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能源林业研发现状与发展策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地球上目前能源的供应主要依赖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化石能源的资源有限性和开发利用过程中给环境带来的污染等众多问题严重制约了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源已成为我国以及世界各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发展生物质产业是我国未来新能源开发和利用的新亮点。我国林木生物质资源比较丰富,发展的潜力和空间巨大。我国现有木本油料林总面积超过600多万hm2,主要油料树种果实年产量在200多万t以上。林木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的主要途径有:(1)直接燃烧;(2)生物质液化;(3)固体燃料;(4)燃料气体;(5)生物质发电等。我国目前在主要油料树种资源调查和生物柴油制备、植物纤维制备燃料乙醇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对今后我国能源林业的发展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经济的血液和命脉。使用化石燃料不仅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而且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能源不足以长期支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有关机构评估,按目前的开采速度,全球石油储量可供生产42年,天然气储量可供生产60年,煤炭储量可供生产122年。因此,开发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显得尤为紧迫,其中属于生物质能的纤维素乙醇由于以非粮作物为原料,具有环保、清洁并可大规模工业生产等特点,因此有可能成为突破我国能源瓶颈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经济的血液和命脉。使用化石燃料不仅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而且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能源不足以长期支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有关机构评估,按目前的开采速度,全球石油储量可供生产42年,  相似文献   

4.
胡琴 《中国林业》2012,(9):4-11
人类进入21世纪后,遭遇两个瓶颈问题,严重影响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一个是环境恶化问题,一个是化石能源短缺的问题。有人说,煤炭人类只可以再利用80~100年,石油只可以再利用20~30年。由于这些资源都没有再生能力,必将越用越少。与此同时,化石能源的使用所排出的大量温室气体及其他有害物质,又使化石能源的利用成为全球气候变暖和空气质量恶化的公认祸首。能源短缺、环境恶化,这两个危机同步展现在人类面前。解决的办法,不仅是要通过技术进步,把日益增长的能耗降下来,缓解不可再生的化石资源的日趋减少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同时还必须寻找可再生的替代能源。生物质能源具有可再生性、低二氧化碳排放、洁净性、广泛分布性、使用形式多样、生物质燃料总量丰富等基本特点。目前,就总量来讲,生物质能源排位仅次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能源和首屈一指的可再生能源。根据国际能源署和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统计,全球可再生能源的77%来源于生物质能源,而生物质能源中的87%是林业生物质能源。开发和利用林业生物质能源,不仅可以缓解能源危机,同时也可以有效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保护生态安全、改善城乡环境,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木本植物油脂是一种占有重要地位的生物原料,具有种类多、分布广、产量大、可再生等特点。木本植物油脂热化学转化技术是一种高效的转化途径,所得富烃基燃料通过酯化降酸能够最大限度的接近现有的化石燃料。目前对于富烃燃料燃烧动力性的研究还比较少,本研究采用B20(富烃燃料20%,0#柴油70%)和0#柴油进行参照对比进行了研究考察。结果表明:同等条件下,木本植物基富烃燃料B20的排放性能(烟度、CH、CO、NOx)优于0#柴油,台架实验考察的转矩性能和功率性能等动力性能指标与0#柴油相比略有下降,但其能够很好的保护生态环境,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正大量化石燃料燃烧,碳排放已然成患目前,人类消耗的能源的70%,来自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三种最传统的化石燃料。而这些化石燃料都是不可再生能源,燃烧后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其它有害气体。化石燃料燃烧造成的温室气效应增强已得到科学证实。而全球变暖引起的极端气候、海平面上升、动植物物种大量消失、农业减产、自然灾害频发以及永久冻土解冻释放特异病毒  相似文献   

7.
一、全球林木生物质发展状况和对策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是目前全球面临的共同难题。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尤其是日益增加的能源需求,正在改变世界经济的格局。在人类对能源消耗不断增加的同时,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为了应对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一些国家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着手寻找替代能源,特别是可再生能源,目前已取得相当程度的进展。目前,欧盟许多国家把发展生物质能源作为解决本国就业、替代化石燃料和减少大气污染等问题的战略措施来对待。研究表明,与石油、煤炭、天然气、核能等传统能源产业相比,生物质能源产业能创造更多的就业…  相似文献   

