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花曲柳窄吉丁生物学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花曲柳窄吉丁是我国主要的危险性林业害虫,在辽宁主要危害白蜡属的花曲柳、水曲柳、白蜡树、绒毛白蜡。花曲柳窄吉丁幼虫在树皮下形成层蛀食危害,形成扁圆形横向弯曲的虫道切断输导组织,使树木衰弱直至死亡。文章对花曲柳窄吉丁虫的危害部位、羽化高峰、产卵进程、生活习性、生活史等进行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2.
白蜡窄吉丁(Agrilus planipennis Fairmaire),又名花曲柳窄吉丁、梣小吉丁,属鞘翅目吉丁科窄吉丁属,是危害木犀科梣属树木的一种危险性极强的蛀干害虫,主要寄主为白蜡、水曲柳等。据资料记载,白蜡窄吉丁主要分布于我国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在天津、新疆、河北、内蒙古、山东、台湾等地也曾被报道过。国外主要分布于美国、朝鲜、蒙古、日本及俄罗斯等国。根据近几年的统计。  相似文献   

3.
对花曲柳窄吉丁分布与管理现状、寄主植物状况、适应性与抗逆性、传播渠道、天敌分布状况与制约能力、危害状况与影响、检疫和防治难度进行分析,并按照林业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指标体系和评判标准对其进行定量评估,结果表明:该害虫风险性R值为2.07,在我国属高度危险林业有害生物。提出了加强白蜡树种引种监管和检疫检验、重视本土白蜡树种的抗虫作用、加强监测调查等风险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4.
参照有害生物危险性分析方法,对森林有害生物白蜡窄吉丁在国内的分布状况、潜在的危害性、寄主植物的经济重要性、传播和蔓延的可能性和防治难易程度等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对其危险性作出综合评价,根据危险性值(R=2.18)结果判断,白蜡窄吉丁属于高度危险性的森林有害生物。因此,应加强检疫,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防止其在国内的传播蔓延。  相似文献   

5.
花曲柳窄吉丁Agrilus planipennis Fairmaire属鞘翅目Coleoptera吉丁科Buprestoidea窄吉丁属Agrilus,是术琴属树木的毁灭性蛀干害虫。调查研究表明,花曲柳窄吉丁以幼虫越冬,但在不同纬度地区其幼虫的越冬虫态、发育历期和年发生代数不同。在河北省唐山市与天津市及其以南地区,花曲柳窄吉丁1a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浅层木质部蛀建蛹室开始越冬,第2年有1个化蛹、羽化高峰。在辽宁省本溪市也为1a1代,但以不同龄期的幼虫在蛹室或蛀道里越冬,老熟幼虫比例约占90%,相应地第2年有1大1小两个成虫羽化高峰期。在吉林省吉林市有一部分虫体完成1代需要多于1a的时间,可能为1a1代和2a1代混和发生区。在纬度较高的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发生1代需要2a时间,幼虫发育需要经历2个冬季。随着纬度的增高,花曲柳窄吉丁越冬幼虫中有低龄幼虫所占比例逐渐增加,老熟幼虫的比例逐渐减少的趋势。吉丁虫类昆虫(包括花曲柳窄吉丁)可能为异动态昆虫,其幼虫阶段越冬可能为其化蛹所必需。  相似文献   

