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乌兰察布盟后山区风蚀沙化面积大,严重威协着该区人民生活、生存,已引起各方面的关注,为此文章就乌盟后山地区风蚀沙化状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以生物工程为主的防治措施,供生产中参考。  相似文献   

2.
我国土地风蚀沙化形势日趋严重。目前全国土地风蚀沙化土地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16%。土地沙化主要分布在北方广大干旱半干旱地区及部分半湿润地带,其中农牧交错带、草源区、沙漠的边缘地带是沙化最为严重的地区。为防治风沙,遏止沙尘暴的危害,挡风源、保水源、增资源、拓财源,获得巨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土地沙化危害农、林、牧业生产。环县土地沙化面积较大、危害严重。通过全面分析环县土地沙化防治成效,总结提出2条经验,一是实现"六个转变":防治目标由防风固沙向综合治理风蚀水蚀转变,植被恢复由单纯造林向封育并重转变,造林模式由单纯乔木向乔灌草混交转变,造林季节由春秋向全年转变,造林由外调苗木向自育苗木转变,防治措施由粗放向精细转变;二是形成2种治理模式:防风林带+梯田+灌草镶嵌模式,小流域乔灌分级造林模式。土地沙化防治需要不断转变思路,形成模式,才能有效遏制沙化过程。  相似文献   

4.
黄羊滩风蚀沙地地表风蚀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该文通过对黄羊滩不同类型风蚀沙地的地表风蚀的观测表明,地表风蚀量受地表植被盖度影响较大,地表风蚀量以植被盖度10%以下的沙化林草地为最大,沙化农田次之,这两者为主要沙尘来源,其风蚀沙化量远高于植被盖度10%以上的沙化林草地,是当前防沙治沙工程实施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文章主要从商都县风蚀沙化现状 ,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了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6.
该研究采用标桩法对陈巴尔虎旗沙化草原植被及风蚀量的年变化情况进行监测。监测结果表明:差巴嘎蒿Artemisia halodendron、狼毒大戟Euphorbia fischeriana、瑞香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3种植物对草原沙化的响应比较敏感,可作为草原沙化的指示性植物;沙埋和风蚀是造成草原沙化及沙化面积扩张的最主要途径,且与季节有关;不同沙地类型对风蚀量影响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7.
通过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我国农田土壤风蚀防治技术的研究进展、研究热点进行了检索与分析,将农田土壤风蚀防治技术分为保护性耕作措施、机械措施、生物措施、化学措施4种类型.目前,我国农田风蚀防治技术研究还处于发展阶段,主要开展以生物措施(农田防护林)为基础、保护性耕作措施(秸秆还田)为主、机械措施为辅、化学措施为新的发展趋势等...  相似文献   

8.
京津风沙源工程区沙漠化防治区划与治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吴波  李晓松  刘文  杨晓晖  卢琦 《林业科学》2006,42(10):65-70
对京津风沙源工程区沙漠化影响因素和沙漠化土地分布进行分析,提出制定沙漠化防治区划的原则,并对该地区进行沙漠化防治分区,提出不同区域的沙漠化防治战略对策.根据气候分区、植被和土壤的分布、地貌类型以及沙漠化土地分布情况,将京津风沙源工程区划分为6个治理区,即乌兰察布高原退化草原治理区、锡林郭勒高原北部退化草原治理区、浑善达克沙地沙化治理区、科尔沁沙地西缘沙化治理区、坝上高原-雁北高原风蚀、水蚀治理区和燕山山地水蚀治理区.  相似文献   

9.
嫩江沙地位于黑龙江省西部、嫩江中下游及乌格尔河下游流域的平原上。该区水土资源和光热资源丰富,地势较平坦,具有发展农、林、牧、副、渔各业生产的优越条件。但是,由于历史和近期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使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导致土壤风蚀沙化日趋严重。资料记载,50年代末进行沙漠调查时,嫩江沙地并未形成。而今沙地面积已发展到47万hm’,并且沙化土地还在逐年蔓延扩大。风蚀使土壤肥力明显下降,严重威胁着该区农牧业的发展及人们的正常生活秩序。为解决该区风蚀危害,研究出合理防治沙地风蚀的有效对策,自80年代初我站对嫩江沙地进…  相似文献   

10.
乌兰察布市后山地区属于干旱草原区,从开垦以来,大量原始植被遭到破坏,以土壤风蚀沙化为特征的生态系统急剧恶化,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沙漠化已严重危及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为控制风蚀沙化,促进农牧业稳定高产,保障人民生产生活,1975年,盟委、行署提出在后山地区联合营造农田防护林。西井子乡是乌兰察布市后山地区54个风蚀沙化危害严重乡之一,该乡广泛发动群众,从1975年开始营造农田防护林,  相似文献   

