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前对广泛流行的IBD病鸡注射抗IBD高免血清是常用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但病鸡在注射高免血清后出现批量死亡的情况亦时有发生。为此,笔者对本市6个乡镇曾因注射抗IBD高免血清后病鸡出现批量死亡的14个养鸡户进行死因调查。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1、混合(或继发)感染:由于IBDV主要侵害鸡的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所以除疫病本身的危害外,还引起机体的免疫抑制,而诱发其他疫病(有的鸡在感染IBD前已  相似文献   

2.
传染性法氏囊炎(IBD)是鸡的一种高传染性病毒病,近年来该病流行较为严重,对养鸡业危害很大。预防该病可接种疫苗,但有时效果不甚满意。对已发病的鸡群,国内有人主张用高免、康复鸡血清或高免卵黄液进行紧急防治。绵羊抗 IBD 血清的研制和应用尚未见报道,为此进行绵羊抗 IBD 血清的研制,为防治 IBD 开辟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IBD病毒引起以破坏鸡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为特征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在我国各地都有发生。对此病的防治主要依靠免疫接种和精制高免抗体。但由于IBD病毒存在着多种血清亚型,各血清亚  相似文献   

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目前养鸡业中威胁和损害最大的疫病之一。为了探索对该病有效的防治办法,我们利用IBD康复鸡所产的蛋制取卵黄抗体,做了防治IBD的试验,现报告如下。一、卵黄抗体制剂的制备选抗体效价高的IBD康复鸡所产的蛋(要求新鲜,3天内产的蛋),用0.5~1%福尔马林溶液浸泡5分钟,捞出晾干。在无  相似文献   

5.
目前对IBD发病鸡群的治疗主要是注射鸡源高免血清或高免卵黄液,但来源于鸡的高免血清或卵黄抗体有交叉感染和垂直传递其它病原体的隐患。为克服这一弊端,我们在用异种动物山羊研制抗IBD高免血清成功的基础上,改用取材方便、放血量较大的肥猪作为试验材料,通过一系列的探索试验,制成了高效价的猪抗鸡IBD血清,降低了成本,治疗效果好,深受用户好评。  相似文献   

6.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再度流行,给印度某些州的商品肉鸡场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据报道,自1993年1月以来,在印度该病的暴发不仅见于未经免疫的鸡群,也见于己施行疫苗免疫的鸡群。 IBD是由IBD病毒血清Ⅰ型引起的鸡  相似文献   

7.
将120只30日龄IBD阴性鸡分成6组。1~5组分别于IBD病毒感染前、感染同时、感染后24、48、72小时注射高免卵黄液;第6组为对照组,只接种IBD病毒.1~6组发病率依次为5%、20%、,30%、40%、100%、100%;死亡率依次为0%、0%、0%、20%、30%、50%。表明,随注射时间推迟,防治效果依次下降。但即使在感染后72小时全群发病时注射,仍比对照组减少死亡20%。比较卵黄抗体与种鸡血清抗体关系,两者基本一致。因高免卵黄来源丰富,制取简单、且含针对变异株或亚型的母源抗体,故制备和推广高免卯黄液被动免疫,对减少死亡、迅速控制IBD流行有很大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中药“攻毒汤”防治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防治中,笔者先以控制传染源、隔离病鸡、消毒鸡舍、对易感鸡接种 IBD 细胞苗和肌注 IBD 血清等措施进行紧急防治,对无效者(继续发病、死亡)全部试用中药“攻毒汤”防治。经对2000多农户、16.19万只鸡的应用,效果颇为满意。(一)攻毒汤本方以扶正祛邪、以毒攻毒为法,药用党参30克、黄芪30克、蒲公  相似文献   

9.
周改玲  张武军 《中国家禽》2004,26(20):17-17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一种鸡的免疫抑制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若能早发现。及时注射高免卵黄抗体,鸡群死亡很少,但若有其他病混合感染,损失将较大。现将一例麻鸡IBD与球虫病混合感染的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 IBD)是危害幼鸡的一种急性、传染性和高度接触性病毒性感染 ,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 ,给养鸡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该病呈世界性流行。IBD病毒有两个血清型 ,即血清 1型病毒和血清 2型病毒。血清 1型病毒能使鸡产生明显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我国流行的多属血清 1型病毒 ,血清 1型病毒又分不同的变异株或血清亚型。近年来国内有关 IBDV对雏鸭的感染 ,并引起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暴发疾病的报道 ,我们对此很感兴趣 ,因为我们在 IBD诊断试剂盒的研制过程中 ,通过雏鸡法氏囊繁殖病毒 ,制备兔抗 IBDV高免血清 ,这样…  相似文献   

