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1.田间接种的结果,证明毒菌 Fusarium sporotrichiella 有从伤口侵入,从而感染玉米穗端少数籽粒的可能性。2.用接种后长期放置的玉米制作臭米面,经过50余日的浸渍,和微度的发酵作用,上述毒菌虽未能在浸液中发展,但亦未降低其生活力。8.用上述臭米面作动物投毒试验,结果证明,制成臭米面后立即投毒,或在冰箱中长期保存后投毒均未引起中毒;在无菌箱中保存者,毒菌大量发展,投毒结果中毒死亡率为100%。4.根据试验结果,认为:(1)切除玉米穗端的变色变质的病粒;(2)不用发霉的玉米作臭米面;(3)禁止食用发霉的臭米面;(4)在干燥低温(5℃左右)条件下保存臭米面等,是防止臭米面中毒的当前必要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莲腐败病中的细菌及其与病原镰刀菌的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莲腐败病中的细菌,确定了这种细菌的作用,以及与病原镰刀菌的关系,分离的细菌,菌落灰白色,圆形,球突状,表面光滑,菌体短杆状。大小为1.57~2.63×1.05~1.31μm,革兰氏染色阴性,鞭毛周生,一般3~8根。根据这些特征,认为此菌为Erwinia nelumbii Uyeda种。这种细菌对幼嫩的莲鞭和须根具有微弱的侵染性,能使损伤细胞变褐,但不扩大,在和病原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f.sp.nelumbicola(Nis.& Wat.)Booth]的生长中,可以共同的生存,在混合侵染中,具有加重侵染危害莲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光杆状菌属细菌是一类与异小杆属线虫共生的昆虫病原细菌,其产生的新型毒素蛋白复合体(Tc)具有高效、杀虫谱广、杀虫迅速等优点,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光杆状菌属细菌杀虫蛋白的分离纯化、杀虫蛋白作用机制、口服毒性与杀虫毒素基因的关系、杀虫蛋白基因的异源表达及其对昆虫的毒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对分离自黑龙江省16个市县的369个水稻立枯病菌株进行了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它们分别属于3个属9个种。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和轮枝镰刀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的致病性相对较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其次;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木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i)、燕麦镰刀菌(Fusarium avenaceum)、层出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和腐霉菌(Pythium spp.)的致病性相对较弱;Fusarium commune不具致病性,说明其只是一种腐生菌,不引起水稻的立枯病。结合分离出现频率和致病性测定结果,确定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和轮枝镰刀菌(F.verticillioides)为黑龙江省水稻立枯病的优势病原菌。  相似文献   

5.
3株海洋细菌对几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辣椒疫霉病菌(Phytophthora capsici)、玉米小斑病菌(Bipolaria maydis)、玉米斑枯病菌(Septario zeicola)、玉米圆斑病菌(Helminthosporium carbonum)、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镰刀菌(Fusarium sp.)、雪腐镰刀菌(Fusarium nivale)、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链格孢菌(Alternaria sp.)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等10种植物病原真菌作为指示菌,采用平板对峙法和滤纸片培养法对不同来源的L1-9、HW1-2和XS1-4等3株海洋细菌的抑菌效果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L1-9菌株对10种植物病原真菌都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尤其对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菌株HW1-2和XS1-4对不同的病原真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3株海洋细菌菌株的无菌发酵液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也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其抑菌作用明显低于相应菌液.  相似文献   

6.
采用组织分离法从山木通病叶上分离叶斑病病原菌并鉴定,结果表明山木通叶斑病的病原真菌为镰刀菌(Fusarium sp.)、尖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链格孢(Alternaria sp.),根据柯氏法则此3种真菌均为叶斑病的致病菌,混合致病性最高可达100%。通过室内平板的对峙培养,初步筛选出对叶斑病有拮抗作用的菌株,其中,对镰刀菌有较强拮抗性的细菌有6株,对尖镰孢菌有拮抗性的细菌有8株,对链格孢菌As1、As2这2株真菌分别有11、7株细菌对其有较强拮抗作用,具有一定的生防潜力,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小麦赤霉病菌的种群组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2002~2004年在四川省的12个地区26个市县采集小麦赤霉病病穗标样经组织分离和单孢分离共获得345个镰刀菌属的菌株。按照Booth分类标准鉴定出7个镰刀菌种。它们是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出现频率为94.5%,燕麦镰刀菌(Fusarium avenaceum)出现频率为2.61%。串珠镰刀菌(Fusarium moniliforme)出现频率为0.87%。三线镰刀菌(Fusarium tricinctum)出现频率为0.58%。木赋镰刀(Fusarium equiseti)、黄色镰刀菌(Fusarium culmorum)和雪腐镰刀菌(Fusarium nivale)出现频率为0.29%。  相似文献   