11.
从沙逼人退到人定胜天——记战斗在防治荒漠化前沿的乌审旗人乌审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南部,地处毛乌素沙漠腹地,占毛乌素总面积的29%。在116.4万hm2土地上,风蚀沙化面积占到95%,强度沙化面积达40%。风大沙多,气候干旱,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比试验,从植物种选择,整地时间,播幅,宜播期,播种量,镇压方式等环节上,阐述了阴山北麓风蚀沙化区喷播造林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甘肃土地荒漠化与人类活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谭雅枝 《甘肃林业科技》2002,27(1):22-25,56
受到各国普遍关注的荒漠化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环境与社会经济问题之一。甘肃省地处西北内陆,大部分区域生态环境比较脆弱,荒漠化土地分布地域辽阔,气候类型复杂多样,既有风蚀沙化为主的风蚀荒漠化,又有水土流失为主的水蚀荒漠化,还有以不合理灌溉等人为作用为主形成的土壤盐渍荒漠化。就甘肃省荒漠化土地的产生、危害及防治对策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科尔沁沙地沙化退化土地的改造与生态恢复利用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内蒙古东部的科尔沁沙地及其周围地区 ,由于风蚀沙化、水土流失和次生盐渍化的影响 ,土地生产力很低 ,其中部分土地已丧失了土地生产能力。环境的明显恶化 ,严重制约着当地生产发展和经济发展。本项试验的目的就在于采用绿色工程手段 ,改造退化土地 ,恢复已经沙化或风蚀裸露丧失生产能力的土地 ,建立不同类型退化土地的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5.
成功之路     
商都县西井子乡人民历经15年艰苦创业,在31万亩风蚀沙化区域筑起了绿色长城。 15年前,西井子乡沙化面积达到13万亩,占仝乡总面积的41%,其中严重沙化  相似文献   

16.
浅论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风蚀发生机理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壤风蚀是导致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地沙漠化与沙尘暴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分析了我国荒漠化现状、土壤风蚀发生机理、影响土壤风蚀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以及土壤风蚀的防治措施。并根据以上分析,对土壤风蚀治理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乌盟后山干旱半干旱地区沙漠化治理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处阴山以北的乌盟后山地区,土地的风蚀沙化十分严重,北部五旗县80%的耕地遭风蚀危害,10%的草场荒漠化.草场退化,粮食产量下降,农牧业生产长期低而不稳.同时风蚀沙化也危害交通、水利设施和村镇安全.自乌盟实施"进退还"战略以来,在恢复植被、改善生态环境方面上成效显著,但在治理方式上以单一的灌草模式为主,缺乏生物多样性,并由于草种寿命短造成重复建设,为此,本文提出一些治理模式供讨论.  相似文献   

18.
杜凡  梁秀兰  谭龙 《中国林业》2011,(17):14-15
30年前,和林格尔还是一个风蚀沙化严重、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如今,和林格尔已是郁郁葱葱,生态体系得到较好改善,生态环境逐年好转,水土流失和风蚀沙化状况明显缓解,水土流失面积由1998年的377万亩减少到现在的180多万亩,土壤侵蚀模数由每年每平方公里7600吨下降到5700吨,输入黄河的泥沙量由每年1088万吨减少到552万吨。  相似文献   

19.
基于RS和GIS的托克逊县沙化土地时空动态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托克逊县1990年、1999年、2005年三期TM卫星影像数据及2007年实地调查数据,分析了托克逊县沙化土地状况、动态变化及演变机理。结果表明:2005年托克逊县沙化土地面积为804 751 hm2,占全县面积的51.54%;1990—1999年,南部区和农田区的沙质土地面积都处于扩展过程,东部封育区风蚀劣地面积处于严重扩展时期;1999—2005年南部区和农田区仍处于扩展时期,东部封育区由于采取一系列治理措施,沙质土地和风蚀劣地面积明显减少,沙化状况总体上有了明显改善。南部区气候变化是土地沙漠化形成和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东部封育区主要受自然和人为过程的共同作用,其中气候变化是其主要驱动力;农田区的人为因素是其主要的驱动力。针对3个研究区的综合生态环境特点,分别提出了各区相应的沙化土地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20.
同朔地区风蚀沙化盐碱地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结合同朔地区特殊的气候特征,对风蚀沙化盐碱地造林技术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