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初配月龄对新西兰兔繁殖性能的影响。选取新西兰母兔90只,分为3个试验组,试验1、2、3组分别在5.5、6.0月龄和6.5月龄进行初配,连续测定3个繁殖周期的繁殖性能以及雌二醇、促卵泡素含量。结果表明:试验3个组在发情率、配怀率、产仔率、产仔数、产活仔数方面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2、3组仔兔的初生窝重、初生个体重、21日龄个体重、35日龄个体重显著高于试验1组(P0.05),试验2、3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各组在产后1、11、18 d的雌二醇、促卵泡素水平均呈上升趋势,且差异显著(P0.05),试验2、3组均显著高于试验1组(P0.05),相互间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试验1组的繁殖性能和生殖激素水平与另外2个组差异显著,试验2组和试验3组间差异不显著,建议新西兰母兔适宜初配时间为6.0月龄。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葡萄糖氧化酶(glucose oxidase,GOD)对泌乳母兔生产性能及其产后体况恢复的影响,试验选择同期分娩泌乳母兔6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12只,调整所哺喂的仔兔数,每窝7只,每组仔兔总数相等(84只)。I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II、III、IV、V组为试验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加0.1%、0.2%、0.3%、0.4%的GOD。预饲5 d,试验期30 d,结果表明:各试验组母兔泌乳力均高于对照组,其中0.4%添加组与对照组差异接近显著水平(P=0.078);试验组窝平均断乳仔兔只数、仔兔断乳成活率、母兔和同窝仔兔的平均日采食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仔兔初生、21日龄、28日龄时窝重、断乳窝重均高于对照组(P0.05);0.4%添加组的母兔泌乳期失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日粮中添加葡萄糖氧化酶能够提高母兔泌乳性能,利于母兔体况恢复和断乳前仔兔发育,尤以0.4%添加组母兔泌乳力、仔兔增重、断乳成活率最高,母兔泌乳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3.
种公兔除了在饲养上要注意饲料营养的全面性和长期性外,同时要在科学管理与利用上必须应注意以下几点。 (1)3月龄以上的青年公、母兔要分开饲养,严防早配、乱配,以免影响兔的生长发育。 (2)未到初配年龄,不能过早利用。种公兔的初配年龄(肉用型或兼用型):小型品种4~5月龄,体重2.5~3公斤;中型品种5~7月龄,体重4~5公斤;大型品种8~10月龄,体重6  相似文献   

4.
1适时初配母兔过早初配,其自身器官还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母兔虽能配种繁衍后代,但母仔生长发育受到影响,仔兔成活率较低。故必须待母兔达到或接近其父母体重和达到6月龄时开始初配。2适当热配母兔分娩后,该热配的进行热配,不该热配的不可热配。如果母兔健壮,分娩后乳汁充足,所生的仔兔数量又少,则可热配;为了扩大优质兔群数,优质母兔分娩后可让保姆兔承担优质母兔的哺乳任务,而对优质母兔进行热配;分娩后因仔兔意外伤亡等而没有哺乳任务的母兔,同样可以热配。3防止近交近交是指血缘关系相近的公母兔之间进行交配,如全同胞、半同胞、父女、母…  相似文献   

5.
《养猪》2019,(5)
以长大二元杂种母猪为研究对象,应用卡方检验及SPSS 19.0软件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对63 109头的配种数据进行分析,以探讨初配月龄对第1胎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初配月龄为8~8.5月龄母猪的繁殖性能最为优秀,其中分娩率达93.17%,为各组中的最高;胎均健仔为10.33头,也高于其他各组,胎均无效仔为1.81头,极显著低于其他4组(P0.01)。结果表明,长大二元杂种后备母猪的初配适宜月龄为8~8.5月龄。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广西杂交水牛初配月龄、产犊间隔、犊牛出生重与第一泌乳期泌乳天数、泌乳量的关系,研究主要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水牛研究所水牛种畜场繁殖生产原始记录作为依据,分析76头杂交水牛初配月龄及各胎次产犊间隔、犊牛出生重以及第一泌乳期泌乳天数及泌乳量的规律。结果表明:杂交母水牛的平均初配月龄为32.75月龄,平均产犊间隔为18.29个月,平均出生重为37.74 kg,第2~5胎的杂交水牛犊牛出生重显著高于第6~7胎(P0.05),杂交水牛不同初配月龄对其泌乳天数无显著影响(P=0.504),但初配月龄为31~36月龄的杂交水牛的产奶量显著高于初配月龄小于24月龄或25~30月龄的杂交水牛(P=0.015)。因此,适当推迟初配月龄有助于提高产奶量。  相似文献   

7.
(一)抓好秋繁工作 要使獭兔尽快恢复体质,适应秋季日照较短的特点,这就要求加强营养,精心饲养,使种公兔适应环境,增强体质进行秋繁.初配年龄公兔7~8月龄,母兔6月龄以上,初配体重达3.5公斤以上,晚秋时节母兔配种达到高峰,配种受胎率达70%~80%,平均每胎产仔5~7只.  相似文献   

