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园林中的景观雕塑是实现人、环境和雕塑互动和共鸣的桥梁。文章从景观雕塑的互动性入手,分析景观雕塑在园林中的互动性运用实例,探讨如何能更好地满足景观雕塑的互动性"诉求"。  相似文献   

2.
雕塑艺术在园林中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园林雕塑源远流长,“石头”文化开创了园林雕塑的先河,它体现着一种文化和审美,象征着一种精神和意境。雕塑是环境艺术,它具有依附性,雕塑家的作品创作仅仅是完成了室内创作的一部分,园林雕塑重要的是要接受大环境的检验,一件优秀的作品,是艺术和环境诸方面的统一体,“神形兼备”是艺术的最高境界,只有形与神、神与境的完美统一才是园林雕塑的完美体现。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对各类园林展园的分析整理,归纳出展览性园林的设计思路,并以2011年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唐山展园设计方案为例,阐述了展览性园林在精神表达、空间表达、展览中互动性和参与性的表达、景观细节等方面的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4.
彭飞 《北京农业》2014,(8):38-43
在绿地水景中,单纯通过塑造水体自身形态所形成的景观效果比较单一,常见于倒影池、嬉水池、喷泉池等。大部分绿地水景会与山石、植物、构筑物、各类园林建筑小品及各种形式的园林雕塑等组合起来构建景观,以此增加绿地景观的多样性及层次性。水景中的植物配置水是一切生命之源,水与生命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同样,水景与植物也是紧密相关的。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城市废弃物的相关概念及分类进行阐述,分析了城市废弃物在园林造景中的作用,探讨了园林造景时城市废弃物在完善地形、硬质铺装、景观构筑物、雕塑小品、公共设施、水景和绿化种植设计中的应用,建议在具体应用时做到低成本投入、拓展废弃物景观应用途径、规划系统的管理模式、加强相关理论与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各种城市雕塑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本文重点阐述的是城市景观雕塑的公共艺术性,从时代性、大众文化、环境艺术等角度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景观雕塑的重要性和建设景观雕塑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互动体验式园林核心是以人为本,强调的是一种创意性、艺术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现代园林服务方式,也将是城市园林发展的一个新方向。本研究采用现场调查与资料查阅的方法对美国各公园的互动体验功能进行调查,并对美国拉杜造型花园进行深度剖析。拉杜造型花园根据活动目的、活动对象分为公众类、家庭类、青少年类、学生类、儿童类等不同内容,从功能角度将园林景观及活动的互动体验分为娱乐体验、教育体验以及审美体验。从特点来看,园林景观及活动的设计具有互动参与性、教育娱乐性、情景主题性、空间体验性。拉杜造型花园的实例表明,互动体验式活动的成功实施必须要考虑总体规划的必要性、市民参与和民众教育的重要性以及互动体验活动要素设计的有效性。中国园林的参与特性除了要吸取以上的特性,还应结合中国园林的风格特色,从艺术与创新性、场所特征与互动体验性2方面进行提升,充分挖掘园林的有益因素,进而获得更理想的设计。  相似文献   

8.
从景观雕塑的发展、景观学的发展中阐连环境与雕塑结合的意义与发展前景,通过分析景观雕塑设计现状和景观雕塑设计中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探讨景观雕塑的设计手法和设计要素:  相似文献   

9.
唐艳  王健庭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2):10779-10781
园林设计与雕塑艺术逐渐走向融合,雕塑走出美术馆,改变自己融入环境之中,而园林也试图用雕塑的手法将土地塑造成巨大的艺术品。雕塑与园林的相互渗透与包容,改观了环境景观的形态面貌,成为一种新的艺术整体,引领人们进入一个新的艺术设计时代。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形式元素入手,采用行为注记的调查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利用最优尺度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分析,确定园林雕塑观赏者视点位置的选择,并得出:1)影响视点场分布的主要形式因素为雕塑高度、雕塑观赏面形式、环境布局形式;2)不同因素影响下雕塑观赏视点场分布的特点为,视点距离分布主要集中在0~4H(H为雕塑高度)距离圈层内,视点累积频率占视点总数的88.4%,且1~2H圈层的视点数占总视点数的39.5%,为最高;雕塑正向左右45°、场地右侧方向是设计考虑的重点;在不同环境布局形式下,雕塑的设计和设置应当对各个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1.
广州雕塑公园植物景观特色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打造独具特色的公园植物景观,以广州雕塑公园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不同生境植物配置及园路植物配置的特点和观赏价值。结果表明:广州雕塑公园植物与雕塑结合,岭南风情浓郁、季相与色彩丰富、主题景观新颖,具有良好的生态及观赏效果,展示了亚热带气候下不同生境的自然之美。  相似文献   