1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血清Ⅰ型病毒亚型毒株的分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广东地区接种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弱毒疫苗又发生 IBD 的18~39日龄肉用鸡群采集有肉眼病变的法氏囊组织制成悬液,经20%乙醚处理后,接种10日龄 SPF鸡胚、回归24日龄非免疫鸡和28日龄 IBD 免疫鸡,,分离获得了与 D_(7?)、TAD、BV、Lukert 和 CJ 弱毒疫苗病毒抗原性不相同的6株 IBD 血清Ⅰ型病毒的亚型毒株(GF_(901)、GZ_(902)、GN_(903)、GS_(904)、GB_(905)和 GD_(906)。从肉用鸡群中分离刮 IBD 血清Ⅰ型病毒的亚型毒株,在国内尚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2.
作者采用自然发病鸡法氏囊组织制作鸡IBD油佐剂灭活苗;用鸡IBD油佐剂灭活苗多点肌注商品育肥猪,首免剂量10ml/头,10天后二免剂量为20ml/头;二免后20天AGP法检测供试猪血清,IBDV抗体效价1:32;用1:8猪抗鸡IBD高免血清治疗2400只IBD发病鸡,治愈率88.33%。  相似文献   

13.
在相同条件下,给11日龄试验鸡注射不同配比的IBD油 苗,注射后第21天采各组鸡血液。分离血清,用酶联免疫法测定IBD抗体水平,并于第 23天攻毒,注意观察记录其临床表现。攻毒后第7天和14天分别将各组鸡半数致 死剖解,观察其法氏囊、肾等病理变化。试验结果从临床保护率、法氏囊和肾病变及N/P值 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用浓缩液制成的油苗和浓缩液加TF制成的油苗预防IBD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自制的火鸡抗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高免血清(IBDS)对实验感染的IBD鸡,自然发病鸡、IBD病重鸡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0%、96.65%和80%.每毫升IBDS可治疗30日龄左右的IBD病鸡20羽。扩大试验治疗5万余IBD病鸡,总有效率为90~95%。  相似文献   

15.
1962年,美国 Cosgrove 首次报道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以来,相继流行于30多个国家和地区,呈世界性分布。目前,IBDV已分离出两个血清型,从鸡分离到的为血清Ⅰ型,从火鸡分离到的多为血清Ⅱ型。最近几年,又从野外爆发 IBD 的鸡中分离到 IBDV的变异毒株,这种变异毒株不能被标准Ⅰ型IBDV 产生的抗体所中和,致使Ⅰ型 IBDV 疫  相似文献   

16.
一、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的防治。IBD是鸡的一种病毒性急性传染病,1979年我国在广州首次发现。IBD发病率高,死亡率大,免疫效益不佳。用中草药防治IBD不失为一有效途径。用蒲公英、金银花、千里光和艾叶等为主药组成的中草药燃熏病鸡舍25~40分钟,治疗效果显著,治愈率高达93.96%。用黄芪、白头翁和生地组成的中草药防治鸡人工感  相似文献   

17.
在制备IBD和ND二联卵黄抗体以及在计划鸡群的IBD和ND免疫程序时,都需要对鸡体内的IBD及ND抗体水平进行监测。通过对一群鸡按一定免疫程序高免IBD疫苗和ND疫苗后,利用鸡所产鸡蛋卵黄液和相对应鸡的血清测定IBD琼扩(AGP)抗体效价和ND凝集抑制(HI)抗体效价的对比试验认为:用卵黄液测定的抗体效价与用鸡血清测定的抗体效价呈一致关系,完全可用鸡蛋卵黄液代替鸡血清进行鸡体内IBD和ND抗体水平的监测。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二价弱毒细胞苗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的预防主要靠接种疫苗,我国目前使用的IBD疫苗种类繁多,大多数为IBD血清I型毒株制备的鸡胚组织苗和细胞苗.  相似文献   

19.
1990年,我市不少地方的雏鸡及青年鸡普遍发生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来势迅猛是史无前例的,给养鸡业造成了严重危害。为了迅速控制疫情,我们及时自制了抗IBD 血清进行防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一、流行病学调查1.发病范围全市26个乡(镇)有24个发生本病,占92.3%,抽检血样IBD 血清阳性率为83.4%。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在我省广为流行,给养鸡业造成了很大损失。对该病的防治,已成为当务之急。据有关文献报导,从患IBD耐过鸡提取抗该病的高免血清,疗效显著。但是,目前又难于利用无特定病原的健康鸡制造血清,如果滥用鸡源,现地鸡群疾病复杂,又常涉嫌其它传染病隐性感染,如新城疫、白血病、马立克氏病等,稍有不慎,易造成这些疫病的人为传染。因此,我们试图通过异种动物——山羊进行试制高免血清,已取得初步成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