8.
生物燃料泛指由生物质组成或萃取的固体、液体或气体燃料。可以替代由石油制取的汽油和柴油,是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方向。在传统化石能源(煤、石油等)日益枯竭、人类面临的环境污染日益加重的情况下,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寻求发展可再生能源。  相似文献   

9.
《技术与市场》2010,(8):183-183
生物燃料是指通过生物资源(比如:农林作物、农作物残渣、动物粪便和生活垃圾等)生产的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它可以替代由石油制取的汽油和柴油,与生物能、风能、太阳能一样属于可再生能源。受世界石油资源价格、环保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许多国家日益重视生物燃料的发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0.
指出了石化燃料是目前使用的主要能源,每年消耗量大,是导致“温室效应”和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生物柴油安全、清洁、高效,是非常理想的“绿色能源”,也是石化燃料的最佳替代品。阐述了生物柴油的特点、制作方法、国内外生物柴油技术的研究及应用概况,探讨了我国生物柴油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可采取的建议和措施,为生物柴油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Studies were carried out on the transesterification of the Chinese Spicehush (Lindera communis) seed (LCS) oil with methanol for the production of biodiesel. The methyl esters of LCS oil were compared with soybean esters to determine biodiesel fuel performance and properties. The fatty acids content in the seed kernel oil (LKO) and coat oil (LCO) were quantified by gas chromatography and mass spectrometry method (GC-MS). LKO contains 95.1% saturated acids (capric, lauric, myristic and palmitic) and 2.3% unsaturated acids (oleic). LCO contains 24.6% saturated acids (palmitic and stearic) and 73.6% unsaturated acids (oleic, linoleic and palmitoleic). The kinematic viscosity, cold filter plugging point, cloud point, flash point and cetane index were determined. The methyl esters of LKO had a higher kinematic viscosity and a lower cold filter plugging point value, so it has better per- formance in cold weather. The biodiesel of LCS oil has fuel properties within the limits prescribed by American (ASTM D 6751-02) standards, except for a slightly lower flash point of LKO biodiesel than that prescribed by these standards (130°C). Thus, LKO and LCO biodiesel have great potential to be used on a large scale as fuel for diesel engines.  相似文献   

12.
为了实现地沟油的有效回收利用,采用热裂解和催化酯化工艺制备了地沟油生物燃料油,并把制得的燃料油与0#柴油调合进行台架试验测试。结果表明:通过热裂解反应,油品的物质组成发生了变化,热裂解油主要组分为C10~C18的烷烃、烯烃和羧酸等,其中烃类质量分数占64%。裂解油再经过催化酯化反应,油品的燃料性能进一步提高,所制得的生物燃料油性能如下:酸值0.29 mg/g,黏度2.58 mm2/s,热值为44 MJ/kg,冷凝点-7℃,冷滤点-3℃,各性能都符合国家生物柴油标准。台架试验测试混合燃料的动力性能和排放性能,数据表明地沟油生物燃料油对于柴油机动力性能影响甚微,排放尾气环保性能更优。  相似文献   

13.
多重比较在辽西山杏栽植密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辽宁省辽阳市喀左县山杏林分布区10a、20a、30a生3个林龄的山杏林内按不同密度设置标准地,在标准地内选择标准株进行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运用多重比较法,研究不同林龄不同密度条件下山杏生长和林下土壤性质差异,得出不同林龄下最佳的山杏栽植密度。  相似文献   

14.
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利用我国的山杏资源,对我国三种山杏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确定了具体分布范围,并根据分布区内林分的集中程度和类型进行了分布区划,主要结果如下:1)三种山杏在我国分布区域广阔,其中,西伯利亚杏分布在我国温带和暖温带地区,遍布我国三北地区11个省市区;东北杏在我国分布区域较小,主要分布于东北三省;野杏在我国分布区域最为广阔,遍布暖温带、温带、寒温带及高原亚温带湿润气候区的20个省市区。2)三种山杏水平分布广,遍及东北、西北、华北和西南绝大多数地区;西伯利亚杏和野杏垂直分布的上限、下限从西到东均呈现降低的趋势,而东北杏垂直分布规律不太明显。3)山杏集中分布区主要在大兴安岭东南麓山前低山丘陵区,该区是开发利用山杏资源的理想地区。  相似文献   

