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指出了氮沉降是全球变化的重大问题之一,从大气沉降到陆地生态系统的氮含量影响着植物的性状及其生产力。采用盆栽法实验,以分布广泛的车前(Plantagoasiatica)为研究对象,分析了0、2.5、5、10、20g/m2五个不同施氮梯度对车前叶绿素及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车前的SPAD及地上、地下生物量随着氮浓度的增加显著升高,证实了氮添加能显著影响植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2.
指出了氮素是植物个体生长最常见的限制因子之一,氮限制植物生长更甚于其他营养元素。大气氮沉降增加作为全球变化的重要现象,对草地生态系统及各种植物的生产力可产生重要的影响。采用盆栽法,以退化克氏针茅草原优势植物多根葱为研究对象,设置0、2、5、10、20、50gN/m~2 6个氮添加水平进行了实验,分析了不同施氮梯度对多根葱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根葱的地上、地下生物量、枯落物量以及总生物量随着氮浓度的增加显著升高,证实了氮添加能显著影响植物的生长,适量氮添加可以提升植物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3.
采取外业取样和实验对比的方法对毛竹根、枝、叶、皮的含量进行了实验分析及差异性对比。结果表明:从营林模式上看,毛竹的氮含量表现为ZCZS,而枝的氮含量表现为ZSZC;从坡位上看,毛竹的氮含量表现为下坡中坡上坡;从月份上看,毛竹的氮含量表现为:8101253。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当前由于温室气体的增加导致全球变暖,"地球之肾"的湿地是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最敏感的区域之一,其碳氮循环也成为近年来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脱氮作用是湿地氮循环的重要功能,反硝化作用在湿地脱氮作用中占主导地位。综述了湿地生态系统反硝化作用测定及计算的一些方法,主要有乙炔抑制法、硝酸盐剩余法、气体分压法、~(15)N同位素技术法、结合膜输入质谱检测的同位素配对法、~(15)N成对标记法。以期为湿地氮循环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随着气候变化与水体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的日趋严重,对碳氮足迹的研究日益受到国内外科学家的关注。从碳氮足迹的定义出发,系统阐述了碳氮足迹的概念和分类,介绍了依据生命周期原理的碳氮足迹的计算方法,主要包括过程分析法与投入产出法,总结和比较了这两种方法的优缺点。最后对碳氮足迹研究的概念内涵、计算方法及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指出了利用生物法脱氮时,硝化作用进行的顺利与否是影响脱氮工艺效率的重要步骤。从硝化作用的机理出发,着重从氨氮自养菌、NH_3-N浓度、有机物浓度(主要是BOD)等方面分析和讨论了其对硝化作用的影响。同时介绍了共代谢作用的机理,探讨了其对脱氮作用的影响。为提高脱氮工艺能力、稳定运行和脱氮新工艺的研发提供理论基础和帮助。  相似文献   

7.
简介 在对氮素利用和土壤湿度之关系的研究中,日本研究人员对日本赤松进行了实验,他们分别在7月对1年生的日本赤松籽苗施用氨(NH_4系列)及硝酸氮(NO_3系列)。施用氮素后对松针及根部的氮、无机氮、氨基酸和矿物质的总浓度进行了为期三周的测定。松针里的NH_4系列总的氮、氨氮浓度有所增加,却未发现有任何硝酸氮。  相似文献   

8.
竹质材料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易燃材料,阻燃处理可以增强其耐火性能。文中概述了竹质材料的易燃特性和燃烧机理,总结了浸注法、表面涂覆法、化学改性法等阻燃剂处理的常用工艺,综述了磷氮系阻燃剂、磷氮硼复合系阻燃剂、树脂阻燃剂和金属氢氧化物阻燃剂的阻燃特点,并展望了竹质材料的阻燃研究方向,以期为未来竹质材料的阻燃改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土壤全氮量可作为判断土壤潜在肥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含量一般在0.02—0.5%,是土壤常规分析项目之一。土壤中氮素的形态可分为无机态和有机态两类。有机态氮占全氮的95%,只有在微生物的活动下逐渐矿化后,才能被植物利用;无机态氮仅占全氮的5%,能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土壤全氮测定方法较多,多年来一直采用开氏法。此法缺点消化费时,还要用混合催化剂。近年来我们应用了重铬酸钾—硫酸消化法,分析结果与开氏法比较,差异不  相似文献   

10.