8.
通过不同繁殖强度与断奶时间对仔幼兔增重与成活率影响,确定适宜的繁殖强度与断奶时间,以提高仔幼兔存活率。本试验选择年龄一致的繁殖母兔,随机分为4组,采用不同的繁殖强度、断奶时间,对仔幼兔增重与存活率影响试验。试验结果证明,产仔后1~2d血配仔幼兔增重低于产仔后12~15d、22~25d、35d配种(P0.05);30d、35d断奶增重低于其他组(P0.05),30d断奶仔幼兔增重极显著低于其他组(P0.01)。不同繁殖强度30d断奶与35d、40d断奶,3月龄存活率低于35d、40d断奶(P0.05),产仔后12~15d配种、35d断奶,3月龄存活率88.2%显著高于产后22~25、35d、血配组(P0.05)。母兔产仔后12~15d配种,35d断奶为獭兔最适宜配种断奶时间。  相似文献   

9.
1防止过早初配和近亲繁殖家兔一般3~4月龄性成熟,7~9月龄体成熟。家兔的初配年龄应在体成熟之后。目前农村不少养兔农户盲目追求数量,在3~4月龄就让家兔自由交配。这样,不仅影响公、母兔的正常发育,而且后代个体小、体质弱,母兔泌乳量少,仔兔哺乳量不足,生长发育慢,发病多,死亡率高。目前农村养兔近亲繁殖现象也比较严重,常在同一窝仔兔中选留种公兔和母兔。用来扩大繁殖;或者一群母兔及其后代长期用1~2只公兔配种繁殖。这样近亲繁殖的后代个体小,生长慢,抗病能力低,死亡率高,一代不如一代。农村养兔应采取饲养户之间互相串换种公兔的办…  相似文献   

10.
(一)抓好秋繁工作 要使獭兔尽快恢复体质,适应秋季日照较短的特点,这就要求加强营养,精心饲养,使种公兔适应环境,增强体质进行秋繁。初配年龄公兔7~8月龄,母兔6月龄以上,初配体重达3.5公斤以上,晚秋时节母兔配  相似文献   

11.
1繁殖母兔1.1配种按品种要求,选择优秀的公、母兔进行配种繁殖,初配年龄5-6月龄、体重3~4kg。如果年龄和体重都达不到要求,就会影响到受胎率、产仔成活率及后代生长发育。家兔对光照也很敏感,如果不能满足光照需求,会影响到受胎率,母兔配种期每天需12~16h光照。家兔属刺激性排卵动物,配种时采用复配方法可确保较高的受胎率。母兔的繁殖胎次可根据母兔体质和市场需求,在年产4胎的基础上,适当增加1-2胎。  相似文献   

