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邯豆六号(原邯1-62)是以豫豆8号为母本、观185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具有高产、抗病、抗倒的特点。河北省夏播大豆区试,2 a平均产量为2 867.3 kg/hm2,较对照冀豆七号增产10.89%。河北省大豆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2 968.4 kg/hm2,较对照冀豆七号增产9.48%。2006年通过河北省审定,适宜在河北省中南部夏播种植。  相似文献   

2.
邯豆七号(原邯348)是邯郸市农业科学院大豆育种室1996年以美4550为母本、冀豆11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病的特点。在宁夏区试中2005~2006年2 a平均产量为3 928.2 kg/hm2,较对照宁豆4号增产26.9%,增产极显著。经接种鉴定,邯豆七号抗大豆花叶病毒病,中抗孢囊线虫病和灰斑病。蛋白质含量和脂肪含量合计为63.63%,属双高优质品种。2007年通过河北省和宁夏自治区审定,审定编号分别为"冀审豆2007002号"和"宁审豆2007001"。适宜在河北省中北部和宁夏自治区春播种植。  相似文献   

3.
《农家致富》2004,(15):27-27
该品种2000-2002年在湖北省农业厅组织的两年多点试验中.平均亩产量分别为171.56公斤和185.7公斤.比对照中油821增产19.2%和15.9%;2002年湖北省区试平均亩产179.98公斤,比对照增产17.62%.产量居首位。2001年安徽省区试.平均亩产189.0公斤,较对照秦油2号增产10.74名,2002年安徽省区试比对照秦油2号增产10.98%。  相似文献   

4.
正石豆8号是由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以化诱5号为母本、冀豆7号为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2011—2012年参加河北省夏播大豆区域试验,每公顷平均产量3184.2公斤,较对照冀豆12号增产5.15%;2013年参加河北省夏播大豆生产试验,每公顷平均产量2910.6公斤,较对照冀豆12号增产5.30%。2014年5月通过了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石豆8号  相似文献   

5.
《现代农业》2006,(1):23-23
冀黄13号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培育的高油大豆新品种。2001年通过河北省审定.2003年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权受理,2004年通过国家审定。该品种亚有限结荚习性,株高90—100厘米,夏播生育期100天。根系发达,抗病抗倒,高产稳产。该品种1999年河北省区域试验亩产182.35千克,居参试品种第一位,比对照冀豆7号增产11.3%。  相似文献   

6.
商豆6号大豆新品种是河南省商丘市农林科学研究所利用自育品系间有性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2005年-2006年参加国家大豆区试,两年平均亩产164.8kg,比对照增产5.6%,极显著;200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56.9kg,比对照增产4.4%;蛋白质含量42.95%,脂肪含量19.38%;于2009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准予推广。  相似文献   

7.
苏种 《农家致富》2015,(7):22-23
一、扬育粳3号审定编号:苏审稻201410。由江苏田源种业有限公司于2009年育成,属中熟中粳稻品种,适宜在江苏省苏中地区作迟播稻种植。1.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2011~2012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694.2公斤,比对照徐稻3号增产8.3%,两年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2013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40.6公斤,比  相似文献   

8.
国审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晋遗30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晋遗30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遗传研究所用高脂肪品种国审晋豆19号为母本,高蛋白品种国审晋豆11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育成的,于2003年11月经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2001-2002年参加国家北方春大豆晚熟组区试,两年平均产量3 258.0 kg/hm2,比对照开育10号增产9.8%。其中2001年平均产量3 384.0 kg/hm2,比对照开育10号增产18.2%,在全国四大区、9个组、83个点、75个试验品种中居首位。在新疆阿克苏良种场区试点,最高单产5 338.5 kg/hm2。其主要优点是:产量高,品质优,适应性广,综合抗性好。  相似文献   

9.
苏种 《农家致富》2013,(8):24-25
一、淮豆11审定编号:苏审豆201104。品种来源与类型:原名"淮03-03",由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淮豆4号/泗95132,于2007年育成,属淮北中晚熟夏大豆品种。适宜在江苏省淮北地区作夏大豆种植。1.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2008~2009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197.5公斤,较对照徐豆13增产6.0%,两年增产均极显著。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80.4公斤,较对照增产5.9%。出苗势强,叶片卵圆形。植株直  相似文献   

10.
一、南粳52审定编号:苏审稻201409。由江苏省优质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于2009年育成,属迟熟中粳稻品种,适宜在江苏省苏中及宁镇扬丘陵地区种植。1.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2011~2012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646.0公斤,比对照淮稻9号增产4.4%,两年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2013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18.5公斤,比对照淮稻9号增产4.1%。株型紧凑,长势较旺,分蘖力较强,叶色淡绿,叶姿较  相似文献   