6.
白蜡窄吉丁是木犀科白蜡树属树木的毁灭性蛀干害虫,以幼虫在树木的韧皮部、形成层和木质部浅层蛀食危害。通过研究发现,铁岭地区白蜡窄吉丁寄主主要有白蜡、洋白蜡、水曲柳和花曲柳,其中以洋白蜡和水曲柳受害较重。该害虫在铁岭地区,每年发生1代,以不同龄期的幼虫在蛹室或蛀道里越冬。越冬幼虫4月下旬开始危害,5月中下旬进入化蛹高峰,6月上中旬达羽化高峰。6月下旬新孵化的幼虫即开始侵入树干内危害。该害虫自然扩散能力较为低下,具假死性。化学防治可采用树干封闭喷雾法、全树喷雾法、注射法等,其中以全树喷雾和树干封闭喷雾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白蜡窄吉丁Agrilus planipennis Fairmaire是一种国际性检疫害虫,其自然分布于东北亚国家,20世纪初相继在美国和加拿大被发现并造成严重危害。20世纪60年代在我国东北和华北地区发生最为严重,而后在天津、北京、辽宁、吉林等地危害加重。其在我国主要危害的是引进的北美白蜡树种,如美国红梣(洋白蜡)Fraxinus pennsylvanica Marsh.、毡毛梣(绒毛白蜡)F. velutina Torr与美国白蜡F. americana Linn.等,目前白蜡窄吉丁的防治是森林害虫防控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感觉器官在昆虫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嗅觉和视觉在白蜡窄吉丁交配、产卵与寄主定位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本文综述了昆虫视觉和嗅觉感受系统和感受机制的研究现状,总结了白蜡窄吉丁嗅觉和视觉的应用研究,列出了白蜡窄吉丁信息素与寄主植物挥发物的鉴定结果以及嗅觉感受蛋白和视觉感受蛋白的鉴定情况。同时对白蜡窄吉丁视觉和嗅觉的综合作用机理研究提出了展望,旨在为完善利用嗅觉和视觉防治白蜡窄吉丁的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辽东山区树种生长规律及栽培选育提供参考,使用CCM-300叶绿素测试仪对花曲柳、蒙古栎、红松和日本落叶松叶片叶绿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4个树种叶绿素含量及其变化规律存在明显差异(P 0.05),相同时间叶绿素含量依次为花曲柳蒙古栎红松日本落叶松。  相似文献   

9.
白蜡吉丁啮小蜂Tetrastichus planipennisi Yang是我国东北地区白蜡窄吉丁Agrilus planipennis Fairmaire幼虫期的优势寄生性天敌.通过野外采集幼虫室内观察与饲养并适时在林间进行解剖分析,研究了辽宁地区白蜡吉丁啮小蜂生物学特性和对其寄主白蜡窄吉丁自然控制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白蜡吉丁啮小蜂是一种容性群聚性内寄生蜂.在室内25℃条件下.白蜡吉丁啮小蜂从卵发育到幼虫化蛹前需要12 d,蛹期需要10 d.越冬代羽化成蜂雌雄比为0.97:1,寄主平均出蜂量为64头.白蜡吉丁啮小蜂在辽宁1 a发生3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干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坑道内越冬,少数跟随寄主进入蛹室内越冬.5月中、下旬林间开始有成蜂活动.其寄主白蜡窄吉丁在辽宁1 a发生1代,以不同龄期的幼虫在树干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蛀道内及浅层木质部的蛹室内越冬,成虫5月下旬陆续羽化出孔.白蜡吉丁啮小蜂在1 a内可3次寄生寄主幼虫,适宜寄生的寄主幼虫状态和所处位置的变化可导致寄生率波动较大,进而影响对白蜡窄吉丁的自然控制作用.白蜡吉丁啮小蜂的过冷却点-25.21℃~-24.17℃,冰点-18.98℃~-16.81℃;白蜡窄吉丁的过冷却点-26.13℃~-24.79℃,冰点-21.24℃~-19.28℃,两者在辽宁地区均能正常越冬.  相似文献   

10.
《林业科学》2021,57(3)
【目的】明确白蜡窄吉丁对高湿热环境的耐受能力,为预测白蜡窄吉丁在我国南方高温高湿地区定殖的可能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室内设置极端温湿度环境,测定不同条件下白蜡窄吉丁雌雄成虫的生存率、雌虫成熟虫卵量以及新鲜卵粒的孵化情况。【结果】1)白蜡窄吉丁雌雄成虫对恒定高温高湿环境均具有较强耐受性。相对湿度为80%时,雌雄成虫可在38℃下存活3天以上,恒温41℃时雄虫的存活率在第三天开始下降,而雌虫则在恒温42℃才开始死亡。白蜡窄吉丁雄虫对高温高湿的耐受能力较雌虫弱,恒温43℃以上时雌虫可存活24 h,而雄虫在12 h内全部死亡。2)白蜡窄吉丁雌虫在相对湿度80%,温度28℃、38~43℃下均有卵发育成熟。与28℃对照相比,38和41℃下白蜡窄吉丁雌虫成熟虫卵量明显增多,当环境温度超过41℃时成熟虫卵量随温度升高而下降,44℃时卵无法发育成熟。3)相对湿度为80%时,卵粒易被霉菌感染,28和38℃时仍有部分卵粒孵化,41℃以上则无法正常孵化。与28℃相比,高温高湿环境下卵的孵化率显著降低。【结论】白蜡窄吉丁对高温高湿具备较强耐受性,被传播到中部或南部一些地区后具有正常生存并建立种群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林阳 《防护林科技》2014,(11):17-19
通过对花曲柳、黄栌、火炬树、山杏、复叶槭、卫矛、五角枫等7个树种进行不同程度的水分胁迫处理和遮阴胁迫处理,进行相关生理指标测定,初步探讨了这7个树种的耐旱性及耐阴性特点,结果表明:五角枫、花曲柳、复叶槭的抗脱水能力较强,是较为耐旱的树种;卫矛、花曲柳、复叶槭和火炬树表现出很好的耐阴性,黄栌和五角枫的耐阴性较差,山杏具有一定的耐阴性,但遮阴强度不宜过大。  相似文献   