12.
四川白兔种质性能测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四川白兔的种质性能进行研究,试验对四川白兔(保种群)的繁殖性能、生长发育指标、屠宰性能、肉质性能等主要种质特性进行测定,同时对其毛皮品质进行观察测定。结果表明:四川白兔平均产仔数为6.87只,胎产活仔数为6.83只,初生窝重为289 g,28日龄断奶窝重为2 124 g,断奶成活率为93.45%。四川白兔12月龄体重公兔为2.41 kg,母兔为2.63 kg,且差异显著(P0.05);3,6,10月龄公兔体重分别为1.52 kg、2.20 kg、2.35 kg,母兔体重分别为1.51 kg、2.41 kg、2.63 kg,其中6,10月龄公、母兔体重相比差异显著(P0.05)。四川白兔90日龄公、母兔全净膛率分别为49.25%、49.23%,120日龄公、母兔全净膛率分别为49.81%、49.96%,且差异均不显著(P0.05)。公、母兔背最长肌p H45值分别为6.43,6.78,且差异显著(P0.05),母兔p H24值、L*45值、a*45值、b*45值、L*24值、a*24值、b*24值、滴水损失、熟肉率及水分、蛋白质、肌内脂肪、灰分含量与公兔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毛皮重量、毛皮面积、毛皮厚度公、母兔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2只体细胞克隆波尔山羊(单胎母羊)和与其相同饲养条件下自然繁殖出生的波尔山羊(单胎母羊)0~12月龄的体重、体尺指标测定,初步分析了其生长发育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克隆羊初生重、体尺略高于自繁羊,但差异不显著(P>0.05);②克隆羊3月龄、6月龄、12月龄体重指标明显高于自繁羊,差异极显著(P<0.01);③克隆羊3月龄、6月龄、12月龄体尺指标除体长略高于自繁羊,差异不显著(P>0.05)外,体高、胸围均明显高于自繁羊,差异极显著(P<0.01)。④克隆羊生长发育速度前期快,逐渐减慢,后期趋于正常。0~3月龄阶段总增重、日增重明显高于自繁羊,差异极显著(P<0.01);3~6月龄阶段高于自繁羊,差异显著(P<0.05);6~12月龄阶段略高于自繁羊,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4.
1初配年龄 鸭初配年龄过早,不仅对其本身的生长发育有不良影响,而且受精率低。一般蛋用型公鸭性成熟较早,初配年龄在5月龄以上为宜;肉用型公鸭性成熟较晚,初配年龄在6月龄以上为宜。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不同水平的消化能、蛋白质日粮对妊娠期母兔繁殖性能和泌乳力的影响,试验选择健康、体况相近的经产新西兰母兔10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20只,妊娠后分别饲喂标准(DE10.33 MJ/kg、CP 15.54%)、低消化能低蛋白质(DE 9.30 MJ/kg、CP 13.44%,简称低能低蛋)、低消化能高蛋白质(DE 9.40 MJ/kg、CP 18.63%,简称低能高蛋)、高消化能低蛋白质(DE 11.15 MJ/kg、CP13.74%,简称高能低蛋)、高消化能高蛋白质(DE 11.18 MJ/kg、CP 18.83%,简称高能高蛋)的日粮,分娩后测定繁殖性能相关指标。结果表明:营养水平对母兔血清中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素(LH)及断奶存活率、产仔数和产活仔数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低能低蛋组血清雌二醇(E2)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P0.05或P0.01)。高蛋白质组母兔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的含量极显著高于标准组(P0.01),标准组显著高于低蛋白质组(P0.05)。低能低蛋组母兔血清中催乳素(PRL)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低能低蛋组母兔产活仔率显著低于低能高蛋组(P0.05),断奶存活率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妊娠期母兔蛋白质水平对母兔和仔兔的影响比消化能水平更显著,以高消化能高蛋白质(DE 11.18 MJ/kg、CP 18.83%)为最佳。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胎次对母兔产仔性能的影响,研究利用2010~2013年度665只齐卡新西兰母兔前3胎共计1 649窝次的生产性能记录,对不同胎次的产仔性能进行了比较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胎次极显著地影响母兔的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窝重以及初生个体重(P<0.01);随着胎次的增加,产仔性能逐步上升。进一步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各胎次的产仔性状与前3胎平均值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第3胎的产仔数、产活仔数、死胎数以及初生窝重的相关系数最高;第2胎的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初生个体重与第3胎呈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正相关,而第2、3胎间的产仔数和产活仔数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齐卡新西兰母兔第2胎的产仔性能可以作为总体繁殖性能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前,许多养殖场(户)普遍存在重数量轻质量,过多热配、过早初配等现象,这种现象导致兔群出现分化、杂化、劣化、退化现象,严重制约了獭兔的繁育和饲养的经济效益。那么,如何才能达到獭兔优繁优育呢?1.适时初配:在饲养中一定要防止过早初配,性成熟虽能配种、繁衍后代,但绝不能马上配种。因为此阶段獭兔正在生长发育,如进行配种,将直接影响母兔本身和后代的生长发育,因此必须等待獭兔身体成熟后再开始进行初配。一般需要掌握二个原则:即月龄达到5.5~6月龄,体重接近或达到其父母体重时开始初配。2.适当热配:母兔分娩后要视其具体情况进行热配(…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光照时间对初配母兔繁殖性能的影响,随机选择165日龄左右、体重相近、健康状况良好的后备母兔40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獭兔。对照组采用自然光照,试验1、2、3组分别人工补充光照至14h、16h、18h,光照强度为55~80 Lux。结果显示:在本试验条件下,光照时间为14h、16h、18h时,发情率均显著高于自然光照(P0.01);光照14h时,受胎率显著高于自然光照(P0.05),16h与18h也有所提高(P0.05);光照时间为14h与16h时均能显著提高獭兔的窝产仔数(P0.01),18h相对于自然光照无显著差异(P0.05)。综合以上指标,初配母兔每天光照时间为14~16h,繁殖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中草药添加剂对獭兔母兔泌乳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健康美系母兔30只,按性别对等原则分成5组。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不同比例的中草药添加剂,测定仔兔初生活仔数和窝重、21,30日龄窝重及仔兔成活率。结果表明:饲粮中中草药添加量为1.2%时,獭兔幼兔生长发育最好,成活率最高,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由亮氨酸、缬氨酸等组成的复合添加剂对哺乳期仔貂生长的影响,试验在体重、胎次、预产期、体况相近的待产母貂基础日粮中按照每只每天3 g的量饲喂复合添加剂,测定平均窝产仔数、断奶成活率和45日龄平均断奶重。结果表明:试验组母貂平均窝产仔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仔貂断奶成活率与对照组相比提高8.55%,且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仔貂45日龄平均断奶重与对照组相比提高17.21%,且差异显著(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在泌乳母貂日粮中添加复合添加剂可以促进哺乳仔貂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