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豆腐问题     
豆腐是我国独创的一种副食品,是将大豆磨细,煮成浆,再加入少量盐卤,使豆浆中的蛋白质凝结,然后压去过剩水分而成。豆腐营养丰富、滋味鲜美且价格低廉,作为一种大众化食品其优点家喻户晓;现今虽不能说已风靡全球,但五大洲上多处见到它的踪迹。在西方,分离和凝固植物蛋白是现代才有的事。所以当我国发明制豆腐时,这项技术十分先进;从而其出现的时问,对研究科技史的人来说,就成为一个关系重大的问题了。何时发明制豆腐?现成的答案为:发明者是西汉的淮南王刘安。但这是宋代人才提出来的,全然没有任何家以前的记载支持此说。宋·…  相似文献   

2.
八公山豆腐     
提到八公山,人们就会想起“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古战场,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淝水之战。提到八公山,人们更会想起西汉淮南王刘安和八公在此学仙炼丹制成豆腐的传说。提到八公山,人们还会联想到制作精湛、色艳香绝、绚丽多彩、风味独特的豆腐宴。淮南电视台拍摄的《八公山下豆腐宴》获得国家鼓励奖,并在国外十几家电视台播放,更使八公山豆腐名扬天下。  相似文献   

3.
《福建农业》2008,(6):38-38
豆腐与臭豆腐的来历汉朝淮南王刘安在炼丹的过程中,以黄豆汁培育丹苗,豆汁偶与石膏相遇,成为了豆腐,这算是无心插柳;清朝进京赶考的秀才王致和以卖豆腐为生,卖不了的豆腐,已经发毛了,却成就了另一种美味:臭豆腐,这算是意外之食。据说,酒的发明,也是源于醋的变形:而前些年大红大紫的水煮鱼,也源自四川的某处农家的灶台。  相似文献   

4.
林飞飞 《农业考古》2012,(1):107-109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由西汉淮南王刘安招集宾客方士编写而成,约成书于景帝中后期和武帝即位之初。该书综合百家之说,总结了先秦汉初治乱兴衰的经验教训,努力探寻自然和社会发展的规律性,试图为封建国家的长治久安提供一种完备的理论学说。《淮南子》对粮食生产予以极大重视,强调农业在巩固国家政权、安定社会秩序和发展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认为其不但为人民的生存提供保障,还为工商业的发展提供  相似文献   

5.
豆腐制法与道家炼丹有关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豆腐制法与道家炼丹有关四川省重庆市李治寰豆腐在南宋时就有起源于汉代淮南王刘安的传说。可是现代化学史家袁翰青先生等却提出豆腐是9、10世纪晚唐或五代时期开始出现的。这两种说法时间差距逾一千年,长时间无法得到定论。最近江西社会科学院陈文华先生根据河南密县...  相似文献   

6.
刘焕群 《农业考古》2003,(2):164-165
陆游 ( 1 1 2 5- 1 2 1 0年 )字务观 ,号放翁。越州山阴 (今浙江绍兴 )人。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一生作诗万余首 (今存九千三百余首 ) ,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老学庵笔记》等著作。陆游爱国也喜茶 ,先后写下以茶为题材的诗篇有三百九十多首。而唐代白居易只写了六十多首 ,宋代梅尧臣也只写了六十多首 ,苏轼写了八十多首 ,明代文徵明写了一百五十多首 ,清代的厉鄂写了八十多首 ,乾隆帝写了一百多首。陆游的茶诗居历代诗人之冠。那么陆游为何写了如此众多的咏茶诗呢 ?一、世风所致宋代茶风极盛 ,其品鉴之精 ,陈义之高 ,前所未有。风…  相似文献   

7.
唐宋时期,我国茶叶生产有了空前发展,在国家政治、经济、军事上日益占据重要地位。“回鹘入朝,大驱名马,市茶而归”,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茶马贸易”。“税茶”始于唐代,“榷茶”在宋代已成为一种制度,茶利收入是宋代财政收入的重要部分。唐代茶产地:山南、淮南、剑南、浙东、浙西、黔中和岭南等七大地区(据《茶经》)。宋代,种茶地区比唐代大为增加,除淮水以北诸路外,南方诸路皆产茶,淮南、两浙、江南、荆湖、福建和广南都是有名的产茶地区,至绍兴末年(绍兴三十二年)东南十路,六十州,二百四十二县产茶,川峡也是盛产茶叶之地。  相似文献   