8.
利用改良的SC培养基,从甘蔗蔗汁中分离培养到一种杆状细菌,根据菌落的形态特征,并结合血清学和PCR检测方法,确认所分离到的菌是甘蔗宿根矮化病的致病菌Leifsonia xyli subsp.xyli.该菌的分离培养在广东还是首次报道,这使分离高纯度的甘蔗宿根矮化病菌DNA成为可能,促进了该菌以DNA为基础的检测方法的发展,同时也为今后对该菌开展遗传多样性等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正通常年每毫升瘤胃液含10~9~10~(10)个细菌,种类达300多种以上,现已鉴定出60种瘤胃细菌。1纤维分解菌1.1瘤胃球菌白色瘤胃球菌和黄色瘤胃球菌是瘤胃中主要的纤维分解菌,均为严格厌氧型革兰氏阳性球菌。两种菌能产生大量的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将纤维素降解。黄色瘤胃球菌能产生结构复杂的木聚糖酶、多种内切酶和一种外切酶,可将结构复杂的纤维物质降解成纤维二糖、戊糖和挥发性脂肪  相似文献   

10.
从20个水稻品种中分离得423个内生细菌。采用对峙培养法筛选出对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Kühn)、水稻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和水稻恶苗病菌(Fusarium moniliform eSheld)有显著抑菌作用的内生颉颃细菌75株。测定了各颉颃细菌胞外酶(蛋白酶、几丁质酶和纤维素酶)活性和次生代谢物(噬铁素)活性,初步揭示了其抑菌机理。  相似文献   

11.
米酵菌酸(Bongkrekic acid,BA)是椰毒假单胞菌产生的一种毒素,食入该毒素污染的食物可引起人或动物中毒,重者可致死。20世纪30年代国外从引起人中毒的椰子发酵食品样品中提取出该毒素,并对其理化性质和致毒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近年来BA又作为研究抗肿瘤疾病和细胞凋亡的一种工具试剂来使用。我国20世纪70年代从酵米面的毒样品中分离出一种称为"酵米面黄杆菌"食物中毒菌,其产生的外毒素-酵米面黄杆菌毒素A(简称黄杆菌毒素A)现在已经证明就是米酵菌酸。本文总结了当前米酵菌酸的研究新进展,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华北地区马铃薯贮藏病害种类调查及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8年5月~2009年5月在华北地区的察右前旗、张北县、集宁区、大同市、武川县、左云县、右玉县进行了马铃薯贮藏期病害的调查,并对病样的病原菌进行了分离和鉴定.调查结果表明,贮藏期马铃薯有4种真菌病害和3种细菌病害,分别为:干腐病(Fusarium spp.)、黑痣病(Rhizoctonia solani)、晚疫病(Phytophthora infestans)、早疫病(Alternaria solani),环腐病(Clavibacter michiganense subsp.sepedonicus)、软腐病(Erwinia carotovora var.carotovora)、疮痂病(Streptomyces scabies).经鉴定,引起马铃薯干腐病的病原菌有4种:茄病镰刀菌蓝色变种(Fusarium solani var.coeruleum)、锐顶镰刀菌(Fusarium acuminatum)、接骨木镰刀菌(Fusarium sambucinum)、茄类镰刀菌(Fusarium solani).  相似文献   

13.
从进境的美国高粱种子中分离到一株疑似产黄色镰孢菌(Fusarium thapsinum)的菌株A009。该菌株菌落形态和显微特征均与产黄色镰孢菌一致。基于双基因位点(ITS、EF-1α)进行最大似然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菌株A009与Fusarium thapsinum(Gibberella thapsina)聚集在一个分支上,最大相似度为100%。致病性测试表明,菌株A009接种高粱幼苗叶片,4 d后在接种部位出现萎蔫症状。根据上述试验结果,将进境美国高粱种子中的菌株A009鉴定为产黄色镰孢菌。  相似文献   