15.
采用典型样株和随机取样的方法,对五味子种耔性状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无性系间的种籽横径、种籽纵径、种籽厚度、种籽千粒重、种仁千粒重、种仁含油率等性状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在供试的20个无性系中,9911、9907、9913、9919、9918、9914等6个无性系种仁含油率较高,分别为70.17%、69.77%、68.99%、67.51%、65.97%、64.15%;五味子种油的形成、积累与无性系的种籽千粒重、种仁千粒重、种籽横径、种籽纵径等指标关系不密切,而与种耔厚度关系密切,相关系数为0.670,相关关系达极显著水平.本研究结果可为以高含油率为目标的五味子品种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了了解不同种源西伯利亚杏种实性状地理变异规律,进而为优良繁殖材料的调拨、适宜栽培区和优良种源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以我国西伯利亚杏天然分布区内19个地理种源的西伯利亚杏种实为研究对象,采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其种实性状的地理变异情况。结果表明:西伯利亚杏19个种源间种实性状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其中,西伯利亚杏百粒核质量和百粒仁质量与其种实形态特征指标间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除百粒核质量与仁厚外);西伯利亚杏杏核越小,其出仁率越高;西伯利亚杏的出仁率随种源地纬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种源地海拔的增高而减少;杏仁的厚度与7月均温有着极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西伯利亚杏杏核、杏仁的大小与质量指标和各种源地无霜期的长短均呈显著相关;日照时数越多,西伯利亚杏种仁积累的干物质则越多,其出仁率也就越高。  相似文献   

17.
用RAPD-PCR方法对分布在云南省高黎贡山的尼泊尔桤木,分布在吉林长白山的色赤杨、西伯利亚赤杨和东北赤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发现分布在长白山的3种赤杨聚类关系较它们与尼泊尔桤木的关系更近,其中色赤杨和西伯利亚赤杨有更近的聚类关系,与它们对应共生的Frankia菌居群亲缘关系表现相似的特征;高黎贡山的尼泊尔桤木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其次是色赤杨和西伯利亚赤杨,东北赤杨最低。桤木属植物与对应共生的Frankia菌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也一致。这些结果暗示着桤木属宿主植物和其Frankia菌共生物之间存在共进化关系。东北3种宿主植物与Frankia菌之间存在于种下基因型类群的共生搭配,表明共生关系的建立过程中可能存在基因型上的选择。Alnus-Frankia共生固氮体系的建立可能是单起源的。  相似文献   

18.
The genus Armeniaca Scop.is well known for its popular cultivated edible fruit trees such as Armeniaca vulgaris Lam.and ornamental flowers such as A.mume Sieb.Another species,A.cathayana Fu et al.,one of six important dry fruits(kernel-using apricot),is cultivated for its edible seeds in North China.In the present study,DNA from 70 individuals of Armeniaca,including 38 of A.cathayana,18 of A.vulgaris,12 of A.sibirica,1 of A.dasycarpa and 1 of A.mume,was extracted and analyzed using microsatellites and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For 20 polymorphic loci selected,339 alleles and 140.7 effective alleles were detected.The number of alleles per locus ranged from 8 to 28,with an average of 16.95 alleles per locus.The observed heterozygosity(Ho) and the expected heterozygosity(He) ranged from 0.427 to 0.971 and from 0.737 to 0.912,respectively.The 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 varied from 0.708 to0.905,with an average of 0.827.Based on the genetic similarity among 70 individuals,a UPGMA was used to establish the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The taxonomic positions among five species were clearly revealed,and A.cathayana was more closely related to A.vulgaris than to A.sibirica.The results will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research on the taxonomy,germplasm resources and breeding of Armeniaca,especially for A.cathayana.  相似文献   

19.
落地的水曲柳种子自然染菌率较高,未染菌的种子占6.7%;经分离鉴定,从水曲柳种子上共分离出22种真菌,其中接合菌2种、子囊菌1种、半知菌18种、待鉴定1种,交链孢菌是优势种群。在种仁、种皮、种翅3个部位上分离到的真菌种类、数量差别较小。  相似文献   

20.
探讨了灰关联综合评价模型在辽西地区山杏林地集水整地方式评价中的应用。并以辽西地区山杏林地为例,构造灰关联综合评价模型。并计算各灰关联综合评价值,得出山杏林地集水整地方式优劣的序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