8.
据报道,目前荷兰、日本等国已采用电脑控制温室花卉栽培,不论四季和时间,都能促成花朵开放,这确实是一种先进的花卉促成栽培法。但是,这种花卉促成栽培法,根据古籍记载,我国早在八百多年前的宋代就已出现,不过是用人工而已,当时称为唐花(亦称堂花)术。宋代周密在所著的《齐东野语》中说:“凡花之早放者,名曰堂花。其法以纸  相似文献   

9.
长江流域栽培双季稻的历史经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长江流域双季稻的栽培历史,根据南北朝宋(公元420——478年)盛弘之撰《荆州记》(已佚)记载:“淮阳郡西北接耒阳县,有温泉,其下流百里,恒资以灌溉,常十二月一日种。至明年三月新谷便登,重种。一年三熟”。从“重种”两字来看,至少是栽种两季,可见长江流域双季稻的栽培已有千年以上的历史。根据历史经验,发展双季稻的首要关键是解决早晚稻的品种问题,这一点早在宋时已被人们所重视。《江南催耕课稻编》(公元1834年李彦章撰)记载说:“此邦再种再熟,事最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复种轮作,多熟种植有悠久的历史。复种制创始于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七世纪至三世纪)。《管子·治国》中所说的:“四种而五获”;《荀子·富国》中所说的“一岁而再获”;《吕氏春秋·任地》中所说的:“今兹美禾,来兹美麦”等,说明我国的黄河中下游地区,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就创始了四年五熟和二年三熟的种植制度。 秦汉时代(公元前221—公元220年),官府大力推广冬麦种植,促进了复种轮作和  相似文献   

11.
《淮南子》蕴含着丰富的农业思想,对秦汉时期的农业发展经验与教训有着深刻的总结.“以农为本”是《淮南子》农业思想的核心内涵,充分体现出重农以安国的政治理念.富农以利民,自然以治农是《淮南子》农业思想的重要组成,反映出显著的经济意识与生态意识,是《淮南子》对西汉农业发展的现实反思.以“农家”思想为基础,以“黄老”之道家思想为本,融通儒、法、阴阳等思想因素,形成多元化的理论内涵,这是《淮南子》农业思想之特色.追求自然而和谐,国富而民安的农业发展,这种《淮南子》的农业理想,对当代中国农业的科学发展,社会的和谐繁荣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黄庭坚的家乡——洪州分宁双井(今江西修水杭口乡),位于修江上游北岸,是著名的产茶区。早在宋代双井就已经是“绿丛遍山野,户户有茶香”了,所产青茶(绿茶)“细者有白毛,状如银须,色碧,味隽。”故又有“白茶”、“龙须”、“云腴”、“风爪”,“雪芽”等佳誉,一时名噪京华,列为贡品,深受封建士大夫和文人们的青睐。《宋史·食货志》上说:“茶产于东南者,……隆兴之黄隆、双井,皆绝品也。”据与黄庭坚同时的欧阳修在《归田录》中的记载:“自景祜(公元1034——1037年)以后,洪州双井白茶渐盛,近岁制作尤精,囊以红纱,不过一、二两,以常茶数十斤养之。用避暑湿之气,其品远在日注上,遂为草茶第一。”江西武宁旧志上也记载有黄庭坚乐赠当  相似文献   

13.
豆腐的传说     
《现代农业》2006,(1):48-48
豆腐问世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它同世间任何一件有价值的商品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一样,豆腐制作工艺的不断发展,豆腐制品种类的逐步繁多,豆腐莱肴的日益丰富,豆腐品尝的方法和感受,豆腐的精神和品质,林林总总构成了独特的“豆腐文化”,它是美食文化中的一朵瑰丽的奇葩,是以豆腐为载体,以豆腐的独特品味、丰富营养、风格品质、蕴含哲理、历史渊源等为基础,由饮食渗透到人类精神领域的一种文化。刘安是汉高祖刘邦之孙,袭父为淮南王。关于淮南王做豆腐的传说很多。一说刘安在八公山上用大豆炼丹,偶然发现豆浆的凝固现象,逐渐试做出豆腐,在禅内…  相似文献   

14.
虫草考证     
虫草,又称冬虫夏草,是我国独有的珍贵特产,早已驰名中外,与人参、鹿茸齐名,并列为三大补品。奥秘所在对于虫草的认识,我国可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的西周至公元前221—前207年的秦朝,从出土的文物中就发现有以虫草作图案的玉雕装饰品。我国是最早记载虫草的国家。早在公元1756年,清朝赵学敏首先记述:“夏为草,冬为虫,长三寸许,下跌六足,脰以上绝类蚕”(《本草纲目拾遗》),“冬虫夏草”之称由此而来。清朝吴仪洛在《本草从新》(公元1757年,清雍正、乾隆年间)上更进一步说:“冬在土中,身活如老蚕,有毛  相似文献   