12.
廖莹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471-15473
从分析公共艺术在城市景观建设发展中的作用入手,分析了公共艺术的概念及其地域性含义,进而解析了公共艺术与公共艺术景观设计领域中的城市雕塑的关系,指明了城市雕塑能够强化城市空间景观,丰富公共艺术。具体阐释了城市雕塑的作用,集中体现在引导空间流动的交流性、创造人文环境的社会性、沟通空间与人的交流性方面。以黔东南地区下司县入口城市雕塑设计为例,对其所处区位与现状加以分析,强调其具有突出的区位优势,以及历史遗留的商业氛围,雕塑设计将代表商业文化的古钱币造型和代表黔东南地区苗族图腾的蝴蝶合二为一,在形成视觉冲击的同时突出了文化特色。总结了地域性城市雕塑的意义,强调其是城市文化的物质载体、是设计元素原创性的文化来源、是地域精神风貌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3.
绿色植物雕塑以艺术为蓝本,运用某些植物生长快,耐修剪、易造型的特点,对植物进行修剪造型,体现艺术形态,形成一个有生命力,不断变化、成长的艺术品,将高雅的雕塑艺术融合在绿色的园林生态型中,逐渐成为了一个具有国际水平的雕塑主题园,一个为社会各界所青睐的高品位、国际化的文化休闲场所,一个标志性的新景观。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滨水景观要素对公众审美的影响,以莆田市仙游县木兰溪为例,应用SBE法、BIB-LCJ法进行景观要素量化分析、景观美景度评价并构建美景度模型。结果表明:(1)SBE法和BIB-LCJ法的评价结果较为相近,BIB-LCJ评价结果可辅助滨水景观模型构建。(2)驳岸类型、绿视率、植物整齐度、总体协调性和园路形态5个景观要素对美景度值有显著影响,河岸线形态感、整体景观色彩对比、野趣程度及景观层次感等7个要素对美景度有一定影响。 (3)从构建的美景度模型中可以看出,景观总体协调性在所有要素中的贡献度最高,达到33.2%;其次则是植物整齐度,贡献度为24.6%;绿视率、驳岸类型和园路形态贡献率分别为17.2%、13.1%和11.9%;其中,总体协调性、植物整齐度和绿视率的贡献度均达到10%以上。通过以上两种评价方法能够更好地量化分解影响公众审美的景观要素,从而获得更加客观的公众评价。在此基础上所提出相对应的优化策略,可以为未来的滨水景观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陈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751-4753,4858
从自然景观要素、人工景观要素、历史性景观要素3个方面解析了城市道路景观的内容,分析了城市道路景观的功能.在此基础上,以长沙市人民西路人行道为例,阐述了城市交通人行道景观设计原则,并指出城市文化、地方精神具有历史传统、环境背景及周围事物等多种含义,通过历史遗存、文物、传统、精神、观念、习惯风俗等形式蕴涵在市民心中,流传于城市街道或作为故事一代代传承,而不是几件雕塑小品可替代的.批判了目前我国城市公共场所建设中存在的大规模繁缛造作的雕塑之风.  相似文献   

16.
花木鱼池、屋宇和山石是造园的三大要素。其中山石是最关键的要素,它是评价一个造园家及一个园林作品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是中国造园的根基。主要介绍了山石造景的定义,分析其在园林中的地位,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7.
浅论园林植物造型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瑞阳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7):1221-1222,1272
通过对园林植物造型中各种形式植物雕塑、植物建筑、植物图案的特点及在园林中应用的探讨,提出植物造型设计的一些基本技巧和园林植物造型设计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以澳洲火焰木在我国园林景观中的应用为出发点,分析澳洲火焰木在园林景观中的孤植、对植、列植和丛植等种植形式形成的景观效果,并将澳洲火焰木与其他乔、灌、草进行搭配种植,营造更为宜人悦目的园林景观。同时,分析澳洲火焰木与其他园林要素的组合搭配,以期在我国园林景观中推广澳洲火焰木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杨连喜 《北京农业》2011,(33):52-53
植物是园林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园林景观的生命象征。针对北京地区园林绿化植物配植中存在的滞后、不合理的观念与问题,提出了设计园林绿色植物配植时应注意思考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