指出了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equencing Batch Biofilm Reactor,简称SBBR)是目前国内外正在研究、应用的一种污水生物处理新工艺,它是一种将生物膜与活性污泥法进行结合的新型复合式生物膜反应器。使用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进行了实验,并通过深入探讨不同NH+4-N进水浓度,研究了脱氮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对小叶杨采用盆插土培法辅以田间育苗施肥实验.结果表明:在渭北旱原土壤条件下,N、P、K三要素对于培育小叶杨壮苗都是必不可少的,N素的施用效果最好,凡不施用氮肥的处理,其苗木高生长量、叶面积和干物质量显著降低,且封顶早生长期短,单施氮肥或配合施用氮肥的各个处理则相反,都能有效地提高苗高生长量、叶面积和干物质量,延长了苗木的生长期,并且有避免单施磷、钾所引起蒸腾强度大、耗水多的良好作用;磷肥的施用效果仅次于氮,居第2位,但是磷在小叶杨苗木的径生长中,却起着主导作用;氮、磷、钾或氮、磷配合施用效果为最好,因施用钾肥对小叶杨苗木影响不明显,但它与氮、磷配合施用却显示出了积极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吹脱法处理高氨氮废水关键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海忠 《绿色科技》2013,(2):144-146
指出了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废水排放量增大,氨氮引起的水污染事件频发,急切需要经济有效的脱氮技术,以提高脱氮效率、减缓水体富营养化,介绍了吹脱法处理高氨氮废水的内在机理,讨论了pH值、温度、气液比、吹脱时间等因素与吹脱效率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当前应当改进的方向,为提高吹脱法处理高氨氮废水去除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采用盆栽沙培法,研究分析了0、50、100、175mg/kg4种不同氮营养供给水平对美丽胡枝子(Lespedeza formosa)幼苗生长和其体内氮、磷二种养分浓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0~100mg/kg氮对幼苗株高、地上和地下部分的生长都有促进作用,但超过100mg/kg氮时,过量供氮对幼苗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氮供给不足时,幼苗表现出将更多的生物量分配到根系,根冠比大;幼苗根和茎叶中的氮浓度随供氮水平的增加而增加。在供氮为0~50mg/kg时,幼苗根和茎叶中的磷浓度随氮浓度的增加稍有下降,当供氮浓度在50~100mg/kg时,根和茎叶中磷浓度随氮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当氮浓度超过100mg/kg时,其根和茎叶中的磷浓度随氮浓度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4.
为优化施肥模式、节能减排、保护竹林生态环境,文章通过实验室优选挥发氨的收集检测方法,并设置不施肥(CK)、袋控释肥(BF)、撒施肥(SF)3种施肥模式进行斑苦竹的林间原位监测试验,探讨袋控释肥对集约经营的斑苦竹林氨挥发的影响。室内实验表明,磷酸通气法、硫酸通气法、硼酸密闭法的氨回收率分别为90%、70%、60%;靛酚蓝比色法和纳氏比色法检测的回收率分别为90%、77%。基于室内实验结果,采用磷酸通气法收集、靛酚蓝比色法测定,开展斑苦竹不同施肥模式下的氨挥发监测试验。结果显示,袋控释肥氨挥发总量为37kg/hm2,损失总施氮量的15%;撒施肥氨挥发总量为137kg/hm2,损失总施氮量的56%。相较传统撒施肥模式,袋控释肥能有效节能减排,降低氨挥发,减少施肥对空气的污染,保护竹林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5.
林火对土壤氮含量的扰动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大兴安岭地区新林林业局 2 0a内不同年份间隔的 11块火烧迹地土壤进行调查取样和室内实验分析 ,发现火烧后不同年限、不同强度的火烧迹地 ,土壤全氮与有效氮含量变化情况如下 :低强度火烧后 9d ,土壤全氮和有效氮含量均比未烧前低 ,这与中、高强度火烧后的情况正好相反。火烧后 4a内 ,土壤氮的含量基本都比未烧林地有所下降 (中强度火烧迹地土壤有效氮含量除外 )。以后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火烧迹地降第一场雨后 ,低强度火烧迹地土壤全氮比降雨前减少 ,有效氮增加 ;中强度火烧迹地土壤全氮和有效氮均比降雨前增加 ;高强度火烧迹地土壤全氮和有效氮均比降雨前有所下降。连年火烧迹地土壤全氮减少 ,有效氮增加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石油污染对土壤有效养分的影响,在内蒙古额尔古纳市森林草原过渡带生态系统研究站进行了模拟落地油方式的污染胁迫实验,分析了0~5cm表层土壤中硝态氮、铵态氮、有效磷含量。结果表明:土壤中石油浓度与土壤硝态氮、铵态氮、有效磷含量无显著相关关系;石油污染浓度升高导致硝态氮含量的降低,铵态氮、有效磷含量升高。  相似文献   

17.