11.
《农家致富》2007,(4):24-24
●品种来源 徐稻4号系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科所育成的优质早熟高产多抗中粳稻新品种。2001~2002年参加山东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579.2公斤,比对照1豫粳6号增产12.98%,比对照2圣稻301增产16.95%,均达极显著水平,名列参试品种首位。2004年3月通过山东省品种审定,同年申请国家品种权保护。2005年参加江苏省引种生产试验,2006年元月通过江苏省品种认定。  相似文献   

12.
正1.萧农秋艳(2018主导品种)作物名称:鲜食秋大豆审定编号:浙审豆2011002产量表现:2008—2010年浙江省秋季菜用大豆区试平均亩产鲜荚598.5千克,比对照衢鲜1号增产8.1%。2010年浙江省秋季菜用大豆生产试验平均亩产鲜荚743.4千克,比对照衢鲜1号增产9.6%。  相似文献   

13.
中优448系四川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用引进段质不育系中9A与自育广亲和恢复系成恢448组配而成的优质早熟杂交稻新组合。2003年已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一、产量表现中优448于2000~2001年参加四川省中籼早熟组区试,平均亩产467.6公斤,比对照汕窄8号增产11.57%。2001年参加全国南方稻区晚籼优质早熟组区试,平均亩产501.38公斤,比对照汕优64增产0.57%。二、主要农艺性状中优448作中稻栽培全生育期140天(在海拔800米以上地区种植,全生育期156.4天,比对照汕窄8号迟熟9.7天),株高86厘米,穗长23厘米,亩有效穗15万,成穗率65%,穗平着粒1…  相似文献   

14.
《农家致富》2014,(1):23
审定编号:苏审棉201302。由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08年育成,属转基因抗虫棉杂交一代种。适应范围:适宜江苏省非枯、黄萎病田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2010~2011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子棉亩产279.0公斤,比对照泗杂3号增产10.6%;皮棉亩产115.8公  相似文献   

15.
高产稳产杂交糯稻新组合“辐糯优396”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辐糯优396"于2008年初通过重庆市品种审定,审定编号为渝审稻2008014。主要特点为:1.产量高。重庆市区试2年平均亩产528.43千克,比对照胜泰1号增产18.73%。全部试点均比对照增产。  相似文献   

16.
皖麦52号(原名:丰华8829),审定编号:皖品审04020445.系宿州市种子公司用郑州8329与皖麦19杂交后,经系谱法选育而成.2002-2004年安徽省淮北半冬性组区试,平均亩产503.4千克,比对照皖麦19增产3.55%.2003-2004年安徽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04.13千克,比对照增产3.31%.适宜安徽省淮北地区早、中茬口种植.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2004年10月29日审定通过.  相似文献   

17.
苏种 《农家致富》2015,(3):22-23
一、盐粳13号审定编号:苏审稻201408。由盐城市盐都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09年育成,属迟熟中粳稻品种,适宜江苏省苏中及宁镇扬丘陵地区种植。1.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2011~2012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量651.9公斤,比对照淮稻9号增产5.4%,两年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2013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量622.3公斤,比对照淮稻9号增产4.7%。株型紧凑,长势较旺,穗型中等偏上,分蘖力较强,叶色淡绿,剑叶挺拔,群体整齐  相似文献   

18.
秀青73-1——国审高产稳产玉米品种审定证号:国审玉2005019号高产稳产:一般亩产650kg,高产可达1000kg。2003年国家黄淮海区试,比对照增产13.3%,居第1位;2004年国家黄淮海区试,比对照增产13.8%,居第1位;2004年国家黄淮海区试,比对照增产9.2%,居第1位。  相似文献   

19.
审定编号:苏审稻201213。来源与类型:原名"苏粳706",由江苏省(武进)水稻研究所、江苏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武运粳7号/台0206,于2007年育成,属早熟晚粳稻品种。适宜在江苏省沿江及苏南地区种植。一、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1.产量水平2009~2010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624.9公斤,较对照宁粳1号增产6.56%,两年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2011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69.60公斤,较对照增产7.40%。  相似文献   

20.
淮杂油1号     
选育单位江苏省淮安市农科所。审定编号苏审油200102。特征特性该品种于1998年~2000年参加江苏省区试,2000年~2001年参加江苏省生产试验,2001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主要特点①高产稳产。1998年江苏省区试平均667平方米产量为212.65公斤,较对照宁杂1号增产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