各具有1 271 bp和1 233 bp两种类型.识别了终止序列区、中央保守区和保守区.终止序列区长650~790 bp,包含了多个重复的ETAS,结构为:TACATAT---ATGTAqTATAT.全序列21次转换中的17次和9次颠换中的7次都发生于该区.终止区还包含140个多态位点和97个系统发育信息位点,分别占整个D-loop区相应位点的80.9%和78.9%.中央保守区中的CSB-F、CSB.E、CSB-D等保守序列分别为CSB-F:ATGTAGTAAGAGACCACC,CSB-E:AGGGACAACTGTGGGGG,CSB-D:TATTCCTGGCATCTGGT,有24个多态位点和18个系统发育信息位点来自该区.在保守区识别了CSB1、CSB2和CSB3,序列为CSB1:TT-ATAGAAGA-T-ACATAA,CSB2:AAACCCCCTTACCCCC,CSB3:TGTCAAACCCCGAAA,仅有9个多态位点和8个信息位点.研究表明D-loop区的序列变异主要来自终止序列区.  相似文献   

7.
长江口鲚属鱼类线粒体DNA控制区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21尾长江口鲚属鱼类mtDNA D-loop区全序列,长度在1 233~1 372 bp之间,其中凤鲚长达1 372 bp,短颌鲚为1 233 bp,刀鲚和湖鲚出现长度的异质性现象,各具有1 271 bp和1 233 bp两种类型.识别了终止序列区、中央保守区和保守区.终止序列区长650~790 bp,包含了多个重复的ETAS,结构为:TACATAT---ATGTAqTATAT.全序列21次转换中的17次和9次颠换中的7次都发生于该区.终止区还包含140个多态位点和97个系统发育信息位点,分别占整个D-loop区相应位点的80.9%和78.9%.中央保守区中的CSB-F、CSB.E、CSB-D等保守序列分别为CSB-F:ATGTAGTAAGAGACCACC,CSB-E:AGGGACAACTGTGGGGG,CSB-D:TATTCCTGGCATCTGGT,有24个多态位点和18个系统发育信息位点来自该区.在保守区识别了CSB1、CSB2和CSB3,序列为CSB1:TT-ATAGAAGA-T-ACATAA,CSB2:AAACCCCCTTACCCCC,CSB3:TGTCAAACCCCGAAA,仅有9个多态位点和8个信息位点.研究表明D-loop区的序列变异主要来自终止序列区.  相似文献   

8.
贵州瑶山鸡线粒体DNA D-loop区序列的多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从母系遗传角度探明贵州瑶山鸡的群体遗传背景,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技术对124只贵州瑶山鸡样品的线粒体DNA控制区(mtDNA D-loop)第Ⅰ高变区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分析的D-loop区部分序列(570bp)中,A、G、C、T核苷酸平均含量分别为30.1%、13.5%、29.5%和26.9%;有26个核苷酸多态位点,其中转换位点24个,颠换位点1个,转换和颠换同时存在位点1个;核苷酸多样度(Pi)平均为0.013 5;核苷酸平均差异数(k)为6.457;单倍型21种,多样度(Hd)平均为0.793。通过群体构建的NJ聚类图分子系统树发现,贵州瑶山鸡起源于红原鸡。  相似文献   

9.
以东海区野生灰鲳背部肌肉的线粒体DNA为模板,采用PCR技术对7个个体的D-loop序列进行了扩增,通过对PCR产物进行双向测序,最终得到了471 bp的核苷酸片断(除去两端部分序列)。用DNAMAN6.0软件进行了排序比较发现,东海野生灰鲳的D-loop序列同源性高达99.48%;用DNASP4.0软件分析得知,7个序列共有6个单倍型(在GenBank登录号:GU970085-GU970087,GU970089-GU970091),在7个个体中,共检测到14个变异位点,包括13个转换和1个颠换位点。运用MEGA4.0软件计算出了不同个体间的遗传距离,并据此构建了MP和NJ系统树。用DNASP4.0软件计算出的多态位点数为14,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和平均核苷酸差异数分别为0.009 71和4.571。研究结果表明,东海野生灰鲳的D-loop序列个体变异程度并不丰富。  相似文献   