12.
《林业科学》2021,57(9)
【目的】研究白蜡窄吉丁气味结合蛋白AplaOBP2在触角中的表达定位,解析AplaOBP2重组蛋白的配体结合特性及配体活性,旨在通过气味结合蛋白筛选白蜡窄吉丁新的信息化合物。【方法】原核表达白蜡窄吉丁气味结合蛋白AplaOBP2,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研究AplaOBP2在白蜡窄吉丁触角中的表达定位,通过荧光竞争结合试验分析AplaOBP2重组蛋白与58种化合物的结合特性,并进一步通过触角电位仪和"Y"型嗅觉仪测定AplaOBP2的配体对白蜡窄吉丁成虫的活性。【结果】在原核表达系统中成功表达AplaOBP2重组蛋白。免疫定位结果显示AplaOBP2在触角嗅觉感器——锥形感器Ⅰ的淋巴液表达。荧光竞争结合试验结果表明,AplaOBP2蛋白能够与反-2-己烯醛、反-2-庚烯醛、苯甲醛、4′-乙基苯乙酮、3′,4′-二甲氧基苯乙酮和β-紫罗兰酮6种配体结合,其解离常数KD值分别为4.44,4.17,5.20,2.91,3.45和0.63μmol·L-1。白蜡窄吉丁雌雄成虫对10 mg·mL~(-1)的6种配体均有触角电位反应。行为学试验表明,在10 mg·mL~(-1)刺激剂量条件下,反-2-己烯醛对雌成虫有显著引诱作用,β-紫罗兰酮对雌虫表现出明显的趋避作用。【结论】白蜡窄吉丁气味结合蛋白AplaOBP2在嗅觉感器表达,能够选择性结合醛类和酮类物质,推测其在嗅觉识别中发挥功能。气味结合蛋白可作为靶蛋白,鉴定对白蜡窄吉丁具有吸引或趋避活性的信息化合物。  相似文献   

13.
田军  顾伟  马玲  丁新华 《森林工程》2009,25(5):15-18
白蜡吉丁柄腹茧蜂Spathius agrili Yang是在天津地区新发现的外寄生于白蜡窄吉丁Agrilus planipennis Fairmaire幼虫的重要天敌,对寄主害虫的控制作用较强,具有良好的生物防治利用前景。为有效利用该天敌,从行为生态学角度研究挥发性气味源在该蜂寻找寄主中的作用,以深入了解其寄主定位机制。结果表明,白蜡吉丁柄腹茧蜂对受害白蜡树叶的趋性显著(p〈0.05),说明白蜡吉丁柄腹茧蜂对寄主栖境的选择主要利用来自受害白蜡树叶所提供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白蜡吉丁啮小蜂蛹期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蜡吉丁啮小蜂是蛀干害虫白蜡窄吉丁的重要寄生性天敌,寄生于寄主幼虫的体内,为人工聚殖和应用于生物防治,在7个温度梯度下观测了白蜡吉丁啮小蜂蛹的发育速率,并应用“最小二乘法”测得该小蜂蛹期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6.823±1.381)℃,有效积温为(78.851±0.442)日度。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以花曲柳(Fraxinus chinensis Roxb.var.rhynohophylla(Hance)Hemsl)半木质化茎段做为外植体,探讨MS和WPM基础培养基、不同激素水平及谷氨酸对花曲柳组织培养的接种效果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试验,确定了最佳培养基组合为WPM+G 6mg/L+BA 3mg/L+NAA 0.3mg/L,消毒方法为次氯酸钠浸泡5min。  相似文献   