15.
在闽南和潮汕一带,人什都把茶叶称为茶米。为什么叫茶米?意思是说在人们生活中茶与米显得同样的重要。早在一千年前,宋代王安石在《义茶法》中就说:“夫茶之为用,等于盐米,不可一日以无。”顾元庆在《茶谱》中则说:“人饮真茶能止渴、消食、除痰、少睡、利尿、明目、益思、除烦、去腻,人固不可一日无茶。”陈藏器《本草拾遗》又云:“诸药为病之药,茶为各病之药。”在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有一句谚语:“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  相似文献   

16.
我是茶诗的爱好者,并数十年致力于茶诗的收集。近来,欧阳勋先生将他的佳作《论茶绝句》馈赠与我,使我一下便获得了近三百首当代茶诗,当然十分高兴。中国的茶诗,源远流长,篇章浩瀚,自晋代迄今,其茶诗总量不下五千首。就个人写茶诗的数量而言,可以达到数十首到数百首,如唐代白居易写了六十多首。在宋代,梅尧臣写了六十多首,苏轼写了八十多首,陆游写了三百九十多首。明代文徵明写了一百五十多首;清代的厉鹗写了八十多首,乾隆帝写了一百多首。在当代,庄晚芳写了五十多首(据《庄晚芳茶学论文选集》),王泽农写了五十多首(据《…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兽医针灸发明很早,有文字记载的,可上溯到西汉刘向(下限公元前7年)编著的《列仙传·师皇篇》,距今为1994年。当时兽医针灸是针灸与药物并举的。文中说:“马师皇,黄帝时兽医也。……有龙(马)下,向之垂耳张口。师皇曰:此龙有病,知我能已之也。乃针其唇下及口中,以甘草汤饮之而愈。”这种“针(包括灸)不离方(方剂、药物),方不离针”的主张,一直延续到现在。如明万历36年(公元1608年)出版的《元亨疗马集·马七十二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古代几种特殊的渔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古代除用网等捕捉鱼类之外,还创造各种特殊的渔具、渔法,有些至今还沿用:鸬鹚渔业我国关于鸬鹚的训养,并利用它的特性(爱吃鱼、会捕鱼),来进行捕鱼,早有文字记载。如唐代诗人杜甫在四川的时候(约在公元759—768年之间)就写下了“家家养乌鬼,顿顿食黄鱼”的诗句。乌鬼指的就是鸬鹚。鸬鹚,是一种食鱼水鸟.经过人们的驯化,即能指挥其来捕鱼。宋代沈括《梦溪笔谈》中提及:“《夔州图经》称峡中人(即今四川)谓鸬鹚为乌鬼。蜀人(亦四川人)临水居者皆养鸬鹚,绳系其颈,使之捕鱼,得鱼则倒提出之,至今如此”。  相似文献   

19.
钱时霖 《农业考古》2001,(2):192-199
在茶树栽培学上 ,对于茶树芽叶的描述十分简单 :芽、一芽一叶、一芽二叶等等。然而在诗人笔下 ,却是另一番景象 ,他们用粒、蕊、英、枪、旗、嘴、舌、爪、笋、芽、叶、草等华丽的词语。来比喻和赞美茶树芽叶 ,从而编织成一首首优美的茶诗。一、粒 :把极细嫩的茶芽比喻为粟粒、麦粒、谷粒 ,还有暗粒。(一 )粟粒 :喻茶芽细如粟米粒。宋代苏东坡《荔支叹》 :“君不见武夷溪边粟粒芽 ,前丁后蔡相笼加。”宋代梅尧臣《建溪新茗》诗 :“粟粒浮瓯起 ,龙文御饼加。”明代阮锡《安溪茶歌》 :“迩来武夷漳人制 ,紫白二毫粟粒芽。”(二 )麦粒 :喻茶芽…  相似文献   

20.
付以琼 《农业考古》2006,(5):179-183
据不完全统计,宋代茶词甚丰,《全宋词》中的“茶”字231个,标名“茶词”或“汤词”者,共37家约69首,它们构成了宋代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宋代茶词浸润着宋代文人的人格理想,是宋代文人精神风貌的写照,在宋代文人的日常生活中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触及到了文人日常生活的各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