10.
以浙江近海三疣梭子蟹大螯肌肉的线粒体DNA作为模板,对4群体共67个个体的控制区(D-loop)序列进行了PCR扩增。通过对PCR产物进行双向测序,最终得到了控制区3’端的rRNA部分序列(64 bp)、D-loop全序列(1179 bp)及控制区5’端tRNA-Ile部分序列(73 bp)。经DNASP软件分析得知,67个D-loop序列定义了65个单倍型,在65个单倍型中,除去插入/缺失位点,所有单倍型共检测到344个多态位点,主要发生在D-loop序列的中间区域;D-loop序列检测到26个插入或缺失位点,碱基插入主要发生在中央后端区域,以13 bp重复片断插入的形式进行。每个个体含有0~3个连续重复片断。通过对三疣梭子蟹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发现,D-loop序列的单倍型多样性为0.982~1.000,核苷酸多样性指数为0.02770~0.03633,平均核苷酸差异数为31.790~43.304。综合分析,三个成蟹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相近,都低于仔蟹的遗传多样性,说明经过遗传育种,可以提高三疣梭子蟹的种质情况,真正实现对三疣梭子蟹的科学利用。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不同驴品种间的群体分化程度,检测全基因组选择信号,以挖掘山东小毛驴(SDL)重要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基于山东小毛驴和德州驴的三粉类群(DZS)、德州驴的乌头类群(DZW)、广灵驴(GL)以及华北驴(NC)等5个驴群体共计60个个体全基因组重测序数据,利用群体遗传分化系数(Fst)和核苷酸多样性比值(πratio)...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河南3个驴种(河南小毛驴、长垣驴、泌阳驴)的遗传多样性及其系统发育关系。【方法】采用PCR和测序技术,测定15头长垣驴、20头泌阳驴和14头河南小毛驴共49个个体的mtDNA D-loop区部分序列,采用DNAsp 4.90进行多态性分析,并利用MEGA4.1的邻接(NJ)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长垣驴、泌阳驴和河南小毛驴3个驴种共49个样本的PCR扩增产物长度均为444 bp,mtDNA D-loop区的核苷酸多样度分别为2.295%,2.163%和2.799%;单倍型多样度结果分别为0.879,0.629和0.956,表明3个驴品种mtDNA D-loop区均具有较高的多态性,其中河南小毛驴最高,长垣驴和泌阳驴次之;构建的NJ系统发育树表明,河南省3个驴种属于混合起源,泌阳驴与长垣驴亲缘关系较远,而与河南小毛驴的亲缘关系较近。【结论】河南省3个驴种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河南省家驴属于混合母系起源。  相似文献   

13.
 为了从母系遗传角度深入阐明云南文山黄牛的群体遗传背景,采用PCR直接测序法测定了24头文山黄牛的线粒体DNA D-loop区全序列。结果表明:文山黄牛D-loop区全序列中,A,C,T和G平均含量分别为33.1%,25.1%,28.3%和13.5%;共检测到核苷酸变异位点50个,核苷酸多样度为0.02416;D-loop区序列存在11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度为0.822±0.061,表明云南文山黄牛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聚类分析显示文山黄牛聚为两大支,一支与普通黄牛聚在一起,另一支与瘤牛聚在一起,说明云南文山黄牛同时含有普通黄牛和瘤牛的血统。   相似文献   

14.
关中马mtDNA D-loop区遗传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对关中马27个个体的线粒体DNA D-loop 247 bp序列的遗传多态性及系统进化进行分析,检测到9种单倍型,其核苷酸多态位点19个,约占所测核苷酸总长的7.69%,均为转换。关中马mtDNA D-loop区核苷酸多样度(π值)为0.0219±0.0076,单倍型多样度(H)为0.843±0.041,表明关中马mtDNA遗传多态性丰富。根据mtDNA序列构建了关中马的NJ分子系统树,发现存在A、C、D、F和G共5个支系,表明关中马是多起源的。  相似文献   

15.
对攀西地区9个黑山羊类群线粒体mtDNA D-loop区序列多态性及系统进化进行探讨。结果表明:群体间共有多态位点178个,单一多态位点47个,简约信息位点131个,平均核苷酸歧义度为0.03500,有53种单倍型,说明遗传多样性丰富;而通过构建黑山羊系统树可以看出,9个类群黑山羊明显分为3支系,即支系A~C。进而揭示黑山羊是多母系起源。  相似文献   