16.
以长春地区的水曲柳林分为对象,调查白蜡吉丁的自然天敌种类及优势天敌,结果表明:白蜡吉丁卵期优势天敌种类为白蜡吉丁平腹小蜂,寄生率达61.3%;幼虫期优势天敌种类为白蜡吉丁啮小蜂,寄生率为68.6%;蛹期寄生天敌种类一种,为东方副凿姬蜂,寄生率为8.64%。白蜡吉丁产卵的季节分布呈先上升至高峰后再下降的趋势,白蜡吉丁平腹小蜂的季节消长趋势与白蜡吉丁一致,但在时间上滞后于白蜡吉丁产卵的规律。白蜡吉丁平腹小蜂可以作为一种潜在的、可开发的优势天地种类对白蜡吉丁进行生物防治。  相似文献   

17.
杨十斑吉丁入侵新疆的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十斑吉丁是多种杨树、防护林和园林绿化等树种的重要害虫,研究杨十斑吉丁入侵新疆的风险分析,为新疆林业上的杨十斑吉丁危险性进一步研究提供重要参考和依据。通过定性因素和定量指标体系相结合的方法对杨十斑吉丁蔓延的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杨十斑吉丁是新疆林业的重要有害生物,该虫的风险值为2.11,属于高度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对新疆林业生态建设和林业生产发展都构成了很大的威胁。提出了降低杨十斑吉丁风险的管理措施,为控制该虫扩散蔓延,开展综合治理技术及系统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白蜡窄吉丁是我国重要的检疫性蛀干害虫,对白蜡属多个树种和美国流苏树危害较重。为了防控白蜡窄吉丁幼虫,选择不同药剂组合对绒毛白蜡进行树干喷洒和打孔注药防治。结果表明:树干喷洒7种药剂组合的防效顺序为40%氧乐果>1%甲维盐+25%溴氰菊酯>5%高氯·甲维盐>5%吡虫啉+20%氰戊菊酯>20%氰戊菊酯>1%甲维盐>25%溴氰菊酯;打孔注射8种药剂组合的防效顺序为40%氧乐果+1%有机硅>1%甲维盐>5%吡虫啉+1%有机硅>5%吡虫啉+20%氰戊菊酯+1%有机硅>1%甲维盐+25%溴氰菊酯+1%有机硅>5%高氯·甲维盐+1%有机硅>25%溴氰菊酯>20%氰戊菊酯。树干喷洒时,药剂的合理复配能够提高对白蜡窄吉丁幼虫的林间防效;在打孔注药中,药剂的复配使用并未提高对害虫的防效。在2种施药方法中40%氧乐果都具有最好的防效,而使用打孔注药方式防效更好。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白蜡属植物种间、品种间亲缘关系以及同品种不同区域间的基因型差异,利用荧光AFLP分子标记技术,采用8对Pst I/Mse I引物组合对90个白蜡种质进行了DNA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8对引物组合扩增出1 630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 399条,平均多态位点百分率为85.8%,平均有效等位Ne基因数为1.258 8,Nei’s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171 7;Shannon平均信息指数为0.286 9,表明白蜡属种间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采用NTSYS-PC软件的DICE法计算样本间的相似系数,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白蜡属植物种的聚类结果与传统的分类结果基本一致,绒毛白蜡及新品种(鲁蜡1号-鲁蜡4号)、美国紅梣及新品种(鲁蜡5号、鲁蜡6号)、美国白蜡及新品种(红叶白蜡、秋紫白蜡、秋火白蜡和秋欢白蜡)聚为一类;秦岭梣、庐山白蜡、花曲柳、中国白蜡、和窄叶白蜡聚为一类;不同之处在于花具花萼的象蜡树和对节白蜡与花无花萼的欧洲白蜡、水曲柳、新疆小叶白蜡和狭叶白蜡聚类为一类,象蜡树和水曲柳的亲缘关系较近,对节白蜡和象蜡树的起源与分类学地位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说明AFLP标记技术能较好地揭示白蜡属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及演化规律,为种的分类及亲缘关系分析提供有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白蜡吉丁肿腿蜂Sclerodermus pupariae Yang et Yao是防治天牛类蛀干害虫的优秀天敌。为明确保藏材料对白蜡吉丁肿腿蜂有效保藏期的影响,在相对湿度85%,温度11℃条件下,将白蜡吉丁肿腿蜂雌蜂分别置于不同保藏材料中,比较该蜂在保藏期间的存活率和寄生率。结果表明:保藏材料对白蜡吉丁肿腿蜂雌蜂的存活率有显著影响,在管长50 mm,管口内径10 mm的塑料指形管中加入M形纸片,可以有效延长白蜡吉丁肿腿蜂的寿命,最适合该蜂的保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