14.
从不同地区不同松树上采集分离不同种类的线虫,对线虫携带的细菌进行分离鉴定,并用黑松无菌苗及愈伤组织测定细菌的毒性.细菌分离结果表明:松材线虫携带的优势菌为荧光假单胞菌,与其他线虫携带的细菌种类不同.毒性测定结果显示:松材线虫携带的优势菌株毒性最强,拟松材线虫及滑刃属线虫携带的细菌具有一定程度的毒性,小杆线虫携带的细菌没有任何毒性.结果进一步证明了松材线虫携带的细菌在其致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从连云港附近海域及市场采集的褐藻、绿藻、虾、三疣梭子蟹、日本鲟、文蛤以及海水和海泥等150个样品,分离到海洋细菌385株。采用平板对峙法测定了分离到的海洋细菌对辣椒疫霉病菌(Phytophthora capsici)、玉米小斑病菌(Bipolaria maydis)、玉米斑枯病菌(Septario zeicola)、玉米圆斑病菌(Helminthosporium carbonum)、小麦赤腐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镰刀菌(Fusariumspp.)、雪腐镰刀菌(Fusarium nivale)、枯萎病原菌(Fusarium oxysporum)、链格孢菌(Alternariasp.)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10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从中获得具抑菌作用的细菌3株,分别是分离自连岛死鱼样品的L1-9菌株、黄窝漂浮枯草样品的HW1-2菌株和分离自西墅虹益蛏样品的XS1-4菌株。菌株L1-9对10种植物病原真菌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小麦赤腐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采用滤纸片培养法测定的结果表明:3个菌株发酵液对供试的植物病原真菌也有一定的抑菌作用,但抑菌作用低于菌株的直接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杭州和舟山定海采集得海州常山叶(Clerodendron trichotomum)Thunb.鞘锈菌(Coleosporium cler-odendri Diet.),而且有的夏孢子堆上长满米黄色菌丝,从这些颜色不正常的夏孢子堆及其单个夏孢子中一致地分离出一种镰刀菌,通过培养性状及形态的研究,鉴定为Fusarium moniliforme Var.intermedium Neish etleggett(串珠镰孢中间品种). 用分离得的镰刀菌接种海州常山叶上新长出的鞘锈菌夏孢子堆上,结果锈黄色的夏孢子堆渐变米色,其症状和自然界夏孢子堆的变化一样,用新鲜未感染黄色的夏孢子与镰刀菌分生孢子的混合悬浮液,喷雾接种到健康的海州常山新叶上,其发生的夏孢子堆数量大大少于单用夏孢子接种(对照)所产生的数量。  相似文献   

17.
小麦条锈菌异核作用产生的一新菌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小麦条锈菌黄色和白色夏孢子菌系混合繁殖的群体中,筛选出一新的白化菌系。新菌系在鉴别寄主上的反应型明显不同于两原始菌系,其夏孢子芽管的多核率较原始菌系高,这些结果表明该新菌系是经异核作用产生的。本研究还发现,新苗系的多核率随继代转接而下降,但其毒性不变。  相似文献   

18.
<正> 小麦赤霉病的病原菌有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abe)、燕麦镰刀菌〔F. avenaceum (Fr)Sacc〕、串珠镰刀菌(F. monili formeSheld)、黄色镰刀菌〔F. culmorum(W.G. Smith) Sacc〕等.我省的菌系种类经芜湖市卫生防疫站分离鉴定结果为:禾谷镰刀菌占90.8%、燕麦镰刀菌占3%、串珠镰刀菌占1.9%、黄色镰刀菌占0.1%. 我们于1977年和1978年对本省不同地区的菌株进行了致病性的研究,现将结果整理于下. 一、1 77年的研究(一) 材料和方法试验用的禾谷镰刀菌株,由芜湖市卫生防疫站提供,共10个菌株,各菌株的采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国内外镰刀菌(Fusariumlink.)种类鉴定现状的基础上,运用培养性状和形态特征综合分析的方法,对海南省3个市县4种作物上采集的4个镰刀菌菌株进行了种类鉴定。结果鉴定出4个种,分别为:茄腐皮镰孢霉(Fusarium solani f.sp.),尖镰孢霉(Fusarium oxysporumf.sp.),萎蔫座镰孢霉(Fusarium bulbigenum f.sp.),稻恶苗镰孢霉(Fusarium moniliforme Sheldon)。  相似文献   

20.
从云南腾冲眼镜泉中分离到1株嗜热厌氧的杆状细菌185y2.根据其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将该菌株鉴定为嗜热厌氧杆菌属Thermoanaerobacter sp..该菌的最适生长pH值和温度分别为7.0和70 ℃,具有水解淀粉的能力.从185y2的基因组DNA中扩增出高温淀粉酶结构基因,序列分析表明,它与中温菌的淀粉酶基因亲缘关系较远.克隆其耐高温淀粉酶基因,并构建重组表达载体,最终在E.coli BL21中得到了高效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