采用盆栽法研究了模拟氮沉降对美洲黑杨(Populus deltoides Bartr.)雌雄幼苗光合特性和异戊二烯释放的影响。试验设置了低氮、中氮、高氮和对照4个氮沉降梯度。结果表明:随着氮沉降浓度的升高,雌株的蒸腾速率、净光合速率、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和气孔导度下降,异戊二烯释放浓度和排放速率升高;而雄株光合参数和异戊二烯释放浓度和排放速率变化不大。雌株叶片异戊二烯释放浓度和排放速率与净光合速率呈显著负相关,而雄株异戊二烯释放与光合生理参数相关系数均不显著。说明雌雄美洲黑杨幼苗的光合特征和异戊二烯释放对氮沉降存在差异性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简便、快速、准确地测定树干茎流氮化学特征对于揭示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和群落演替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期建立以紫外分光度法为基础、准确测定树干茎流总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和氨态氮的方法。【方法】以神农架地区8种乔木的茎流为材料,从双波长紫外分光光度法、硝酸根电极法、麝香草酚法和酚二磺酸法中筛选出测定树干茎流硝酸盐氮(F)的最优方法;利用过硫酸钾能将茎流中氨态氮和亚硝酸盐氮彻底氧化为硝酸盐氮的特性,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硝酸根电极法分别测定其总氮(T)并加以比较;利用高锰酸钾仅能氧化亚硝酸盐氮而不能氧化氨态氮的特性,建立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总合量(B)的方法;最后计算出亚硝酸盐氮(等于B-F)和氨态氮(等于T-B)含量,并与纳氏试剂法直接测定氨态氮含量进行比较。【结果】在测定硝酸盐氮(F)的4种方法中,紫外分光光度法最好,其回收率为106.19%±8.26%,相对标准偏差3.0%,硝酸根电极法耗时长且稳定性较差,麝香草酚法测定步骤较繁琐,酚二磺酸法的准确性较差;过硫酸钾氧化氧化后,紫外分光光度测定茎流总氮(T)的回收率达到94.62%±2.19%,相对标准偏差2.0%,而硝酸根电极法测定的准确性较差,相对标准偏差偏高(7.0%);高锰酸钾氧化后,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树干茎流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合量(B)的加标回收率为100.97%±2.85%,相对标准偏差4.0%;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并计算的氨态氮、亚硝酸盐氮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0%和4.0%。【结论】树干茎流经过硫酸锌氢氧化钠溶液处理后,可使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直接测定其硝酸盐氮含量(F),经过硫酸钾氧化后可以使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总氮(T),经过高锰酸钾氧化后可以使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硝酸盐氮与亚硝酸盐氮的总合量(B),计算得出的亚硝酸盐氮(等于BF)和氨态氮含量(等于T-B)具有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杉木幼林施肥效果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1992年开始实施的杉木幼林施肥实验表明:杉木幼林施肥效果显著,理想的施肥处理是氮、磷配合处理和氮、磷、钾全肥处理,即每hm2施氮100kg、施磷50kg,在缺钾地区配合钾肥施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0.
随着竹材的广泛应用,对其阻燃性能要求越来越高。通过分析竹材的主要化学组成,探讨竹材的燃烧特性,阐述了常见的竹材阻燃剂—磷氮系阻燃剂、硼系阻燃剂、磷氮硼复合型阻燃剂、金属氢氧化物阻燃剂和树脂阻燃剂的应用现状及阻燃机理,总结了锥形量热仪法、极限氧指数法、热分析法等阻燃效果评价的测试表征方法,并对今后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提出了竹材阻燃的发展方向和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