16.
为分析淮北灰驴遗传多样性与母系起源,从大群中随机选择10匹淮北灰驴,对其mtDNA D-loop区部分序列进行测序,与GenBank已公布的一些驴品种的mtDNA D-loop区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并探讨淮北灰驴的遗传多样性与母系起源。结果显示,在获得的407 bp D-loop碱基序列中,共检测出28处变异位点,8处碱基对的转换以及1处颠换,其核苷酸多样性(Pi)为0.021 95,单倍型多样性(Hd)为0.778,平均核苷酸差异(K)为8.911,显示淮北灰驴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从D-loop区核苷酸序列的5种单倍型分析,发现淮北灰驴可能有2个母系起源,遗传距离表明,淮北灰驴与克罗地亚家驴之间的遗传距离较近。研究结果从分子水平上为淮北灰驴的遗传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了从母系遗传角度深入阐明云南文山黄牛的群体遗传背景,采用PCR直接测序法测定了24头文山黄牛的线粒体DNA D-loop区全序列.结果表明:文山黄牛D-loop区全序列中,A,C,T和G平均含量分别为33.1%,25.1%,28.3%和13.5%;共检测到核苷酸变异位点50个,核苷酸多样度为0.02416;D-loop区序列存在11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度为0.822±0.061,表明云南文山黄牛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聚类分析显示文山黄牛聚为两大支,一支与普通黄牛聚在一起,另一支与瘤牛聚在一起,说明云南文山黄牛同时含有普通黄牛和瘤牛的血统.  相似文献   

18.
西畴乌骨鸡mtDNA D-loop区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从母系遗传角度深入阐明西畴乌骨鸡的群体遗传背景,采用PCR直接测序法测定了36只西畴乌骨鸡的线粒体DNA D-loop区第I高变区520 bp序列。结果表明:在所分析的西畴乌骨鸡D-loop区序列中,T,C,A和G平均含量分别为30.3%,29.7%,27.4%和12.6%;共检测到核苷酸变异位点26个,核苷酸多样度为0.01452±0.00098;D-loop区序列存在12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度为0.884±0.027,表明西畴乌骨鸡遗传多样性较丰富。聚类分析显示西畴乌骨鸡聚为A,B两大支,其中,A世系分为3小支,B世系分为2小支,说明西畴乌骨鸡在母系血统上存在较大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19.
湘西盲高原鳅线粒体DNA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取自湖南湘西自治州龙山县乌龙山3个不同洞穴的湘西盲高原鳅(Triplophysa xiangxiensis)群体82尾样本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b)基因序列和控制区(D-loop)序列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其遗传分化及遗传多样性。湘西盲高原鳅线粒体Cytb基因序列片段长1 140 bp,D-loop序列片段长934 bp,在D loop中发现6个多态位点且均为单一变异位点,D-loop序列中检测到7个单倍体,其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在0.083至 0.282之间,其核苷酸多样性(pi)指数范围为0.000 09~0.000 32。3个采样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均较低。全部样本的Cytb序列均一致,不存在变异,4种碱基T、C、A、G含量分别是28.3%、28.6%、28.1%、15.0%,AT含量较高。D-loop的分子变异方差分析(AMOVA) 结果显示湘西盲高原鳅遗传变异系数FST=-0.008 9,总遗传变异中,各年度种群内变异为100.89%,年度种群间变异为-0.89%,变异主要来自年度种群内部。  相似文献   

20.
对河南省3个山羊品种(槐山羊、伏牛白山羊、牛腿山羊)共计27个个体的线粒体D-loop区(mtDNAD-loop)全序列进行了PCR扩增和测序分析。检测到98个变异位点,19个单倍型,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为18.13,核苷酸多样度(Pi)为1.65%,单倍型多样度(Hd)为0.92;4种碱基A、T、C、G的频率分别为31.1%、28.9%、25.8%和14.2%;多态位点的突变类型以转换为主;构建的NJ进化树分为3枝,槐山羊、伏牛白山羊、角羊骨羊和部分牛腿山羊聚为一枝,部分牛腿山羊单独聚为一枝,作为外群的捻角山羊单独为一枝。河南省3个山羊品种遗传多样性丰富,支持山羊品种的多起源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